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
2014/9/3   热度:178
“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 刘永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佛经是佛教精神实质的所在,无经不能启信导行,故称佛经为法宝。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如果我们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呢?所以我们要学经明理,才不致迷失方向而误入邪道。文字般若和言教自然不是真般若智慧,但文字般若和言教是开发、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往往要以文字般若为方便。 诚然,“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但是在乘筏渡苦海的过程中,在筏靠岸之前,我们这些凡夫能舍弃筏去跳海吗?轻视或放弃文字般若,就像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轻视船筏一样的愚痴。 禅宗的“不立文字”是指不执著于文字、言语这种“随宜方便”,这传承了佛陀制订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等“四依四不依”的精神。对于佛经,我们不能咬文嚼字求皮毛,我们不要停留在表面文字、言论上,而应透过文字、言语去深究其内含真理,去领会“第一义”。并非凡是佛所说,就都是不可更改的真理,我们就得生搬硬套、完全接受。伟人也难免有他的个人局限性,佛陀讲经说法的地点主要是在印度恒河两岸,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四五百多年了,可见,佛经中的个别内容和思想,也难免有些时代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对于佛经的内容和思想,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科学的最高发展领域对佛陀的超前智慧奏出一曲曲美妙的赞歌,我们“三宝”弟子更是体会到佛经作为智慧的载体,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和思想自然都是超越了时空限制的精华,只是“了义”和“不了义”的问题。但是,难道佛经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等个别错误的传统思想,我们作为智信分子现在还要不加辨别地接受吗?“活生生”的佛法自然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智慧的明灯,佛教总是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适和适应中与时俱进的,这也是时代的呼唤。 学佛,必须从拜师求法,学习佛教经论和教理入手。《六祖法宝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慧能大师在给身旁的大众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中的第五“解脱知见香”时指出:“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难道约两万字(敦煌本约一万两千字)的《六祖法宝坛经》不是文字吗?难道其中讲的不是经教吗?可见,后世个别狂禅妄扫经论,这是对正宗禅门教理的严重歪曲。 所以,“不立”,并非不分具体情况地都不要,只是不固执、不执著、不即不离。如我们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看清地图,确定了方向、距离和路线后,就应立即着手行动,赶紧上路,在实践之中修心行,直至达到目的(显现本净佛心),要行起解绝,总不能整天捧着地理书和地图停留在原地看而不起步上路吧! 总之,“不立文字”并非轻视文字般若。中国的禅宗走上偏禅的道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轻视经教、舍本逐末、舍近求远。我们不能将汉传佛教殊胜的禅法这一智信中的智信泛化、庸俗化。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界就像一个舞台一样,我们出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这个角色,真正能够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也就是我们讲的“自在随缘”,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作帝王的,就像唱戏一样,在戏台上扮演一个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让观众都喝彩,成功的演员。另外一个在舞台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惟妙惟肖,也是成功的演员,也让大家喝彩。他们两个是相等的、平等的,没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员,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达到满分,这就真正懂得人生。你今天是一个国家的总统,你这个总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模范总统,这就叫佛、叫菩萨。佛菩萨就是世间的典范、模范,你做成功了。那一个人是在街上开出租的司机,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计程车司机里面的模范、榜样,他就是司机菩萨,他是司机佛陀。他跟那个总统菩萨、总统佛陀没有两样,完全平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