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修正法福慧圆满


2014/9/4    热度:763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精修正法福慧圆满

 

  『志修菩萨行者,渐尽无明之源,成就福慧圆满,精修行持正法。』

  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要发心立愿。志向若是想要修菩萨道的人,我们的意志一定要坚定。坚定这分意志,就要好好的自己学习、修行。而学习、修行,是要如何学?如何修?

  我们开始发心,想要做一件好事情,要选择好的朋友作伴。这要如何选择?好的朋友,他会帮助我们好的方向、正确的事情,我们要相信。他教我们,我们这样做,所以渐渐接近善友的教法。

  善友所教我们的,就是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习气,你看到什么东西,你会起了那分『他有,我怎么没有?』『他多,我怎么少?』若有这个心念,就要赶紧提高警觉,我们没有,我们就要用善解的心,没有这些物欲,我们的心清净;东西较少,『很感恩,减少负担』。

  这样很有道理啊!的确,没有的时候,我们善解;少的时候,我们感恩。像这样,这种的习气渐渐、渐渐地,我们能了解一切万物,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生活的用品而已,不需要非分之贪,这样我们贪的习气就渐渐减少了。

  习气若是渐渐减少,我们内心的智,智明;有智,我们就会明朗起来。就如我们的心镜,心镜若没有沾到污垢,这面镜子就会明。有了一点点的污垢,我们及时擦拭,擦过了,这面镜子会很明,所以『渐尽无明之源』。

  那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贪、瞋、痴、贡高、骄傲,或者是怀疑的心等等,都是在我们日常的习性,我们若能渐渐将之去除,时时自我警觉,自然这无明之源会渐尽,就渐渐没有了。若如此,就能『成就福慧圆满』,这就是要渐渐进步。

  常常说的道理,我们常常听,懂的事情也已经不少,我们懂事之后就要去身体力行,这样才是叫做渐渐进步。我们若渐渐进步,我们就能身体力行,真正走出去,才能看到菩萨心地风光。你若没有做,无法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分非常温馨的感情的温暖。这就是你要去付出,得到人的感恩,那分感恩与付出,这分的感情。当然这分感情,若能无所求而付出,这样叫做清净。觉有情、清净,这就是在修菩萨道。

  修菩萨道,就要用在人群中,慢慢地进步。若能够如此,叫做『精修行持正法』。这样叫做在精进,这样叫做在修行,也是叫做我们在持。我们要坚持,亲近善友,接受善友的教育。我们向着善友所说的方向走,将我们的无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分一分的怨、一分一分的恨,渐渐去除,善解,都是感恩,都是知足,这全都是叫做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成就福、慧。我们无怨、无恨,我们善解、知足,不断地付出,这叫做福与慧。

  所以,若要能够了彻佛陀的知见,教我们如何做好人、成好事,才能接近道理。这就是佛陀的道理来源,必定要从我们自己的内心身体力行,渐渐向着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接近佛知佛见。

  佛,『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这些都是我们说过的话。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三昧』就是定心,也叫『调直定』。我们的心要很定,而且常常要调整好我们的心,向着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直的方向,定好我们的心,这叫做『三昧』。『三昧』就是『正』,正知、正见、正念、正定,这都是叫做『三昧』。

  『正心行处』,我们的心这样正、正确,方向要向前前进。不是都没有精进,这样叫做定,不是。定,是我们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动摇,但是方向正确,赶紧精进向这个方向行,这才叫做『调直定』。我们要时时将心调整好,调在正确的方向,这条康庄大道。常常说『菩提大道直』,『菩提』就是觉、正觉,这条路直。所以我们的正觉的心要定,要走这条道路。

  总而言之,我们要知道『调直』,这个调直的定心,不是修行人才需要有的名词,其实是任何一个人都要用到的。所以,以前常常慈济人的口头禅:善解、感恩、知足、包容。这就是要让大家养成调直心,也是调直行。其实,『慈济四神汤』是一个调直行的汤头,我们大家若能常常拿来用,我们的心哪有什么暴躁?不会很暴躁,也不会弯弯曲曲,我们就自然会很定的心。

  所以,舍利弗他向佛陀这样说,佛陀就如『慧日大圣尊』,如阳光一样,这分光明来照耀天下,佛陀这分光明智慧来照耀凡夫心地的黑暗,用方法开启我们的心门。

  所以,佛陀常常都是『久乃说是法』。常常都是这样说,随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机,开启众生的心门,要让众生化恶为善。那个恶,不好的习气、不好的观念,如何扫除它,如何能向善的路走。随众生的根机,说这样的法,这就是『方便法』,随众生机。

