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2014/9/4   热度:198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故名其为“四正断经”。四正断又名四正勤——北传译为四正断,南传译为四正勤。经中列出了四正断的名称,但何谓四正断,并未给予十分详细的解释。“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在877经中,对于四正断分别有了简略的阐释,分别为: 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通过上面的经句,我们不难看出,四正断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四句,即“已起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益”。而在879经中,对四正断又作了一些解释,其中对律仪断的叙述:“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对于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净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此处着眼于修定,并在定中树立起不净观,重点是对色身的观想以及对饮食贪欲的观照;而关于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则主要着眼于四念处的修习,其他诸如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等,皆可列为修习之中。 关于四正勤,参考一下相关资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主要表述为: 1、为断已生之恶法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若有懈怠心、五盖等诸烦恼覆蔽心,使远离信等五种善根,为断除这类已生之恶,须一心勤精进,以方便除断。 2、为使未生之恶法不生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懈怠心、五盖等烦恼心虽未生,因恐其后生起而遮蔽信等五种善根,遂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使令不生。 3、为使未生之善法生起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为使未生起的善根生起,一心勤精进而方便修习,使彼善根生起。 4、为使已生善法增长而一心勤精进。即于信等善根生起时,为使之增长而勤精进方便修习,令无退失而得以增长成就。 前两种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断”,即令恶法断灭(止恶);后两种也许称为“勤”更为合适,即勤修善法(修善)。(4.18.)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上说“积财自丧,厚财贱道”,世间几个人知道财是罪业?你能够舍财,你就修福了。积财就是罪业,你晓得这个世间人,多少人缺乏财用,你把财留在你自己身边,让一些人受苦受难,这不是造业是什么?何况这个财积在身边,增长贪欲;如果不离开贪欲,你修因证果依旧得不到自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社会上确实有发大财的,他累积财物达到几十亿美元。他有没有得到自在?他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他没有离开贪欲,所以他不自在。他的财常常有人打主意,想窃取他的、想瓜分他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