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2014/9/4    热度:156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经还是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比丘外出乞食,在施主家里,未必样样如意。因此,作为乞食者,就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到时候心情会被境相所左右。佛陀他老人家很高明,因此他就给比丘们提前打好预防针,教导他们说:“若有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彼当施我,莫令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以如是心而至他家,若他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则屈辱。以是因缘,其心退没,自生障阂。”就是说,如果比丘入他家乞食时,心中怀着这种想法,问题就麻烦了,这就是心态有问题,需要调整心态。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换成我们自己,到人家去乞食,哪能般般如意称心呢?所以佛陀说教导弟子们说,应该以下述心态去他家乞食:

  “若复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出家之人卒至他家,何由得施非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作如是念而至他家。若彼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

  作为比丘到普通民众或居士家去乞食,谁也不能确保能否乞到食物;就算能乞到饭食,也不能保证很快就能将饭菜布施出来,也不能保证饭菜是否丰盛可口,是否恭敬有加。哪怕是连续好几天乞不到食物,也不能心生障碍,怨恨人家甚或开口埋怨人家,而要做到“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这是正确的乞食心态。最后佛陀还以迦叶为例,说摩诃迦叶尊者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从来不会因为乞食问题而心生烦恼。不过摩诃迦叶尊者脾气有时候有些倔强,比如他乞食时有个习惯,大约是专拣那些穷苦人家去乞食。我们可能会觉得纳闷:佛陀不是教导我们要“次第乞食”,不能挑三拣四的吗?为什么迦叶尊者专挑贫穷人家去乞食呢?摩诃迦叶尊者面对大家的疑惑,坦然地说,这些穷苦人家之所以今生贫穷受苦,是因为他们过去舍不得布施,所以现在弄得很潦倒;如今我向他们乞食,不正是为了让他们广种福田,以换取来生的大富大贵吗?众人听了,纷纷表示赞许。(11.2.)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戒律,从初学一直到成佛都离不开。戒律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定,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开慧。佛法终极的目标是开慧,开智慧。开慧是“道共戒”;没有开慧之前有定,在定这个地位叫“定共戒”;连定都没有,那就是“律仪戒”。“律仪戒”那是有条文的,五戒,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菩萨戒,这有条文的,这叫“律仪戒”。律仪戒非常重要,除律仪戒之外,还要懂得佛没有讲的、没有制定的,有“摄善法戒”。没有条文的,只要对自己有好处,能增长自己的善根,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德能,这一类的就叫“摄善法戒”。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