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础:四、佛法的实践 3.学佛的途径
2014/9/4   热度:224
佛法基础:四、佛法的实践 3.学佛的途径 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别。出家者,是出离家庭的生活,专修沙门净行。在家者,是有父母妻子眷属、及世事营谋劳役,而能兼修佛道者。 家,实在是烦恼的因缘。有了家,就有亲属以累其想,就有名利以动其意,就有世事以分其心,就有祸患以扰其志。《法苑珠林》中说:「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极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船虽是同,由处有异,故迟疾不同,修犯难易。是知生死易染,善法难成;早求自度,励慕出俗。」所以要修道,出家是最好选择。 然而,舍亲割爱,专修梵行,实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唐太宗曾说:「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王公将相所易为。」由此可知出家是一件大事,不能轻易的贸然从事。在今日社会上,各人都有本身的工作和职责,果然能摆脱一切,超凡脱俗,固然是大丈夫,但如因环境不许可,不离开本身的岗位而兼修佛道者,也未尝不是宿世福德因缘成熟的结果。故法苑珠林中说:「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荣亲,亦有君子,高慕释教,尊奉修行,贞仁退让,廉谨信顺,皆是宿种,禀性自然,与道何殊。」就是指在家修道而说的。 在家修道,先要经过入道的手续,才能称为佛门弟子。所谓入道者,就是皈依三宝,受持五戒。 三皈五戒,是释迦世尊亲口所订定的。演道俗业经云:「给孤独氏问言,初学道,始以何志?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何谓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杀。二曰清廉节用,不盗。三曰贞良鲜洁,不染。四曰笃信性和,不欺。五曰要达志明,不乱。何谓三自归?一曰归佛,无上正真。二曰归法,以自御心。三曰归众,聚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 如上所说,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信仰修学的佛教,是为佛的教法,立此教法的就是佛。在娑婆世界中,立此教法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佛所说的教,称为法,即是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法的范围。传持佛的教法者,称为僧。僧为「和合众」之意,众比丘同居一处,和合无间,同修圣道者,谓之僧。此佛、法、僧合称三宝。 皈依者,皈是皈投,依是依伏,如子之皈父,如民之依王。把身形寿命,交付给佛,交付给法,交付给僧。这就是皈依三宝。 在家修道的人,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佛在《涅槃经》中说:「皈依于佛者,是真优婆塞,终不更皈依其余诸天神;皈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终不更皈依外道诸典籍;皈依于僧者,不求诸外道。」 其实佛、法、僧三者,也就是佛教的全部内容,这三者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修行佛道的基础。至于五戒,本文中屡有提及,不再赘述。 三皈五戒,都有一定的仪式,在皈依师或授戒师(即受过具足戒之比丘)的指导下,在佛前顶礼宣誓。受过三皈、五戒后,才成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即优婆塞或优婆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讲,修行的功夫,从什么地方看?从你的念头看。你在一切法里头,还有没有得失?还有没有取舍?只要有得失取舍,你就是凡夫。如果你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取舍得失,给诸位说,你念佛、拜佛、诵经、观想是样样得力。这个得力也就是六祖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功夫得力之相。真正修行的功夫在什么地方?就在训练清净心。我们求福求慧,这个“福”是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看作福,求这个,你把佛的意思看错了。福是什么?福是定,就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清净心多快乐!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快乐是福,离苦得乐这是福,所以清净是福,快乐是福,不见得要富有!佛说“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你心地清净,才能体会佛这句话的意义;不是清净心,你读这个句子你不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