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十课


2014/9/3    热度:505   

 

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讲记 第十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十课

  下面我们学习《解义慧剑》。现在讲四依四不依。其实四依四不依在《涅槃经》专门讲四不依的一品里面讲得比较广,你们如果有时间应该看一下。

  今天讲第四个问题--不依心识而依智慧。前面讲了不能依人要依法;法有言词的法和意义的法,我们要依意义的法而不能依表面的言词;意义有了义和不了义,我们要依止了义的法;了义的法有智慧的行境和心识的行境,也就是说虽然法是很了义的,但是一般来讲,既有宣说世间心识的行境、全部是感官所了解的法,这是心识对境的一种法,还有一种是一般的凡夫人很难以通达的、唯一是佛和菩萨的智慧所了悟的对境,这叫做智慧的法。我们真正要求的就是智慧,也就是出世间的、真正能超离轮回的法。

  现在世间所谓的佛法,有些是发财的,有些是治病的,有些是得名声的,还有一些是希求暂时悉地的……,这些虽然也是一种佛法,但是对真正断除自相续中所有的烦恼障或者所知障还是有困难,对从轮回当中真正获得解脱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所求到的法真正是智慧的法,那它就能断除烦恼和障碍,所以大家在求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大家也知道,佛法的来源是上师,如果上师自己都是对出世间法尤其出世间的智慧一无所知,那依止这种上师想真正获得出世间的智慧还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大家要寻找上师一定要找具相的上师,最好是有菩提心和空性正见的上师。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上师,那要以佛法的根本道理引导别人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一点大家应该记住。

  庚四、不依心识而依智慧:

  实修了义时,不依随词语,

  分别二取心,而依无二智。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了义和不了义的法,并且知道了了义的法。虽然佛陀完全抉择了最了义的法,但是在法里面的确有一些随着分别念、言词所抉择的、凡夫人的分别念也可以理解的心识的法,还有一些完全是诸佛菩萨的行境,比如空性见解、如来藏光明,这些都是佛和菩萨的智慧所抉择的。我们要选择的不能是外所取和内能取(也就是凡夫的分别妄念所抉择)的法,因为这些法就像《入中论》所讲的那样:"痴障性故名世俗。"意思是因为愚痴的障碍已经遮障了我们的心识,所以这些都是一种世俗方面的法,并不是完全抉择真谛的,因此我们不能希求这样的分别念的法,而应该希求无分别的法。

  我们所求的法,如果是佛经,则应该是像抉择空性的《般若经》等,或者是大圆满及一些密法的最殊胜的教言,这些全部是智慧对境之法,因此是非常殊胜的;如果是佛陀之后出现的,则应该是像龙猛菩萨、月称论师所抉择的空性法或者弥勒菩萨所著的论典,这些也是非常殊胜的。如果我们自己寻找智慧有一定困难,那一定要依靠这些经论,如果依靠这些经论,的确自相续的智慧逐渐也会引上来的。

  现在有些人有这种说法:我们现在学佛,只能学经不能学论。汉传佛教的有些高僧大德也有强调这种观点的:我们只要一心一意学一两部经典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所有的论典不能学啊……。其实这种说法还是需要值得观察。

  以前南怀瑾先生在宣讲《圆觉经》的时候强调这么一个论点:依经不依论。他说:应该依靠经典,如果经典搞不懂,最好查一些佛学词典,如果佛学词典里面没有说清楚,那一定要下功夫啃经文,这样慢慢运用在生活中就会有所体会的;或者依靠我所写的、所讲的教言也能了解佛经。后来多识活佛在《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这本书中驳斥他说:"南怀瑾先生,如果说不能依论典要依靠经典,因为所有的论典都不可靠。既然所有的论典都不可靠,那你说佛学词典能可靠吗?"我看他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佛学词典是后来的很多人编的,而且有些佛学词典的内容特别糟糕,是有些连基本的佛理都不懂的学者编辑的。然后多识活佛又说:" 如果不能依靠论典的话,那你所写的和你所讲的这些难道可靠吗?你所说的这些话远远超过龙猛菩萨、无著菩萨、玄奘大师的观点吗……"驳斥得比较尖锐。

