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F 六、喻经
2014/9/4   热度:17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F 六、喻经 六、喻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所有的善法,都以不放逸为根本;诸善法中,乃以不放逸为第一。有如沉香,有如须弥山王,有如转轮王,乃至如来。修行的人如能勇猛的观察而行不放逸之法的话,则慧者必能得解脱。 我在上面的一部《至边经》中已经谈到了比丘出家后,如果不能除灭贪欲,那么变得一无是处。说得直白一点,就等于说出家白出了,没有取得任何预期效果。那么,比丘怎样做,也能不枉当一回比丘,而珍惜此殊胜因缘呢?佛陀在这部《喻经》对我们说,出家比丘,要修诸善法。其实善法很多,举心动念,无非有善与不善之分别,关键就看你怎么去修了。那么一切善法之中,怎样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呢?佛陀在经中对我们说: “若有无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为本,不放逸为习,因放逸生,不放逸为首。不放逸者,于诸善法为最第一。” 那么,什么叫“放逸”呢?放逸就是放纵,放纵我们的各种欲望,不能很好地防非止恶,不能够修诸善法,“增恶损善”。在《佛说遗教经》中,将“放逸”喻为“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一头野象如果没有一个铁钩对付它,那么野象就会来去自由,没有人能拿它怎么样;猿猴极擅长在树间跳跃攀腾,若将猿猴放归树林之中,就好像虎入深山,别再指望能逮缚住它们。“放逸”的对立面就是“不放逸”,“不放逸”就是“增善止恶”,就好像“狂象有钩,猿猴无树”。那么,为什么说修诸善法之中,将“不放逸”列为第一、最上呢?佛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开始作了如下的譬喻: 1、犹作田业,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业——就好像种庄稼,当然是以土地为根本。农夫若没了土地,那就根本谈不上干农活了,因为没了土地,拿什么来耕种呢? 2、犹如种子,像一切百谷药木,之所以都能够获得得滋生长养,原因就是有了种子,然后有了土地,才得以生长不息。若没了种子,再好的土地也长不出嫩芽来。 3、犹诸根香,沉香为第一;犹诸树香,赤栴檀为第一;犹诸水华,青莲华为第一;犹诸陆华,须摩那华(悦意花)为第一;犹诸兽迹,彼一切悉入象迹中,象迹尽摄,彼象迹者为最第一,谓广人故。 4、犹诸兽中,彼师子王为最第一;犹如列阵共斗战时,唯要誓(军规、号令)为第一;犹楼观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摄持之,承椽梁者为最第一,谓尽摄故。 5、犹如诸山,须弥山王为第一;犹如诸泉,大泉摄水,大海为第一;犹诸大身,阿修罗王为第一;犹诸瞻侍,魔王为第一;犹诸行欲(福报),顶生王为第一;犹如诸小王,转轮王为第一;犹如虚空诸星,宿月殿为第一;犹诸彩衣,白练为第一;犹诸光明,慧光明为第一。犹如诸众,如来弟子众第一;犹如诸法,有为及无为,爱尽、无欲、灭尽、涅槃为第一;犹诸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有想、无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如来于彼为极第一,为大为上,为最为胜,为尊为妙。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为第一。 在上面的诸多譬喻中,佛陀将“不放逸”比喻为土地、比喻为种子、沉香、象迹(大象足迹)、师子王、须弥山王等等,最后,将“不放逸”甚至比喻为牛乳中最纯最上等的“酥精”。“不放逸”是诸佛如来成就佛道必须要遵守的首要原因,如果不遵从这个“不放逸”,那么不要说成佛无望,就是保住我们的人身,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最后,套用《普贤警众偈》中的八句话,作为本卷的结尾——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界定,09.07.10.南海普陀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众苦之因。所造的是具缚,所造的是分别业,迷了才干这些事情,才有六道轮回生死不断。权教二乘、外道、凡夫统统用阿赖耶里面的“不觉义”,所以才迷惑颠倒。正如同《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依那个不觉的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