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2014/9/4    热度:179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1348经、1351经:此二经叙述比丘因外缘而得开悟。

  1348经叙述一位比丘住于林中修习时,获得了不起的修行成就,即证得“他心智”。他心智也就是他心通,是六种神通之一,指知道他人当前的举心动念。然而证得他心智,并不能说明已获得解脱——六种神通之一而已。在六通之中,若没有获得漏尽通,仍不能说已获得圣果。因为漏尽通是将漏尽智烦恼尽除、得解脱、威德具足,故《舍利弗阿毗昙论》说:“若智生有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世自证知成就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是名漏尽智证通。”如果一个比丘尽管证得了五眼五眼,在尚未证得漏尽通之前,他还是处于未究竟状态。所以本经称这位比丘“得他心智,烦恼有余”,说明还有结缚未除,仍需要进一步修习精进。

  但是从修习次第上讲,获得他心智,如果运用是处,对自己福德智慧的培植还是很有帮助的。在本经中,比丘住止的林中有一野干,于深夜在井边饮水之时,一不小心被一种用于汲水的罐子钩住了脖子(大约是将头伸进罐中喝水解渴,结果头伸进去后再也拔不出来之故),任其想尽办法也无法得脱。于是此野干自念言:“天遂欲明,田夫或出,当恐怖我。汝汲水罐怖我已久,可令我脱!”当天色放明之后,这只野干注定会被外出劳作的田夫们发现而捕获,可此只野干心急如焚,时刻想着如何立马逃命。

  正在林中宴坐的这位比丘,由于获得了他心智,于是走到野干跟前,帮助野干脱离汲水罐的束缚,并说偈道:“如来慧日出,离林说空法;心久恐怖我,今可放令去!”一方面放生是一种福德资粮的培植,另一方面也是籍助野干被汲水罐束缚而譬喻比丘自身尚未得脱。比丘说出这样的偈颂,表面上看与野干并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修行开悟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比如在1351经中,有众多比丘住于支提山侧,这些比丘都是“阿练若比丘,著粪扫衣,常行乞食”。而一位山神以偈而说:“孔雀文绣身,处鞞提醯山,随时出妙声,觉乞食比丘……觉粪扫衣者……觉依树坐者。”从经中可以看出,这些比丘是通过听闻孔雀的鸣叫声而获得精神的觉悟,与前面比丘通过察知野干的心念而觉悟可谓殊路同归。这就说明修行觉悟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

  这就使人想到历史上的“渐悟”与“顿悟”之争的事情。修行开悟,究竟是渐悟呢还是顿悟呢?其实我一直是主张渐悟的,即物理学上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然而渐悟与顿悟并不冲突,只要因缘时机具备,渐顿都没有问题。顿是以渐为基础,渐的累积结果必然是顿,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个球体的两面。如果我们执著于渐或顿,就等于盲人摸象执一端而失全部。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完全没有深究的必要。在愚人看来,当下之念之行最为紧迫,在有生之年若没有把纷乱的杂念息静下来,当生命一息没,何年何月方得人身?野干是生命,然它们为活命觅食而疲于奔命;孔雀是生命,然它们只顾文绣妙声而自诩自醉。可是它们虽为畜类,却为比丘觉悟奉上了因缘时机的绵薄之力,在不自觉中为自己来生的觉悟种下了福德因缘。畜类尚知如此,何况人类乎?(6.1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动作瞻视,安定徐为”,这实实在在是讲修养。“徐”是缓慢,就是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不要急躁,要学着稳重、要学着安详。一个具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日常生活当中,他举止一定端庄大方、稳重安详。凡是急躁的人,成就都很有限。自古以来,建大功、立大业的人,态度都是很端庄的,“心安、身安、心定”这几个字,他真的做到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