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禅林
2014/9/3   热度:969
洞山禅林 洞山,中国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位于今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距县城50公里,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发祥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洞山亲笔题词“洞山禅林”。 良价禅师于公元835年在洞山悟道,创立曹洞佛法,传扬世界。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敕以良价“悟本禅师”法号,良价园寂后敕建“慧觉宝塔”,现存于洞普得禅寺后山。早在公元840元,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后使曹洞佛法徒入日本和朝鲜,目前,曹洞宗弟子在日本有千万之众。 洞山风景奇秀,方圆约十华里,山势呈九牛奔槽形,即有九座曲岭都蜿蜒聚向中间一盆地,这里有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藤蔓环绕、鸣泉飞瀑。春季溪水湍激,杜鹃满山;盛夏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深秋枫林如火,丹桂飘香;隆冬古塔映雪,野梅绽放。 洞山不但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古迹也很突出。君到洞山来,赏佛光、沐洞山之灵气,定能逢凶化吉,遇能呈祥,心情舒畅,事业兴旺。 主要景点有: [普利禅寺] 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几经兴废,1988年重修。寺庙占地面积6806平方米,为曹洞宗祖庭。建有"大雄宝殿、昆灵殿、僧寮、藏经阁"等,总面积996.6平方米。 [价祖塔] 即良价墓塔。唐咸通十年(869)良价圆寂,唐懿宗追封“悟本禅师”,葬于洞山普利寺后山,墓塔名慧觉。墓塔前护以砌石,有拜台,石阶可通行人。塔形古仆,六方,高3.2米,宝盖宽1.2米。塔座两层,底层六方,均刻忍冬花壶门,第二层各刻如意草、万字、金钱、双金钱。塔身上有楣,下有托,楣托刻仰覆莲,角为六棱形。石柱中嵌石板,塔盖伞形,有瓦垅,六角飘檐。塔刹3层:莲瓣覆钵、相轮、宝珠。塔下面下端遗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9字。1983年省宗教事务部门曾拨款修复。 [木鱼石] 逢渠桥西南80米处,崖畔上有一块硕大的黑石,宽3.3米,高2.6米。一头高隆,一头低凹,以其形似木鱼,叩击顶端能发出 剥剥"之声而得名。相传,良价在洞山广为接引学徒,使世人纷纷信奉佛教,这可激怒了铁拐李(属道教)。他来到洞山要见住持,但不巧良价正在讲经论禅,不可骚扰。于是铁拐李在殿外大声喊叫,要良价出来回话。吵闹声惊动了良价大师,一出殿就认出了来者,说:"原来是你这八百年的不死鬼!"铁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败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败"。他当即抛起铁拐,良价见拐杖化成一座山丘,直往头上压来,用佛指轻轻一弹,那么即被定降在寺院右侧,成了"拐棍山"有来无往非礼也,良价随手将木鱼掷了过去,铁拐李见状逃遁,木鱼落在离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鱼石"。 [夜合石] 相传该石能昼夜开合,是洞山的关锁,石下有"盐井"。但因奸僧盗盐谋利,使自动启闭的石关和自动冒盐的盐井失去灵性。在洞山山口狭窄处有两块层叠的巨石。相传,这两块石头原来分立山崖两侧,象是两扇大门,入夜时分自行关闭,鸡鸣天晓又自行张开,故名“夜合石”。夜合石旁,有两个石井,会自己流出油、冒出盐来,供寺内众僧食用。后来,寺内有个奸僧假作鸡啼,诓开石门,盗卖井中的油、盐,井中从此干涸,夜合石也不再显开合之灵。北宋时期,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到洞山游览,在夜合石上题诗一首。此名“夜合灵迹”也就成了“新昌八景”之一。。 [苏辙游洞山诗刻] 宋代大文学家苏辙游洞山,留有摩崖石刻诗,诗曰:"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出世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妨同。眼前簿领何时觅,一笑相看丈室中"。 [千年罗汉松] 山门两侧原各有罗汉松一棵,乃良价亲手所植。现仅存一棵,胸径l米以上,树龄千年,却仍枝繁叶茂。在普利寺前。高10米,树冠约13米。主干虽仅存一小边皮,不及原干的2/5,但却枝繁叶茂。据《五灯会元》载,此松系青林师虔禅师所植。至1985年已有1100多年。当时师虔曾作偈一首: 长长三尺余, 郁郁覆青草。 不知何代人, 得见此松老。 [夜合山塔林] 有塔10座。建于1644-1766年间,所葬洞山普利寺30-36世住持僧。普同塔居中,是寺院普通僧人共同归葬之墓塔。塔为(穴下卒)堵坡式,高2.3米,座宽1.2米,底座为金刚宝座式,下二层四方无花饰,第三层刻忍冬壶门。塔身圆柱体,上置莲盘刹座,正反两面都开门。后门下通石砌四方地宫,深3米,长宽各1.5米。塔门凸刻龛座与小碑。上刻“普同塔”3字。其余九塔是灵会承塔、比邱古松塔、履贞德塔、慧芳建塔、无极信塔、碧云珍塔、阗玄性塔、淑耀杲塔、自若真塔 。 [红米埚塔林] 在洞山“古洞云深”坊左前500米左右的山头。建于1741-1774年间。墓塔为蕴一禅师塔、直方来禅师塔、见月中禅师塔、雨庵澍禅师塔、墨亭海禅师塔、霁空明禅师塔。塔形相同,成一线整齐排列。塔后砌有罗围、中安墓碑,记述其生平业绩。塔林地墁石板,前有石柱。僧塔至今完好。塔林前另有僧墓14冢。 [逢渠桥] 位于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纪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讼,故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该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时,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年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 [银瀑飞练] 在逢渠桥上游的50米处,有一处近10米高的瀑布,水流跌落在直立的陡壁之下,形成了银瀑飞练的胜景,真如"白练挂幽谷,银帘抖玉珠"。每当晴天的正午,阳光直射瀑面,映出一道七色彩虹,人们疑为"佛光"。 黄檗禅林 黄檗山,原名鹫蜂,在黄岗乡黄檗村,距县城44公里,是中国佛教禅宗之一的临济宗祖庭。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为幽静。黄檗山自然景观以泉、瀑、竹为奇,曾被礼部尚书倪思誉为"中州绝品"。自1980年对黄檗佛教遗迹修葺后,曾有多批日本、韩国僧侣到此参拜。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赶庙会的日子,游客更是纷沓而至。 [运祖塔] 即希运墓塔。唐大中十一年(587),希运圆寂,唐宣宗授以“断际禅师”封号,葬于黄檗山塔前村基山上。塔高3.1米,宽1.2米。塔形为宝瓶式,塔座为须弥座,束腰肥鼓,上枵四角翘起,塔身上粗下细,遍刻垂幔。正面刻塔门。塔刹六角,高顶华盖。有覆钵、仰莲、宝珠3层。塔周围有石砌罗围,罗围前有石台、石柱、石阶、石台正中刻“断际运祖塔”。罗围后部正中嵌石碑。上刻“开山始祖希运谥断际禅师之塔”。 [亦苇岸禅师塔] 在黄檗村双林峰上,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686),俗称“大钟盖小钟”、“塔中塔”。外塔以弧形石垒成一大钟状。塔屋高4.3米,底径4.5米。正南有塔门。塔刹3层:座、相轮、宝珠。内塔高2.47米,宽1.2米。其形也似钟。刹为覆钵、仰莲、宝珠3层相叠。正面刻“亦苇岸禅师塔”。内外塔之间,可容数十人。此塔结构尚为国内孤例。亦苇岸乃明末重兴黄檗禅林的第二代祖师。 [虎跑泉] 在黄檗寺遗址左侧。泉水从地下横洞中涌出,积而成潭。四周用块石垒砌方池。池沿用四石柱、四石板作成井栏。上方石板内壁刻“虎跑泉”3大字,苍劲有力。井旁有石凿大盥盆1口,小盆4口,是当年和尚洗濯之处。 [黄檗飞泉] (龙潭瀑布) 在寺东3华里处。水头高10米,随坡跌落,飞沫溅珠,至为壮观。为时日“新昌八景”之一。李忱与希运曾观此瀑联诗。 