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2014/9/4    热度:136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卷二十七)  

  本卷的第712经与二十六卷的711经,从内容上讲基本一致。唯一差别之处在于,711经中讲“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无因无缘众生烦恼”;而本经则是驳斥“无因无缘众生无智、无见,无因无缘众生智、见”,只是用词稍有差异,其他基本无异,这便如经中所说的“如是广说,乃至无畏王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足而去”。至于两部内容十分相近的小经为何没划归为一卷中,似乎难以理会。

  713经(转趣经):本经叙述的内容有些情趣:不光佛陀讲“五盖”与“七觉支”,就连那些外道们也会讲“五盖”、“七觉支”。二者究竟有什么差别呢?佛陀对比丘们一一予以明示。

  在某一时期,“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在正式乞食之前,大家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且过诸外道精舍”。诸外道对这些出家比丘前来造访,也算是持欢迎态度(“共相问讯慰劳”)。待大家落座后,外道开始向比丘们宣传他们的观点主张。这种说辞主要是对于五盖与七觉支的认识方面:

  “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断五盖覆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转趣涅槃,住四念处,修七觉意。我等亦为诸弟子说断五盖覆心,慧力羸,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俱能说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光佛陀讲五盖七觉支,外道们也讲这些。我个人以为,外道们可能在某些场合听闻了有关五盖七觉支的内容,然后加以改造,最后堂而皇之变成自己的教法了。他们的观点是:比丘们的老师释迦佛经常给弟子们讲五盖七觉支,我们也讲这些啊,大家都能讲(“俱能说法”),你们佛教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诸比丘一听,自然是“心不喜悦”,然后回到世尊之处,将此事如实禀报。佛陀闻后,教导比丘要反问如下之语:“诸外道,五盖者,种应有十;七觉者,种应有十四。何等为五盖之十、七觉之十四?如是问者,彼诸外道则自骇散,说诸外道法,嗔恚、骄慢、毁訾、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头,失辩潜思。”诸外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不见诸天……人众中,闻我所说欢喜随顺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于此闻者。”

  在佛陀的这些问语中,我们进一步知晓了五盖可以分为十种,七觉支可以将种类分为十四种。在接下来的经文中,佛陀对“五盖之十、七觉之十四”进行一番略述。为什么诸外道听到比丘的质问声后,便一反常态,立马就会嗔恚和惊恐不安了呢?原因很清楚,因为他们对佛教根本就没有半点信心,也决不会按着佛教的具体修法去如实修习。他们能做的,就是籍凭佛法之名,而行邪法之实,进而刻意歪曲佛教,使不明真相的人丧失对佛教的信仰。佛陀对于“五盖之十”和“七觉支之十四”的阐解主要有:

  1、五盖之十:“谓有内贪欲,有外贪欲。彼内贪欲者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彼外贪欲即是盖,非智非等,不转趣涅槃。谓嗔恚有嗔恚相,若嗔恚及嗔恚相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有睡有眠,彼睡彼眠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有掉有悔,彼掉彼悔即是盖……。有疑盖法,有疑不善法,彼善法疑,不善法疑即是盖……。”

  2、七觉之十四:“有内法心念住,有外法心念住。彼内法念住即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外法念住即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择善法、择不善法。……精进断不善法,有精进长养善法。……有喜,有喜处。……有身猗息,有心猗息。……有定,有定相。……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

  上面的诸名相中,实际上就是将分一支再细分为两种,比如说将五盖中的贪欲分为内贪欲和外贪欲;将七觉支中的念处分为内、外二种,将择分分为择善法与择不善法,如此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将五盖之十与七觉之十四进行归总:

  1、五盖之十:内贪欲、外贪欲;嗔恚、嗔恚相;睡、眠;掉、悔;疑善法、疑不善法。

  2、七觉之十四:内法心念处、外法心念住;择善法、择不善法;精进断不善法、精进长养善法;喜、喜处;身猗息、心猗息;定、定相;舍善法、舍不善法。(3月2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