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2014/9/4   热度:203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七、例经(222) 说法地点: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如断无明,别知无明,乃至老死的话,就应修习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十一切处、十无学法。 从“无明”至“老死”,即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从“无明”起始,至“老死”为终结,算是一次轮回。然后,再从无明始,至老死终,生生不息,世世如此,无有停歇。而从无明至老死,共分为十二个阶段,即十二缘起法。它们分明是:无明(造成生死的根本原因)、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六根未具然已有胎形)、六处(具六根而成人形)、触(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外境生起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在十二因缘中,无明为为生死的根本源头,如果将无明断灭,那么其余后者即无法再生起。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无明”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表象特征,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将其感知,甚至用思惟都无法想像。因此普通人欲将无明阻断,简直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而这部《例经》,实际上就是佛陀在教导协助我们,如何将无明乃至生死断除阻绝的方法与步骤。在这里,佛陀对我们说,欲断灭无明(欲一一了知无明,即“别知无明”)乃至老死,必须要修习下列法门: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十一切处、十无学法。其中,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即是我们常说的三十七道品。兹将这些名相略述如下: 1、四念处(四念住) (1)身念处——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 (2)受念处——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处,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 (4)法念处,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2、四正断(四正勤) (1)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2)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3)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4)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3、四如意足(四神足) (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2)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3)念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4、四禅(略) 5、五根 根,即能生之意,因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 (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2)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3)念根——于正法记忆不忘; (4)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 (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6、五力 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故。 (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 (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 (5)慧力——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二惑。 7、七觉支(七觉分) (1)念觉支——能思惟所修之道法,常念于禅定与智慧; (2)法觉支——又名择法觉支,善能拣择诸法真伪; (3)精进觉支——修诸道法,用心专一,无有间杂; (4)喜觉支——契悟真理,心得欢喜; (5)息觉支——又名轻安觉支,能息断除灭诸见烦恼,身心轻快安稳; (6)定觉支——能觉了所发禅定,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7)舍觉支——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8、八正道 此处的八正道为有学位所修习,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以及正定。 9、十一切处(十遍处) 十种一切处是指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外加四色(青色、黄色、赤色、白色)。 至于为什么要修习十遍处,这里面有多种说法。在这里,我比较倾向于南传《清净道论》中的观点,即依十遍而修,皆各有成就: (1)依于地遍,能以一成为多等,或于空中、水中变化作地而以足行走或坐立其上,或以少及无量的方法而得胜处。 (2)依于水遍,能出没于地中,降下雨水,变化江海等,或震动大地、山岳、楼阁等。 (3)依于火遍,能出烟燃烧,能降炭雨,以火灭火,欲燃则燃,或作诸光明已天眼见东西。 (4)依于风遍,能速行如风,降风雨。 (5)依于青遍,能变化青色,作诸黑暗,或依于妙色及丑色的方法而得胜处、证净解脱。 (6)依于黄遍,能变化黄色,点石成金,或依于妙色丑色的方法而得胜处、证净解脱。 (7)依于赤遍,能变化赤色,并如上述证净解脱。 (8)依于白遍,能变化白色,离诸惛沉睡眠,消灭黑暗,为以天眼看东西而作诸光明。 (9)依于光明遍,能变化辉煌之色,离诸惛沉,消灭黑暗,为以天眼见东西而作诸光明。 (10)依于虚空遍,能开显于隐蔽,在大地中及山岳中亦能变化虚空,作诸威仪,可于墙垣上自由步行。 10、十无学法 所谓无学,乃与有学相对。有学是指虽已知佛教真理,但未断尽诸惑,尚有所学者;而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的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其余四向三果皆为有学。此处的十无学法,前八支即八正道,为有学、无学所共修;后二支(即正解脱、正智)为无学解脱者所特有。如果证得后二支,方为无学法,前八支亦共为无学所拥有。此十无学法为(以下阐释以《望月佛教大辞典》为参考): (1)无学正见——指与无漏作意相应之慧; (2)无学正思惟——指与正见俱起之思惟; (3)无学正语——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四种语业(远离妄言、两舌、粗言、绮语); (4)无学正业——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三种身业(远离杀生、不与取、YIN业); (5)无学正命——指远离诸邪命,如法活命; (6)无学正精进——谓欲乐正勤,勇猛堪任; (7)无学正念——指心中明了,于诸法不忘失; (8)无学正定——谓心住、安住、近住等住,心无散乱; (9)无学正解脱——指离烦恼之束缚的有为解脱; (10)无学正智——指尽智及无生智。 至此,《中阿含经》六十卷计222部小经内容,已全部“漫说”完毕。 (界定,2009年10月19日,于浙江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对于修行人来说,自己得利益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得到,没有办法帮助别人。所以首先要成就自己,自利才能利他,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你很热心,真的是大慈大悲热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你就不会感觉得疲劳,你也不会感觉得辛苦。为什么?到那个境界逐渐不再执着我,不再执着我这个身体,天天工作不会累。谁累呢?我累!有我就会累,没有我不会累,无我就真正契入佛菩萨的境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