中国佛教对《法华经》〈见宝塔品〉的诸解释


2014/9/3    热度:549   

  中国佛教对《法华经》〈见宝塔品〉的诸解释
  ——以宝塔出现与二佛并坐的意义为中心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 菅野博史
  一、《法华经》<见宝塔品)的内容
  《法华经》{见宝塔品)描写了多宝塔的出现,即宝塔从大地踊现,多宝如来从塔中出现赞叹释尊说法的真实。多宝如来曾发誓愿:无论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在那里说《法华经》,自己的宝塔就必定出现在那里。与会的大众都表示希望拜见多宝如来,于是释尊立即召集十方世界的分身佛,以达成必不可少的条件。释尊打开宝塔的门,多宝如来从中呼唤释尊,并且让出自己的一半座位请释尊同坐。这个场面叫做二佛并坐。众人也依靠佛的神通力而升人虚空,此后的说法就在半空中展开。
  下面,就按照故事的顺序,对该品的内容做一些介绍。
  (一)宝塔的出现
  在{见宝塔品)的开头云:“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T 9.32b17—c2);
  引用的部分虽然有所省略,但对在佛面前从地踊出的宝塔的情景有详细说明:这座塔由各种宝物装点严饰,有五千道栏杆,分布着千万个嵌入墙壁中的房间。无数的旗帜点缀,宝石装饰品四垂,万亿的宝石铃铛高悬其上。多摩罗跋和梅檀的芳香四方飘逸,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旗帜和华盖由七宝点缀而成,高耸人云,直至四天王(六欲天中第一天)的宫阙。三十三天(六欲天中第二天)上飘落曼荼罗天华之雨、供养宝塔。包括其余的像诸位天神、龙等八部众这样的非人类和人类等千万亿的大众,用华、香等各种供晶供养宝塔,极尽恭敬、尊重和赞叹。就是这样一座被描述得庄严华贵的宝塔从大地中踊现而出,而且,宝塔中还传出洪亮的声音,赞叹释尊所说的《法华经》真实不虚。作为一品的开头,的确别开生面、引人人胜。
  (二)多宝如来的誓愿——《法华经》的证明
  大众都亲眼目睹了宝塔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大乐说(Maha^pratibha^na.伟大的雄辩家之意)菩萨就作为这些大众的代表,向释尊询问宝塔出现的缘起。释尊回答说,在东方的遥远国度宝净(Ratna—vis/uddha.因宝玉而清净之意)国中曾有一位佛叫做多宝(Prabhu^taratna.持有许多宝玉之意)如来,这位如来成佛之前还是菩萨的时候曾经立下誓愿,将来无论何处何地,只要有人在宣讲《法华经》,他的佛塔就会为了听闻说法而随时踊现在那个人的面前、称赞他说法绝妙,证明《法华经》的正确性。多宝如来在临人涅盘之际,指示人们建立一座雄伟的佛塔。果然,后来只要哪里在说《法华经》,多宝如来都会依照自己的誓愿出现在那里,证明《法华经》的正确性。现在的现象同样是多宝如来为听《法华经》说法,现身证明《法华经》的正确性。看来,多宝如来是一位已经人涅盘的过去佛。而多宝塔就是为了供养这位多宝如来而建立的。
  (三)三变土田——十方分身佛云集
  释尊结跏趺坐于五由旬高的狮子座上。大乐说菩萨提出要拜见多宝如来,因此释尊提醒他,为此首先要满足多宝如来曾经立下的誓愿中的条件。那个誓愿要求那些想要拜见多宝如来的佛必须从十方世界召集自己所化作或产生的所有的分身佛。在此,释尊为了召集分身佛,分三次对娑婆世界进行了净化,此即“三变土田”。
