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
2014/9/4   热度:1567
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参.前言 每一部经的正文,都可分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是叙述这部经的大概的意思。正宗分,就是讲到这部经典正当的道理了。流通分,是希望后人把它推而广之,扩而充之,就像水流一样,流到任何的地方去,这叫流通分。这个序分,就好像我们人的脑袋一样,有一个头。正宗分,就譬喻我们人的一个身体,正式的身体。流通分,就譬如我们这个两足,可以走路,可以行动。这个身体里边就有五腑六脏,都清清楚楚的。那么这个经里边,也是有种种的道理,也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每一部经都有这三分。 序分,又叫经前序,因为它在经的前面;又叫经后序。“怎么又说经前序又叫经后序,这不是颠倒矛盾吗?既然叫前序,就不能叫后序了!”这可就是这样子,又叫经前序,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说经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段文。这一段文,是在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和大迦叶尊者,他们大家结集经藏的时候,添上去的。添上这个序,所以又叫经后序。又叫发起序,发起这个经的因缘,由此发起。又叫正信序,由这一个序分,证明这部经典是应该信的。 在序分里边,具足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第一就是信成就,第二就是闻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是众成就。那么有这六种成就,所以这部经典是可以相信的。 肆.释文 A1.序分 A2.正宗分 A3.流通分 A1(分三) B1.标信与闻 B2.时主及处 B3.众成就 今B1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什么叫“如是”?“如是”就是信成就──如是之法,就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就是不可信的。所以这个如是,就是指法之辞。指,就是指示你这个佛法。如,这是一个静;是,就是个动。如,才是;不如,就不是。什么叫是?没有不是的,就是个是,确定无非就是。什么叫如?如,就是寂然不动。如,就是一个真空;是,就是个妙有。也就是妙有里边也没离开这个真空,真空也没离开这个妙有,所以这叫空有不二,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种的法是可信的。那么“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所有的佛经一开始都有这四个字。“如”才是,“是”才如;不如也就不是,不是也就不如。这个道理,就是这样,所以,如是之法是可信的。 这个“我闻”,是阿难亲耳闻的。那么阿难已经证果,他应该无我了,什么还说“我闻”呢?这个“我”,是无我之我,所以阿难说“我闻”。因为依照世俗,人都有个我,所以阿难虽然没有我,也就随顺世俗,随顺世人这个道理,说出个“我”字了。如是我闻的“我闻”就是闻成就。你要单信,有什么信的呢?就因为有闻才能有信,你若不闻,怎么会信呢?“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是佛将要入涅槃的时候才指示的。 在释迦牟尼佛将要入涅槃时,告诉大家,说:“我呀,于今天半夜的时候就要入涅槃了。”阿难一听见佛要入涅槃了,他就着急了。急得什么样子呢?急得就哭起来了,就像那个小孩子找妈妈似的,就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叫妈。这个阿难一边哭一边就叫佛,说:“佛呀!您不要入涅槃啊!您不要把我们都舍弃啰!”一边哭一边就那么讲。阿难的头脑在这个时候,大约也昏了,不清醒,就以哭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时候,就有一个瞎子出来了。这个瞎子可和一般瞎子不同,他是没有这个肉眼,但是有天眼。因为没有肉眼,他就不东张西望的,看看南,望望北,没有这么多的妄想,于是乎,他心水就很清的。心很清的,他就说:“啊!尊者!你为什么哭得这个样子呢?”阿难说:“我为什么?佛要入涅槃了,你怎么可以不叫我哭呢!”