  确实,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我们一定要依靠经典,不能依靠论典……。其实这些人口里说出来的也应该说是论典,那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上师口里说出的话都不可靠;而且按照印度的传统而言,要想真正理解佛经的内容,真正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释佛经的唯一是龙猛菩萨等极个别的、佛陀在佛经里亲自授记的大德,除此以外包括后来的月称论师等大德在显现上也不能完全解释佛经。但现在很多人就有这种说法:要讲法一定要讲经,不能讲论。当然有些论典不是大成就者写的,这一点我们也承认。像现在一般的修行人、一般的学者写出一部论典,他们自己说这部论典写得如何如何好,那这种论典不能依止。我们在学大乘论典的时候对论典的概念和法相有专门的定义,所以真正的论典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如果你遮破了所有论典的观点,那么对于真正的佛陀教义,凡夫人一直啃可能也啃不动,没有牙齿不好啃。

  大家要依智慧不要依分别心。现在我们学习也好,背诵也好,应该学习以前的大成就者所写的非常珍贵的论典,他们在这些论典里所讲的全部是入定和出定的智慧,将这些智慧尽量一点一滴地融入自己的心相续,这就是我们所修的法。

  有缘之本性,二取自性心,

  彼缘彼虚妄,不证法性义。

  为什么说不能希求分别的对境,不能求心识而要求智慧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有缘"("有缘"是有执著、有分别的这些法),不管它是执著有也好执著无也好,或者执著建立也好执著遮破也好,世间一切的戏论和执著全部是能取和所取的自性,能取所取是凡夫俗子的分别念妄想出来的。这些空的执著也好、有的执著也好,全部都是有缘、有执著的,而凡是执著的一切相全部是虚妄的。《十地经》、《宝积经》中都讲了,凡是见闻觉知的法都是虚妄的。在《楞伽经》里面也说:"诸法世俗生,胜义无自性。"意思是在世俗中所有的法是虚妄性的,有产生也有毁灭,全部是这样显现的;而实际上真正远离一切戏论的法在世俗境界中是不可能显现的,它并不是分别心的对境。

  所以只要有这样虚幻的分别念,就始终不能证悟远离能取所取的法性。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乃至没有消除执著分别念的网之前,要证悟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一切执著相,在那个时候会通达一切诸法的法性。

  《三摩地王经》说:远离是二边,智者住中道。意思是远离有无为主的四边八戏的智者实际上真正住于中道。我们在中观里所讲到的中观论师的观点应该这样来理解。大家应该清楚,分别心只不过是暂时的执著,比如说:这些法是空性的,这些法是光明的。在我们的分别心面前既有一些空的执著也有一些明的执著,这些都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分别心只能缘这些,除此之外现在没办法见的,但是当你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会明白:这些都是假的,这些都是虚幻的,所以是不实在的。如果我们认为这些不实在的东西是最究竟的所求、最究竟的目标,那就错了。就像需要喝水的人在遥远的路途中看到阳焰,表面上看来这真的是一条河流,但是实际上阳焰不能解渴,不能满足渴者的愿望。同样的道理,希求解脱者最终要得到的就是诸佛菩萨无二的智慧,在没有得到这种智慧之前,所有的执著相都是虚妄的。当然这是从最究竟角度来讲的。

  在这些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分析。我们现在在这里抉择的是最究竟的见解,就像在讲《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对所有的法:善、恶、佛陀等都一并破除。站在这个高度的时候,现在世俗当中所修的一切法应该可以逐渐断掉。

  下面对这个原因继续宣讲:

  缘有实无实,缘二缘非二,

  如何缘亦缘,缘取是魔境,

  此乃经中说。

  凡是有"缘","缘"在这里就是"执著"的意思,缘取柱子瓶子等有实法也好,或者缘虚空、石女的儿子等无实法也好,或者缘取执著这两者,或者缘取非二者,不管是缘这四种当中的哪一种法,只要你有一种所缘的对境或者能缘的心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执著,这是一种动摇的心,也是一种分别念。这种分别念不能成为断除轮回根本的宝剑。如果站在最究竟的空性见解立场上,实际上缘任何一个法,不管是善法也好恶法也好,在这个时候,它都是一种魔业,是魔王所制造的一种魔业。所以《文殊游舞经》里面说:“缘取多少,行亦多少,魔业亦尔。”意思是我们缘取多少,其实在行上也会有这么多;有多少个这样的缘和执著,魔业也就有那么多,所以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所有的缘取和分别在修行中也是一种障碍。这里也说了,缘任何一个法都是一种执著,这种执著在抉择《般若经》时是一种违缘。《宝积经》中也说:诸比丘,如果有人有二取,这是魔的加持,不信大乘者也受魔的这种诱惑。所以我们在讲般若空性或者站在最究竟的应成派观点的时候,所谓的魔不一定是眼睛睁得大大的、獠牙毕露的外魔,真正的魔就是在抉择根本慧定或者最究竟见解的过程中执著一种相,包括执著单空、执著如来藏或者执著菩提心。麦彭仁波切的其他教言中也说要抉择最究竟见解的时候包括菩提心在内的一切所缘执著必定要消于法界中。《中观根本慧论》说:涅槃也不存在,如来也不存在,三宝也不存在,四谛也不存在。通过理证和教证一一抉择后对每一个法都远离一切执著,这是在有关的大乘经典中已经再三宣讲过的。

  依凭何破立,无法坏所缘,见无破立解。

  我们依靠任何一个方法来破或者立,都无法毁坏所缘的执著相。"破"是指将有实法破掉,"立"是指建立无实法。有些人是这样的:柱子瓶子在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观察时都不存在;而无实法像石女儿、单空或者诸法空性这种实相要建立起来。有个别的一些论师认为这样的破立是如来的密意,但其实并不是,因为如果这样进行破立,根本没办法毁坏所有的执著相,像《金刚经》所讲的"破相"是没办法的。

  所以我们在抉择究竟的见解时所有的执著相必须要息灭,一切二取、一切戏论一定要息灭。如果以息灭一切戏论的方式照见了无破无立,不论是在名言中也好在胜义中也好,一切建立的法也没有,一切所破的法一点一滴也没有,在那个时候才真正见到了一切诸法的实相意义。

  在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二观察续》等显宗和密宗的许多经续论典中都异口同声地说:此无何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抉择最究竟见解的时候,一切法中没有任何所破的法,所建立的法丝毫也没有,一旦依靠上师的窍诀和自己殊胜的信心,在因缘具足之后真正见到真实的法界并安住真实法界的时候一定会从三界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这一点,我们从许多传承上师的传记和教言也可以看得出来。

  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见到无有破立,这个时候就已经到达了最高境界。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都是诸佛菩萨的行境,一般的凡夫人对此只是起信心,但我们可以发愿:祈愿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领会。

  离诸所能取,自然智自明,

  遮诸四边戏,此说殊胜智。

  到了最后,这种见解有没有什么感觉以及比较特殊的境界呢?有。这并不像向空中射箭或对大海扔石头一样一无感觉。虽然从执著或从相上讲已远离了一切有无是非的边,也就是决定没有一切戏论,能取所取全部消失于真实的法界当中;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各别自证来了知,其认识的法界自然光明就是不依靠任何因缘的造作而出现的各别自证之境的自然本智,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自然本智无住现”,很多经典都这么讲这种智慧应该存在。《般若经》也说: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这样的本性自然而然存在,就像太阳存在阳光自然集聚一样。但这种法并不是无情法,也就是说,证悟空性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晚上睡着了一样,不是这样。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一样,自己完全知道自己这种境界。虽然远离了一切的执著,但是这种远离一切执著的相或者说远离一切执著的殊胜境界应该是存在的。这就是一切获得当中最殊胜的获得。《般若摄颂》这样讲:“获得无死胜妙智,故此称谓智慧度。”当我们获得了一种无生无死的智慧的时候,实际上这就是智慧到达彼岸,也就是智慧波罗蜜多。什么叫智慧波罗蜜多呢?这并不是我们心里想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分别念,而是通过上师的教言和对佛教的信心,最后自己真正通达了一切诸法的实相,这就是智慧波罗蜜多。这样的殊胜智慧,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将来的修行道路当中也会有不同层次的获得。

  这样的智慧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呢?不一定。凡夫人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到。尤其是不学佛的人,以及对中观、对佛陀的境界没有信心的人,他们永远也得不到。那么,他们怎么得不到的呢?

