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超越情执成就净业


2014/9/4    热度:634   

达照法师:超越情执成就净业


  由业而生的情执,当你在这些身口意的三业上给予执著,这就是情。古大德讲:“要以金刚妙慧眼光,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就是说对情的执著,比业本身要危险得多。

  业的本身只是一个因果缘起的规律,从解脱的圣人来说,业对他的束缚没有了,业是不是消除了?其实业也没有消除,是业障消除了,就是他对业的执著放下了,包括好的执著、不好的执著,好的就是喜欢的,不好的就是讨厌的,有了这些执著就是在业上产生了情执。

  情执表现在生活中,第一种是思想的愉悦,就像四禅八定或者欲界定,或者欲界的娱乐,内心非常愉悦,感到舒服,这是在妄想的层面产生了情执,看到一个喜欢的人,见到他心里就很舒服,见不到又想见,就这都属于心念上的情执。

  第二种是身体上的触觉,身体接触到冷、热、软、滑。各种感触以四大作为基础,就是地水火风。地大的就是沉、重、坚、涩;水大就是冷、凉、软、滑;火大就是暖、热、猗、痒;风大就是动、摇、轻、浮。

  对身心轻松自在,身体舒服的感觉产生了执著,这就是第二种情执。对身体的产生的,有些对夫妻之间的这种生活,也会有情执,也是以身体作为基础的,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对身外的,由眼耳鼻舌所对的外境产生的,这个眼耳鼻舌所对的是色声香味,对这个外境产生了严重的情执,就始终不能放下。实际上你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喜欢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有个客观地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每个人对身外之物产生的不同的执著,这些执著是我们生生世世,被它纠缠的所有内容。

  业的本身起不到捆缚我们的作用,业就是你的行为表现出来了,它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是一个客观的规律。所以我们都要求佛菩萨,消除我们的业障,比如说念佛能够消业,这个消业是简称,就是业对我们构成障碍了,我们会感觉到生命是痛苦的。假如这个业构不成你的障碍,那这个业就是一个没有痛苦的业,我们就不会对这个业产生痛苦,产生厌恶或者逃避。

  凡夫众生被业所困,因为我们这个情,是在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觉,有了情执。而这个佛菩萨圣人,他不会被业所困。佛菩萨要成就各种因果缘起的道理,华藏世界的种种庄严就是佛菩萨的功德显现。我们是被善和恶、喜怒哀乐,这些所困了,成为恶业和善业的行人,而佛菩萨他超越了善恶,所以成就净业。我们修净土,也是要成就净业。

  净业真正成就,业对他就没有束缚了,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外在的色声香味触,内在的法尘,对他构不成任何的障碍,所以佛又叫做无业行人。

  我们有业是指有业障,佛菩萨是没有业作为障碍,凡夫有无明、有见思、有尘沙的障碍;罗汉把见思破完,有尘沙跟无明的障碍;菩萨他有无明的障碍,只有佛连无明的业也全部消失了。

  我们自己的自性本觉,实际上是没有业的。自性本觉,与生俱来,生生世世,不动本际,广遍十方。它本来没有动摇,也没有来去,没有任何的样子,你看我们自性每时每刻都在面门放光,你不动情,这个业对你就没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业尽情空这句话,就是让我们用功的人知道,要在哪个地方能够净化我们的业。平常通过很多的方便法门,从外在的行为上拜佛打坐,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到庙里面去,这些是外在的选择。进一步就是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当中,通过诵经、持咒、结手印,就这样把外在的这些业,转换到佛菩萨相应的这个业上面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放下,是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教我们放下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了,释迦牟尼佛何必要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为什么不放下?他还要做得那么积极、那么认真,帮助我们这些苦难众生。诸佛菩萨积极地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全部是付出,没有一丝毫希求的念头,就是那个“放下”。工作要认真、要努力,要把它做得尽善尽美,没有丝毫希求自己要得什么好处的念头,这就是放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