这个没有眼睛这一位尊者就说:“哦!你哭能当什么事情呢?现在还有事情应该办的。佛就要入涅槃了,我们以后有很多事情怎么样处理,你应该请问佛啊!”阿难说:“请问什么?佛都要入涅槃了,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办的?!有什么比佛入涅槃这个事情更重要?” 这位没有眼睛的尊者,是谁呢?就是阿那律尊者,他有天眼,是天眼第一。他说:“这有四种事情,非常要紧的!你要是不把这四件事情说明白了,这怎么可以呢?”阿难说:“什么四件事情啊?你说来我听一听。” 这阿那律尊者说:“第一,结集经藏,这是重要的事情!在这个经典的一开始应该用什么字?”阿难说:“哦!是呀,这件事情很重要!幸亏你告诉我;你若不告诉我,我真想不起来了。现在我把什么也都忘了,就知道佛要入涅槃了。这个经典,在结集经藏时,经的开始应该用什么文字,这个是重要的!应该问。这是头一样。那么第二件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件,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了,我们的师父是谁呢?还要找一个师父啊?”阿难说:“对!对!应该找一个师父!佛入涅槃了,我们应该再找一个好师父。这你讲得太对了!那么第三样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三样,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佛而住,随着佛住到一起。佛入涅槃了,我们都住到什么地方去呢?”阿难说:“这是最要紧的!这个住的地方若没有,那是怎么办呢?怎么用功修道呢?我们应该找一个住的地方啊!这第三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第四件呢?” 阿那律尊者说:“第四件,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个恶性比丘,……” 怎么叫恶性比丘呢?他就不守规矩,专门来捣乱大家修行。你这儿打坐呢,他就要经行,啊!你坐嘛?我就走。他走路的时候,就嘁嘁蹅蹅、嘁嘁蹅蹅……,叫你们大家听着这个声音不能入定。譬如人家经行,哦!他又到那个地方去打坐去,“你看!我打坐比你们都坐的样子都好!”很快就好像入定的样子,但不是真正入定。又譬如人家拜佛,他就要来念经;人家念经,他又来拜佛。总而言之,作出一个特别的样子,与众不同;这种的样子,这就叫恶性比丘,就是不守规矩。大家这样子,他就要那么样子,一定独断独行,作出来叫大家注意,“你看!喔!他真是了不起!他是一个又有修行,又有……”。 总而言之,他作出一种特别的样子,就想叫人来赞叹,说他是第一,这就叫恶性比丘。他那个性里边,总有一个争强论胜的,好像修罗的样子,嗐!往那个地方一站呢,也把腰叉起来那么样子,“你看!我多英雄!”这是这样子。总而言之,就是要与众不同嘛!还要把旁人都打倒了,有这种的性情,这叫恶性比丘。 阿那律尊者说:“……佛住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可以调伏的,佛可以说:‘你不应该这么样子!’他可以听佛的教化。那么佛入涅槃,这一些个恶性的比丘,与恶性的居士又怎么办呢?”恶性的居士,也就是专门作一个──“你看!我这个居士比你们这些个居士都第一的,你们都不如我。”“你看!我多发心!人人都没有我那么发心。”其实怎么样呢?就因为你,所以就没有人发心了;你要是不这一个特别的样子,那发心的人多得很。他就想,这么样作一个特别的样子。“那么这怎么办呢?佛入涅槃,这个恶性的比丘和恶性的居士,和这些个恶人都怎么办呢?”阿难一想,说:“哦!这一件事情真是更重要啊!这四件事情都应该问的。我现在就开始问。” 于是乎,阿难把眼泪擦乾,就去问佛:“佛!您就要入涅槃,我现在有四件的事情想请问世尊,请世尊慈悲答覆我。”释迦牟尼佛说:“好啊!你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了。无论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给你解答。” 阿难就说:“佛呀!您这一生所说的经典很多很多的,那么将来要结集经藏的时候,这个经的前边应该用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说:“哦,所有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所说的经典,前边应该用‘如是我闻’,这如是可信之法是我自己听见的,应该用这四个字。”阿难说:“哦!这四个字的,放到经的前边就可以了。” 