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B
2014/9/4   热度:151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B 1326经:本经叙述佛陀为阿﨟鬼说法,并令其生信之等事。 谈到佛陀为鬼神等众说法,作为众生来说,可能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我们可以以现代科学等等依据来论证鬼神的虚无。然而我们以众生之思惟去揣度佛之五眼六通,岂不是很滑稽么?故而圣人之心决不可以凡人之心去随意设想,否则会出现大错。再说佛经中的“鬼”,有时也是泛指,或者是一种譬喻——佛陀善用譬喻,对此我们已十分熟知。当然,据我个人的臆测,这里的“阿﨟鬼”或许是指四种姓中的首陀罗,此种姓为当地土著民,以“鬼”相称,并无贬义,似为惯称。 本经叙述佛陀在摩揭陀国游行度化之时,住于一个叫阿﨟鬼的家中。这位阿﨟鬼回到家中,发觉有一位陌生的沙门坐于家中,心中顿时生起无名怒火。他对佛陀说:“出去,沙门!”面对这位主人的无礼,“世尊以他家故,即出其舍”。可是这位阿﨟鬼待佛陀走出门去,却又将佛陀叫住:“沙门,来入!”佛陀闻后,便不声不响地返回舍中。可是还没等到佛陀落座,阿﨟鬼却又对世尊说:“沙门,出去!”如此反复三次,当佛陀第三次进入到阿﨟鬼家中的时候,阿﨟鬼却再次无理地让佛陀出去。此时佛陀说:“聚落主!已三见请,今不复出。”阿﨟鬼说:“你不出去出可以呀,但是你必须正确回答我的问题,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这位阿﨟鬼是否知道眼前这位便是值得世人尊崇的佛陀呢?当然是知道的。因为在经文前段,他的一位朋友便已经明确告诉他说:“聚落主!汝获大利,如来宿汝住处。”既然知道是如来,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地让佛陀进出呢?原因是在作进一步的考验,“今当令知,为是如来?为非如来?”当看到如来怀有如此忍辱耐力,心中已生起三分恭敬。于是阿﨟鬼以偈问道:“说何等名为,胜士夫事物?行于何等法,得安乐果报?何等为美味?云何寿中胜?”什么是人类最优胜的财富?行持哪一种法可以获得安乐的果报?什么是美味中的美味,又是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佛陀回答说:“净信为最胜,士夫之事物。行法得乐果,解脱味中上。智慧除老死,是为寿中胜!”拥有清净的信念乃是人类最优胜的财富,行持正法便能获得安乐的果报;解脱之味乃是最殊胜的美味,能够将自己的老死问题解决,并且获得无上的智慧,才是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东西。下述为阿﨟鬼与佛陀的一问一答: 问:“云何得名称,如上所说偈?”——如何能得到世人的称名? 答:“持戒名称流,如上所说偈。”——精进持戒,便可以获得世人的赞叹。 问:“几法起世间?几法相顺可?世几法取受?世几法损减?” 答:“世六法等起,六法相顺可,世六法取受,世六法损减。”——前六法是指六根,后六法是指六境。六根对六境,生起六受而复生起六爱。从六法起,亦从六法灭,此为生灭因缘法则。 问:“谁能度诸流,昼夜勤方便?无攀无住处,孰能不沉没?” 答:“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正念内思惟,能度难度流。不乐于五欲,亦超度色爱;无攀无住处,是能不没溺。”——这里谈到戒、善正受、正念、内思惟,以及谈到如何抑制对于世间五欲的贪爱,从而做到身心不沉不溺。 问:“以何法度流?以何度大海?以何舍离苦?以何得清净?” 答:“以信度河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除苦,以慧得清净。汝当更问余,沙门梵志法;其法无有过,真谛施调伏。”——此处谈到信,即“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谈到精进,谈到慧。而佛陀非常乐意回答阿﨟鬼的这些提问,并且还提醒他可以对“沙门梵志法”作进一步的请教。而这位阿﨟鬼已经确知眼前的便是如来无疑,便说:“何烦更问余,沙门梵志法?即曰最胜士,以显大法炬。”并且对佛陀发出自己毕生护持佛法的决心:“我即日当行,从村而至村,亲侍等正觉,听受所说法。” 从本经中我们可以得知:欲使人们生起由衷恭敬与赞叹,正见是必备的条件之一。正见从何而来?从平常的言谈举止中。所谓道者,正见当列其首。知见若不正,一切皆妄谈。而佛陀一番言辞足令鬼道生信,可见正见是多么的紧要!(5.2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灵的烦恼,皆从外境招致,所以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心,洗除过去的烦恼;未来更要谨慎小心,不再造新的罪业。无明烦恼,贪嗔痴慢疑,就是污染心灵的病毒,去除之法,唯有谦卑忏悔。要以爱心和智慧来对治,忏除过往的错误人生,以清净无染的法水,洗涤身心内外的垢浊,才有康复的可能。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