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般若


2014/9/4    热度:172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般若

 

  一位企业管理学讲师对我说,他在宣传讲座的工作中,学习了佛学“六度”法门,忽然有了感觉,他发现用“六度”去思考,企业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了。

  布施就是创造价值,持戒就是保持初心,忍辱就是把握情绪,精进就是就是循序渐进,禅定就是运筹帷幄,般若就是达到胜利彼岸。

  姑且不论他理解“六度”的偏颇之处,起码佐证了“六度”实有现实作用,而不只是束之高阁居于庙堂之上的典籍。佛法也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到社会实践中去”。

   “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都已“度”过,最后一度的“慧度”——般若——是前边五度的总纲,是极乐的最高觉悟。

  按照习惯我们还是中规中矩的先把“般若”这个词,学术的翻译出来,以正视听。

  般若(bō rě),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区别于汉语言文字对智慧一词的解释,遂用音译了。

  大乘佛教称般若为“诸佛之母”。

  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以后的境界。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了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般若两个字,解释起来要用到很多汉字却又省略不得:“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

  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份。

  我们为什么要修般若呢?

  般若智慧非常重要。很多人的执著、痛苦,就是由于对般若空性没有概念,以至于有这么多的社会心理问题。抑郁呀,自杀呀,嫉富呀,攀比呀等等。这都是缺乏对般若空性的把握,以及缺乏从空性中生起的仁爱心和慈悲心。 

  人不是经济的动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欲望层面。禽兽也是饮食男女,人要超越禽兽,就要超越饮食男女。超越的地方,就是对般若空性的把握,以及由空性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尊严,才能显现出我们本来就具备的佛性。

  成就般若就要悉发菩提心,菩提心不是很容易。其实,发愿行菩提心没有什么可难的,谁都能发出来。当你发出来愿行菩提心后,一切都圆满了,一切都圆融了,而且从今以后再也不会造业了。

  如果你的心没有到位,一切都不到位。如果连愿行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你根本不是真正的般若修学者。

有了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众生的——为了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事。仅仅为了自己获得人天福报,为了自己的儿女,或者为了自己能够解脱、能够往生,念佛、拜佛、烧香、磕头,都是造业!好好地观察自己,你烧香拜佛的时候,到底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恶事,都逃不出轮回,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你拜佛拜得再多,烧香烧得再好,诵经诵得再多,都是轮回的因,有什么用?

  如果你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这就好办多了,你以后怎么做都会很欢喜,我也要恭喜你了。这是我们修般若的根本。

  还有一个问题要要说清楚,在“六度”的修学到最后为什么才是般若呢。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更高学历直至成为学者、教授、科学家——这是没法颠倒,也很难“跳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六度”的六个法门虽然也有这个秩序要求,但不仅仅如此。

  佛学没有严格的秩序要求,却有个“圆满”的前提。佛学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很多,我们只用“六度”作例。

  比如你先修了“持戒”或者“精进度”,你会发现,这两度里都有“布施”的问题要解决,于是回头你再去修“布施”。以此类推,颠倒了,再重来,关系不大。有可能还有个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的方便。

  关键是,当你了解了“前五度”的法门以后,我说的是“了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成。你会感到没有了方向,不知走向哪里。“六度”把般若放在最后的道理就在于此。给大家指明方向。

  到今天止,我们把“六度”的相关问题都和大家做了分享。说的不多,可能也说的不大清楚,这倒也“如法”。佛学本来就不是靠“说”的,靠的是“悟”。

  禅不可说,空亦不可说。不过为了实证般若才说了这么多的话。

  佛是“无心插柳”的果,感激佛陀的慈光加被,大家才肯来“空间”转转。欢喜来领受这份甘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德常说,圣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称为圣人;贤人毛病就少一点,凡夫根本就没有毛病。为什么根本没有毛病?不知道,不晓得自己有毛病。贤人发现自己有一部分毛病,圣人对于毛病完全知道。知过则改,不知过他改个什么?你要是告诉他“你有什么过失”,他不承认,那你就晓得他是个平常人,他不是圣人,他不是菩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