  佛从眉间白毫相放射光明,显现出东方的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之多的国土中的诸佛。那些国土都是美妙庄严的净土,佛陀们各自说法,众多的菩萨们也在为众生说法。东方以外的其它九方(西、南、北、四维、上、下)的国土也是同样。分身佛们各自告诉众位菩萨说:“我现在要前往娑婆世界的释尊之处,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
  那时,娑婆世界已经变成了美妙的净土,除《法华经》法会中的众人以外,其它的天神和人类都已经转移到其它的国土。这是第一次净化国土。那时,分身佛们各自带领一位菩萨作为侍者,来到娑婆世界,在五百由旬高的宝树下的五由旬高的狮子座上结跏趺坐。为了召集为数众多的分身佛而准备的狮子座早已充斥了三千大干世界(十亿个世界),却无法满足十方中的一方分身佛的需要。
  于是,释尊再次将四方、四维之八方的各二百万亿那由他的国土变为净土,并将这些国土连结成一片国土。这是第二次净化国土。释尊又再次将八方的其余各二百万亿那由他的国土变为净土,并将这些国土连结成一片国土。这是第三次净化国土。十方的分身佛充满了这些净化好的八方的四百万亿那由他的国土。这时,分身佛们派遣各自的侍者问候释尊和菩萨以及声闻弟子,并将宝华撒向释尊的头顶来供养,并传达了他们想要打开多宝如来宝塔的愿望。
  以上就是三变土田的内容。就这样释尊的分身佛们从十方世界被召集到此,换个角度说,十方世界的无数的诸佛都是从释尊的佛身中变化出来的分身佛。这可以说是佛在空间上的统一,而{如来寿量晶)的久远实成的思想,因为将数目庞大的过去佛、未来佛统一于释尊一佛,所以可以说是佛在时间上的统一。而(方便品)中的一佛乘思想则是一种统一教法的尝试。这样看来,《法华经》堪称是一部具有统一佛和教法的特色的经典。
  (四)释尊与多宝如来二佛并坐
  释尊召集了所有的分身佛、具足了这一条件以后,就升人虚空之中。四众也都起立、合掌,一心一意地仰视释尊。释尊用右手的手指打开多宝如来的宝塔之门,传来了巨大的声响,只见塔中的多宝如来安坐在狮子座之中,全身不散,仿佛沉浸在人定的状态。只听多宝如来说:“绝妙!绝妙!请释迦牟尼安然讲述《法华经》。请释迦牟尼快讲述《法华经》。我是为了听法才前来此地。”
  那时,四众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就已经人涅盘的多宝如来还能够如此言谈,都感慨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妙之事,他们将天上的宝华散布在多宝如来和释尊的头顶。那时,多宝如来在宝塔之中,让出半边座位给释尊,他说:“释迦牟尼佛!敬请入座。”于是,释尊就进入宝塔之中,坐在那半边座位之上,结跏趺坐。这就是著名的二佛并坐的场面。
  与会大众都目睹了这些情景,遥望二佛坐得既高又远,也起心动念,希望自己也能够升上虚空。于是,释尊将众人接上虚空,高声普告四众:“谁能在这个娑婆世界详细阐述《法华经》?现在正是恰当的时候。如来不久就要进入涅盘。佛要将此《法华经》郑重托付于他。”就这样,<见宝塔晶)以释尊询问有谁能够在此娑婆世界、在释尊进入涅盘以后,继承《法华经》而进入尾声山。
  二、中国的《法华经》疏的诸解释
  如上所述,(见宝塔品)的内容格局宏大、富有魅力,其中包括多宝塔的出现、三变土田、分身诸佛的集合、二佛并坐等。以下,就中国的法华注释家对其中的宝塔出现和二佛并坐的意义所做的解释,做一介绍。
  (一)道生《妙法莲华经疏》
  关于宝塔出现的理由,道生在{见宝塔晶)的注释的开头有清楚的说明:
  所以现塔者,证说法华理必明当。一以塔证,二以所出声证。物因二事,
  信弥深至。亦远表极果,微现常住也(大日本续藏经[ZZ]2823—4,408b11—
  13)。
