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令发心起行


2014/9/4    热度:305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令发心起行

 

  『诸佛出世化仪道同,为一大事为实施权,如量智随众生机,如理智启极妙谛。』

  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是现在的释迦佛,过去无量世界诸佛,他们『化仪』,就是出现人间之时,所经历、教化都是同样的方式。

  就如释迦佛降皇宫,长大成人,如何对人间的看法,如何起出家之心,修行的过程,成佛度众生等等,这就是诸佛来人间的方式,所以叫做『佛佛道同』。

  每一尊佛对众生的心愿都是一样,如何来教育众生,让众生能够了解本身与佛同等的智能,如来本性,这也是每一尊佛对众生的期待。同样,众生愚钝,所以每一尊佛对着众生,还是一样『为实施权』,这都是每一尊佛来人间,一大事的因缘。

  但是,即使要说真实的道理,很多人无法接受,听不懂,体会不到。所以,佛陀为了要让大家有时间来适应,慢慢接引,让他能够体会,所以佛陀必定要用施用『如量智』。『如量智』就是适应众生根机;众生何种根机,佛陀就是量身订做,同样的方式。就如幼儿园的老师,对幼儿园的学生讲话,就是用幼儿园阶段的语言;经过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研究所、博士等等,说的话就是不同。这叫做『如量智』。

  『如理智』呢?就是要明心见性;让大家直指明心见性。我们人人本具有的呀!这是佛陀的知见,就是佛清净无染的真如妙智。『启极妙谛』,就是要来开启我们,人人本具与佛同等,如来清净的道理。这就是佛陀来人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告诉大家『佛、心、众生,三无差别』,人人都有与佛同等真如本性。这就是这么简单,佛陀来人间的一大事因缘。

  ⊙一大事因缘故:佛出现于世而说法者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

  这『一大事因缘故』,为了一大事因缘,『佛出现世间而说法者』,因为这一大事因缘,所以佛陀出现于世间,为众生说法,『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

  何谓『一大事因缘』?云何为一大事因缘?总而言之,就是要为众生转迷开悟。

  只为了众生在这么迷茫的人间,种种的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偏偏我们脱离了法的轨道,迷失了。就如爱爬山的人,若走到山上去,明明有路可走,他却是方向一点偏差,这样就迷失了,就不知道路在哪里。

  曾告诉过大家,我走过都兰山,走过那片不知几千年的原始森林。那棵大榕树,已经找不到树的本身到底在何处,因为密密地都是榕树的大根(气根)。那个时候,进到大树林里,真的迷了山路,找不到路在何处。同样是一片山,同样是一枝、一枝的树身(气根),就在这么多的树里钻不出来,认不出这株树原本的树身在何处。不知道你们曾见过这样的树吗?

  有时候就想,我们众生不就像这样吗?每一次若说到转迷开悟,我就会想到在都兰山的境界,很恐怖,一迷失了,路在何处真的都不知!

  我们要如何才能安全?回归自己的本性就能很安全;我们就能与佛同等,彻悟宇宙万物真理。你们想,这样还会再被迷走吗?所以,这是佛陀的一大事,希望我们人人回归如来本性,再也不要再迷了。所以,一大事因缘就是为了要指导众生转迷开悟,这是佛陀的慈悲。

  ⊙佛之出现于世,实非由宿业果报,乃本其大悲愿力,以示现知见之义。此乃为佛之知见使能发心起行以自证于究竟实相也。

  『佛之出现于世,实非由宿业果报』,绝对不是。我们凡夫是因缘果报,随着因、缘牵引,生生世世于六道中。我们若是过去生造福业,自然与那对父母、那个环境,我们出生,从小一直到大环境很顺很好,享受了人间所有的福与慧。还有的人就不同了,一生就是苦啊苦,出生于苦难的家庭,生活在贫穷的环境,很想要如何脱离贫穷。

  还记得吗?有一天,在大林慈院,志工说一个故事。一位阿嬷,小时候出生就是很贫困,住在深山村庄里,从小就贫苦,没得吃。一直到十余岁,就是一个心愿,要如何能够赶紧脱离这种贫困苦难的家庭。所以,有人来提亲,十七八岁,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对象,能够脱离这个贫困的家庭最好,就这样嫁出去了。

  但是出嫁之后,虽然住在平地里,也接近都会区,却依然是贫。进入一个生疏的家庭,与婆婆的缘结得不好,又要撑起一家艰难的经济,又要每天看人家的脸色,听到的都是很不欢喜的事情。婆媳的感情非常恶劣,先生在外面做工,喝酒、赌博,不愿照顾家庭,这种苦比在家未嫁之前更苦。

