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八)~A 一、未曾有法经


2014/9/4    热度:259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八)~A 一、未曾有法经

 

漫说《中阿含》(八)

  (卷八)

  未曾有法品共有十经,在第八卷中有四经,分别是《未曾有法经》、《侍者经》、《薄拘罗经》以及《阿修罗经》;在第九卷中有六经,分别是《地动经》、《瞻波经》、《郁伽长者经》二种以及《手长者经》二种。让我们一一分别拜读。

一、未曾有法经

  说法地点:舍卫国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阿难等众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阿难尊者称叹佛陀自初发心(迦叶佛时)、托胎、诞生、出家、成道,直至教化时代的一生当中所出现的二十四种未曾有,而不可思议之事。佛陀乃叫阿难更受持“如来知生住灭智”的未曾有法。

  这部《未曾有法经》,它实际上就是阿难当着佛陀的面,述说了自己听“闻”了有关佛陀的二十四个“未曾有”,也就是二十四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阿难对这些不可思议事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赞叹,说明佛陀所具有的大福德与大神通,从而表达了阿难对于佛陀的敬慕之心,发愿“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那么阿难这个“我闻”,我想不可能全部是他的耳朵所听到的,而有的事情,他肯定是亲眼看见的。我们在大多数佛经中,比如说这部《未曾有法经》的开头,就是“我闻如是”(有的经则是“如是我闻”,成为后世佛经开头的一个惯例),有的是“闻”,有的是“见”,这个需要分清楚。这二十四个未曾有当有,有些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些则比较陌生。我兹将此二十四种未曾有一一列举,有时会稍加发挥几句。

  1、佛陀在昔世的迦叶佛时,就开始发下大愿,就是“愿佛道,行梵行”。有关迦叶佛的一些情况,我们在一些相关注解中了解得较多。迦叶佛意译饮光佛,为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现在贤劫千佛的第三佛。出世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之因地本师。我们在《长阿含经》的第一卷中的《大本经》就把迦叶佛的情况讲得很清楚,所谓此佛于贤劫中出世,其时人寿二万岁,属婆罗门种姓,姓迦叶;父名梵德,母名财主,子名集军(进军)。其时之王名汲毗(或作波罗毗),其所治之城名波罗奈。此佛于尼拘类树下成佛,一会说法有弟子二万人,上首弟子有提舍及婆罗婆二人,执事弟子名善友。

  2、佛陀在迦叶佛时,就发愿成就佛道,修习梵行,在命终之后,往生兜瑟哆天,即喜足天,为欲界的第四天。

  3、佛陀在迦叶佛时,发愿成就佛道,修习梵行,往生兜瑟哆天,而以三事,也就是以天寿、天色、天誉而胜于前生的这些天人们,得到了天人们的一致赞叹,赞叹佛陀前世所具有的大如意足、大威德、大福佑与大威神。

  4、佛陀在兜瑟哆天寿终之后,就知道自己要进入人间的母胎之事。此时据说一切天地震动,“以大妙光普照世间,乃至幽隐诸暗冥处无有障蔽”,“彼尽蒙耀”。这时候所有众生都开始知道了:“有奇特众生生”。这里的住母胎,所指的就是人间的母胎,它是有关佛陀的“八相成道”的内容之一。

  5、佛陀住于母胎时,“依倚右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关佛陀住胎出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参照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这里不作多说。

  6、佛陀在住于母胎之中,是处于“舒体”状态,也就是全身舒展,不会像一般的胎儿都是蜷缩着身体处于母亲的子宫中的。

  7、“世尊覆藏住母胎,不为血所污,亦不为精及诸不净所污”。

  8、世尊住于母胎之时,大地震动,“以大妙光普照世间,乃至幽隐诸暗冥处无有障蔽”,并引得众生争相赞叹。

  9、“世尊舒体出母胎”。

  10、“世尊覆藏出母胎,不为血所污,亦不为精及诸不净所污”。

  11、“世尊初生之时,有四天子手执极细衣,住于母前,令母欢喜,叹此童子甚奇!甚特!”并赞叹不已。这里所说的“四天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大天王。这里的“极细衣”,我想可能就是传说之中的“天衣”吧。

