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七章?流通分 第一节·当机申请


2014/9/4    热度:203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七章•流通分 第一节·当机申请

 

  凡经有流通分者,其目的在于劝信弟子们能彻底地依教奉行如来言教,并且发扬光大,不但普利现前大众,并且亦可泽被后人。所以,凡能读诵、受持、书写、演说、流通此经者,皆可视为是依教奉行者,方堪为如来之弟子,学佛之居士。

  本经之流通分,以当机的申请为发端,以如来赞叹正答为核心,以四辈弟子的欢喜奉行而结束。可谓主次分明,首尾有序也。

  第一节•当机申请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不?”

  解字

  [复]又,再。

  [所]这里,“所”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得]可,能。

  [蒙]受。

  [若]连词,假如,如果。

  [行孝顺者]新、旧疏书皆不见此句,但有的流通本同为法护所译,但有此句。

  [亦]副词,也,也是,以表示承接。

  [为尔]犹言如此。即指设盂兰盆供之事。

  [不]与“否”为通假字。《旧疏》作“不”,《新疏》作“否”。但依先秦之译风应作“不”,如秦译之《金刚经》中处出作“不”。

  说文

  目连尊者又一次地乘机请问佛陀道:“弟子我的生前母亲,因能蒙受三宝功德力量的加持,及众僧威神力量的咒愿故(得以离苦得乐)。如果未来世的一切佛弟子中,有欲修孝顺之道的人,也当顺奉盂兰盆法而设供,并以此功德资熏现在父母福乐百年,乃至救度七世父母得生天上,可以如此做否?”

  会意

  本经流通分,是以此段目连尊者的“复白佛言”而为导火线,如来便乘此良机倾吐自己的心声,作了下文之教训。宗密大师认为此段申请之语,乃是目连设盂兰盆供后的请问,与上文正宗分不是一席之语,如他注释此段经文说:“说此语时,亦是设供之后,非一席之事。至毕钵罗窟,方始总集为经也。”若从文义而论,当机代众请问之心急切,何必须待七月十五日设供之后呢?

  本经的当机是目连,所谓的当机,就是出席众中的代表,他代表着听众的心声,故这里当机的再次请问,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君子尚能爱其亲以及人之亲,况且尊者乃是行出世大孝之杰出代表与模范乎?尊者前以生母身婴饿鬼重苦,凭己神力无法救济,故痛切肝肠,驰还白佛,以求悲救。今既其母得蒙解脱,为众重咨请法亦是性情中事。当然,尊者的申请既代表了与会同人的心声,又隐含着如来欲流传此法以恩泽后世的本怀。与其说这段文字倾吐了当机的仁义,倒还不如来泄露了如来的慈悲。

  当然,目连当机也是本大乘愿,发普利心。自既得报亲恩,欲令人人皆得报恩,故殷勤申请流通。宗密大师云:“目连爱其亲,以及他人,如颍考叔谏(郑)庄公也。”所以,当机是促发本经流通后世的增上缘。

  鉴赏

  赏析此段经文,可以窥见当机是何等的尊敬如来,亦是何等的谦虚,字里行间闪烁着尊者崇尚师徒礼节的仁义与代众请法的勇敢与机智。这里,略指一、二。

  如“亦应奉盂兰盆”一语中的“亦应”二字,充分透露了尊者对此盂兰盆法的彻底谛信心理,并以此二字警告后人,欲行孝顺者,欲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者,务须奉此盂兰盆法而设供,除此之外而无别法。

  “可为尔不”一词,说明尊者以设问的语气,谦虚地征求如来的许可与印证。此间既隐含着尊者对如来的十分尊敬,又暗示着尊者是以咨问、试探的心理,以求如来对自己的见解加以勘验,亦是当机给如来一个倾吐自己心声与本怀的平台。当机的机智与勇敢,谦虚与尊敬,于此大显。

  当然,这一切是要归功于译人的翻译之准确了。

  引典

  这里引二典故,以作明证。

  一、孔子打盹、颜回解围

  一日,孔子在杏坛讲学,适值三月桃花盛开,春风得意。孔子讲了一会,睡意难支,就停下来让学生自己交流。不料,孔子因昨天夜里睡觉少,就乘机打盹了一会,却被颜回看见了。回忍不住地问道:“老师,你怎么打盹啦?”

