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三章?传译 第一节?译史
2014/9/4   热度:186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三章•传译 第一节•译史 宣说此经的释迦文佛曾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昭王廿四年诞生于印度中天竺的迦毗罗卫国,即现今之尼泊尔境内。当时佛陀说法普应十方之机,因机千差而说法语言也万差,况且印度之方言极其繁多,大约有100多种。可佛灭度后,诸大弟子结集三藏灵文,皆是口口相传,并无文字记录。直至贝叶成文,传来东土,皆以梵文为载体。所以,历代皆设译场,易梵成华。据说此经前后共有三译: 一、西晋武帝时,刹法师所译,名《佛说盂兰盆经》,即今日所讲之译本。 二、西晋惠帝时,法炬法师译曰《灌腊经》,即取文中“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等意,以立其名。 三、旧本别录,又一师译为《佛说报恩盆经》,此约目连报恩度母之行以立名,但译人之名失考。 三经重沓,时所宗尚,多弘初译。今所讲解,即刹法师译本。其原因是《佛说报恩盆经》,失译主,且译文甚短,全文才三百余字。而竺法护所译之《佛说盂兰盆经》全文八百字左右。由于竺法护译经比较忠实原文,不随意删减,故后世多传竺译本。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面讲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觉悟的人有好处,他懂得用佛法来与人相处,即使是讨债的、报怨的,也能够和睦相处。受了人家的冤枉,受了人家的侮辱,受了人家的毁谤,觉悟的人,会以心平气和来处之,不会去计较,知道这是消业障,消完就没有了,他很开心、很自在、很快乐。一个觉悟的人,绝不怨天尤人!把冤家对头当作佛菩萨一样看待,你的心就平了。你心平气和,身体就健康了,修学功夫就上道了,这非常非常的要紧!学道的人,先要把心量拓开,能容人、能够包涵人,能做到心平气和,这种人有福。我们在圣贤典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间的圣贤,越是有学问,越是有德行,越是谦虚,越是忍让,处事待人接物,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烦恼不会发作,不会怨天尤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一样不好,统统好,这个多快乐!觉悟的人,心平气和,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视同仁,他很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