阿难说:“第二个问题,佛住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作我们的师父。佛入涅槃,我们又以谁作我们的师父呢?佛应该指示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大迦叶作师父呢?”佛说:“不是!我入涅槃之后,你们应该以‘波罗提木叉’作你们的师父。以戒律作你们的师父。”波罗提木叉就是戒律,所以出家人都应该受戒,也就因为佛当初指示过,佛不在世的时候,就以戒为师,以戒律作师父。 阿难说:“第三个问题,佛住世的时候,所有我们这些个比丘都和佛在一起住;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这一些个比丘应该怎么样住法呢?”释迦牟尼佛说:“哦,我入涅槃之后,你们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依‘四念处’而住。” 什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就是念身、念心、念受、念法。身、受、心、法,这叫四念处。第一要“观身不净”,看自己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你知道它是不净的东西了,就不会对它生一种爱心;不会生一种爱心,就没有执着了,就没有着住;没有着住就是自由了。第二要“观受是苦”,你所接受的,都是一种苦,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就乐受也是一种苦的因。第三要“观心无常”,观这个心,它是念念迁变,无常的。第四要“观法无我”。 那么对于恶性的比丘、恶性的居士和恶性的一般的人,应该怎么样呢?阿难就请问佛:“这恶性比丘、恶性的居士、恶性的一般的人应该怎么样处理呢?”佛说:“哦,这个是很简单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样子呢?你就用一个‘默摈’两个字。” 默,就是不和他说话;摈,也就是不理他。这个也就是,你遇着这个恶人──恶性的比丘、恶性的居士、恶人,你应该怎么样?你就要用定力来对治他,不要被他转。他恶,你也恶,那好像狗咬人似的;狗咬人,它那么狂吠,你也对它狂吠一声,那你也变成狗了。因为恶性的人,他生来就具足这么一个恶性,你只可以用定力,不管他。这样子,他就没有法子了。所以,这叫“默摈”,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他。 阿难说:“哦!这果然是很简单!第四个问题也都解决了。” 佛为什么就教阿难用“如是我闻”四字作为经首?因为这个“如是我闻”有几个意思: 第一,异外道。异,就和外道不一样,和它不同。怎么不同法呢?外道所有的经论一开始,就用“有无”两个字;印度用梵语,就是“阿嚘”两个字。阿,就是无;嚘,就是有。它说,一切的法,一切万事万物、天地间所有什么都算上,就不出两个字。所以它用这两个字来代表,什么呢?一个就是“无”,一个就是“有”。它说:“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总而言之,不能出“有”、“无”这两个字,所以它经典的一开始就“阿嚘”。“无有”,本来无,它说现在有了;但它可没讲真空妙有。不过这个道理有一点相似,但是没有把它详细讲出来。所以佛所说的经,是“如是”,“如是”就是这样,这个法你说什么不是这样子?世界上什么不是这样子?什么都是这样子!你若说,什么都是这样子,什么也都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如是”,非常之妙的!那么,这个“如是我闻”第一个意思是异外道,就是和外道不一样,和外道的经典是不同的。 第二,断众疑。佛知道大家有这种怀疑,怀疑什么呢?等佛入涅槃了之后,阿难和老迦叶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也升座说法,坐到佛的坐位上。在这个时候,你说,怎么样啊?阿难往那个座位上一坐,所有的人顿起三疑,就生了三种的疑惑心。三种疑惑心是什么呢?疑惑:“哦!释迦牟尼佛没有圆寂嘛,没有入涅槃呀,我们这个大师又活了!”以为阿难就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这是一个疑。 又有的人,生了一种怀疑,怀疑什么呢?“喔!这是他方佛来了。那么这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这不知道是东方的佛来了?是西方的佛来了?或者是南方的佛来了?是北方的佛来了呢?哦!这是其他佛到这儿成佛来了!”这又是一个疑惑。 第三个疑惑:“哦!不是!