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普陀—— 禅林中的千古之谜


2014/9/3    热度:329   

  西普陀—— 禅林中的千古之谜

  □ 廖汉奎 黄素珍 李迎春

  行走于山川秀水,探访着古刹名寺,时常有料想不到的收获。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行在上杭国家森林公园,踏进千年禅林之中——西普陀。沐浴着千年神性,流连在一山一水间,不禁惋惜其沧海桑田、鲜为人知的寂寞遭遇。

  普陀为梵文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光明山”,是观音修行的净土。由于唐代以来,佛教盛行,各地多有普陀之名。西普陀曾与同宗“临济”的厦门南普陀、浙江普陀山、锦州北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禅宗”,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但时过境迁,作为“四大禅宗”之一的西普陀,却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霄之中,不为外人所知。

  西普陀位于闽西上杭县城东北部。上杭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迄今已越千年历史,是一个美丽的山城,随处可入画。山城自古以来就流传“先有西普陀,后有上杭城”的民谚,并且根据县志史书记载,西普陀建于宋盛于明。据此算来,西普陀历史比号称“海天佛国”的舟山普陀山历史还久远,并久负盛名。然而,为什么时至今日又名不见经传,这就未免让人困惑。带着这种困惑,我们走进了西普陀,走进了西普陀的神山秀水,走进西普陀的串串谜团里……

  作为佛教圣地,这里既没留下方家名僧的墨宝,也无处寻找哪朝天子的御笔,当然连“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但密如蛛网的悠悠古道,遍山布景的寺庙遗址,随处可拾的断碑残刻,让人不容怀疑曾经鼎盛辉煌的佛事,出土的宋朝菩萨头像、手臂又让人不容怀疑它悠久的历史。据《上杭县志》及有关史料记载,西普陀至少于宋代就已出现,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代就以佛法传名,禅香盛世,为闽、粤、赣边区著名佛教圣地,曾经“僧众数百,禅农两旺,晨钟暮鼓和鸣、香火青灯辉煌,朝山进香者摩肩接踵。”但现今方圆18平方公里的西普陀,除国家森林公园是由权威确认外,其余却仍是藏在深闺人不识,留下了众多不解之谜。

  香林塔——圣灵之谜

  香林大师为西普陀上圆山开山比丘,佛学渊博,武功高超,誉满八闽,至今民间还广传他的许多感人的故事。据《上杭县志》记载:“香林上人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开建丛林于云峰寺。上人本楚道州刘氏,子年二十出家滇之鸡足山,继往江南金山寺……游闽至杭始为紫金山寺长,拮据经营……募而辟之(云峰寺),以祀佛”。大师圆寂后,弟子信徒募集资金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动工建造“以供奉遗骨”的香林宝塔。此塔海拔930米,塔基为300平方米的椭圆大坪,中央为一座6米见方的六角形尖顶塔,六面由花岗石砌合而成,正中镶嵌的塔碑左刻“崇祯壬申年十月初七辛未日卯时主持僧寂荣同众立”,中间刻“临济派开山比丘香林大师和尚宝塔莲座”,右刻“师系湖广道州江华县人姓刘,出家于燕章县龙凤庵中”。香林塔属于“屋中塔,塔中塔”。从前塔外另有守坟者住的屋,塔内又有小塔。小塔珍藏着香林大师的佛骨(舍利)。塔背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石刻符号,像两支点燃的蜡烛,中间一个小孔,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小孔中照射进去,不但可以起通风作用,保持塔内的干燥,而且还能使里面的舍利闪闪发光,使小塔闪烁在一片佛光之中,显得神奇而神秘。如今,游人至此,往往存疑众多,不得其解,主要有:一为上圆山云峰寺与同处西普陀的县内普陀寺相距不远,为什么香林大师要另辟净土,使云峰寺在短时间内盛名于世,远远超过普陀寺?二为香林大师身世之谜,县志记载仅存粗概,其余不得而知,但香林大师能凭一人之力使上圆山成为佛教圣地,可见不是平凡之人。三为这香林塔中是否还存舍利?此事无人知晓。四为香林塔前面竖着两块对称的石条,叫石龙旗护夹,此石条究竟为何用,历来众说纷纭,不得其解。静候于香林塔前,面对这些千古圣灵之谜,不可轻易解读。

