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七)
2014/9/4   热度:474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五十七) 下面讲上品往生后的情形: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上辈往生者跟随彼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在七宝莲花当中自然化生,住于不退转地。当即成就智慧勇猛,获得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生”的方式全都是“化生”,这不是世间胎卵湿化四生当中的化生,而是“自然化生”。即当时莲花和往生者同时显现,自然化现出来。也就是,行者的净业和佛的悲愿一和合,自然就化生出来,这跟世间的“生”完全不同。 上辈人往生之后,当即获得了“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弥陀疏钞》说:“则上上品中,从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余可知矣。”可见,上辈往生之人,在见佛闻法的同时,就证得无生法忍,可以直登八地。这就是“智慧勇猛”。 像我们熟悉的觉明妙行菩萨,他原本只是晋朝的一个穷人,后来对阿弥陀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七天七夜不吃不睡一心念佛,结果见了佛,并得到了授记。后来,七十五岁的时候无病往生。往生后很快就证得了很高的菩萨位。之后,他又回到娑婆世界,化现为各种形相,像是比丘身、居士身、王臣身、女人身、屠夫身等等,随缘说法,度化众生。 像这样,上辈往生的人成就非常快。只要见到阿弥陀佛,听佛说法,或者得佛摸顶授记,就能很快证得无生法忍。之后神通自在,可以随意分身尘刹。那时候,你到生死界任何地方都没有问题,你的一灵真性不会迷失,你可以不断地变化。这就叫做智慧勇猛、神通自在。可见,这个法门是极其圆顿的。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释迦佛又说:由于这个原因,阿难!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切众生,想在今世就见到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修行六度等功德,发愿生彼阿弥陀佛的国土。 “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就表明不是来世见佛。毕竟来世的情况难以预料。所以,你一定要想:“我今世就要见阿弥陀佛。”这里的“今世”,通常指临命终时。当然,那些修得非常好的人,即生就能在禅观、梦寐之中见阿弥陀佛,这种情况就不用说了。但大多数人暂时还做不到,所以要争取在临终时见佛,这一点只要认真修行,就都能做到。 从这里就能看出,我们现在就要有一个决定的志向。那就是——我今生最后一刻,一定要见阿弥陀佛,然后直接往生极乐世界。应该让“一心想见阿弥陀佛,一心想去极乐世界”,成为你心中非常强烈的一种愿望。就像藏族人一心想去拉萨,想见觉沃佛一样。我们一定要有那种迫切的心情,这就叫做“净土情怀”,这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即使其他念佛方面稍微差一点,也还可以慢慢训练。关键就是,你一定要有这个心。 那么,临终时见阿弥陀佛的情形具体如何呢? 首先,上品上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上品人往生的时候,由于他精进勇猛的缘故,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以及极乐世界的七宝宫殿,充满虚空,全都现在他面前。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金刚台,跟大势至菩萨一起来到行者面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在行者身上;佛和那些菩萨全都伸出手来,接行者往生净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无数的菩萨,都对他赞叹,并且劝进他的发心。行者见到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欢喜踊跃。之后见到自身乘着金刚台,随同阿弥陀佛和净土圣众们,在弹指间,就往生到了极乐世界。[1]” 这样就知道,净土法门是大安乐的法门,它能把死亡变成一件最欢喜的事,这就是弥陀愿海极伟大之处。“死”原本是人世间最可怕的主题,人们不仅不愿意接受、面对死亡,就连听到“死”的名称都很忌讳。而弥陀愿海却把这种最恐怖的死亡,变成一件最欢喜的事情,让它成为你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一刻象征着决定胜的开端,那就是你超凡入圣、永离轮回的时刻,也是你真正实现生命意义的时刻。也因此,那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事。 “欢喜踊跃”,指行者当时内心非常欢喜,就好像要跳起来一样。我们看到,世间人为了功名利禄,像是得了世界冠军时,就会高兴得跳起来。但那只不过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而激动,而净业行者在临终时见到佛和圣众,就意味着从此彻底超出了无量劫的生死轮回,所以内心极为欢喜,也因为能生到这么殊胜的弥陀净土,而深感荣幸。 它真正超出了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比如,一个人一直想上北京大学,当他得到梦寐以求的通知书时,觉得自己以后能在中国最高学府学习,就会高兴地叫起来,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其实,这只是一种世间法,跟往生极乐世界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是无量百千万亿倍也比不上的。想一想,世界上还有哪种事情、哪种成功,比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义更重大呢?