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认清自己
2014/9/4   热度:372
达真堪布:认清自己 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想护持心、护持自己的意念,就要靠正知正念。所谓正知,主要是了知、精通所断的学处和所修的学处,然后非常小心谨慎地取舍、进退。 时时忆念,心思只在学处上、在取舍上,一点儿都不忽略,一点儿都不错过,这叫正念。有如是的正知正念才可以护持这颗心,心才不会散乱于外境,才不会在取舍上颠倒,这叫护持心。在所有的戒律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若是不去护持这颗心,内心散乱、颠倒、迷茫,即使身和语再认真取舍,再严格修行,都没有意义。那么,身和语方面是不是不用取舍或不用断恶行善了?不是。此处要强调根本是心,并不是说身体和语言上没有取舍,也不是不要取舍身和语的善恶。若是你没有护持心,一切所做所行都是徒劳无益的;若是你没有护持好心,即使在语言和行为上比较认真,善恶取舍得比较严谨,也没有什么意义。心善一切善,心正一切正。心善一切善,要培养善心,最后要圆满善心;心正一切正,主要是提起正念,要保持正念,正念要达到究竟,达到圆满,你才能真正地解脱成就。 你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你把根本抓好了,一切都圆满了。语言和行为上也有善恶,也要取舍善恶,但根本是心。若是心里没有远离恶念,没有提起善念,只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去断恶行善,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与解脱无关,不会成就的。所以,心善,一切才可以变成善;心不善,一切都不会变成善。尽管表面上看似很如法,很善良,但若是心里不善良,统统都是不善。 我们护持戒律也一样,主要是守护这颗心。心净,一切才净。所谓的戒律,指的是净。若是心不清净,就不会有戒学的功德。若是你心里不清净,没有保持清净,表面上持戒再精进,对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也没有意义。有的人行为上看似很如法,表面上很有威仪,但是内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嫉妒就是傲慢——稍微有一点点戒律清净的功德的时候,稍微精通一点点学处的时候就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这什么都不是!什么叫功德?戒定慧三学才叫功德。 在任何对境当中,心不散乱,心态能够保持稳定、不动摇,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在对境前内心不动、不散乱。比如有人侮辱你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也不知道什么叫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若你的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人变得越来越圆融,内心越来越调柔,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若是你在任何环境中,面对任何人、事、物都一样,心里都很欢喜,很快乐,这也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只有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可以说具有功德了,之前没有功德。若是没有功德,肯定就有过失,肯定有很多毛病。所以应该多去认识自己的过患,多去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傲慢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过患,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缺点。所以傲慢的人是不会有功德的,有功德的人是不会傲慢的。大海跟小河不一样,小河声音很大,而大海几乎没有声音。真正具有功德的人就像大海,不会贡高傲慢。如果有傲慢,就不会变成大海,只是小河流,无法与大海比。所以,作为学佛人,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