  书堂寺——古桃树之谜

  书堂寺是一个清静之所。寺的大门由两块自然天成的石头组成。大门里临崖的空地就是书堂寺遗址,是过去小沙弥读书修学的地方,老和尚常坐在大门外的石条上把守关口,小和尚只能乖乖地在里边读书。据《上杭县志》记载,书堂寺旁边的悬崖峭壁上“有桃临崖百尺,(香林)上人偶曳柱往,值桃实甚盛,樵夫牧竖冒险摘食”,结果有两人失足坠落山崖身亡。香林大师生怕悲剧重演,就来到桃树前点化:“愿且开花不结实”。说来也灵,“明年果然相传为香林所云”。据说,自香林大师点化后,这里悬崖峭壁上的桃树年年只开花而不结果。如果游人在春季来到西普陀,便可一睹桃花盛开的美景,却无缘见识桃树的累累硕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桃树得了香林大师的点化了吗?这里又存一“谜”。

  云霄殿——石虎之谜

  昔日云霄殿是香林大师讲经之所,因“清乾隆间两遭回禄(火灾)”之故,云霄殿成了历史的遗址。殿前一尊石虎。它不是人为雕凿的,也不是从别处搬来的,它已经在殿前蹲了几百年了。传说,西普陀原始森林中禽兽类聚,山中有一只虎王凶残成性,不仅捕食山羊、野、兔类,甚至常常抓捕过路香客和寺庙僧尼。有一次,虎王正追赶一个往云霄殿逃命的小和尚,香林大师见状后打开殿门,规劝虎王:“佛光普照,莲心圣洁,万物皆有灵。你残害生灵,天怒人怨,本应严惩,但我佛慈悲,不忍心加害。你须积德从善,求神拜佛,以修正果。”虎听后,即拜伏于地,从此休恶积善。现今在云霄殿遗址前卧薪尝胆的石虎,据说便是当年那虎的化身。《上杭县志》记载:“一僧焚扫,晨钟暮鼓时,有虎来叩门,僧奔避不敢往,(香林)上人独前,果遇虎……”这段记述与民间传说不谋而合。但到底事实真相如何呢?谁也不得而知。不过,如果你亲身游历西普陀,摸摸这只灵性的老虎,也许自有体会。

  仙泉瀑——“白蛇出水”之谜

  踏着石阶古道,循山而上,远远地传来银铃般的泉水声。不一会,来到仙泉瀑,只见瀑流像是从空中飘逸飞来,形如白练,倾泻有声。据传,这股山泉还真来之不易呢!当地村民相传:有一年大旱,西普陀方圆几十里草木枯萎,人畜渴得奄奄一息。香林大师忧心如焚,禅坐七天七夜祈求上苍降雨。然虔诚之心仍未感化苍天,香林大师舍生求雨心切,于是以头磕地,血流满地,声震山谷……感动了一条修炼千年的白蛇。只见白蛇奋力一跃,钻入一块巨岩,随之一声巨响,坚硬的岩壁上出现了洞罅,一股山泉迫不及待地喷溅而出,涌向山涧。树木又绿了,人畜得救了,而那条白蛇却因耗尽功力,无法钻出山岩,只露出头部。人们都说金玉顶上面有块白石,相传便是那白蛇的化身。当地村民就把这股山泉取名为“白蛇出水”。山水因传说神奇,仙泉瀑因传说而通人性。这个传说你信吗?不信,为何那条白蛇至今仍栩栩如生,为何传说仍然那么动人?

