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2014/9/4   热度:245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神通。 人类发展至今,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对宇宙的认识可谓一日千里。但是外太空的许多领域,依然存在许多未知待解之谜。比如说,这个宇宙世界究竟有没有边际?当然,在佛教徒看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未免幼稚可笑,因为这个问题似乎属于佛陀的“十四无记”之范畴。那么,这个太空系里,究竟有没有一个“不生、不死、不老”之处呢?在本经中中,一位天子便谈到了这个似乎大而无当的问题。 一位天子来向佛陀请教:“世尊!颇有能行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不?” 佛陀回答:“无有能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处者。”佛陀在此处并不是说到“世界边”乃至到达“不生、不老、不死处”完全不可能,这里需要厘清一个对象,即问的对象是天人,对他来说,欲完成这个任务,当然不可能;对于一般普通民众来说,更加不可能,故而天人对于佛陀的回答完全赞同,说“奇哉!世尊!善说斯义。”不仅如此,天人还对自己的宿命进行了一番回忆: “世尊!我自忆宿命,名曰赤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离诸爱欲。我时,作是念:我有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之顷,能登一须弥,至一须弥;足蹑东西,超至西海。我时,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宁可求世界边。作是念已,即便发行,唯除食息便利,减节睡眠,常行百岁,于彼命终,竟不能得过世界边,至不生、不老、不死之处。” 从天人的这番自述中,我们知道这位昔日的仙人也具有非凡的本领,也就是神足通。目前最快的速度大约要以“光年”来计算。从一个须弥至另一个须弥,估计也需要几年光年时间;而此天人在“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之顷”便能从此须弥山而至彼须弥山,不可谓不神速了。然而,以此神奇的速度昼夜不停歇地“常行百岁”,却仍不见世界尽头,可谓世界之大。同时,也说明在天人的世界中,并无“不生、不老、不死”的去处。理由是: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均无此去处可言,故而纵便千万找寻,亦无从觅得。故而此天人不禁由衷发出喟叹:吾辈即便拥有如此神通,欲寻不生不死之处,却势比以足登天! 然而佛陀并不这么认为。佛陀回答说:“我今但以一寻之身,说于世界、世界集、世界灭、世界灭道迹。”一寻大约为七尺高度,约为古代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古语云:“堂堂七尺男儿”,即是此意)。佛陀言下之意为不用去他处寻找,只要在自身当下便会找到答案。 “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何等为集色?谓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无余断、舍、离、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世间灭。何等为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赤马!了知世间苦、断世间苦;了知世间集,断世间集;了知世间灭,证世间灭;了知世间灭道迹,修彼灭道迹。赤马!若比丘于世间苦若知、若断,世间集若知、若断,世间灭若知、若证,世间灭道迹若知、若修。赤马!是名得世界边,度世间爱。” 佛陀在这里谈到不仅是五受阴的具体内容,而且也谈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色为物质领域,受想行识为精神意识领域。正是意念对于物体的贪爱与执著,从而产生各种烦恼的集合体,我姑且将此称作“烦恼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矛盾簇会相继而产生,此即“烦炉链”。将无数个矛盾链相互交织,这便是所谓的“世间集”。有集,故而有爱、贪、喜聚集,使自己永远也摆脱不了烦恼的束缚。如何才能将此烦恼的链条彻底破除呢?必须要经过“了知”和“实修”两个阶段。了知乃是洞悉世间之真相,实修乃是如实而践行,此即“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将此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便是“得世界边”。故而说,世界之边虽貌似天边,而实在眼前与身旁,又何劳我们去千万找寻?“未曾远游行,而得世界边”,倘若知道了世间之真相,便自然可以抵达“不生、不老、不死”的好妙去处。(5.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念佛,首先要明了,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觉而不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乃至于心里头起心动念,统统都是觉而不迷。譬如我们眼见色,起了一念贪心,贪心是迷,一句阿弥陀佛,贪心就没有了,觉了,觉就不迷了。 念佛是什么?就是念念要唤醒自己觉而不迷。无论在什么境界上,觉而不迷,这叫念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