  12、“世尊初生之时,即行七步,不恐不怖,亦不畏惧,观察诸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的佛传中,说佛陀初生之时曾脚踏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上,唯吾独尊”,这里好像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我相信在别的经典中会有所提及。

  13、“世尊初生之时,则于母前而生大池,其水满岸,令母于此得用清净”。

  14、“世尊初生之时,上虚空中雨水注下,一冷一暖,灌世尊身”。

  15、“世尊初生之时,诸天于上鼓妓乐,天青莲华、红莲花、赤莲华、白莲华、天文陀罗花及细末旃檀香散世尊上”。

  16、在这里阿难记载了一件事情,也算是不可思议之事。此外比如后面的第十七、第十八、第二十,都叙述了比较类似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就是佛陀在树荫下面纳凉或静坐,树荫不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在第十六个未曾有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佛陀在未出家之前还是以王子的身份,他经常到农田里去查看农夫们的辛勤劳作。有时农夫们在田里劳动,他就坐在树荫下面察看。到了午后的时候,其余的树荫都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可是在佛陀顶上的树荫却始终不移,“荫世尊身”。这一奇迹被世尊的父亲净饭王看见了,便赞叹不已,心生是念:“今此童子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

  17、在这里,阿难又述说一事:佛陀出家以后,有一次在毗舍离这个城市游历。有一天就居于城外的一处大林之中,在一哆罗树下结跏趺坐。同样,到了午后太阳西移,而树荫却覆盖在佛陀的顶上丝毫不为所动。这件奇事被一个人看到了,他就是佛陀的堂弟——摩诃男看到了。摩诃男见此情景,自然是赞叹不已。

  18、这个故事讲的是猕猴献蜜之事。佛陀有一次游历于毗舍离的一处茂密的森林之中,大家到了森林中之后,就把各自的钵放置于地上,世尊的钵也和大家的钵放置在一直起。有一只猕猴就把佛陀的钵拿起来抱在怀中,比丘们见了,都很紧张,生怕猕猴将佛陀的钵给弄坏了,于是就大声地吆喝,想让猕猴放下佛钵——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佛陀时代所用的钵,极有可能用泥土烧制而成的陶器。佛陀见到众人如此吆喝,就及时加以制止。他对比丘们说:“你们不要大呼小叫的,这只猕猴是不会把我的钵弄坏的。”这时候,只见猕猴拿着佛钵,走到一棵婆罗树下,然后缓缓地爬上树去,从树上取了满钵的树蜜,然后把盛满蜜的佛钵以双手献给佛陀。佛陀见后却没有接受。这只猕猴很是聪明,它就把钵内的树虫一只一只地全部剔除干净,然后又双手献给佛陀,可是佛陀依然没有接受。这只猕猴见状,就往蜜钵中加了些清冽的山泉水,再一次献给佛陀。佛陀此时便接受了猕猴的供养。猕猴见到佛陀接受了它的供养,便“欢喜踊跃,却行弄舞,回旋而去”,简直兴奋得手舞足蹈,甭提多开心了。当时在场的有那么多的比丘,应该不会是道听途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佛陀的确具备大福德、大神通、大威神,可谓真实不虚!

  19、记载了佛陀的另一件稀奇事:有一次佛陀游历到毗舍离,居于猕猴水边的一处大讲堂内。有一天,佛陀把自己的坐具都拿出来晒晒,并用手拍打掉上面的灰尘。此时,天空突然之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大有暴雨倾盆之势。但是佛陀却镇定自若,对眼前的狂风黑云完全是视而不见。只见他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把坐具都收拾干净,然后缓缓走上讲堂屋下的台阶。此时天上的黑云见到世尊已经到了屋檐下,所有的雨水便直倾而下,顷刻之间山川大地便一片汪洋。有的人看了这段后,便会认为这是种巧合。但是佛的境界决不可随意揣度,如果我们不自量力地去妄加揣测,不仅颠倒,也十分可笑。

