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道场的由来(董良)
2014/9/4   热度:206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道场的由来(董良) 道场又称菩提道场、菩提场,是佛教术语,最初是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上佛陀成道处。如《华严经·世间净眼品》云: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众宝杂花以为装饰。” 《大唐西域记卷八》云:“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座焉。证圣道所,亦曰道场。”这两段文明确指出道场一词最初是专指佛陀成道处。 道场后来则由专指佛陀成道处,演变成泛指一切僧人修道的处所。《维摩诘经注》云:“肇(僧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经注的道场是指静坐修道的场所。《大宋僧史略》卷中记载,北魏太武帝于始光二年(425)建至神道场,六年后又敕令州镇建立道场,令于帝之生日营斋转经,世称之为生日道场。《宋高僧传·少康传》载,少康尝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以行道唱赞。隋代天台宗高僧智顗在《摩诃止观》卷二中,将常坐、常行等四种三昧之行处各称为道场。上述经典中所说的道场都是指修行之所。 各类诗文中经常有八修行之所称为道场。 如晋支遁《五月长斋诗》:“腾波济漂客,玄归会道场。”唐代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隋朝时,隋炀帝崇信佛教。为了统一佛寺名称,赦令一 切寺院改称道场,把建在皇宫的佛龛及其他佛事活动场所叫内道场。这一时期的道场就变成寺院的别称。 如《佛祖统纪》里有:“隋大业九年,诏改天下寺曰道场。”佛寺改名之后,道场便成为佛寺别称。此后一直流传至今。临济宗则指供云水僧修行的场所称为道场。 道场在流传过程中,其功能有所变化,最初专指修道场所,演变为无论有殿宇堂舍,凡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均称为道场。《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 :“所在同土,若有受持 、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段经文强调恭敬供养《法华经》的重要,认为凡是《法华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的法身存在,不论此处是否有佛寺殿堂,均叫道场。 摘自《正法眼》2013年第4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学佛的初步是教你要看得开,要放得下!无论善事恶事都不要计较,恶事恶缘要放下,善事善缘也不可以攀,攀着还是错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才能消业。“随缘”是什么?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 “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