  如盲前日色,凡夫前未见,

  如何思不知,凡愚皆生惧。

  就像盲人,在他面前虽然有柱子、瓶子、山河大地等形形色色的色法,但是,因为没有双目的原因,外面包罗万象的景象他根本无法照见。同样的道理,没有积累资粮的,对大乘佛法没有生起信心的愚笨的凡夫人,虽然心的本体或一切万法的本性从来没有远离过他们而俱生存在,但是他们再怎么样思维、再怎么样思考,一点一滴也不能了知。可见,以盲人的比喻来说明凡夫人确实不能了知一切诸法的真正实相非常合理。

  汉文《华严经》有个很好的教证:“譬如生盲不见日,非为无日出世间。”意思就是说,虽然生盲(天生盲人)不能见到太阳,但这并不能说明太阳没有出现于世。“诸有目者悉明见,各随所务修其业。”有双目的人完全能明见太阳的光芒;同样的道理,世间人随着自己的修行力,他们所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相同。一般的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样,虽然有太阳出现,但一点也见不到;而圣者和与修行有缘的人就像有双目者一样,他们以各自的缘分和修行境界完全能照见。

  不说菩萨和凡夫,就是我们在座的道友,虽然大家都坐在这里,但也有不同的结果。对大乘佛法和中观有信心的人,我现在口里面所讲的,他们完全能领会,而且所讲的内容确确实实能慢慢让他们的心得到利益;但有极个别没有信心的人,或者说胡思乱想的人,可能讲什么都不知道。不说别的,就是在这个听法场所当中很多人得的结果也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这样的凡夫人再怎么样思维也难以得到这种智慧。

  不但不能得到,有些人还特别害怕:既然一切诸法都是空性的,一切实有的法都没有,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全部没有了?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是不是因果全部都垮了?所有善恶全部都没有了?他的心里就这样产生恐惧。圣天论师说:“愚闻空法名,皆生大怖畏。”所有愚者听到空性法的名称的时候,心相续当中都会生起极大的恐怖。

  龙猛菩萨在《中论》中也说:“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智慧浅薄的人见到诸法要么是有的相、要么是无的相,除了这两个以外,真正隐秘的一切诸法的本来实相根本见不到。世间当中有些人特别执著相,不说从来没有学过佛的人,就是学佛的人也是这样,这就有点可怕。别人说:那个人有神通,那个人发光。他就:真的,……对相特别执著。稍微有一点发光,或者说身上出汗,他也会觉得稀有。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是不是大家觉得出汗就是显神通?

  然依真圣教,破诸边之理,

  上师窍诀力,如得目自见。

  既然凡夫愚者就像盲人见不到任何法一样见不到实相,那是不是一切法的本来实相就根本见不到了呢?绝对不是。自古以来证悟法性而开悟的高僧大德比比皆是,非常多,这通过他们的传记也可以看出来,同样我们依靠他们开悟的窍诀也一定能见到万法的自性。

  我们要依靠什么呢?依靠佛陀的圣教,尤其是了义的经典,像《般若经》、《宝积经》、《楞严经》等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大乘殊胜圣教,这些不可缺少,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破除一切边的理证,就像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圣天论师的《中观四百论》、月称论师的《入中论》,等等。这些论典所阐释的,完全是作者本人以及前辈理自在无与伦比的超胜智慧来破除一切边和一切相的理证。

  除了依靠刚才所说的了义的经典与高僧大德们的理证之外,还要有传承上师的窍诀,如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留下来的非常殊胜的窍诀。当然显宗也有窍诀,密宗的窍诀更不用说,从莲华生大士一直传到我们的金刚上师之间的代代相传的口诀如纯金般清净无染。依靠这些窍诀的力量,一切万法的本性就能非常容易地见到。的的确确,禅宗的传承上师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密宗更是非常多。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对上师三宝有信心的基础上,还应依靠佛陀的经典、破除一切边的理证以及上师的教言,依靠这三种因缘就完全能通达远离二取的本来面目。可见,这三者不能缺一。

  现在有些人说:“你只要读经就可以了,不懂的地方多啃一啃。”你肯定啃不动,没有上师的窍诀这很难啃。没有依靠高僧大德的理证,查字典也很难,光查字典还不行。所以,现在有些居士或学佛人想完全依靠自力,那就有一定的困难。不要说我们,学过《入中论》的人都知道,月称菩萨在《入中论》里面也说,他通达甚深的法也要依靠圣教和理证以及龙猛诸论中所说的教言,以此才创作了《入中论》。既然月称论师都需要经典和龙猛菩萨的论典以及一些理证的话,那么我们将其他高僧大德的论典全部抛之脑后,光是靠经典那就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和理证的抉择,这样才能见到万法的真正实相。