  即宝塔的出现与多宝如来所发出的证明法华真实的声音这两件事,是为了证明说《法华经》之正当。当然,后者即多宝如来的证明之声,是以前者即宝塔的出现为前提的。所谓法华真实的证明,是指《法华经》的开三显一思想而言的。道生还指出,{见宝塔晶)的旨趣,即以微妙的方式,从远处((见宝塔品)与{如来寿量晶)两品在经中相隔较远)表现{如来寿量品)所说的久远释尊的“极果”和“常住”。这说明(见宝塔品)不仅是开三显一的证明,而且与(如来寿量品)的开近显远也有关系。关于这一点,在后面介绍吉藏解释时,还会涉及到。
  又,就经文“尔时佛前有七宝塔……至从地踊出,住在空中”(T 9.32b17—18),道生解释到:
  夫人情昧理,不能不以神奇致信。欲因兹显证,故现宝塔。以事表义,使
  显然可见。既云三乘是一,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泥(洹)与佛始终
  之间。亦奚以异。但为结使所覆,如塔潜在,或下为地所隐。大明之分不可遂
  蔽,必从挺出,如塔之踊地,不能碍出。本在于空理,如塔住于空中(ZZ2823—4,
  408b14一c2)。
  即多宝塔从大地之下踊出而住于空中,比喻被结使(烦恼)所覆盖的大明之分本来就住于空的真理,最终从烦恼的覆盖中显现出来。将多宝塔的出现解释为众生成佛的象征,这与下面所引用的“众生大悟之分,皆成乎佛”的思想是相通的。
  关于二佛并坐,道生云:
  半座,所以分半座共坐者,表亡不必亡,存不必存。存亡之异,出自群品。
  岂圣然耶。亦示泥洹不久相也。使企法情切矣。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
  空,所以接之者,欲明众生大悟之分皆成乎佛,示此相耳(ZZ2823—4,
  408~18一d4)。
  这段解释言语简洁而内容深刻。在道生看来,过去佛多宝如来的“亡”不是固定的亡,而现在佛释尊的“存”也不是固定的存。佛或存或亡,都不是佛出于本身目的的行为,而是为了适应众生的存在样态的行为。
  (二)法云的《法华义记》
  法云将(见宝塔品)的内容规定为求弘经(《法华经》)之人。关于宝塔出现、由塔出声,法云仅解释为“赞叹释迦”(T 33.661b9—10)。但关于宝塔出现的意义,法云释曰:“今云应不实应,显灭不实灭也”(T 33.661elO—11)。这里只是指出了多宝如来的不生不灭,而没有言及多宝如来与释尊的关系,关于释尊的不生不灭,出现在下面的引用文中。
  关于二佛并坐,法云曰:
  所以言多宝佛与释迦共者,灭度佛既坐,此意表释迦不生而现生。释迦
  与多宝并坐者,此明双树灭非实灭(T 33.661c29—662a3)。
  即释尊的诞生是不生之生,涅盘非真的涅盘。在法云看来,二佛并坐象征释尊的不生不灭。后者(涅盘非真的涅盘)与(如来寿量品)的“方便现涅盘”思想一脉相承。
  (三)吉藏
  关于(见宝塔晶)的意义,吉藏在《法华玄论》、《法华义疏》、《法华游意》、《法华统略》等著作中分别做了解释。以下顺此加以介绍。
  1、《法华玄论》
  《法华玄论》由六章构成,在第二章“大意”(也称序说经意)中,分别举出说《法华经》的十数条理由。其中有为说如来身方便、身真实而说《法华经》的条目,其内容与(见宝塔品)有关连。
  首先,关于身方便、身真实的定义,吉藏将法身(本身)视为真实身、迹身视为方便身,并认为本身与迹身的二身各有四种。第一、以生灭为迹身、以无生灭为本身。在此,吉藏云‘‘真口多宝虽灭不灭,显释迦虽生不生”(T 34.370a29—b1)。吉藏的多宝如来不灭与释尊不生的主张,与道生的释尊不生不灭的主张有所不同(吉藏也有释尊不生不灭的观点,参照后面的《法华义疏》项)。第二、本身为一、迹身为多。第三、就一佛而言,其法身为本,由本所垂之迹为迹身。第四、以十方诸佛为同一法身,以由此法身而垂迹的一切身为迹身。吉藏云:“以为多宝与释迦并坐者,欲表十方诸佛同一法身。”这一解释在道生、法云那里是见不到的。吉藏又引《法华论》云:“多宝如来已人涅盘,复示现身。此显自身他身佛性法身平等,证四义中第四义及第一义也”(370b14—16),以《法华论》证明上述四义中的第一义与第四义的权威性。
