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临济录》
2014/9/3   热度:162
喝《临济录》 选自《白马入芦花——通过禅语悟人生》(细川景一著 1987.7禅文化研究所出版) 恐怕没有比“喝”更能极端体现禅旨的语言了。“喝”在禅宗中本来是叱诧的声音,用以阻止对方、不给其插话的余地。给这个“喝”字注入了“活”力(日语中“喝”与“活”的读音相同)的是临济宗开山临济义玄禅师(?~867)。就像一提“德山”就会说到“棒”一样,提起“临济”也自然会说到“喝”。但据说最早放声发“喝”的却是马祖道一禅师。他的弟子百丈禅师后来曾这样回忆道:“我当日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竟有如此力道。” 马祖这一喝,经百丈、黄檗,直到临济禅师,喝才真正成了喝的样子。 翻开《临济录》,“师即喝”的场面随处可见,但每一喝都隐秘着不同的意思。临济禅师将喝分成了四种功能,即所谓的“临济四喝”: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金刚王宝剑是宝刀中的宝刀,就像宝刀斩物,嚓地一声便一刀两断。这一喝可以斩断我们一切烦恼和是非善恶分别心,令我们返朴归真。 “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师子”。踞地即蹲伏于地,狮子是百兽之王。这里用狮子准备飞扑猎物的瞬间,目光如炬,留意着四面八方,体内蕴育着雷霆万钧之威力蹲伏于大地作喻,犹如狮子一旦咆哮,会让百兽不寒而栗,脑浆迸裂,这一喝可以让天下英雄肝胆俱裂。 “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渔夫捕鱼会用棍棒拨打水草探明草下是否有鱼。而这一喝则有能试出修行的人是圣是凡、是真是假的作用。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不作上述三喝之用的喝又是什么样的喝呢?修行者不懈修行,十年、二十年,勤修苦练,终于修无可修之道、学无可学之法,达到了脱离一切尘埃、任运自在、随心所欲且不踰矩的大自在、游戏三昧的境界。这一喝就是从这样的境界发出的一喝。这一喝不必具“喝”的形相,日常茶饭小事中的一举一动无不是这样的一喝。“不作一喝用的喝”恰是其他三喝的根源,包含了其他三喝的内在。因此严格地说,所有的喝都应该是这种“不作一喝用的喝”。由此说来,这应该算是临济禅师的禅道极致。 京都妙心寺住持芦匡老师有一段与这四喝有关的故事。 匡道和尚年轻时因师尊故去,住进了大阪高津的少林寺。刚去不久,檀家医生千叶寿辅的女儿去世,请匡道和尚去做法事。匡道和尚依照法事程序,诵经超度,并发出了一喝。次日,檀家主人拿了布施前来道谢,然后慢声问匡道和尚说:“听说临济宗有临济四喝,不知师父昨日的一喝属哪一喝呢?”匡道和尚无以对。其实对于和尚来说,随意从道理上讲讲也并非难事,偏偏这匡道和尚较真,结果陷入了深思。主人却觉得自己竟然请了个不谙佛法的和尚来做法事,女儿实在可怜,便破口痛骂了和尚一顿。而匡道和尚痛感自己修行不足,下定决心,师从京都八幡圆福寺的海山老师重新修行。从那以后,匡道和尚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走十几里路,从大阪的高津走到圆福寺。其间十四年,从无间断。终于彻悟之后,专程到那位檀家向主人讲解了那一喝的所在。檀家主人欣喜流泪,比以前更加善待和尚了。 在《临济录》中紧接着四喝之后,记载有“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即喝。”。说的是临济问:“刚才举出的四喝,你如何理解?”僧人正想着如何回答,临济已大喝。 我们也肯定受到了临济禅师的这一喝。“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大定。我们见色看得清楚,闻音声也听得清楚,这都是自性般若智慧。我们看不清楚、听不清楚,这就障碍出来了。什么障碍?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修行不是修别的,放下烦恼而已。我们眼见色看得清楚,不放在心上,对了。不放在心上就是放下了,智慧就会开了;放在心上,它把智慧障碍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