  其实,在凡夫地的时候也能见到喻智慧,也就是与圣者所见比较相同的境界也能见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也讲了,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俗子,但是通过上师的窍诀,自己心的光明基本上可以以远离四边八戏的方式照见。这是讲在还没有得一地菩萨的时候也有这种可能,当然如果已经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那就能完全品尝到佛陀所宣说的教言的真正美味。

  尔时得品尝,佛法甘露味,

  百倍信喜眼,专注佛智身。

  成了一地菩萨也好,或者虽然没有到一地,但是已经获得了一种境界:虽然是凡夫,但凡夫的时候对法忍深信不疑,在这个时候就完全能品尝到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里面所讲到的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超越一切言说思维的境界。这种境界虽然已经品尝到了,但就像哑巴品尝糖的美味一样说不出来,也就是说,虽然不可言说的境界自己完全已经通达了,但通过语言和分别念来给别人指示却有一定的困难。

  已经完全品尝到佛教所讲到的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境界的缘故,这时的欢喜心就不是现在我们有些人领生活费或者买糖的那种欢喜心,这种欢喜心其实是一种假象, “嘿嘿嘿”,这样笑一笑而已,心里面还有一些不欢喜的状态。而那个时候真正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因为已经摧毁了轮回的根本,得到了超离一切生死流转的境界,一定会极其欢喜。这可以比喻成双目,这个时候的双目并不是指肉眼,而是指真正能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就像成为一地菩萨的时候,他的诸根能照见一切对境一样。这种欢喜心在佛的法身智当中始终都不会离开,从比喻的角度来讲,这种双目一直专注于佛的智慧身体,也就是说始终安住在法乐当中,就所谓的法喜充满。通过学佛,有些人受益比较大,但这种受益并不是别人所说,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佛陀在经典里面所讲到的智慧境界在自己心里完全有所领受。这个时候的欢喜心以世间一般的欢喜心就无法比拟,所以我们应该发愿得到这种境界。

  我们在座的人,既然现在已经学了这样殊胜的佛法,那在学佛道路当中就尽量不要退转。不退转的唯一方法,《释迦牟尼佛广传》当中已经讲了,就是要多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这样就会在菩提道当中不退转。佛陀在五百个大愿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发愿就是在菩提道当中不退转,他有与其他佛不同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样就会在菩提道当中不退转,也一定能感受佛法最殊胜的至高无上的境界。

  于此诸正法,究竟归等性,

  得无说确信,说无尽法藏。

  在那个时候,你已经证悟了一切好与不好、快乐与痛苦、高贵与贫困等完全平等无违,也就是没有任何分别、区分,这样的无有分别的等性境界完全已经得到。这时,所有的言词、思维都无法描述,也就是说得到了无所说的确信,无所说的确信是指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这样的确信或者定解已经得到了。此时,邪魔外道或具邪见者怎么样遮破你的这种境界也没办法,因为你已经完全悟到了诸法实相,或者说即使所有的天、人、非人都想践踏你的这种境界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

  已经到达这种确信的时候,你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善巧方便方法来宣说佛法,佛法也会在你的智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那个时候就不需要天天都闭着眼睛背书,这在我们宁玛巴很多传承上师的传记当中都有。到一定的时候全部都从智慧当中流露出来,不用特别费力,就像我们上师如意宝一样,他老人家在晚年六七十岁的时候,所有的教证、理证都自然流露。上师晚年因为眼睛不好,大概十多年根本没办法看书,但是他老人家年轻时候背的所有教证、理证全部都能自然流露出来,很多人特别惊讶。包括我们学院里面的很多堪布,他们每天都在背、都在看,但是在真正应用的时候就根本没办法比。所以很多堪布都说:我们有眼睛,我们天天都看、天天都背,但运用教证理证也不容易,而法王已经十多年没有看一个字,但讲经的时候全部都能讲得出来……。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它能从智慧当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那个时候就可以为了利益无边众生而演说说不尽的法藏。这种境界,我看我们很多人通过自己的信心和传承上师的加持,在因缘聚合以后应该会开启。

  <待续>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