  在《法华玄论》的六章中,第六章相当于随文释义。吉藏选取《法华经》的主要晶的重要内容加以解释。在卷九中选取了“宝塔品密开本迹义”这一主题,并就与(见宝塔品)相关的几项内容做了发挥。
  关于(见宝塔品)的主旨,吉藏介绍了五人(河西道朗、刘虬、道生、僧印、法云)说法,并采用了僧印(四三五至四九九)之说,即宝塔晶的前段证明乘方便、乘真实(开三显一),而后段则发挥身方便、身真实。从(见宝塔品)到{如来寿量晶)略明三义:第一“明多宝灭既不灭,则知释迦生亦非生。欲显不生不灭为实身,生灭为方便,则开身方便门,显身真实义”(433~16—18)。这与上述的“大意”的解释大体相同。总之,本来已经灭度的过去佛多宝如来出现于《法华经》的会座,意味着多宝如来的不灭。多宝如来的灭即不灭应用于释尊之身,则释尊之生即不生,释尊之灭即不灭,释尊本质上是不生不灭的。这一解释是与道生共通的。
  关于宝塔的出现,吉藏指出有两个意义:第一、佛的出现与涅盘是适合众生之缘。即“表能化隐显适缘。缘感则显,缘谢则隐”(434e13—14)。这一点也与道生的解释相同。第二,“所化众生佛性涅盘本自有之,如塔在地下裂地而出。涅盘本有,烦恼覆故不见。烦恼地裂,则便显现。如生公之说也”(434~18—20)。如吉藏所言,这一解释与上述道生之说相类似。
  关于二佛并坐,吉藏云:“以多宝并坐,显十方诸佛如来同共一法身”(434~27—28)。这一解释也出现于卷一。
  2、《法华义疏》
  《法华义疏》是随文释义的注释书,吉藏对(见宝塔品)的全文做了较详尽的注释,而其旨趣与《法华玄论》的所说大体相同。只是关于二佛并坐的解释,虽然主旨与《法华玄论》相同,但更为详尽。
  所以二佛同坐者,正欲以多宝显释迦也。多宝灭既不灭,不灭示灭。释
  迦双林唱灭,义亦同然。又多宝灭既不灭,不灭示灭,即显释迦不生而生,生
  而不生。以多宝出现,欲显释迦实无生灭,方便生灭,故要释迦共坐也。所以
  多宝欲显释迦者,正为禀释迦教人,执释迦实有生灭,故举多宝以显释迦,破
  执释迦生灭病也(T 34.590~7—14)。
  如上所述,多宝如来的出现意味着灭之不灭(过去灭度的多宝如来再次出现),而换个角度看,它又表示原本不灭之多宝如来在过去示现灭度之姿,表示多宝如来的不灭之灭。吉藏还指出,多宝如来的出现以及二佛并坐,是为了治疗执著于释迦是生灭的存在之病。这种对治病症的观点是新颖的观点。
  3、《法华游意》
  《法华游意》在谈到关于佛身的三种正确的看法时,其第二种看法即主张法身虽无生灭,而应身的应现作用却有生灭。在此涉及到了{见宝塔品)的内容:
  开塔并坐,生灭互显。多宝灭既不灭,则显释迦虽生不生。不生不灭名
  为法身,方便唱灭称为应用(T 34.636all—13)。
  这段.内容与《法华玄论》相同。
  4、《法华统略》
  《法华统略》在阐述(见宝塔晶)的意义时云:
  见塔品,正破执法华经佛是无常者。以佛见未来有人,谓此经明佛是生
  灭无常,是故多宝踊现,明法身不生灭故常住也(参考菅野博史校注《法华统
  略》下,2000年版,大藏出版,p.758,1.14—15)。
  这段内容与《法华义疏》一样,都是说明多宝如来的出现是为了破除对《法华经》佛的生灭无常的执著。
  又,关于宝塔的出现云:
  多宝所以现者,为开释迦佛法身佛不生灭,方便生灭,故标佛也(p.768,
  I.5—8)。
  即“释迦佛法身佛”是说释尊体现的本质是法身,此法身不生不灭。与其他地方的解释相同。
  关于二佛并坐云:
  释二佛共坐。多宝闭塔出声、则闭塔明常。开塔出声、故开塔明常、则多
