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近佛知见之法
2014/9/4   热度:329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近佛知见之法 佛恩法髓滋养慧命, 速令获得一乘妙法, 戒定智慧常念佛教, 增长知见返观自性。 我们人人要常念佛恩。佛恩成长我们的慧命。就如在感恩父母成长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知道,父母生我们的生命,那就是一生一世,这是父母养育之恩。佛陀给我们的慧命,那就是生生世世,而且能让我们脱胎换骨。意思就是说,让我们的内心无明烦恼全都去除,回归我们如来清净的本性,就能到达不生不灭、清净无染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感恩的地方。 所以,佛恩给我们的是法髓,来滋养我们的慧命,[速令获得一乘妙法]。我们若是多用心一些,用大信力,很相信佛陀的教法,信受奉行,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习性,回归我们清净的本性。若能如此,我们很快就能与佛所说的一乘妙法会归,能互相接触这一乘佛法,回归我们人人本具清净的佛性。所以说[速令获得],让我们能很快得到一乘妙法。 当然,我们必定要修行——戒、定、智慧。我们要持戒,守规矩是很重要。车要行,也要有路,你若是想要开大车,那你就要选择大路。所以我们要持戒,这个[戒]就是我们的一条道路。我们若能有这条菩提大觉道,自然我们向前走、往前修。要修什么呢?就是[定]。 我们的心就是起落无定性,凡夫心就是性不定,因为心有了无明、烦恼、贪着、欲念等等,所以我们的心安定不下来。我们现在已经有方向,现在也已经有这条康庄大觉的道路,所以我们的心要安定下来,这就是[定]。 能决定前面那个方向,大路已经有了,方向我们要决定,就是心不要再有犹豫——方向到底是要往这边?往那边?方向我们若抓不定,甚至[差之毫厘,失于千里],这全都是在我们的一念心;一念心若偏差,定力就失掉了。所以我们要[定]。 这个[定]字,不只是你们在坐禅,叫做禅定,不是。[戒]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定]是我们在人群中,我们的心能够安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脱离轨道,这个道路——[戒],我们不能脱离。这条大路就如同[戒],所以我们若要开车一定要有路,我们要修行一定要有[戒]。 看你要修什么行,独善其身,那就是小根、小智,就是小路。而我们若要自觉觉他,自善兼利人,那就是要大根、大道路。所以,我们这大根、大道路,我们必定要守持大戒。 要在哪里大戒呢?心心念念,我们都要在戒的生活中;心心念念的戒,就是在待人接物。你对待人,你有戒吗?看人,听到不好听的话,我们是不是有犯了口业吗?或者是对人起了那分轻视,或者是自贡高、骄傲等等的心吗?这是在人群中好修行,在人群中才能够磨练出我们的心。常常警惕我们对人、事、物的那个看法,我们的心,我们的念,我们的心念有在轨道上否?这就是我们在人群中,能让我们持大戒。 所以,[定]也是一样。我们对外面的境界、一切的事物,我们有受到外面欲的境界诱引过去吗?看到有人权大、势大、财力大,若来访的时候,我们对他有比较特别吗?有这样捧得高高的吗?若是这样就不对了。若是有我们在帮助他的人,若来了,我们是不是有低贱看待他、不理他吗?有不招呼他吗?若没有打招呼,没有理他,若是这样也不对。 所以[慈悲等观]。我们是慈悲,无论他是贫穷,他是富有,来到我们这里,我们所接触得到的,要赶紧牵引,用我们的诚正信实来牵引他。这就是在人群中度众生,对贫困的人,我们好好地提升他的心,不要失志、不要自卑。所以这样将他提升起来,让他知道人人本具佛性,让他知道贫中也有富的力量。 那么,富有的人来到此处,贡高、骄慢,我们用什么方法让他知道富中也有贫。富中的人。所欠缺的事情也很多。如何让他补充心中富有。让他知道心中若富有。自然他富有力量。能够去帮助人。这也是在接引,也是同样在度化他,这叫做[慈悲等观]。 想要有这样的力量,那就是要[戒、定、智慧]。因为[智]能分别;[智]是[分别智]。在人间,所有的事物是对、是不对的,都是用[智]来分别它。去了解这件事情,很清楚之后,后面的[慧],智慧才提升。前面先分析,后面就将它提升,平等,人人回归到清净的本性。