而且,从成办的难度上看,它比你读完小学还要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如弹指顷”,上上品往生的行人,直接乘着金刚台,跟在阿弥陀佛后面,弹指间就到了极乐世界。什么是“弹指顷”?意思就是,刚才还在娑婆世界,就这么弹一下,马上就到了极乐世界。这是极快的事!依靠净土法门出生死就是这么快。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机会。人们总是对于容易得到的事情不珍惜,看不到这其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结果常常失之交臂,实在可惜!阿弥陀佛给我们创造了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条件,这是方便至极的,但它所成就的利益,却是极其不可思议,以至于很多高僧大德、诸大论师们都不相信,一再地判定,只有圣者才能往生,想想看,极乐净土有多高、多殊胜! 事实上,净土法门人人都能修得上去。一个凡夫,凭着如此简易的法门,一下子就能升到那么高的菩萨地位,使得全世界的一切人都为之惊叹,感到难以置信。也因此,我们说净土法门极其不可思议,佛也说它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是“难中之难,无有此难”的事。 其次,上品中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中品人命根快断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在他面前。观世音菩萨持着紫金台,来到行者面前,赞叹说:你修行大乘,能解了第一义,所以我们现在来接你。(像这样,对于他一生的修行给予嘉许。)与此同时,观世音菩萨和一千化佛,一时之间全部伸出手来接引他。行者当时见到自己就坐在紫金台上,并且自然双手合掌,叉手赞叹佛。好像一念的功夫,就生到了七宝池里。[2]” 当时的情形,是无量无数的佛菩萨一起伸手来接你。这不是我们在世间上大学,在机场、火车站,校友们举个牌子迎接,你自己也觉得很不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菩萨,全都伸手来接你,这是多么荣幸的事! 听到这里,你就再不应该拒绝了。不要说“我不愿意去,我不肯去”,那就真的很奇怪了!你应该愿意去,这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事。其实,阿弥陀佛巴不得你赶紧到极乐世界,就像一个母亲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回家一样。家里什么都给你准备好了,吃的、穿的、用的,还有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同样,阿弥陀佛无量劫来,通过精勤努力,为我们建立了极其殊胜的极乐净土。那就是我们的家园,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慈父,他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而且已经给你发出了邀请书,通过释迦牟尼佛,已经寄到你手上,你也已经看到了。如果你还说不想去,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所以,我们要感戴佛恩,佛真是慈悲到了极点,那是世间父母百千万倍也比不上的。极乐世界这么殊胜,人们只要愿意去,就都可以去。而且,去的时候是多么荣耀!这不是坐飞机,而是坐在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金刚台、紫金台上,它就是你上极乐世界的太空梭。那时,观世音菩萨直接交给你,你一攀上去,瞬间就生到极乐世界了。不仅如此,当时还有那么多圣众为你护航。阿弥陀佛来了,清净海会的圣众也来了,一千个化佛同时伸手接你,这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也是最值得欢呼雀跃的时刻。 虽然从人间来看,这个净业行人还坐(或者站、躺)在这里,但实际上,他面前已经出现了这些境界,瞬间就往生了。我们看他一下子就没气了,不再念佛了,其实那时候,他已经往生了,所以没了声息。有的人还会跟大家透露一下,他会说“佛来了”等等。但你要知道,修得好的人,临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些境相。不然的话,你还会觉得莫名其妙:他怎么搞的,怎么死了还在笑? 其实,往生极乐跟一般人的“死”是截然不同的,他不必经过中阴,临终的时候,跟弥陀愿海一相应,得到佛力的加被,整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留下来的躯体只是给人们透露一个消息,最关键的是,他的心在临终的时候,已经得到极大的转化,已经超凡入圣了。我们看《往生传》就很清楚,净业行人往生的时候,光明遍照、异香充满、四肢柔软、面带微笑等等,这些瑞相都会出现。正在人们为他念佛、超度的时候,他的心已经生到了极乐净土,已经处在莲池海会里面了。他那时已经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神通自在、智慧勇猛,他早已不是人间的凡人了。那是无量千万倍地超过了成为世间天人的受用。本经前面也是一再地比较,从六欲天最底层,一层一层地比较上来,往生极乐净土的受用,无数倍地超出三界的安乐,那是一个界外净土。 相比于其他人,比如,一个人不愿意走这条易行道,但今生也没获得成就,结果临终的时候,只能以手抓胸,不自在地走入中阴险路,那是多么的悲惨、凄凉。而且,往后还要继续在生死当中飘零,无依无靠,那多苦啊!这就是因为,他不愿意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不愿意上极乐世界的太空梭,那就没办法。想想看,同样是凡夫,一个人把握了机会,一个人没把握住,结果就相差得这么远。 像这样,我们从正反两方面衡量,就会生起一种希求、向往的心。不然的话,你怎么听都好像无动于衷,好像这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当你真正知道了往生的利益,就会明白:自己过去怎么那么愚痴呢?这么不可思议、无与伦比的事情,为什么我连一点点兴趣都没有?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意乐。实际上,我们必须多熏习净土经教,净土情感才能熏得出来。你越是熏习、了解,就越是希求、向往。有了真实的欢喜心、希求心,一切就好办了,就会很有希望往生。 