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难测一乘实智
2014/9/4   热度:350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难测一乘实智 『宇宙浩瀚,银河繁星,数如恒沙,难测其量。』 有二位天文学家,很用心,要让我能了解天文的内容。听到他们所说的天文,真的是浩瀚无涯,一张一张的相片都是不同的银河体系。问他们说:『慈济小星星,是不是绕着太阳?』他说:『是啊!这颗星也是这样绕。』 我就问他说:『佛法二千多年前就讲起了宇宙世界。我们地球绕着太阳是十二个月,那慈济星绕了多久呢?』他就说:『这颗星绕着太阳,差不多是地球的五倍的时间。』所以,不断了解天体、星河,愈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真的是,四天王天的一天是人生五十年,真的要相信。 总而言之,宇宙之间,银河繁星,很多很多的星,无法去计算。只知道这个天体有这么宽阔,浩瀚无穷,到底大到多大?他是一位很权威的天文学者,他也说还不知道。这实在是还有很多,专门在研究这种性、相。这个性是浩瀚无穷,要如何能体会到,总之,在天体间,宇宙还有很多的道理。 甚至一张一张图片,播放到最后,他有一张是整张都黑黑的,他说天:『宇宙中有一块真的是很不可思议,整个都是空的,不过,知道有很丰富的(暗物)质。』到底是什么质呢?不知道。我就说:『那就是叫做真空。真空里就是有妙有,妙有就是在这里。』 所以,释迦佛的智慧,真的是我们要相信。天际到底有多少星?他用一句话:『恒河沙数。』就是以恒河沙数来比。这恒河沙数就是说,你无法去算数。这实在是奥妙。 我们人生在这地球之上,我就问说:『其他星球还有生物吗?』他说:『说不定有。是比我们地球还古老,说不定比地球的人又更先进,那种比较高级的生灵存在。』 总之,佛陀告诉我们说『二十万亿佛国』,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大觉者,遍布于二十万亿佛国。佛就是觉,国就是世界,在宇宙当中有无量十方世界,十方世界二十万亿佛国,这应该我们可以相信。因为天文学家说,其他的星球说不定有比我们人类更超越的生灵存在。 总之,这就是我们应该了解,所以才会一直说『无能测佛智』。我们应该相信,唯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了解我们这宇宙的世界,才能了解一乘真理。 所以,『如佛弟子,满十方剎,尽思测量,一乘实性』。 看到天体、宇宙的星象,专门在研究的人都还无法了解,何况我们凡夫了解佛智,实在还是很渺茫。所以大家都要集思,测量一乘实性,佛性真的是浩瀚无穷。 总之,世间有很多值得我们再不断去思考,尽思共度量。我们哪怕是无法像舍利弗那么有智慧,不过,只要我们用心,舍利弗的智慧,我们也能很接近。因为,舍利弗要接近佛还有一段的距离,所以我们来追随舍利弗的智慧,总是与佛的境界稍近一些。不过,我们的目标还是与舍利弗一样,要再追随佛的智慧。 总之,这分的智,我们要不断集思。大家若有时间,听了法之后,大家共思量,集思广义,可以想看看,你了解到什么程度?我听到的这句话,我的理解又是怎么样?说不定你的理解、他的理解、人人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理解。应该彼此之间要共思量,大家共同来思考。佛法实在是很深奥。 我们之前说,『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无漏最后身,就已经断『分段生死』,但是『变易生死』,少分的无明还存在。所以他就是满十方剎,还是『其数如竹林』,像这么多都是已经断了分段生死,如辟支佛,他们能觉悟人间无常,只是觉悟人间无常,但是还无法真真正正体会佛的一乘实性,这真如的本性还无法很贴切理解。所以,虽然他的数就是集十方,全都当作如一片竹林,那么多,『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么多的辟支佛,将十方的世界这些人,一个人将他当做一支竹子,你们想这么多数量的辟支佛集合起来,所以叫做『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用时间去思考它。多长的时间?无量劫。劫就是时间,不是用我们的人间说亿年、几亿年,不是。是无量的劫,更长的时间。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这么多辟支佛的利智结合起来,来思考,如此要了解佛的智慧,那就是『莫能知少分』。要知道佛之智,稍微的一部份,可能也是有困难。所以,我们要很用心。 所说的『斯等共一心』,什么叫做一心?心就是『心性周遍,虚彻灵通』。 ⊙斯等共一心: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是故善恶凡圣无不皆由此一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 我们的心若要能通达至佛之智,我们一定要到达这个心能够周遍。周遍就是所有的天体、宇宙都无处不知,这种周遍。又再『虚彻灵通』。在这虚空中,哪怕就如最后那张图片,宇宙都是空的,但是里面就是有很丰富无量数的质,但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却是佛『虚彻』,即使整片都是空的,那个真空中就是有妙有,所以『灵通』,了解这其中的质的妙有,里面一定有,是我们凡夫无法去理解。 所以『虚彻灵通』就是在这个心,心性周遍在这天体宇宙间,没有不通彻、不了解的事情。 『是故善恶凡圣无不皆由此一心』。现在又要告诉大家,不要气馁。我们要知道,虽然这一心,这个心性是如此,要了解到佛的心性真是很不容易,虽然辟支佛这么多,他们到达断分段生死的阶段,要了解到佛智却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还能知少分,也还很少人能知少分。 我们虽然全都是凡夫,不过,我们要很了解自己,无论是善恶凡圣,是凡夫,或是圣人,全都有这个心,同样有这个心性,那就是佛陀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我们的心,是善心、是恶的心,全都是在人的心。一切众生的心是同一个心,这念心的偏差,差之毫厘,善恶分歧。有的人是一念向善,那就是善。 善的人懂得要追求道理,要了解人伦道德,这个真理学问,一定他要去了解。若是恶,就是拨无因果,所以他为非作歹的事情。其实,这都是在这个心。 这恶人同样有善心存在,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但是『习相远』,这个习气熏习,愈熏习就愈远。所以,要向我们再强调一次,就是『善恶凡圣无不皆由此一心』。同样有这个心,不只是人,包括所有的生灵。所以我们应该要对自己有信心,要集思,好好将我们的见解、思惟等等,我们要好好常常自己好好来警惕这念心。 所以,『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一个心能成立很多的事情。天底下种种的事情不都是人做出来的吗?意思就是要多用心,多用心就会去思考,就会去成就这件事情、成就那件事情,所以这个心『能成立众事』。所以,人人就是本具。恶,恶法,恶的事情;善,善法,有善事。所以无不都是这念心。 所以『欲思佛实智: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 ⊙欲思佛实智: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又以此实智为道,名一乘实智。 『欲思佛实智』,就是这些辟支佛,这么多人,已经断了分段生死,只是他还有一个变易的思惑还有少分在,只有这一点存在。所以他要到达了解佛知、佛见,一乘实性,这还是有一段时间。 所以『能照真性之智,称理不虚,名为实智』。现在只说实智,这些辟支佛要来了解实智,什么叫做实智?就是『能照真性之智』,能够照,就是全都了解。 我们若是晚上电灯全都关掉,前面放什么东西,我们连看都看不到。就如电灯点亮,什么东西放在我们面前,离我们有多远,我们知道。这叫做能照。所以这种的智慧,智叫做分别智,我们懂得去分别,这是什么东西在我们面前,离我们多远。 又『称理不虚』,了解这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性质,是硬体,或者是软的东西等等,我们能够去分别,这叫做『称理』。这项东西的性质,我们看到,我们知道。现在说的是我们凡夫能够分别之智。若是在佛的境界,就是佛已经对这宇宙天体间透彻,全都能通,所以这叫做实智。 又『以此实智为道,名一乘实智』。这个实智就是铺出了一条路来,希望我们人人能通彻这条道的法,这就是实智。『以此实智为道』,所以叫做一乘。要用这个法,就是一乘,好像一艘大船,我们要利用这艘船,过去那边的彼岸去,这叫做乘,这个『乘』就是我要到彼岸去的工具。就是你要了解实智,那必定行在这道法,用这些方法。 这些道法,四无量心、六波罗密,这全都也是方法之一,不能缺少。所以『欲思佛实智』,这么多已经去除无明的人,为何不能了解?一直要向大家强调,他应该就是只到分段生死的最后身,但是还有变易生死,这个心还有少分无明,还未到达大入灭的境界。 所以,我们学佛,真的是要用心来学,想要了解的事情实在是很多,所以我们要把握时间,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天天念佛,业障消不了,原因在心不真诚、不恭敬。而且念佛当中还夹杂着妄想、杂念,不纯,虽然消,消不了那么多。可是一面消,一面又造,造的比消的多,这就麻烦了,最后的结果还是到三途。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