这个大师入涅槃了,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也不会又活了。他方佛是教化其他世界的众生,也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哦!这原来是阿难现在成佛了!”大家又怀疑阿难转身成佛。 当时法会大众有这三种的怀疑,等阿难尊者一说“如是我闻”,说出这四个字来──说出这个意思来,不一定是四个字,因为梵语或者是六个字、八个字也不一定。英文呢,也不知道是几个字。总而言之,意思就是说“如是我闻”这个意思就好了──三疑顿息,大家都:“哦!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也不是他方佛来,也不是阿难成佛。原来这个法,这如是之法,是阿难他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这叫断众疑。 第三,息争论。怎么叫息争论呢?因为阿难在这诸大比丘里头,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佛成佛时,他出世;佛入涅槃,他这时候才四十九岁,其他的比丘都比他大。所以要论资格,老迦叶是最老的。还有目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这些尊者都比阿难尊者年龄高。论道德,有很多的老比丘比阿难道德高;论学问,有很多的比丘比阿难的学问也高;论智慧,其他的比丘比阿难尊者的智慧也高。 那怎么就能选到阿难来结集经藏呢?来说这个经典呢?所以这里边有老的,有中年的,阿难是个最年轻的。如果他说这个经典,那么其他人就都不相信了,都要和他争了。你也想争第一,他也想争第一,这个说:“哦!我听的经比你多,我应该作经。那个就说:“哼!我跟着佛一辈子,佛所说的法都在我肚里呢!我应该作这个经。”这样大家就争起来了。等阿难说:“如是我闻”,把这一个意思一说出来,原来这不是阿难的意思,也不是大众的意思,像这样的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所以大家都没有得讲了。这叫息争论, 这个“如是我闻”是阿难以四事问佛,前边已经讲过两种,现在讲第三种。这第三是依四念处而住。什么是四念处?就是身处、受处、心处、法处。 第一、要观身不净。我们所有的人,对于自己身体看得非常的宝贵,认为这个身体是真实的。所以,自私也因为这个身体而有,自利也因为这个身体而有;若没有这个身体,就没有自私,也没有自利了。为什么自私自利?就因为没有认识这个身体,认为这个身体是真实不虚的。所以造罪也因为这个身体,作恶也是因为这个身体,对这个身体看不破、放不下,啊!为这个身体来找一点好东西吃,为这个身体来找一点好衣服穿,为这个身体找一个好房子住,为这个身体找一点娱乐,这都是一种执着。这个执着不能把它放下,所以一天到晚都是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有一天这个身体直到要死了,那时候还不明白,“唉!我这个身体怎么死了呢?怎么不帮忙我呢?”那时候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真实的,可是已经晚了,已经后悔迟了! 究竟这个身体是不是个真的?在这个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看它就是个真实的,不是个虚妄的;在有智慧的人看这个身体,知道它是一个四大假合的──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一个身体。这一个身体不是究竟的,那么究竟的是什么呢?究竟的,就是我们自性,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光明遍照的,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圆满无碍的,我们自己那个自性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我们这个身体是暂时,这个自性寄居到这个身体上,就好像住店似的,住旅馆呢!这个身体,就是一个旅馆,可是住旅馆这个人不是旅馆哪!你若拿那个游客就当了旅馆,那个游客以为这个旅馆就是自己了,那岂不是大错而特错呢?那么你能看这个身体是旅馆,那么这个主人呢?你要找着他。你找着这个主人,那你就认识自己了。 现在先说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生来就不净,为什么不净呢?它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变成一个身体。化出这一个身体,由小的时候,啊!