最后,上品下生的情况,《观经》说:“上下品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带领很多菩萨,手里拿着金莲花,化为五百尊佛,来迎接他。五百化佛也是一时伸出手,赞叹说:法子!你现在很清净,已经发了无上道心,我来接你。见到这个情景的同时,行者自身就坐在了金莲花上面,之后花就合起来,随着阿弥陀佛就生到了七宝池当中。[3]” 以上引用了《观经》的经文,本经也说,行者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就是“今世见无量寿佛”的情景。 其实,见佛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想一想,人生百年如寄,我们现在就像寄居在一个旅馆里,第二天早上马上就走了,所以,临终很快就会到来。 尤其是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的人,自己掰着手指也能数得清,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也就差不多了。如果你能够在这有限的几年里,好好下一番工夫,必定会赢来轮回当中最大的胜利,会出现最欢欣鼓舞的时刻,从此之后,永超生死,再没有痛苦了。你现在只要好好努力,花个两三年的时间,临终的时候,就决定见到阿弥陀佛,这是真实不虚的事,完全可以保证。以弥陀愿海保证,以释迦佛的谛实语保证,以西天东土无数的菩萨、祖师来保证,以历代往生的净土圣贤来保证,这事绝无虚妄。 要知道,在这个五浊恶世,尤其是佛已经灭度,能见到阿弥陀佛,实在是相当稀有难得。本来在这个时代里,本师释迦佛已经灭度两千五百多年,我们已经见不到了。要见下一尊弥勒佛,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天文数字的年代。但是,你现在有机会在今生几十年或者短短的几年之后,就见到阿弥陀佛,然后直接往生净土。这就是依靠弥陀愿海,凭借六字洪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成办的。否则,见其他佛非常困难,往生其他净土谈何容易。 当然,行者自己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并且广积功德,发愿回向,求生彼国,这样才能跟佛的愿海相应,才能见佛;因为见佛的缘故,就决定能够往生;因为往生净土的缘故,就决定永不退转,证得无上菩提。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也因此,佛经说,要想今生见阿弥陀佛,就要发无上菩提心,并且平时多修集六度等的功德,把这些都用来回向,愿往生彼极乐国土。以这种殊胜的因,决定能得到微妙的果。你能这样做,必定会实现极大的意义——临终时决定见阿弥陀佛,生到彼阿弥陀佛的国土里,从此踏上不退转地,迅速成佛。 这是一条光明坦途,你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在这之前,你只是一个陷落在轮回里的凡夫,无量劫来,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超出,所以善导大师也说“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但依靠弥陀愿海的力量,十念就超出了。此后,你已经不是轮回客,成为了净土的圣人。 大家要认清这一条光明大路。其他方面你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也没什么关系。像是不会用电脑、不会开车,算不来加减乘除、不会解方程式,不认识原子、分子、量子场等等,这些都没关系。世间的事仅此而已,并不重要。你只要好好念阿弥陀佛,就没问题了。 你一定不要把这最关键的事忘了,其实,它比吃饭穿衣还重要。我们不会忘记穿衣,更不会忘记吃饭。会觉得三餐一顿也不能少,但我们却认为念佛可有可无。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颠倒的。吃饭穿衣只能保住你的肉身一世的短暂延续,它不能让你不死,更不可能让你不再轮回。但是,念阿弥陀佛,却能让你解脱成佛,让你得到永生,得到无死,得到一切一切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它无数倍胜过吃饭穿衣等的事。 如果你真能认识到,念佛比吃饭穿衣还重要,真有这个心,那必定是珠不离手、佛不离口,再怎么忙也要念上这一串。因为这比吃饭重要,所以即使不吃饭我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再吃。你不要想,我宁可先吃饭,也不先念佛,那就错了。比如,你今天就是想看这部片子,因为对它很贪著,但你想明白了就知道,片子可以不看,但佛不能不念。还有,你不要想,我一定要去九寨沟玩,去泰山观日出。其实这些也没什么意思,都可以不做,但佛不能不念。 同样,像是生日派对、大片、歌舞、春晚、球赛、闲聊等等,这些世间事都没有意义,你却非做不可,而念佛确实能让你即生出生死、得菩提,你却不做,可见这已经严重地颠倒了主次。对于没有任何利益,并且会招致无量劫沉沦生死的事,乐此不疲,但是,对于能够实现永久大乐的事,反而置之不理,这就是颠倒。 懂了这些,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理解,原来我忽视、小看了这件事,是多么颠倒! 下面讲中品往生的条件和往生时的情况: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佛告诉阿难:中辈往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十方世界里的诸天人民,至心想要往生彼极乐国土,虽然不能离欲出家作沙门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善法当中,修集广大的功德,但也应当具足七个因缘:一、发无上菩提心;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起立塔像;五、饭食沙门;六、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七、以此回向,愿生安养。 前两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与上辈往生相同。 