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三圣像的形成
2014/9/3   热度:645
华严三圣像的形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日本)镰田茂雄
一、序
佛教中所说的“三圣”,有圆顿戒坛的三圣和华严的三圣。所谓“圆顿戒坛的三师”是受圆顿菩萨戒时所请的和上、羯磨、教授三师。而所谓“圆顿戒坛的三圣”则是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相对于此,所谓“华严三圣”是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澄观在《三圣圆融观门》中说:“三圣者,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普贤文殊二大菩萨是也。”
华严三圣像是《华严经》的教主,是以毗卢遮那(Vair。cana)佛为中心,左右配以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三圣的造像。这种华严三圣像是在中国中唐以后形成的特异的造像,本论文拟从文物资料、文献资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说明此三圣像形成的过程及其实相。
二、从文物所见的华严三圣像
华严三圣像造像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四川省,特别在大足、巴中、安岳、资中的石窟群中数量很多。
宝顶山石窟
最大的华严三圣像在大足石窟群的宝顶山石窟。宝顶山在大足昙东北15公里,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的7u多年之间,在此深山谷之中雕刻了为数众多的佛像。据说瑜伽行者赵智凤开辟密教道场,当时曾有48多所寺院,但现存的只有圣寿寺。
宝顶山的华严三圣像是巨大的立像,中央是毗卢遮那佛,左右立着文殊、普贤菩萨像。佛像高7公尺,是中国华严三圣像中最大的。
大足石窟之一的北山石窟,没有华严三圣像,但有文殊、普贤二菩萨的像。第136窟的普贤菩萨骑象,文殊菩萨乘狮子。大足石窟的这些造家具有鲜明的宋代特色。
重龙山摩崖造像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资中昙(内江市)的重龙山,有很多摩崖造像群。除去东岩、西岩、南岩,在北岩的君子泉,在宽90公尺的岩壁上凿有119龛,在古北岩宽60公尺的岩壁上凿有43龛。
第一期的开凿在中唐(756—840),第二期在晚唐(841—907),第三期在五代,第四期在宋代。第一、二期的分界线是会昌废佛。
重龙山石窟的华严三圣像在第93龛。龛宽3.62公尺,高3.2公尺,深2公尺,中央结跏趺坐的毗卢遮那佛有桃形的背光和头光。左右壁刻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像。旁边有牵狮子的侍者和牵象的毗仑奴,文殊、普贤二菩萨像与毗卢遮那佛造像一样也有背光和头光,并且在头上有花办形的宅盖,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立像,中央主尊的两侧也有胁侍菩萨,背后有阿难和迦叶,并且左右雕刻有各四尊的八部众。
此93龛的外壁后世又有补刻。有10多个小龛,其中有唐大中八年(854)和大中十二年(858)的造像题记。大中八年的题记是重龙山现存最古的题记。
重龙山石窟的第155龛也有华严三圣像。此龛与刻有药师佛的第157龛的样式相似,可以推定两龛是在北宋咸平三年(1001)或治平三年(1066)凿造的。
安岳石窟华严洞
安岳石窟①华严洞在安岳昙赤云乡?华严洞凿造在离昙城约56公里的箱盖山的断崖上,在此洞之外还有般若洞,共造像159躯,并有碑刻、题记四处。在大般若洞的洞内有南宋嘉熙四年(1240)写的题记,想来华严、般若二洞皆是南宋所造。
华严洞高6.2公尺,宽10.1公尺,深11.3公尺,洞窟后壁的正面有高5.2公尺的华严三圣像。中央是毗卢遮那佛,左是乘狮子的文殊,右是骑白象的普贤。此外在左右的石壁上各有5尊菩萨坐像。左壁雕有观音菩萨像,右壁雕有弥勒菩萨像。
邛峡石笋山华严三圣龛
在四川省邛峡昙的石笋山有祀华严三圣的华严三圣龛。据题记石笋山造像雕造于唐大历三年(768)。
这一华严三圣龛高4.2公尺,宽4.8公尺,深1.8公尺,主像毗卢遮那佛结禅定印在莲台上结跏趺坐,左侧有乘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右侧有乘青狮子的文殊菩萨,象与狮子都很大,它们的前面有合掌而立的二童子像。