官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宜丰县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1981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万亩,原始森林覆盖率达87.8%,是珍稀动植物的密集区,区内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3种,二类保护动物12种,省级保护动物16种;国家一类保护植物2种,二类保护植物6种,三类保护植物15种,省级保护植物13种。这个奇特的原生群落区,不仅是森林的王国,也是动物的乐园,已载誉遐迩。官山原名黄岗山,明万历年间,纸工李大銮占山为根据地,率领棚民起义军转战赣西北,一时声威大振。封建统治者不择手段将棚民起义军扼杀,并将黄岗山封禁,故而黄岗山后称"官山" 。官山现存棚民起义军遗址颇多,如聚义厅、回龙卧子潭、跑马场、梳妆台、大草坪等。官山的最高峰石花尖又是一大奇观。石花尖属冰川遗迹,海拔1480米。山顶怪石嶙峋,有的像直插青天的宝剑;有的小石头承载大石头,摇摇欲坠;有的两石夹峙成一线天;有的石块巨如楼房。每当晴空万里,人立山上可望见铜鼓、万载的村落。石花尖山顶云雾缭绕,忽然间云雾飘来,将人罩住,但云雾散尽一切依然。山下清洌的溪水穿过九曲八湾在怪石中潺潺流过。时而从几尺高处跌落,溅起层层浪花,时而积水成潭,平如镜面。 南屏公园 南屏,早在北宋时期,就名播中州,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清丽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理想的观光休闲胜地。作为江西省迄今规模最大的县级综合性公园,是宜丰一颗璀璨的明珠。南屏公园,坐落在县城南屏山下,占地面积820亩,公园以千古文人为依托,葺古迹,辟新景,植绿荫,将自然与人工、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融为一体,遂使南屏成为赣中名园。亭台轩阁、楼塔水榭、奇花异木、竹种园、动物馆、儿童乐园、水上世界、岳王庙、九钟楼、太子塔、崇文塔、古南园等诸多景点,为境内外游人提供了一个观光旅游和休闲健身的好场所,尤其是南屏公园的生态园林建设,更显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南屏公园是宜丰县城的一个重要景区和宜丰形象的窗口,更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的人文园林缩影。 纱帽山峡谷 该景区坐落在距宜丰县城27公里处西北方向的双峰水库大坝与双峰电厂之间,深长约四华里,峡谷与山顶垂直100多米。峡内岩石千姿百态至为神奇,主要景点有"仙足岩"、"龟戏石"、"神龟下海"、"玉兔奔月"、"天蟾守免"、"飞来石"、"秦汉古道"、"仙女潭"等,奇石、飞瀑组成奇特风景,且气候极为凉爽,为避暑佳境。 [仙足岩] 在进入该景区下游的100多米处,在一块巨石上面显现出16个大小不一的脚印洞穴,脚印动态逼真,令人遐想,不知是何时天上神仙下凡,到此一游留下的脚印,故称仙足岩。 [龟戏石] 在仙足岩往上80米处有一大石头,形如海龟,正伸长着脖子环顾四周寻觅,而旁边却有一块小石形如小龟,调皮地追逐着大龟,此景形似大龟与小龟在戏耍,故称龟戏石。 [神龟下海] 在龟戏石往上不远处有九块石头,让人们感觉到仿佛进入了奇石世界,这九块石头酷似九只大小不同的龟,正昂头向着峡谷的下游,呈奔腾之势,被称为神龟下海。 [玉兔奔月] 在该景区的腹地,有一块淡褐色的石头,天然地镶嵌着一块逼真、且色如汉白玉的兔子图,该兔子似一只玉兔呈纵身向天奔跃的姿式,正准备向月亮奔去,故称为玉兔奔月。 [天蟾守兔] 站在玉兔奔月景观往对面看去,有一个硕大的石蟾蜍,嘴腭紧抿,睁着两只紧张而哀怨的圆眼,在无奈地望着正想独自奔向月亮的玉兔,该石故称天蟾守兔。 [飞来石] 在景区内还有一块靠近水边的巨石,这块巨左边有一个天然的石洞,人们可以从底部石洞中爬行到石的顶部,该石没有挨着泥土,而是座落在其他石头上,而其右边的水流声让游人听起来既象雷声又象鼓点声。 [秦汉古道] 峡谷较上游处的水底有一处浸淹着的五级麻石阶梯,该阶梯属天然花岗石自然形成,且连成整体。何时形成的阶梯,不得知晓,也无法考证,名曰秦汉古道最为恰当。 [仙女潭] 在峡谷的最幽深处,有一处10多米深的深潭,潭上的两股清流分别从两处山岩飞泻而下,形成美丽而壮观的瀑布。民间相传曾常有天上仙女在此潭内沐浴,故称仙女潭。 鲁 班 坊 在花桥乡白市厚埠自然村,为木结构牌楼。坊上方嵌有横匾,横书“鲁班坊”三字。两旁竖书“唐咸亨四年毛仲佞鼎建,明万历元年孟秋月善士毛应玺重修”。