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正信生善根方便教众生


2014/9/4    热度:289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正信生善根方便教众生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佛微妙甚深法,今古诸佛道皆同。]

  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真正要建立很虔诚的信心,有了虔诚的信心,才能养成我们的功德,产生我们的道心,所以叫做[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了正信,自然于内心就能不断成长我们善根的功德。

  我们要相信,人间事是这样,平时我们脚踏实地做事,哪里有苦难,我们去疼惜他们,将我们所做的(慈善)经验与他们分享。虽然是贫穷困难,我们也教他们懂得做好事,累积功德,长养善根,这就是[度人]。他不懂的时候,受尽了苦难。他懂了、了解了,自然就能按照方法去解除他的苦难,甚至力量有余还能帮助他人。这就是相信。

  佛陀不只是要来解除我们众生内心的苦难,还要解除我们懵懵懂懂在六道轮回,不得自己、不知因缘果报。佛陀就是这样来向我们开示,让我们能了解,我们的人生是生死分段,如何能在[分段生死]中清清楚楚,在我们的人生,来去能够很自如。不要在我们的心念变异——现在相信了,很快外面的境界一影响,又是丧失了道心,信心、正信一偏差变成邪信。

  这是我们要对佛陀有正确的信仰。佛陀的法能解除我们众生的迷茫,我们若能离开迷茫,清清楚楚,一段一段的生死,我们都能知道如何来、如何去,我们平时的生活,心念就不会在变易中生灭,我们内心的生灭苦恼就能去除。现在的佛是这样(开示众生),其实过去的佛也是这样,所以[今古诸佛道皆同]。

  因为我们已经听了这么长的时间,从释迦佛的道场还未说《法华经》之前,先说了《无量义经》,然后就在那里发光现瑞,(接着)弥勒菩萨与文殊菩萨对答,这样说了这么长的时间。古佛是如此,到最后还是说《法华经》,现在的佛也是如此,证明[今古诸佛道皆同]。

  在人间要如何度人?就是用世间智、世间事度世间人。世间人苦难偏多,所以我们要应世间的苦难及时付出,这也是我们平时要培养。培养我们如何做、如何说,才能得到人如何的信用。所以这字[信]字是很重要。

  ⊙[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法华经序品第一》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文殊菩萨他就说:[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从前面我们就知道二万的日月灯明佛,同样[佛佛道同],入灭之前同样是说《法华经》,要说《法华经》之前同样是放光现瑞,形态都是一样。过去是如此,我们就知道现在的佛(也是如此),现在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文殊菩萨与弥勒菩萨的对答。所以现在我们要知道,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也是一样将要讲《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法华经序品第一》

  [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今相如本瑞]就是现在这个形象与刚才说过的瑞相都一样,这[是诸佛方便]。每一尊佛就是有这种的[方便],要如何让大家心提起警觉——现在佛到底是要说什么法呢?怎么与过去不同的形态?所以大家心会起疑。

  所以每一尊佛要讲《法华经》的道场(与过去不同)。过去一般随便就能说,大家坐在一起,谁有怀疑提出来问,佛陀马上为他们解说;有时候是佛陀看到什么事情,因缘具足了,集众来,佛陀开始说法。过去是如此。

  但是现在将要讲《法华经》,这是大法,也是佛陀内心所保护住的,所以说要[畅演本怀]。诸佛到了将要灭度之前讲《法华经》,叫做[畅演本怀],就是很欢喜将内心隐藏的法,终于要开始完全说出来。

  我们要知道,有时候明知道的话想说,时机不对,对机不对,地方不对,这三项若不对,也无法将我们内心要说的话说出来。所以常常说,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再来说话。我们对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烦恼?我要对他说什么话?我在这里可以公开说这些事吗?这都是我们说话的巧妙,要应时、应人、应地点,这也是我们讲话时(应注意的),这样叫做有分寸。我们若懂得这样想,每件事情都对了,这就叫做妙法。

  所以,佛在将要讲《法华经》这当下,用这样的方式叫醒大家说:来,现在你们将要听的法与过去不同,大家要提高警觉,用心听法。所以他才会放光现瑞,这是[佛佛道同],[诸佛方便]。

  ⊙方便:契于一切众生机之方法。

  方便,何谓[方便]?[方便]就是[契于一切众生机之方法]。就是契合众生根机的方法,这叫做[方便]。有的人智慧、知识还未到那里,你说得那么深,他根本就听不懂。而有知识的人,你与他讲很浅的话,他感觉这不值得听。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机、对教,机与教法要契合起来,这样才是叫做妙法。所以佛陀对人间一定要[观机逗教],时机与他的根机。所以这是佛陀施教的方法,叫做[方便]。