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 “多少修善”,指在各种善法功德里,按照自己的能力,随分随力地修一些善法。也就是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修一些善法,每天都要行持。 《龙舒净土文》[4] 里讲了葛繁的事迹:宋朝的葛繁能得幽冥的敬重,就是因为他每天会做一件乃至十件利人的事,四十年不间断。他说:我看到什么东西摆得不正,我就把它放正,这是利人的事;如果有人口渴,我给他一杯水喝,也是利人的事。总之,随时都可以做利人的事。葛繁是修持净业的人,他总是把所做的利人之事回向往生,他寿命很长,最后坐化了。有一位僧人神游极乐世界,见到葛繁已经在那里了。 像这样,上供下施、帮助他人、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为人传授经法、礼拜念诵等等,都要随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地去做,这很重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事上,更不可以去造恶业。 “奉持斋戒”,“戒”,指防禁身心恶行。“斋”指过午不食。中午之前为正时,中午过后是非时,正午之前适合饮食,过午之后不适合饮食。能够守住过午不食,就叫做“持斋”。“斋戒”,就是指清净身心,禁止身心上的一切过失。这里“奉持斋戒”,广义地说,就是守持八关斋戒,以及大小乘的戒律。 净业资粮要依靠修积功德来成办,而功德的首要基础就是持戒。戒律就像地基,不能持净戒,就无法建立起功德,也就是一切上上的成就都不可能出现,所以持戒非常重要。而且,心清净才能生净土,持戒清净能使心得到清净,这也是因果相应的道理。 四、起立塔像 “塔”是安置佛舍利的地方。《法华经》[5] 说:“佛灭度之后,供养舍利,可以起各种形式的塔,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玫瑰琉璃珠等清净广大的装饰物,用来庄严宝塔。或者起石庙,或者用栴檀木、沉水木、砖瓦、泥土等做成佛的塔庙。或者在旷野当中,堆积泥土成佛庙。乃至儿童游戏时,把沙子聚成佛塔。像这样的一切人等,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像”指佛像。《增一阿含经》[6] 里讲:“当年佛升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不到佛。优填王由于非常思念佛,就用牛头栴檀,雕成一尊五尺高的佛像。”这就是人间有佛像的开端。《法华经》[7] 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念佛的缘故,建立佛的形象,这样雕刻佛庄严像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所以,大家不要执理废事,认为泥塑木雕不是真正的佛,不能这么想。如果能在事相上这样做,缘起力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前面引用的《法华经》所说,能这样做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造像功德经》也说:“如果一个人临终时说要造像,下至于只有面麦那么大,也能灭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 [1] 《佛说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者……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者……彼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并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华,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花,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4] 《龙舒增广净土文》:“且问葛何以见重于幽冥如此?答云:予始者日行一利人事,其次行二事三事,或至十事,于今四十年,未甞一日废。问:何以利人?葛指座间脚踏子云:若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予为正之,亦利人事也。又若人渴者,能饮以一杯水,亦利人事也。唯随事而行之,上自卿相,下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久而不废耳……葛后以高寿坐化而去,葛兼修净业,以是回向。后有僧神游净土,见葛在焉。” [5] 《妙法莲华经》:“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车璩与马脑、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沈水,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6] 《增一阿含经·听法品第三十六》 [7] 《妙法莲华经》:“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够忍辱,要能够包容,要能够饶恕别人,不跟人计较。要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经上讲得很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原来的心量很:整个虚空法界在我们心里面包容着,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很小,一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不可怜!我们问题出在迷惑,我们迷失了真心,迷失了本性,把自己的心量变得很小,甚至于连自己都容纳不下! 拓大心量是修学功德。我们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想自己你的心地是污染的,想别人心地是清净的。最好能把自己忘掉,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这个念头就是无量功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