杭州飞来峰的华严三圣像
飞来峰是在杭州灵隐寺前海拔t68公尺的小山峰,古木茂盛,到处是奇岩怪石,峰下有溪流,天然的岩洞很多;在这些岩洞中有五代、宋和元代的石刻造像380余躯,其中最古的造像是五代后周应顺元年(951)的造像,此即青林洞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的三尊、最大的造像是在溪流岩壁雕造的弥勒像(布袋像),雕造于宋代。
华严三圣像是在最南边的青林洞入口处岩壁浮雕的,也被称为华严佛会像.关于此华严三圣像,石田尚丰写有报告。中央的毗卢遮那佛据说与日本明惠的《华严海会善知识图》中的毗卢遮那佛的造形一致,胁侍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别骑狮、骑象。前面有合掌的行者和持纲绳的从者。
在这一华严佛会家的龛,有如下的题刻:
弟子胡承德,伏为四恩三有,命石工镌卢舍那佛会一
十七身,所期来往观瞻,同生净土。时宋乾兴口口四月口
日记。
据此题刻,华严三圣像是宋乾兴年间(1022)的造像。铭文所谓“声舍那佛会一十七身”,是指以卢舍那佛为中心,左右有文殊、普贤和二从者,背后有四菩萨、四天王,佛龛外的上部有二尊飞天,合为十七尊造像。胁侍文殊、普贤二菩萨是骑狮、骑象像,在前面先行的回头看着这二菩萨的合掌童子据说是善财童子像。
关于铭文所记的造像者“弟子胡承德”,在扬州阮元编录的《两浙金石志》卷五收录如下文字:
又胡承德,并全家眷属,同发心,刊下生弥勒尊佛,亲
口三身记,右在飞来峰。
据此铭文,胡承德与一家眷属,同发心在飞来峰造营弥勒佛像。常盘大定推定题记所说的弥勒佛也许是青林洞入口的下生弥勒像?三其造像年代,也许是与华严三圣像同时,恐怕是同一人所造。
《武林石刻记》卷四收录当时很多的题名,其中有“胡宗师等题名”,可见胡氏一族是相当活跃的。胡承德也是胡氏一族的人,在飞来峰造有华严三圣像和下生弥勒佛像。
镰仓建长寺的华严三圣像
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华严三圣像是杭州飞来峰石窟的华严佛会像?飞来峰的这一华严佛会像在镰仓时代初期巳传来日本?例子少一是以宋佛画名品而知名的镰仓建长寺所奉的毗卢遮那三尊像图。
与此建长寺的毗卢遮那三尊像相似的是高山寺的五圣曼荼罗图。此图以毗卢遮那为中心,前方左右配以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后方左右配以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据传,造此高山寺五圣的发想者是明惠上人。在宽喜元年(1229)高山寺的三重塔安置的五尊具有与五圣曼茶罗图同样的形式。
华严三圣像再加上弥勒和观音就形成五圣曼荼罗图。由此来看,所谓五圣曼茶罗图可以说是华严三圣像的发展形态之一。
以上以现存文物为中心介绍了有关华严三圣家的雕像石刻像,因为中国重龙山摩崖造像题记的纪年是854年及858年,据此可以推定华严三圣像的成立当在9世纪中期。
源于四川的从唐末至宋代华严三圣像造像,后传到各地。例如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榆林窟的第二窟,就有西夏时代(1038—1227)绘制的华严三圣说法图的壁画。在这幅说法图的壁画上,三圣的周围绘有供养菩萨、弟子、天龙八部、梵天、龙王等,在他们的脚下绘有五彩的云,洋溢着佛国净土的气氛。
西夏是党项羌族建的国,佛教相当盛行,从西夏文《华严经》现存的情况来看,也曾流行华严经信仰。榆林窟的说法图壁画虽是西夏的代表作品之一,然而从此说法图来看,华严三圣传到西夏不久,刚被接受。另外,现存还有金代的华严三圣家,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善化寺三圣殿中、
在云南省剑川昙的石钟山石窟第四窟也有华严三圣像的造像。开凿年代当在剑川成为南诏国的版图的794年以后,即8世纪至9世纪之间:可以想见,这一造像受到在地理上和历史上都与四川有蓄密切关系的四川石刻造像的影响。
赖富本宏教授曾指教查一查高丽佛画中有没有作为文物的华严三圣像,经查菊竹淳一,吉田宏志编的《高丽佛画》,没有发现,看来对高丽佛画还有精密调查的必要。对于日本镰仓建长寺所收藏的华严三至图。请见石田尚丰的《华严经绘》。
三、从文献资料所见华严三圣像的形成
关于华严三圣的关系,澄观《三圣圆融观门》作了如下叙述:
三圣之内,二圣为因,如来为果。果超言想,且说二