这就是[戒、定、慧]的力量。 我们若要能够得到戒、定、慧,唯有[常念佛教]。就是佛所教法,佛陀如何教我们,依教奉行就对了。若能这样,那就是[增长知见]。知见,就是我们的知见与佛的知见能够平行。 我们与佛的知见会拉得这么长,距离离那么远,就是因为我们还未身体力行,大根、大智还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要记住,戒、定、智慧,我们的心要时时将法入心;不只是入心,还要稳定在行,步步踏实,往前前进。这就是我们要接近佛知、佛见,所以我们要[增长知见]。 要如何做?用什么功夫呢?还是一句话说:[返观自性]。我们在外面很复杂的境界,了解了佛法以后,佛陀告诉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所以我们要赶紧返观自己,来照顾我们清净的佛性。 我们清净的佛性就是受一念无明遮蔽,所以我们回过来找佛性时,就是要将那一念无明拨开。所以前面就说过了,经文说:[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是的,众生就是[处处着]。[处处着],就是无论你看什么东西,无论你是在什么样的境界,无论你……等等,我们所执着的,这全都是叫做烦恼。无论是执名、执利,或者是执情、执爱,或者是执着在人我之间,很多都是在执着中。 所以说起来,人本来佛性都是平等,都是一样,都是如一面镜子。小小的镜子,你若是将它擦拭清净,拿来照,外面的境界是这样,只是这面镜子比较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擦得很干净,它的境界开阔了,就是境界都一样。若是小小的镜子,就是你照到这个境界、我照到这个境界,各人所照到的境界不同。因为你的焦点没有共同一个焦点,所以就有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境界,各人有各人的执着。 所以说起来,[众生处处着],凡事就是执着,执着于我们自己的看法。所以现在在修行,要先放弃自己的执着。人人若放弃了执着,我们就能看佛,佛的觉悟就是宇宙万物的真理,那么,我们大家这念心就能与佛同样,在宇宙万物真理中。那就是共同如那面大镜子一样。 所以说起来,[众生处处着]。众生所以轮回六道而不能超脱者,就是因为处处着。 ⊙众生处处着:众生所以轮回六道而不能超脱者,为处处着故。因着则惑业苦生,乃成轮回。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于着,如爱着、执着、不舍名[着]。 我们大家无法去脱离轮回,就是各人有各人的观念、见解、思想,各人造各人的业。所造的业都是偏差方向的恶业,造了很多烦恼,所以无法解脱,叫做[处处着]。 因为执着,所以就有惑、业、苦,就会不断产生起来。这[惑],想不开,[怎么会是这样?我明明是这样做,怎么变成结果是这样?]明明是这样做,就是明明你有执着,所以你执着的是错误,结果是不如意。所以说起来,我们因为执着,而生起了无明惑业,结果就是苦。 这个苦中又再生出了苦。因为不甘愿,所以又再生出很多的苦着。这样轮回,哪有办法脱离呢?所以,全都是出于我们日常生活,我们的心思、见解,所以就会有情,我们的心情在缠绵着。这样缠住我们,绵绵密密这样缠住我们的心情,打不开。 所以心与情,心是杂的,情如绳子,非常复杂,那条绳索不断将我们捆绑住。捆绑在何处呢?人与事、物,这样绑在一起,不得出离,不得解脱。 所以在经文中说,佛陀就是为这样的人,他[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用种种的言教,很多的方便,要来牵引这些有的想不开、方向错误的人。 ⊙[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总而言之,我们要人人用心,人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你是戒、定、慧,我们全都要自己自修。在人群中,戒要大戒,定要大定,智慧要大智慧,必定要有大信根,这才是真正我们学佛,能够接近佛之知见的方法。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包括打鸟等破坏畜生的家庭,使别人家庭骨肉分离,妻离子散,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