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如来知见广大深远


2014/9/4    热度:362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如来知见广大深远

 

  『无始古今时空难计,诸佛菩萨法海慈航,娑婆堪忍度生大事,施设方便行波罗密。』

  就是要与大家分享,真的是『无始古今』,从前、从前,到底是多久以前?无法说多久多久以前,却是在这时间、空间,还是一样无法去计量。所以说『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这么大的虚空,这么长的世间——时间、空间,但是我们的愿绝对无法计量。

  看我们要发什么心、立什么愿,因为佛陀已经很明了告诉我们,众生人人本具佛性,佛、菩萨的心愿有多大,我们众生的心愿应该也有多大。只是诸佛、菩萨是已觉悟者,我们现在才是要求觉悟的人。凡夫与佛比起来,太渺小了,差很多!不过,我们的本质就是具足,与佛同样那么大的佛性,有无量、无始以来就有的本性。所以我们学佛,即使在凡夫地,也要学与佛同样发弘誓愿。

  所以,诸佛、菩萨是已成佛、已觉悟,不过不忍众生受苦难,他还是来人间,在人间『法海慈航』。诸佛菩萨智慧如海,所以在这娑婆世界施展了法海,无论是施方便教,也是善巧方便,用各种的方法来为人间来付出,要将大家从不懂的教到懂,从懂的、了解之后,再带我们向前进,这就是慈航;用种种方法来施教,这是法海。

  其实,诸佛、菩萨来人间,是从无始以来,不断来回人间,倒驾慈航。现在释迦牟尼佛,过去所修行的,所经过的是无量数佛,百千万亿诸佛。可见这时间、空间,无穷尽的以前,诸佛、菩萨就已经施教了,就是法海;不断来人间,这就是慈航。真的是时间很长,都是来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叫做堪忍的世界,要堪得忍耐,才能在这娑婆世界里。因为娑婆世界苦难偏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都是由不得自己来的凡夫,随因缘果报来这人间里。任何一个人都是经过因缘果报,因为过去的因,所造的缘,牵引来到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的世间形象,我们就要随着现在世间的形象来生活。

  有福的人就生在富有国家、文明的国家。更有福的人,就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很好的社会、很平安的环境。这就是过去生真的是种福因、结好缘,所以来到这娑婆世界,算是还有福之人。

  这福,也不是我们这辈子自己能选择的,是过去生有这个因与缘,所以引来这一世,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依报、正报。我们的『正报』,是我们自己本身过去所造的福,『依报』是过去与他人所结的缘,所以我们能生在哪一个国家,依这个国家而生,依这个社会、依这个家庭而生。所以这依报与正报,就要视我们在过去如何造作。

  来到这人间,多数人就是苦。放眼天下,现在在饥饿中、在最贫困的国家,他就是有这依报,就是过去不好的因、不好的缘,即使有诸佛、菩萨要进去,也是无奈。

  这就如天堂无法成就佛,因为享受,他根本没有见到苦难人,他自己在享受中就是迷失了自己。我们人人的本性,只是靠着过去生的依报,与他的福报、正报,生在天上,生在有福的世界,所以他不会想要如何来求行菩萨道。

  若是地狱,根本无法修行,无法听闻佛法,他根本隔绝了外来的人间。所以像地狱一样的,那样的生活是难堪忍!

  娑婆世界就是『五趣杂居地』,看我们众生到底造什么业,五道都差不多在人间,我们看得到。在人间看得到如天堂在享受的人,在人间可以看到地狱受苦的人,在人间可以看到饥饿、贫困,非常非常落伍,好像饿鬼道一样。所以地狱、饿鬼在人间,还有畜生道,这是到处可以看得到,无论是什么生物,我们都看得到。所以在这人间是五趣,就是五道杂居的地方。

  看我们的心,我们在人间能修行,就是人间有佛法可听,因为人间可以见苦知福、可以造福。所以在人间,佛陀来人间说法,能有种种方便言教来为我们譬喻,让我们能看得到,让我们感觉得到,让我们能知道该觉悟了。

  所以说起来,娑婆世界好修行,虽然它是一个堪忍的世界,苦难偏多,人间无常之事很多。不过,佛法在人间,我们能及时觉悟,这么深奥的道理,这么浅显的让我们能感觉得到,我们为何不把握于现在此时?所以诸佛、菩萨的慈悲,施法、施教于娑婆,法海慈航要来度众生,在这个娑婆世界,这是诸佛、菩萨的一大事。

