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应闻应知佛心意


2014/9/4    热度:454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应闻应知佛心意

 

  我们的生命每天在行蕴里,随着行蕴而减少了,『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呢?不过,我们要想,身为佛弟子,我们更要信教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无不都是大智慧,我们若有用心,『举一隅以三隅反』。意思就是说,告诉你们做一张桌子的诀窍,桌角要怎么切、怎么转才能四角方正,不必教你四个角,只教你一个角,你就应该知道其他三个角要怎么转。这是世间的师傅教徒弟。

  但是,佛陀很辛苦,无论是四个角,他就要用八个角、十二个角,这种的方法,耐心一教再教。不只是方,或者是圆等等,不厌其烦,随机逗教,这是佛陀对众生的耐心。世间的师傅只是教我们一时,无法教我们一世。佛陀教我们的是生生世世。我们要时时感佛恩,要自爱。我们若懂得自爱,才会认真疼惜时间,把握时间,来成就我们一辈子的慧命,所以我们要自爱。

  所以常常说,自爱就是报恩;报佛恩,父母恩,众生恩。这是学佛者,在家、出家都一样,要懂得疼惜慧命,要懂得自爱报恩的心。所以,我们人人为佛子,『为佛弟子应信受佛教』。

  ⊙为佛弟子应信受佛教,信己真如本具菩提心,唯行菩萨道归如来地。

  佛陀对我们的教育,教育我们,我们更要相信自己,『信己真如本具菩提心』。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来就具足真如本性。我们要回归真如本性,必定要从凡夫的路一直往觉悟的道路走,那就是菩提道。菩提道,道在我们的心中,只要你愿意回归我们的真如本性,佛陀教育我们,将这条路好好走。

  人间道路千千万万条,不要走错路。一偏差,毫厘之差,偏差的道就成为邪道。邪道、邪知、邪见,就是制造无量数的烦恼、业力、造罪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要顾好这条菩提道。

  菩提道在我们的心,与我们的真如是同源,所以我们必定要找到这条菩提道,才能走回我们真如本性的位置。所以这条菩提道,必定是行菩萨道,唯有行菩萨道才能归如来地。这大家要清楚。

  时间在行蕴中不断过,不要浪费时间。我们要知道,修行稍微闪失,我们可能会懈怠。

  佛陀的时代,有一天在祇园精舍,僧团中有四位比丘,他们在精舍外面的树下聊天,各人说出各人最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其中有一位,他就这样说:这辈子最感兴趣,最想要追求的,就是春天的绿叶红花,种种的百花怒放时,大地草木很美。最欢喜的是这样的境界,能够游山玩水,这是他这一辈子最欢喜,也是最爱的境界。

  另外一位,第二位就这样说:我最欢喜的就是有一些亲朋好友,和我很亲的朋友,或者是我最亲的人、最爱的人,能够整天都在一起,这就是我最欢喜的。大家在一起很快乐,随意地唱歌、跳舞,这就是我最欢喜,想要过的日子。

  第三位,他就说:但是我所羡慕的就是人生的荣华富贵,能够有很多钱,很多宝物,想要享乐的时候能够受用、能够享乐,这种享乐的人生是我最向往的。另外,第四位他就说:我倒是还一直在回忆过去,若能够时时娇妻美妾陪伴在身边,欢喜作乐,这是我在人生最享受的。说了很多他们的享受,每一位都陶醉在他心想要的境界里。

  这期间,佛陀从里面往外看,看到这四位,把他们叫进来,佛陀非常慨叹:过去的人生在迷茫中追求、沉醉,出家之后,心还停滞、留恋在过去,或者是追求未来。天下人间无常,时间不断地交替,生命苦短,荣华富贵是短暂,而且追求荣华富贵是多造业;娇妻美妾,人人都是大自然的法则,身体不干净。可惜你们出家之后是虚度时光,不受佛教,不想要找出你们的真如本性,前面的道路都是分歧邪道,甚至你们没有发心,所以如来清净本性的心地全无啊!

  佛陀向他们做了一番的教诲,当然,旁边的人听到了受益无穷。除了教诲这四位之外,旁边的人听了,觉悟的人也很多。

  是啊!人生是这么短暂,为何还要沉迷在过去呢?为何还要追求于未来,颠倒人生?所以说起来,颠倒的人生,到底我们是不是有呢?佛陀已经说过了,『劫浊乱时,众生垢重』。由上面这段小故事,我们就能知道佛陀的时代,人心已经有浊气了,在佛陀的僧团中都还有这样,何况那时候社会的俗家人呢?