正楼4大柱,柱头枋上正面密排4层斗拱,后面斗拱分4叠垛。柱头拱4,补间斗拱2,侧面一叠。层层斗拱托楼檐,顶为歇山顶;两侧楼各4柱,形成两附室。楼基为石砌。乾隆壬子《新昌县志》载:“坊匠以柱楹大,苦于成。忽一匠负贫斤至,一时指挥若定,不烦仆斫,众共异之。问其姓名,答曰:“吾鲁班也”。须臾不见,遂以名坊”。自唐至今虽经多次修葺,仍保留有唐、宁建筑风格。鲁班坊迄今已有1321年,1983年9月列为宜丰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南园 即东郭南园的简称。景区位于县城南郊南屏公园的西侧。该园为北宋元丰年间由本县处士蔡曾所建,后经历代重修,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楼名为"青玉堂",正厅8柱3间,楼下有人工鱼池,楼上可远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当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名人均到该园拜会园主,且留下了许多诗文,其中,黄庭坚《东郭居士南园记》录入了《宋黄文节公全集》第十六卷内。该楼集古建筑与历史文学欣赏为一体,使游人大饱眼福。 天子山景区 天子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宜丰县境内的车上乡,距县城33公里。"高树鸟啼青嶂里,半山泉响白云中"是该风景区的真实写照。景区内有水斗槽瀑布、南园湖、白鹭岛、天子山炮台、长寿泉、天子山茶苑、港口老街、天子山古城寺、港口大战旧址等30余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 [水斗槽瀑布] 该瀑布座落在东岸村,瀑布水位落差90余米,夏季过水面积20余米,飞流澎湃,洋狂不羁;冬季清流款款,宛若"三叠泉",涓然飘逸。其水源出自瀑布上峰罗卜寨。罗卜寨相传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大銮的要寨,不但自然水系发育完善,而且有不少李氏兄妹的传奇故事如流而出。 [白鹭岛] 该岛位于洞上村自然保护小区,区内湖光山色,水汽空朦,春末夏初后秋风降霜前,湖心的一座小山上,有数千白鹭栖息树上,形成山水相环的白鹭岛景观,朝辉夕霞与款款白鹭动静相映,俨然丹凤呈祥。白鹭引颔斜飞曲尽其美的剪影让人想起"数声渔笛在沧浪,此中难了山水情"的名句佳联。著名摄影家宫正,探险摄影家王健偕影友到该岛创作。1996年中央电视二台播放的"爱鸟周"专题片中有该岛的生态风光,并获得了奖励。 [天子山炮台] 据史料记载,天子山炮台由明末农民起义军所筑,后被各期军匪占作哨卡。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武装凭险制敌。其下有两排掩体工事,炮台海拔784米,目及黄岗、车上、万载、铜鼓等地,天风渺渺,大雁难飞。 [长寿泉] 该泉座落在港口村,泉水由1平方米古井式框围。明清时起,四方香客纷至取用。泉水晶莹见底,清凉入骨,相传贻养百岁老人数十名。据查泉源于110米深的云母花岗岩断层,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20多种微量元素,为现三露矿泉水的源水。 [天子山茶苑] 该苑有茶叶150亩,奈李、柑桔150亩。该茶场沿袭高山茶道风味,采取传统手工艺制茶方法,其做出来的茶叶清香纯正,无任何污染,呈供不应求的势头。在春天采茶时节到来的时候,游人可利用制茶工具进行采茶和模拟制茶,亲自体验制茶的乐趣。 [港口老街] 这是一条在宜丰县境内仅存的一段石板老街,500年风雨诉说着沧桑沉浮,一条小街青青的石板,10家店铺,使游人怀旧,比照古今,撩拨心曲。 [天子山古城寺] 该寺位于车上乡集镇2公里处,该地古刹掩荫,竹照香烟,顽石听经,禅心发冥。该寺于明代由邑人胡成龙施建,香火盛于明,沿于清,旺为前,毁于"文革"。现存有石碑塔、舍利塔、寺院遗址、楹联等。 [港口大战旧址] 1933年4月初,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湘鄂赣省红十六军沿锦江进逼南昌,配合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当红十六军团行至港口时,与敌七十七师二四九团的1个营交战。当敌占领猪头山时,红军便从两侧迂回敌后,断其退路;敌发觉陷入包围圈后,在该山的东南两侧放火,企图把火烧上红军阵地,不料风向逆转,反烧到自己,未被烧死的拼命突围,正好钻入红军火力网,敌军全部覆没且敌代理营长(团副)席炳南被俘,缴获步枪250余支,重机枪5挺。