  『久乃说是法』,就是说这样的法。这样的法,是不是妙法呢?这叫做『妙权』的智慧,应众生的根机,教育众生。而且,延到现在要告诉大家:『我的知见,我所得的法甚深微妙,你们还不了解。』虽然做善事,改过以前的习气,但是真正佛陀的心智,佛陀的心、佛陀的智慧,还不了解。这也是很自然的。

  再者,『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这是佛陀常常说的,他已经得到『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这段经文大概了解了,这是舍利弗在说,佛陀就是常常这样说,常常称叹,佛自己本身与过去诸佛同样是这样,已经得到『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

  当然,诸佛全都已经是日常生活无不在禅定解脱中,因为他在禅定、解脱,才称为正觉。

  我们凡夫说『坐禅』,打坐时才有禅,是这样吗?佛的生活中,分秒间无时不在禅中。所以,禅宗的禅师已经说了,『挑柴运水无不是禅,喝茶吃饭无不是禅,举止动作无不是禅』,一切都是在禅定中。所以,佛的境界就是这样,禅定、解脱。

  ⊙禅:静思惟、静虑。静思惟者,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思,静虑之义。

  禅定,『禅』就是静思惟、静虑。

  佛陀的心境,无论是看到什么样的事情,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天地万物景象,在佛的心灵境界所接触的,佛陀的心思就是在『静』,静静地思惟: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这个人所说的话,他的心思是如何?他听话时,在禅中闻众生所说的语言、声音,这样他才能开导众生正确的方向。所以,佛的心是静思惟与静虑。

  『静思惟者,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教我们要如何好好来静思惟,如何用心。

  我们修行的人要好好用心,好好来思惟、分析种种的事物。我们还在修行,所以要不断研习,要好好修习。修行要学习,要不断向前前进。

  所以,『静虑者,心体寂静』。我们的心,心看不到,在我们的体,所以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我们全都是看起来很寂静。我们有时候看到人,觉得这个人很冷静。冷静,不会听到什么事情就很暴躁,就开始发出来。所以我们的心体寂静,『能审思』,要懂得好好来审察周围的道理。到底这件事情发生是什么事情?我们要冷静一点。这也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修行方法。

  所以,『静虑』的意思是要冷静。『静思惟』就是要很深思,看周围的境界,冷静来听人人所说的话。这也就是我们在平常中是不是到这样的境界呢?我们就是要学。这叫做禅定,不是只有打坐的时候叫做禅,『坐禅』,不是。我们要『行禅』,在行动中还是同样有禅。

  所以,『禅定』与『三昧』是同样的意思;三昧、调直定。现在说禅,禅定,就是要冷静,很冷静,冷静思惟天下万物,能够用我们的定心,以不变应万变。人生本来就是无常,瞬息都是在变动,在很微细的变动,我们普通人不知道,那么禅定,禅就知道。所以,佛陀会告诉我们『行蕴』,非常微细不断不断这样过去。过去变现在,现在变未来,都在那个分秒、很细腻的时间不断在变,瞬息万变。我们要用这个定心来面对。

  各位菩萨,真的要好好学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要立志,要渐渐去除我们的无明、烦恼,不好的习气要渐渐改变,才能够成就福慧圆满,否则我们都是一直在缺角。缺角(台语),若用文字来写叫做『缺角』,用台语来讲是『捡角』(报废之意)。我们人能『捡角』吗?不要;我们希望能够圆满。修行要福慧双具才能圆满,所以我们要精进修持正法,这样才能圆满。无论是三昧,或者是禅定,我们都要好好地学。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什么是世间事?我们世间生活习惯、工作、交际应酬、婚丧嫁娶都是世间事。世间事可以做,《华严经》讲“事事无碍”。障碍发生在“世间意”。什么是“世间意”?自私自利是世间意,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是世间意。简单说,你对于世间事还很在意,这就叫“世间意”;如果对于世间事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这就是没有“世间意”。没有世间意而为世间事,那是佛菩萨,这是佛菩萨示现。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无论在生活、工作、交际应酬,我们都很在意。在意,就是六道凡夫;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圣。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学。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