  所以,劫浊,众生垢重。在这劫浊,很乱,乱了人心,所以众生不断产生垢秽的心态,悭贪,嫉妒,像这样的很多,所成就的是不善根。

  佛陀为了众生诸不善根,不得不开三乘的教法,从一乘中开出了三乘;岂止是三乘,八万四千方法,随着众生八万四千的浊心烦恼,对治时一定要有这么多法,何况三乘。其实,三乘只是对这些修行者。所谓修行者,僧团中有声闻、缘觉根性。声闻,四谛法;缘觉,十二因缘观;菩萨,六波罗密。开出这三乘法,其实总归回来就是菩萨法,唯有菩萨法才能回归菩提道,菩提道才能回归如来的本心地。这就是佛陀辛苦的教育。

  现在经文又这样说,佛陀说:『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弗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

  这已经开始很明显了,佛陀又再提醒舍利弗,就是要提醒大家,仔细听——若是我的弟子,自己以为已经得到阿罗汉了,已经对这四谛法『苦集灭道』种种的道理都很透彻了解,已经证到罗汉果,以为自己是这样;或者是以为自己不只是能了解苦集灭道,同时十二因缘法也了如指掌,很清楚了,来去因缘,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很暸解了,以为自己也已经证辟支佛果了。

  这些自以为是的人,若是『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这些人若不知道诸佛,不只是释迦佛本身,还有其他的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来到人间,在此五浊恶世里,开始为众生所说之法,只是为了一项,就是要『教菩萨事』,教化菩萨的事情。教化菩萨事就是一大事因缘,就是要来化度人人行菩萨道,就是要回归真如本性的道路,自度、度他,能够度行圆满。

  假如人人只是自以为已经得罗汉果,已经得辟支佛果,不闻不知诸佛来人间是为了什么事,若没有好好听,若不知道,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何谓罗汉。罗汉,就是『具智断之能』,他的智慧能够断尽烦恼,这叫做断德。若真的得到罗汉果,就是要证到那种得到真理之后,断尽烦恼,能证得此德,在人群中不受人群事物所污染,这才是叫做智德,这样才叫做罗汉。也可以说,能够菩提真实道,能够断尽烦恼,能体会到菩提真实的道路,这样走,这才是真阿罗汉。

  ⊙罗汉:具智断之能,明白真理名智德,断尽烦恼名断德,亦即菩提真实道。若实得阿罗汉者,今闻此经即便信受,进求菩提。若不闻不知,自谓罗汉、辟支弗岂非增上慢人。

  若能实得阿罗汉的人,现在听到这部经,现在佛陀已经开权显实,过去所说的,佛陀已经很明显说,过去都是权巧方便法,现在要开始讲真实道。应该若是证阿罗汉果的人,他现在听到这部经,应该是要信受,一定能很信受,能听,认真听。若是停滞在『我都知道了』,就不肯认真听,『若不闻不知,自谓阿罗汉』,我已经证得阿罗汉了,我已经证得辟支佛了,若像这样子不就是增上慢人吗?像这样的,不知道佛陀来人间一大事的目标,不想去了解,这难道叫做阿罗汉吗?

  什么是辟支佛?辟支佛就是『有觉悟之智』。

  ⊙辟支佛:有觉悟之智,闻即能解,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

  辟支佛,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独觉』。就是无佛在世时,他在人间,凭他原来清净的本性,他还是能体会到人间无常的道理。但是,道理的源头在哪里?与慧命要如何衔接起来?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还停滞在独觉、辟支佛乘之地。

  佛已经出世了,有的人接受了佛陀的教法,了解无常人间,证实这无常的人间,要如何与慧命契合。因为慧命,体会到无常之后,如何来净化,成长我们的慧命。像这样,在佛世时更加清楚,所以『闻即能解』,佛陀说的法,听了,他应该能够很了解。

  佛陀说法,无非就是要解释得让人人了解,人间无常,我们要及时回归清净的本性。所以产生了很多的方法来教育我们。这是佛陀的慈悲。辟支佛能了解,所以懂得『求自然慧』,这就是辟支佛。

  『自然慧』,其实得大智慧,自然智、无师智、一切种智等等,这都叫做自然。但是,真实的辟支佛在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还是只希望独善其身,独觉的境界。只知道很多很多的因缘,所以不敢再去造因,或是造缘,所以他就只求自己能清净了脱。

  『不闻不知但教化菩萨事』。不了解佛陀是唯一佛乘,不是只要教得成罗汉,或者是成为辟支佛,不只是这个道理而已,人人应该要向前进步走。所以,若是光停滞,不肯进步,这样的人他就是『不闻不知』,这叫做不解佛的心意。

  ⊙经云:『不闻不知,但教化菩萨事,唯一佛乘。』不闻不知:此谓不解佛之心意,闻而不信受,成增上慢。

  各位菩萨,增上慢人,在佛的时代,佛陀辛辛苦苦这样带过来,说那么多的法,这样亲自调教,但是到了法华会上,还有退席的人;就是在座在听的,还有闻而不信,不懂得起欢喜信乐的心。你们想,多么悲哀啊!

  所以各位,我们要学佛,佛陀是慈悲要启发我们,开启我们的心门,要让我们人人能回归菩提道,入如来地。我们怎能不自爱,我们怎能不好好顾守道心呢?所以,人人时时要自爱、自觉,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悟了的人,对待任何一个人,一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贡高我慢,决定没有自赞毁他。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众生都当作佛一样来看待。十大愿王第二个是“赞叹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换句话说,与德行相应的好事,我们要称赞;不是好事,我们一句话也不提。所谓礼敬,是一律平等,对于一切众生真的是平等,没有亲疏远近、善恶邪正,我们以极清净的心来修礼敬,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赞叹就不一样,这里面就要有差别,与性德相应的要赞叹,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赞叹。善的要赞叹,不善的只限于不赞叹,不要批评,这是佛教我们修行,修什么?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