当晚,红十六军宿营港口。截获密电得知敌二四八团2个营和二四九团1个营将于拂晓夹攻港口。红十六军连夜布置埋伏圈,第二天一早,激战开始,敌三个营全部陷入包围之中,打到中午时,饿着肚子的敌人纷纷举枪投降,又缴获步枪400余支,重机枪10挺,击毙敌营长后还活捉了敌代理团长刘浪滔。 陶渊明故里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始家宜丰。今宜丰县澄塘镇故村、秀溪一带,即渊明故里,现尚存遗迹20余处。在澄塘镇有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小山庄,名叫陶家园,是陶渊明当年居住之所。陶渊明29岁从此地离家当彭泽县县令。陶家园又称故里村,因纪念陶渊明义熙十二年从浔阳返乡时而更名。故里村以南有南山,山下有南山村,为渊明晚年居住之所。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提及的东篱和南山就生在今日的故里村附近。故里村头,古柏环绕,绿荫如盖,中有奕棋石。即"五柳先生"之柳斋所在。与故里村南面,有一高6米,径5米,八方形的高台突兀田野,人称"渊明藏书墩",宋代观文阁大学士曾有诗咏藏书墩:"玉洞青幽石作床,其间万卷古书藏,八州簪芴铭犹生,两晋文章墨自香"。渊明故里遗迹尚有故里桥、靖节桥、靖节祠、我公桥、醉卧石、洗墨池、菊轩、东篱等,为后人凭吊诗人引触无限悠思。目前,宜丰县对该人文景观遗迹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和开发。 [故里桥] 该桥始建时间失考,元至大三年(1310)重修,1980年被洪水冲倒。桥建在十六都,以地近陶渊明故里而得名,所以称故里桥。其"故里桥"三字的石刻碑收县博物馆予以保存。 [南山故址] 位于今澄塘镇雷神东头村以南,山下有一村,亦名南山村。村东北陶家坪为陶渊明又一故居遗址,乃渊明少时及其晚年携第四子陶佟归故里时曾一度居住之所,由于年久失修,早年已倒塌,今有遗古时屋基300平方米。 [洗墨池] 该池位于澄塘镇观前村,池西沿为三合土筑成的水池,池底仍可见三合土残迹,池的另三边沿已没入溪流中。陶渊明曾经常在该池洗墨。 [藏书墩](又名晒书台),位于洗墨池以南约两华里处。为一座高台,外形为八方形,巨砖叠砌,油灰浆缝,总高度为6米,径5米。陶渊明少时经常到该墩上晒书。 岳王庙 (又名精忠祠)宋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三年,岳飞偕岳云率岳家军数度转战宜丰,征伐金兵将领补颜铁木尔、马进等,岳飞还遣岳云从洪州运米赈济新昌饥民。为怀念岳家父子为新昌"御灾捍患"之功德,南宋时邑民在县城立岳王庙以祀之。 岳王庙原坐落在县城东郊、今新昌大道街心花园北侧。始建于南宋,明正德三年(1508)重修,嘉靖八年(1529)夏又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再次重修。系砖木结构,前有门厅,中有广坪,两侧有环廊,后栋6扇5间。大厅宽15米,总长39米,宽32米,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庙内刻有"精忠祠"字样的石香炉1只,明正德三年造。另有明正德三年云南按察司佥事、邑人陈怀经所撰《新昌县新建宋岳鄂武穆王庙之碑记》、新昌教喻姚世所撰《重建岳王庙上梁文》碑刻各一块。1983年9月,岳王庙列为宜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因拓建新昌大道,岳王庙拆迁。1992年,在南屏公园景区南屏山之灵峰,新落成的岳王庙向游人开放。新庙为红墙绿瓦仿古建筑,庙门立有石狮一对,庙内有精忠祠,前置石马2座、石人像4座,石狮、石像均为明天启年之物。中场辟有放生池。规模较旧庙更为宏大。 进入庙门,为一大影壁,上书岳飞诗,诗曰: 立马林岗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澁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此诗岳飞自题"四都碓上追曹成至此感呤",又作《题骤马岗》。"碓上"在今宜丰桥西乡湾里村附近,此处有一蓝将军庙,祀宋岳飞裨将蓝公。相传这位蓝将军是岳飞的裨将,绍兴初年岳飞追曹成来到四都时,蓝将军手执令旗擂鼓督战,突然对方射来一箭,正中蓝将军心窝。蓝将军为鼓舞士气,忍着剧痛,擂鼓不息,至死尸于田立间不倒。百姓挥泪感戴,建大庙奉祀他,民间并流传有"企石将军"故事。相传庙后有一冈,叫战马冈,岳飞有感于蓝将军誓死杀敌的精神,在此地题诗一首。