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I


2014/9/4    热度:144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I

 

  915经是刀师氏诘问于佛:“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而这位刀师氏所问的情况也的确如此,但是他不明白佛陀为何如此,这便是典型的“对机说法”。佛陀倒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列举了两个譬喻:

  譬喻一(三种田喻)“譬如有三种田,有一种田沃壤肥泽,第二田中,第三田塉薄。云何,聚落主!彼田主先于何田耕治下种?”

  譬喻二(三水器喻):譬“如士夫有三水器喻:第一器不穿不坏,亦不津漏。第二器不穿不坏,而有津漏。第三器者,穿坏津漏。云何,聚落主!彼士夫三种器中,常持净水著何等器中?”答案是显然的。

  很显然,一般人肯定是先捡最肥沃的土地耕种,再择中田最后选择贫脊的土地。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不欲废田存种而已”。同理,取水肯定先捡完好无损的,再选择其次,最后无瓶可用,坏的也可以将就着使用——这是共性思惟,绝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选择。

  聚落主的回答,实际上就已经替佛陀作了完美的回答。故而佛陀对此广说道:

  第一,佛陀的出家弟子们——比丘比丘尼,就等于是“沃壤肥泽田”和“不穿不坏亦不津漏”的水器。佛陀经常为他们开演正法,初中后皆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他们闻法之后,都会按照佛陀所教导的那样去如实而修。“佛所说法,我悉受持,令我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

  第二,佛陀的居家二众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佛陀也会给他们开演最好的佛法,“彼闻法已,依于我舍、我洲、我覆、我荫、我趣,常以净眼,观察我住”。这样的居家弟子,佛陀也会倾力而教诫,可称之为中等之田和中等之水器(“不穿不坏但有津漏”)。

  第三,而那些外道们——比如说尼乾子们,佛陀有时也会为他们说法,“然其彼众于我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亦复以义饶益,安隐乐住”。就是说佛陀虽然对属于自己的四众弟子演说正法,但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教外的那些人士,甚至连外道尼乾子他也会时而为他们说法。他们虽为外道,但只要接收哪怕是“一句法”,也完全可以获得无上的法益,令自己“安隐乐住”。这样的人,可归为第三类,即塉薄之田和“穿坏津漏”之器,虽然它们根机很差,但同样可以从佛法中汲取营养。

  这则经典可以是佛陀“对机施教”的具体运用,所谓上上之人能得上上之利,中中之人可得中中之利,而下下之人也能得些须法乳福利。(5.6.)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是修什么?把错误的行为修正。杀生、偷盗、邪YIN、妄语、两舌,这是错误的行为,把这些错误的行为修正,永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这就叫修行。“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不是说我每天读经是修行,我每天拜佛是修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杀盗YIN妄,那修行有什么用处?拜佛也没有用处,做再多的好事都没用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