  因此,到了中年,受不了这种的苦,她就提出了离婚。离婚之后,带着女儿,到外面要如何生活?很辛苦地做工养孩子,很辛苦。有人介绍对象给她,就再嫁给一个鳏夫。在这个家庭又要适应前妻之子,也一样很不好过。婚后不久,这位先生就往生了,就在这样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有别人的孩子,同样要再辛苦为家计奔忙。

  到了八十多岁,身体病了,在大林慈济医院住院。苦,每天哭着喊苦。这个苦谁能知道呢?无人会来照顾她。前妻之子对后母的缘就是不好,女儿虽然孝顺,但是在他乡外里,所以还是在那里苦。后来,有一天女儿来看她,就代替母亲说出悲苦的心情,一辈子的苦难。

  她的女儿就去找异父异母的兄弟。这个兄弟出现了,慈济人来说服他们,媳妇来的时候,志工就以因缘果报的道理说给他们听,媳妇也吓到,赶紧要来孝顺,经常来看她。

  老人到最后终于有人看顾了。后来人家问她说:『阿嬷,您将来的后事,您是不是要交代?』阿嬷就说:『我就很想,很想要回到孩子的家。我从何处来,就让我到何处去。』这样到底她是要去何处呢?前妻的孩子没有人要认后妈,自己前夫生的孩子已经都离开了。她到底最后要回到何处?没有人要让她回去。所以,连人生的最后,就是在医院草草料理之后,这样送去纳骨塔里。

  看,这位老人,老婆婆,一辈子八十多年的时间,从出生她就是这样,她也很挣扎,要如何能够脱离这个苦难。想想,这种定业不可转,这种因缘果报,这是我们凡夫。凡夫来人间,就是因为宿业果报而来。

  佛陀不是。佛陀已经脱离了三界六道,他是为了不忍心三界六道众生的苦;这个苦就是有一念迷,一迷下去,不悟,所以在迷之中一直复制烦恼、无明,因缘果报,这样一直是人生受尽折磨。佛陀不忍心,所以他出现人间。出现世间,不是因为宿业果报来,乃是本具大悲愿力,这是佛的大悲愿力。

  为了要来度众生,为了要救拔众生,所以他示现在人间,这就是佛之知见。佛知道众生种种的因缘果报,这是佛的知见。他看尽了人世间,了解了三界六道的境界,这是佛之知见。所以,佛陀要使人人觉悟。觉就是菩提,就是要引导人人走出这条菩提道路。

  所以,『使能发心起行』,我们人人都要觉悟,觉悟,就与佛同样的心。佛陀不忍心众生的苦难,这叫做发心。开发了我们的心,就要起行,我们要身体力行。

  所以我们常常说,『三无漏学』戒、定、慧;同时,我们要闻、思、修——听、思考、好好修行;平时的生活要持戒,心要定,启发我们的智慧,这都是在发心起行的过程。修行若有这样发心起行,就『自证于究竟实相』,我们若能如此,人人都能够去证实真如的本性。只要你能够起行,我们能够与佛同等,不忍众生的苦。

  我们自己就已经迷,迷得很苦,我们能修佛的教法,我们了解『道』,道路,同时我们也要牵引他人一起走这条的道路,『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就是令人人能够觉悟。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者,即令其觉悟之义。

  觉悟人人就是本具佛性。这是佛陀的心,希望我们人人能够明白,我们的佛性永远都存在,永远都能够与佛平等。只是可惜我们凡夫,现在还在迷途里,尽管有人要引导我们:『来啊,来啊,要走这条路才对。』但是,有的人还是瞻前顾后,还是无法一心向前前进。这就是我们众生业累,有业将我们拖累住。

  所以,我们能够一心一志启于行动,向佛陀所教化,我们真心来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此才能够一步一步往上,走出了那个境界,我们才看得到愈来愈开阔的境界。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家都希望长寿,长寿要健康才好;如果长寿不健康,常常生病,那是很痛苦的。如果寿命长,不知道学佛,年岁大就非常寂寞。尤其在外国,外国现在老人自杀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增加,为什么?太寂寞了。长寿又健康,老而不苦,这个很幸福!这种幸福也只有在佛门里面才可以求得到,不是佛门很不容易求到。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门当中,如理如法地去求,自然会有感应。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