  再来说,[方]就是方正的道理,[便]是巧妙的言词。不是说方便法就是随便说的,不是。方便法,[方]就是方正,虽然是方便法,也是很正道的正理,总是教人好,教人如何去除烦恼,教人如何去造福德等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将这些事情用种种方法来解释、来牵引众生。所以[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正],方、正的道理,就是真正有整齐的道理,不是没有次序、不整齐,同样也是很整齐、很有次序的道理。

  [便]就是巧妙,便于应用。我这样说你们听懂吗?听懂了,会用在自己身上吗?会用在日常生活中吗?这叫做[便],就是巧妙。教你教到听进去,听进去之后,又再教你用得出去,用出去的方法要用什么方法?这叫做方便法,也就是巧妙的言词。说法,就是要用口说,所以是巧妙的言词。

  [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的言词]。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对种种机,用非常整齐次序的道理,用巧妙来教他,这叫做[方便]。

  ⊙方便: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

  佛陀一生施教,从成佛开始,四十二年间循循善诱,无不都是用这种[方便]──方正巧妙的真理,对机施教,引导众生。这叫做[方便法]。

  再来说[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现在就是回归于释迦佛的道场,灵山会上,文殊菩萨这样说:看,现在佛陀还在静中。佛陀眉间毫相、放光,就是要来帮助人人心要合一。因为佛陀开始要说的是[实相]的道理,现在要说的[实相]的真理,需要人人提高信心,要精神凝聚,专心闻法,这叫做[助发]。否则在说话,大家不认真听,听经时心想到别处,人坐在我面前,心跑到他处,[刚才说什么?][刚才没有认真听。]若如此,说了岂不是白说吗?听了岂不是白听吗?

  有一天,有一位年轻人这样说,他说,早上听了师父说话,等到我们吃饭的时候,扩音机又再放出来、录音再放出来之后,他们会说:[我早上怎么没有听到这一段?]同样坐在里面,录音是最准,明明我早上就有说这段,怎么到了吃饭时,一边听法一边会感觉:[我早上怎么没有听到这段?]这段同样有说,是心跑掉了。所以这颗心跑出去后,间断了这段的法。

  所以,佛陀要讲经就是要启示大家,现在所说的是[畅演佛的本怀],要将我真正的话说出来给大家听,大家要认真听,心不要走掉了。所以这叫[助发实相义]。

  ⊙今佛放光,即于往昔是佛之方便,欲以显发诸法实相之义也

  所以解释让你们知道,[今佛放光,即于往昔是佛之方便,欲以显发诸法实相之义]。要告诉大家:我以前所说的都是[方便法],就是随机逗教。有人来问,我回答;我看到什么,因缘具足告诉大家。过去就只是按照根机给他们的教育,这是过去所说的[方便法]。

  现在[欲以显发诸法实相之义]。现在开始所要说的就是[显发],将真正的法不再隐藏着,现在就要打开心,将这个(真实)法完全都显露出来,让大家能够知道真实的教理是什么。

  开头就说人人可成佛,每一个人都本具佛性,但是大家都没有去体会到佛性是什么。所以在这期间先让大家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让大家知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造如是业,就得如是报。这段时间要用很多的方法让大家知道。现在要告诉大家,人人可成佛的证明,要让大家知道,未来即将会成佛的人就会在此慢慢显示出来。

  各位,我们听这一段(经文)能知道,方便法也不是随便的法,只是根机还无法真正去体会。佛告诉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我们还未与我们的佛性相会合,所以佛陀他就设[八正道]让我们实行,还用很多方便的法──慈、悲、喜、舍,福与慧要如何修。用很多的方法。二万灯明佛不就是福慧双具,佛佛道同,让我们知道等等。

  我们要经过这些事情之后,我们的八识回归,才能到第九识──就是我们的佛性,清净佛性。我们必定要经过这么多,佛陀所施教,到底我们了解多少?我们一直都无法与我们本具的佛性会合。现在这真实法,就是希望我们人人能与本具的佛性会合起来,这叫做[真实法]。

  虽然是这样说,法还有很多,大家要真实用心信,真实用心听。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家庭里面生活,我们自己素食,如果我们的妻子、儿女或者父母他们不吃素,我们一定要随缘,学六祖大师吃肉边菜,这样就好。如果你一定坚持要吃素食,你家人每餐做饭菜要特别为你做,增添家人的麻烦,家人也不太愿意,这也是不对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