  枫林——连理树之谜

  千亩枫树林是西普陀的第一大景观,也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枫林,形成“普陀日月千秋照,山里枫林万代红”之美景。夏日的枫树林挺拔俊秀,枝繁叶茂,每当清风徐来,令人心爽神怡。若深秋时节繁霜过后,则层林尽染,满目红艳,把秋天的山林点缀得诗意盎然。这里的枫树“成双成对”的长着,可称它为连理树或鸳鸯树。据当地村民说,夫妻或是热恋中的情人来到这里,抱抱连理树,可以永结同心,白头偕老。我们在观赏枫树林美景之时,不禁要问:为什么这里的枫树会“成双成对”的长着,难道真的是有感情的吗?当然,只要你抱抱连理树,许个心愿,就会拥有一个好心情。

  练武场——树枝斜长之谜

  这块宽阔平坦的草甸坪,是当年香林大师率领百名弟子练功习武的场所——练武场。相传香林大师在世时,为了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同时也为了战时防卫的需要,组织山上的僧尼四五百人在这里练武,每天早上练武场上喊声震天,吆喝动地。僧尼发功时,以树木为靶子,统一朝一个方向发功,久而久之,四周的树枝都会往一边倾斜,树叶亦只往一边生长,由此可见中华武功的神奇。这当然只是传说,但眼见为实,这些树木长势“往一边倾斜”,确实与众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谁能来解这其中之“谜”?

  殿子湖——神奇光柱之谜

  不知不觉来到一块广际空旷的草地,这里就是殿子湖。相传香林大师圆寂多年之后,天下大乱,明朝末年的南明王室一个王爷(据说是明末唐王朱聿键的部将),率兵驻守西普陀。西普陀易守难攻,那王爷便想以此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抗击清兵,恢复大明江山。然而,清兵不等南明王爷喘气,便以数倍于南明军队的兵力,将西普陀层层包围,步步进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激战,清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山寨一个一个攻陷。同时,为了发泄怨恨,清兵不但将南明王爷部众全部斩杀,将山上的寺庙建筑全部焚烧,还把拥戴南明王爷的附近村民杀了个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这时,天上突然几声响雷,下起了倾盆大雨,在香林大师当年练功的殿子湖及瀑布山头,三道极强的光柱腾空而起,并持续好几分钟,格外地耀眼。当地的百姓说:这是香林大师在天之灵为遭受明末清初兵燹的亡者超度灵魂,并洗濯人间的罪孽。据说,从此以后,每逢雷电交加,下起大雨的时候,便会有三道极强的光柱在殿子湖及瀑布山头腾空而起,并持续好几分钟。导游告诉我们,如果雷电交加的时节来到这里,就能看到这千古奇观。至于为什么,导游也只能以故事搪塞,不能以科学解之。看来,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整整两天,我们徜徉在西普陀留连忘返,谜团未解。其实,不管历史是否已越过千年风霜,那些山中绵延不绝的古道、四处遍布的遗址、风格各异的碑刻,都将令你沉醉。这块厚重的佛教圣地,它曾经被遗忘了百年、千年,或许这一切都与它的区位有关,如今随着闽西成为连接闽、粤、赣边界的交通枢纽,西普陀应该去其神秘面纱,让更多的游人一睹芳容。

  (载2002年10月《福建旅游》)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心向道,天天念佛,求了生死,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果报是自自然然的,不是我们起心动念去求得的。念到一心,西方是净土,此地也是净土,因为你在一切境界里头都不染着,所以无有一处不是净土。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全是净土,那我何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起这一念,那就证明你没有证得净土,为什么?你还有彼此之分,你这个妄想分别执着并没有打掉。我们一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想佛念佛,这也在造业,造什么业?造净业。这个业还算不错,造净业将来往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迷念佛这个法门,能了生死、出三界;迷在一句阿弥陀佛,能带业往生,好处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