  20、这也是关于树影不动之事。佛陀有一次游行在跋耆国时,他坐于温泉林的娑罗树王之下进行禅定。结果也是一样,就是午后其他树影皆移,唯有此树荫稳居不动。这件事情的见证人是罗摩园的主人,他是亲眼目睹了眼前的奇异现象,并由衷地赞叹不已。

  21、这则未曾有我可以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不闻雷声”。这则故事我在《长阿含经》中曾经详细地说过。大意是佛陀有一次住于一个乡村的神庙中禅定(也有记载说是居住于村民家里的粮仓内)。正当佛陀禅定之时,天上电闪雷鸣,结果将村民的四条耕田击死了,并将两个正在耕田的农夫打死了。既然人被雷电劈死了,村民们就为死者送丧,接着当然是吹吹打打,锣鼓喧天。后来佛陀从禅定中出来,看到大家在办为村民办丧事,便向村民打听是怎么回事,村民就如实相告。但是村民很好奇,就问:“世尊,刚才的打雷声音那么大,简直是地动山摇,难道您没有听见吗?”世尊说我没有听见啊。村民说:“您那时候正在睡觉吗?”世尊说我没有睡觉啊。村民说既然世尊您没有睡觉,那么您为什么就没有听到炸雷声音呢?世尊说是啊,我的确没有听到响雷声音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陀真的没有听见,他对于外面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了如指掌。既然听见了,那么世尊为什么又说没有听呢?这个说起来就有些深奥了,在这里我不作深入分析。我们用佛经中的一句话来进行概括一下,即“极息至寂,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行”。但愿喜欢禅坐的朋友,可以从“极息至寂”这四个字当中,参究出无穷的佛理来。

  22、“世尊时在郁鞞罗尼连然河边,阿阇惒罗尼拘类树下初得佛道”,那时候,天降大雨,整整下了七天七夜没有停止,可谓是洪水泛滥,天地间处于一片汪洋之中。此时佛陀一直在一块地势平坦且空旷的地上静坐,进行禅定之中,对于他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他都置若罔闻。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所静坐的地方,甚至还会尘土飞扬。大家想想看,连续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地上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尘起”的现象?但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在佛陀的身上发生了,所以这就叫世间之“未曾有”。

  23、关于魔王波旬之事。有关魔王波旬连续六年扰乱佛陀修行之事,我在《长阿含经》里谈得比较详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六年,主要是世尊尚未成就佛道的六年,也就是六年苦行的时期。因此这部经中说:“魔王六年逐佛,求其长短,不能得便,厌已而还”,结果魔王无机可趁,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弄到最后他自己都开始厌烦了,只得鸣锣收兵,无功而返。

  24、“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断”。什么叫“念身”呢?念身又称为“身身观念处”,即四念住之中的“身念住”,把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观察自己身体中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思惟“此身从何来,为谁所造?”并观察自己身体自相的不净,同时观身的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以对治净颠倒。大家想一下,世尊为了修习“念身”,就用了七年时间,我们若要修习念身法门,没有二三十年,大约不会有什么自己的心得体会。纵然你有了,也是些枝末细节,距佛陀所说的“念身”,还远着呢!

  佛陀听后,就对阿难说:“阿难!汝从如来更受持此未曾有法。阿难!如来知觉生,知住、知灭,常知,无不知时。阿难!如来知思想生,知住、知灭,常知,无不知时,是故,阿难!汝从如来更受持此未曾有法。”就是说,如来已了达宇宙万物的一切真谛,无有障碍。因此,不仅是阿难,就连我们这些末法众生,都要老实受持佛陀的未曾有法。

  最后说一句:说不定哪一天,这些“未曾有”之事,也许会在我们的身上发生奇迹。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向世间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大开法筵,正式践履普渡众生的伟大事业啦!(2009年2月2日于南海普陀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念想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碍没有排除。障碍是什么?经题上讲的三桩事情你没有做到:你有染污,你的心不清净;你有分别,你的心不平等;你有迷惑,你没有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