因,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大正藏》卷45
第671页上)
据此,文殊、普贤为因,毗卢遮那佛为果。
在《华严经》内以三圣代表总、别、悲、智的法门。普贤菩萨观一切众生的机缘,在周边十方显现种种的形象,自在地救度众生,所以代表“后得大悲”。与此相对,文殊善于观照诸法平等之理,故代表“根本大智”。此悲、智不二之处,即名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统摄文殊、普贤二圣的“总体”,而二圣是毗卢遮那佛的“别德”。
最初论述三圣圆融的是唐代有名的居士李通玄。关于李通玄的三圣圆融说,请参考华严学研究所所长小岛岱山的论著。
三圣圆融思想虽然发源于李通玄,但在李通玄思想的基础上将三圣圆融思想予以发挥完成的是澄观。澄观的《三圣圆融观门》虽继承李通玄独创的三圣圆融思想,但又独自加以解释,使三圣圆融思想更加条理化和体系比。
关于对华严三圣像在教理学上进行解释的文献,有李通玄的《华严经论》、澄观《三圣圆融观门》、日本明惠上人的著作等,但是有关华严三圣造像的文献却极少。
到底是由谁开始制作华严三圣像呢?虽不得其详,但想来也许是华严宗五祖宗密。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卷一的“道场七门”的“第六严处”规定:“当中置毗卢遮那像,两畔置普贤、文昧二像,是为三圣。”是说须安置三圣,悬挂幡花,点莲花灯,焚百和香,以庄严道场。所谓莲花灯,是中国的佛教礼仪“放灯”当中所闲的仿制莲花形状的灯。
看来由于宗密所作的这种记录,才兴起后来以四川为中心制作华严三圣像的造像。四川是宗密得到《圆觉经》,与宗密有着很深关系的地方。因此以四川为中心的石窟当中,有很多华严三圣像的石刻造像?
其次,《四川通志》卷五十八《金石·重庆府六》有如下记载:
卢舍那二菩萨记 碑目考》在石照昙之北岩,唐长庆二
年刺史刘温撰
据此,在石照昙的北岩有刺史刘温所撰《卢舍那佛二菩萨记》。很明显,这是华严三圣像,表明在822年已雕造了华严三圣像。
再次,清陆增祥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十一有如下记载:
造三圣龛记 高一尺五寸,广一尺六寸,十行,行九字,字
径寸许,正书。宠衔右飞悼都知兵马使,充富义营监口口
发运等使、金紫光禄口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口监、门卫大
将军,同口口御史大夫上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造,三圣
龛共七身,永为供养。时武成元年口月十五口记。
此三圣的造营者虽详情不明,但造作包括三圣在内的七身“三圣龛”是很清楚的;据此可知,此三圣龛造于908年,是由府的军将“都知兵马使”营造的。
关于华严三圣像的文献资料,从唐末至五代、宋代虽十分罕见,但也有发现,日本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卷四熙宁五年(1072)十月二十三日的记事中记载访问大相国寺时的情景,谓有卢遮那大殴,在大殴的高阇上祀有五百罗汉。西楼上有文珠宝殴,具有师(狮)子眷属;东楼上有普贤像,具有白象眷属。这种左右配有文珠宝殴、普贤像的配置,正是华严三圣像的配置,可见在11世纪后半叶,已从华严三圣像发展为华严三圣殴了。
另外,作为西夏遗迹之一的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的汉文《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卷首绘制有说法图,此图中央是戴宝冠的毗卢遮那佛,左右是文殊、普贤二菩萨。
四、结语
华严三圣像的成立,可推定是在宗密在世的时候,大概是9世纪的初期。从文献来说,有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的记录;从文物来说,有四川省重龙山摩崖造像的845年及858年的题记,可以认为,在9世纪中期已经分布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地区。
以四川为中心所造的华严三圣像,此后经五代至宋代向东传播,在杭州飞来峰有石造刻像,金代在今山西省的北方的大同善化寺有造像,以至在西夏时代的榆林窟绘有壁画。
(杨曾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