今岳王庙在岳飞塑像左边,塑有岳云像,右边则塑有中矢不倒的蓝将军像。 岳王庙放生池前,有一神奇的乌青石,炎暑时坐其上浑身凉爽。此石原在县城桂花村楼子上之龙须庙,形如鹅蛋,长1米余,传说岳飞曾坐憩其上。又传说该石是许真君镇龙时用的压水石。1994年9月25日,村部将此石捐献给县博物馆,后移置于岳王庙内,作一点缀供游人观赏。 五峰山 坐落于宜丰县黄岗乡境内的五峰山净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距今1500余年。据宜丰佛史记载,五峰山为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公元420—422年)御批敕建。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百丈寺怀海法师的高足常观禅师与临济始祖希运出师后,一个在黄檗山开扬宗风,一个在五峰山弘法托钵。清朝初期(公元1663—1741年),临济三十二、三十六世孙煦杲照、慈念等重振受挫临济于五峰山林,击鼓传灯,为世人留下这佛教胜迹。 在汪溪村,只见五峰如掌,阴静生凉,周边山形宛如僧人的道帽峨冠,鸟惊山涧,泉挂梯田,风啸谷底。这便是五峰山。 五峰山就像许多高僧大德一样,把自己对佛学的参悟和理解弘扬于世,将劝人为善的旨意发展到了一种极致。途中的撷雪桥下,有一副《卧佛图》,这是一块五平方米见方的自然石壁,镌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袒胸露乳、肘枕假睡、微笑微醉,好似一尊弥勒佛,又似一个烈日下锄禾归来在路边小憩的农夫。石壁的左侧上方直书“卧佛”两字,奔突而又静定。常观、希运把佛融于“担水挑柴”的劳作中,把人生的奢求转化到了“贫而无怨,富而不骄”的悠然自得之中,这栩栩如生的石刻,散发着悠悠的人生况味。 来到净觉寺的山门旧址前,这个1500余年前的“南北东西古道场”,褚墙黄瓦已经荡然无存。石碓、石磨、石墩、石钵、石缸散落在周边数里山中田里,青草顽石并不和谐地躺在一起,给人以错位的感觉。好在有一块两米来长、书有“净觉禅林”的石匾,给游人的意绪稍予安慰。据说,这石匾上的字是净觉寺住持、临济宗三十二世孙煦杲照的手笔。章法从容,气定神闲,与临济宗的机锋峻烈大相径庭,有史说煦杲照是位不抱怨、不执著、不认同世事的诗僧、画僧和书僧,他将禅学融入了文学和艺术之中。山上还有两座保留较好的古墓:一座是覆钵形的常观禅师墓,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一座是亭阁形的煦杲照大师墓,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应该说这是两座较高级别住持的坟墓。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泽亮参观五峰山之后,在《赣文化研究》出版十周年座谈会上说:“我看到这些墓很感动,也很感慨,我既不忍心看,盛唐时一代宗师,他的墓塔竟是如此凄凉……净觉寺不仅仅是宜丰的,也是全国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佛教97%是禅宗,其中十之有七是临济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的老师是希运。希运的《传心要法》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三座里程碑……”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苦日子,贫穷的人容易体会,富贵的人不容易体会。他没有受过苦,你跟他讲三界统苦,他没有办法体会。除非一个大灾难出现,他没东西吃了,他才会晓得饥饿苦;他没有衣服穿了,他才知道冻的苦。必须到他失掉的时候,他才知道苦。苦乐的果报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全是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现前一般贫穷的人家,他不觉悟,怨天尤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财富是命里头有的,命里怎么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这是因果通三世。因果报应,现在连外国人也知道,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