  宝常义已显。所以显多宝常者、意在显于释迦、故要之就座。又多宝出声、是
  多宝不灭、则成昆卢舍那。多宝升空者、住常寂灭光土。释迦不灭、亦咸昆卢
  舍那、升空、亦住常寂光土。今古二佛既尔、一切诸佛类然。
  在这里,除了言及多宝如来与释尊的不灭常住,还言及毗卢舍那法身佛与法身佛的住处常寂光土,引入注目。
  (四)智领、灌顶《法华文句》
  因为《法华文句》是受吉藏的《法华玄论》、《法华义疏》的影响而成立,所以最后介绍。
  与吉藏一样,《法华文句》也将(见宝塔品)视为《法华经》中证前起后的重要部分。
  塔出为两。一发音声以证前。开塔以起后。证前者,证三周说法皆是真
  实。……起后者,若欲开塔,须集分身明玄付嘱,声彻下方,召本弟子,论于寿
  量(T 34.113a2ff—blO)。
  在这里,关于引用文中的“真实”,以《中论》的“八不”来解释是其新颖之处。根据这种说法,宝塔从地踊出示“不灭”,分座共坐示“不生”,释迦坐半座示“不出”。
  关于二佛并坐,在(见宝塔晶)的晶题“观心释”中云:
  观心解者,依经修观,与法身相应,境智必会,如塔来证经。境智既会,则
  大报圆满,如释迦与多宝同坐一座。以大报圆故,随机出应,如分身皆集
  (113626一c1)。
  即二佛并坐实现了境智和会的圆满大果报。
  三、结 论
  宝塔出现的意义,第一,正如《法华经》所说,是为了证明法华的真实,具体地说即证明(见宝塔品)之前的《法华经》所说(开三显一或乘方便、乘真实等教说)的真实。吉藏认为道朗、刘虬、道生等只是说了起后,而法云只是说了证前,但如上所述,至少在道生那里既言及了证前也言及了起后。证前是不证自明的,所以不需要特别提出。
  第二,将“见宝塔品”的内容(特别是二佛并坐)与后面的{如来寿量品)所说(开近显远、久远实成等)联系在一起加以解释。这是许多注释家共同的做法。
  道生的相关注释简明扼要。而之后的吉藏对宝塔出现和二佛并坐做了较为详尽的注释。法云对{见宝塔品)的注释不够热心。《法华文句》以《中论》的“八不”和境智所做的解释,显示出与其他注释不同的特色。 、
  (注:本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C)19520055]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张文良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人,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我们要放下,我们不求得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即使得到,应当立刻舍弃,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清净。名利能染污你的自性,要把它舍掉,这是自利。真正自利,才有能力利他。我们能够闻到正法,就一定要肩负起护持正法的使命。首先,我们要护自己的觉正净,这就是护持自己的法;然后是帮助别人,护持他自己的觉正净,这叫护持大众的佛法。能护持自己、护持大众,就是护持十方诸佛的正法。即使是弘法利生,帮助别人,我们一定不失自己的清净心,为什么?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度。否则的话,帮助了别人,自己出不了三界,那就变成三界之内的有漏福报,自己还是没办法往生。会修的人,自己一定往生净土!但帮助别人,不碍自己的清净;自己清净,不碍帮助别人,这才叫真正的功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