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2014/9/4    热度:142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有一位萦髻婆罗门很有善根,在未出家为婆罗门之前,曾经为佛陀所称许,赞其为“善知识”。这位婆罗门既为“萦髻”,大约是将长头发盘萦在头顶之上而得名为“萦髻”婆罗门。他以“萦髻”为题,而说偈曰:“外身萦髻者,是但名萦髻;内心萦髻者,是结缚众生。今请问瞿昙,云何解萦髻?”头顶上的萦髻并不难解,只要将束绩萦髻的发簪或者其他之物取下便可以了。但是心中的那些萦髻又将如何解除束缚呢?

  佛陀回答说:“受持于净戒,内心修正觉,专精勤方便,是则解萦髻。”净戒的受持涉及到内外两方面,主要倾向于外在之戒,即对六尘境的染著,所谓防非止恶。而内在的修炼,主要靠“修正觉”,即心怀正念,内正思惟,也即是将心念时时以正定相收摄。除了内外两方面之外,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即世尊的“弹琴喻”,弹琴之时既不能太快(欲速则不达,否则琴弦易折断),亦不能太慢(声音缓顿而使人昏昏欲睡,容易滋生懈怠)。针对于此,佛陀在1187经讲得更明白:“眼耳及与鼻,舌身意入处,于彼名及色,灭尽令无余。诸识永灭者,于彼断萦髻。”此处所讲的便是教诫我们正确处理根境识三者的关系,从而彻底解除掉心中的萦髻,使自己摆脱烦忧的束缚,获得身心大自在。

  最后顺便谈一个佛教界常识性问题:出家僧人为什么要剃除须发呢?这里有不同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三点:第一,须发代表人世间的烦恼习气,将须发剃除目的是要与烦恼作坚决的斗争,并与烦恼彻底诀别;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讲,须发受之于父母,因此须发表示世间亲情。剃除须发表示出家从不囿于世俗的亲情牵挂,志坚出离三界而求得最高的涅槃。第三,剃除须发是出家比丘的特征之一,用于与当时诸外道的区别,所以“剃发沙门”一般是佛教出家众的特指。(12.3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禅家常讲“一丝不挂”,就是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就自在了。有一丝毫的牵挂,你这个心就定不下来;有一丝毫东西放在心里面,心就不能够安。有一物就有牵挂,有牵挂就不自在。要能舍、要能放下。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是一身轻松,身心没有牵挂,这种人有福。世间人迷惑颠倒,起心动念都是贪嗔痴慢。凡是恶道,都是迷惑颠倒才去的,哪一个人清清楚楚的会到恶道去?都是这些牵挂误了自家的大事,这是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不能够脱离的原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