  前面说过,佛陀设教,种种善巧方便波罗蜜,来教导众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接受佛陀的教法。

  经文中接着说:『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

  佛陀向舍利弗再说,如来知见是广大深远,『无量无碍』。无碍,佛陀的智慧就如光速一般,他能遍虚空法界、一切的境界,很快、无碍就能了解,这是佛的智慧。

  佛的本性,清明的知见,与我们凡夫的知见不同。但是,凡夫也有凡夫的小知见,修行小根、小机,这全都是。我们有多少智慧,我们就知道多少范围。但是,佛的智慧是无量无边,广大无量。

  ⊙广大:如来三昧,普遍包容,无法不备,众生世界,不离一心,是名广大。

  所说的『广大』,就是『如来三昧,普遍包容,无法不备,众生世界,不离一心,是名广大』。这就是说,如来他的正知、正见、正定……等等,佛的心是如此专一于三昧中。佛心无有杂念,所以他能心量开阔,普遍包容。所以有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的心,一念心能包太虚。太虚就是宇宙,所以普遍包容,全都能包容。现代科技那么发达,还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就是无量,这种普遍包容。

  『无法不备』,所有的法都在佛的内心,这种清净无染的佛性、藏。我们凡夫是业藏、第八识,所造的业藏于第八识。超越了第八识,就是清净、无限量的本性存在,所以很包容,无法不备,所有的法都是在佛清净无染的智慧海中。

  『众生世界,不离一心』,我们众生的世界都不离开一心。刚才说人间五趣杂居,这种世界都是一切唯心。凡夫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五道里,但是我们若要修行,『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若有发心,现在发心,一念心我们也能亲近过去诸佛,一直到现在闻法,以现在的决心到未来,我们的心念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向佛的菩提大直道行。

  所以若能如此,于众生世界不离一心,你是要一切唯心造呢?或者是五道于一心造呢?所以也可以造地狱,也可以超越三界,都不离开这念心,所以这样叫做『广大』。因为佛的心就是如此广大,所以我们要用心。

  不只是广大,还深远。那就是『佛的智慧是幽深,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闻非大,远闻不觉得小声,皆悟甚深幽远一乘之理』。

  ⊙深远音:谓佛智幽深,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闻非大,远闻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一乘之理。

  这就是佛陀他的智慧功德所成就的。智慧如海,要从声音发出;佛陀知道以后,若没有说法,法如何流通呢?所以佛陀为一大事要『开、示』众生,所以了解于他的心中,说法是出于口,所以他『所出音声』,佛陀的法用声音说出去,『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从近处能够透彻至远处,『令近闻非大』,在近处听的人不会感觉到很大声。

  有的人说话,一开口就吓到人,很大声。听起来,这种声音不只是让人无法接受,反而让人反弹。但是佛陀说话,他的声音在近处听到也是很柔软适中,在远处的人听起来也不感觉小声,同样也是很分明、听得到。

  所以,从近处听的人不感觉很大声,从远处听的人不感觉小声,『皆悟甚深幽远一乘之理』,这叫做深远音。说的道理很深,但是能以此声音透彻至远处听得到。不只是远处听得到,佛陀的时代,听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佛的法,我们也听得到。

  总而言之,我们总是有这念心,用心就能贴近佛心,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量。只要我们现在这念心很虔诚,就能接近佛心。所以人人要用心,不可有分秒的时间懈怠。

  从『无始古今时空难计,诸佛菩萨法海慈航,娑婆堪忍度生大事』。这娑婆堪忍之处,真的要度众生的大事,不只是诸佛、菩萨的责任,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所以我们要好好来吸收法,设方便,来行波罗蜜——度,度众生;从苦恼的此岸度到让他欢喜的彼岸去。

  这在志工菩萨每天走在医院,就能够去施展『度生大事』,去度广度众生,施设方便,让他于苦处打开他的心,让他能欢喜安心,所以医心、医病,医病再医心。总而言之,我们现在都做得到,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缘顺境,我们要随顺着学,不起贪恋,起贪恋我们就堕落了;逆境恶缘,我们不起嗔恚,绝对不怨天不尤人,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自己造的恶因不善,感来的这是果报。要不要承受?要受,你现在不受将来还要受。与其将来受,不如现在受;欢欢喜喜接受,业障就消掉了。业障一消掉,智慧就增长,福德就现前。我们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认错,自己有错不承认,这是最糟糕的,那这个人很难回头。认错,你才能够改正错误,才会有进步。换句话说,往后一年比一年幸福,一年比一年有智慧,生活也会越来越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