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执着的危险
2014/9/4   热度:565
阿姜查尊者:倾听弦外之音 执着的危险 要启用修行的工具不免要吃苦耐劳。我们所凭靠的是耐心、毅力和一贫如洗。修行,必须靠自己身体力行、自觉自证才行。然而,学者常常不解其中道理。比如说,当他们静坐时,只要心中稍稍经验一点平静,便开始猜想:“嘿!这肯定是初禅。(禅那(jhana)意指禅修中的一心专注,三摩地的究竟。佛陀将之分别为四禅八定。)”他们的心总是这样。可是此念兴起的刹那,刚才所经验的平静就会立刻消散。不须多久,他们又开始妄想方才体证的平静是二禅。别去思想和推测它。我们所体验的三摩地并没有可公布境界的广告牌。实际的善是截然不同的,不像路标一样,会给你标示出:“此路往巴蓬寺”。我不是这么解读心的,它不会大声公布出来。 虽然有一些很受尊崇的学者曾著作分析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那些文字本身只是外在的讯息罢了。设若心确实沉浸到这些深定境界时,它对那些繁文着疏可是一无所悉的。心知晓,可是它所知晓的与我们所学的理论不尽相同。如果学者试图把持着理论不放,并硬将它往禅修里拉,边坐边想:“嗯.....这是什么境界?是初禅了吗?”当下“定”已消散,也得不到任何实质利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欲望的缘故。一旦欲望介入会是什么情形?心会在同时间退出禅定。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在禅坐时,完全摒弃思惟和推测,然后将身、语、意彻彻底底地投入修行之中;此时只须观察心理运作,别把佛学书籍扯进来,否则情况会一团混乱,因为书中记载的没一样跟事物本然的实相全然相符。 饱读经论的博学之士,在法的修行上通常不大有成就。他们在知识层面上陷得太深。事实上,心其实是无法用外在标准评量的。心如果渐趋平静,就让它平静罢。最深层的寂静是存在的。就我个人来说,我对修行理论懂得不多;出家第三个寒暑后,对三摩地的真相还是懵懵懂懂。尽管我在禅坐中怎样思考和摸索,可就是适得其反,反而比之前还烦躁、纷乱!心的思绪不减反增。不打坐时,心反倒比较平稳。天啊!真不容易,真是累死人了!纵然我过去遭受过许多障碍,但从来不曾认输过,只管继续修行。当我不刻意去做什么时,心反而处于安祥的状态。可是只要一兴起入定的决心,心便不听使唤了。“这是怎么回事?”我自忖着:“怎会发生这种事?” 后来,我逐渐明白,禅修其实跟呼吸的运作很相似。如果我强制呼吸要长、短或适中,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如果我们散个步,没去留意气息的出入,就会非常自在。我因此反观:“啊哈!修行道理原来是这样的呀!”一个人照平常作息散步时,在不留意呼吸的情况下,呼吸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吗?不会,他们会很自在。但当我坐下,一心决意要令心平静下来时,执着却悄然随至。当我力图控制呼吸的长短时,反倒给自己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何以如此?因为我所用的意志力其实已受执取所染着,自己却浑然不知。一切所有的挫折和困顿的生起,全是因我将爱执带入禅修中所导致的。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许多念佛人说:“不念佛的时候没有妄念,一念佛的时候妄念就多,请问如何是好?”这是很大的误会!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只是没有觉察到;这一静下来念佛,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妄念是这么多。那怎么办?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你越理会,妄念就越多,就芷止不住;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转移,不去理会它,妄念自自然然就会减少。譬如我们念佛,我们整个精神都集中在佛号上,我们只要注意佛号不间断,妄念随他去,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一律都不管,这句佛号就有力了!有什么力量?有灭妄念的力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