  孔子则顺口说道:“我没有打盹呀,是周公找我有要事商量。”

  下午上课的时候,颜回本无睡意,就假装着打盹了。孔子看见了,就责问回说:“回啊!你怎么不专心听讲,竟然大白天打起盹来了?”

  回说:“我也没有打盹呀!是周公把我找去有话要说,他说老师您上午撒谎了。”

  孔子听候,很坦然地当着大伙的面,承认了自己撒谎的过错。并且还很高兴地说:“我好幸运啊!有了错误,弟子能当面指正。”

  其实,颜回并不是有意给老师难看的,而是帮助老师以启迪学生敢于承认自己过错的勇气,所以师徒二人的一唱一和,犹若阳春白雪,传为千古佳话。同样,本经当机目连也为了使如来倾吐其本怀,才代众再次申请的。所以,目连的为众重咨与颜回的解围有异曲同工的功用。

  如来的本怀在于流传此经以恩泽后人,可不经当机的申请而自说,就有点违法“非请不说法”的尊严,也不能更为彻底地令与会大众,及后来着全盘承当谛心也。

  二、颍考叔谏郑庄公

  目连的爱母之心,及与他人之父母,真可谓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正因他的这申请便把本经的地位得以提升,亦把孝顺之道才得以发挥、乃至流传与世。为了说明当机之心声,今引“颖考叔谏郑庄公”的典故来说明之。

  据说,春秋时期郑庄公的母亲武姜非常宠爱她的小儿子公叔段,结果公叔段起而造反。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帮助弟弟叛乱十分不满,就把武姜迁到城颍去住,并发誓说:“不到黄泉,誓不见她。”

  一年多过去了,郑庄公感觉到自己对母亲的做法太过分了,很后悔,但他发过誓,不能违背誓言去接回母亲,因此,内心十分矛盾,整天闷闷不乐。颍谷(今河南登封西南)的守将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就向庄公进献贡品,借机见到庄公。庄公请颍考叔吃饭,颍考叔把肉留在一旁不吃。庄公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肉?”颍考叔回答:“臣下家有老母,平时只吃臣下的食物,没有尝过大王的肉羹,请允许我留下带给老母。”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食物,只有寡人没法送。”颍考叔说:“大胆地问一句话,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原因,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主公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挖一条隧道,直通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在隧道里相见,谁能说是违背誓言呢?”

  庄公听了大喜,就立即命人去挖隧道。隧道挖成以后,庄公终于在隧道中见到母亲,双方又悲又喜,从此恢复了正常的母子关系。

  颖考叔由自己之爱母想到郑庄公之思念其母的心情,故斗胆进宫上谏。同样,目连因目睹自己之母堕饿鬼道受苦的惨状而联想到普天之下人的父母,故由一人之母推及人人之母,由一人之孝而推及人人之孝,由是助佛弘化而兴斯咨请,发挥本经之精义,扩充佛教之慈孝,以启发现在及后世人等的孝顺心。

  料简

  问:“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之句中,何故既云“三宝功德力”,又云“众僧威神力”呢?

  答:藕益说:“虽称三宝已摄僧伽,为显僧宝所存,佛法攸寄,故别表之也。”意谓佛法须赖僧传,欲开显自性三宝功德力,须先依僧宝而修持。若此盂兰盆法会中无僧宝之“咒愿行禅”威神力,则任何倒悬之苦无从解救。所以,此众僧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也,众僧之一“咒愿”、一“行禅”,则一切倒悬之苦当下解脱也。

  点评

  当机的这一重唱,触发了如来的痛痒处,引燃了与会同人及后世人的慈孝心,从而将本经的慈孝宗旨与救济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机的再次申请,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自大法东来,初翻此经后,千百年来目连救母的故事深入人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人多半感情冲动,换句话说,头脑不够冷静,不开智慧。从哪里开?从清净心开。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今天烦恼很多,烦恼从哪来的?我们的心不清净。心地清净,头脑冷静,这是智慧。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不感情用事,冷静客观,这就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辨别正邪、是非、真妄;感情冲动的人,不辨是非,不晓得好歹,佛也没法子教他。佛是顺理智。理智是觉,感情是迷。感情用事的人,一切都顺着情欲,这是迷惑颠倒造业的根源!情欲,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转情识为智慧,转情欲为智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