也不知道什么,它就长大了。等长大了,他就生出种种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贪、瞋、痴、慢、疑都生出来了,就造出来一些个杀、盗、YIN、妄、酒。造的杀业,造的盗业,造的YIN业,造的妄语业,造的这个饮酒,喝醉了酒这种的业。造种种的业,都是因为这个身体。 那么这个身体究竟是不是一个宝贝?不是的!宝贝,为什么叫宝呢?宝,是清净无垢的,没有染污,没有一点不清净的,这才叫宝呢!可是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就有眼眵生出来,两个耳朵就有耳屎生出来,两个鼻孔就有鼻涕生出来。 有那些个外道──你们这些美国人哪,没有看见那种外道──中国有那种外道,专门怎么样子呢?专门吃鼻涕。啊!这鼻涕由这个鼻孔擤出,他把它吃了。他说什么呢?他说这是炼丹呢!丹,CharlieZhang,你见过这种的人没有?在台湾,有没有这种的?(答:没有。)没有啊?(答:没有!)没有看见?这个在中国多得很,修这种外道法。他说这是炼丹。你说这个简直的!如果不是愚痴,怎么能这样呢?把鼻涕也吃了!不单吃鼻涕,而且还吃眼眵,又吃耳屎。他说:“这个身上出来的东西,这都是宝贝呀!”这么肮脏的东西,他说是宝贝!你看!可怜不可怜,这种人?! 这是有六孔了,两个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这六孔。还有一个嘴巴,这嘴巴常常有这个黏痰吐沫,你说!这个东西清净不清净?这是七个孔了。还有大便、小便,加上这两个,就是九孔。大便、小便,人人都知道它不干净。你不信?你作再好的菜,你如果用一点大便搁里头调一调,那个味,人若没有看见,会吃的;人若看见,哪一个人也不会吃这个东西了。为什么呢?没有吃,就想作呕了。为什么?因为它不干净。这个九孔常流不净。你说这个是宝贝不是宝贝呢?要是宝贝,为什么有这么不干净的东西常常流出来? 你这个身体要是有一个礼拜不去沐浴,身上又痒又不舒服了,你用手这么一搓,这身上就有很厚的泥。你说这个泥是在什么地方来的?时间一久,不沐浴,全身就都放出一股臭味来。这个臭味,不要说自己,连那个狗都不愿意闻这股臭味。你说!这是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这叫“观身不净”,观察这个身体是这么一个肮脏的东西。那么你还能爱它?你还能对这个身体有所执着?你爱这么一个不干净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那么说:“可以把它用刀割开它,不要它,就自杀了。”这也不需要!你还要藉假修真,因为你那个自性要在你这个身体里边住,你一走到这个五阴身了,就变成阴阳混合了,也就是在这个清净和污浊之间。你要是往上修行,就是得到清净;你要是不修行、造罪业,就往下坠,和污浊就合而为一了,就变成鬼;你往上修,就变成佛。所以,你修行和不修行,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旁人不能帮助你。好像阿难尊者说,他是佛的堂弟,不需要自己修行,佛就可以加被给他三昧,可是始终佛也没有法子给他三昧。到佛入涅槃之后,他结集经藏的时候,才证四果阿罗汉。那时候他才知道,自己不修行是不可以的! 所以,我们这个身体,你不要那么爱惜它,不要拿它当宝贝了。不要说,谁说我一句,我也放不下来,“哎!你怎么说我呢?”谁打我一拳,“哼!你打我!你真是可恶至极!”自己觉得痛一点,这就受委屈了。其实你要放下、看破,就没有一个痛不痛。谁痛?痛又怎么样子?有人打你,你就当撞了门框上;有人骂你,你当他唱歌给你听呢!我不常常讲,你当他讲日本话呢!因为你不会骂人,他骂你,你就作为不懂──或者他说英文呢,或者他说的不知道是西班牙?还是葡萄牙?是什么国家的一种语言?或者法国、德国?因为我没学过那种话,就不懂,所以他骂你,你也没有事了。总而言之,你若能把执着我这个身体看破、放下了,这时候你就会得到自在,这叫“观身不净”。不要看这个身体看得那么重要!这是身念处。这个“观身不净”,受、心、法也都不净,也要观成不净。 这“观受是苦”。受,就是你所接受的,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苦受就是苦苦,乐受里边就有个坏苦,不苦不乐受就是行苦,这叫三苦。你所接受的,或是你所享受的,你都应该觉悟,这都是苦。你若知道这是苦了,也就不会执着这个享受了。我常常对你们讲:“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受了这苦,这苦就没有了;你要尽享福,把你的福报享没有了,你也就消福,福也就消了。所以要“观受是苦”。你观受是苦,身、心、法也都是苦。这四念处,虽然是四种,但你把这四种都观成一种,一种又分开四种。 “观心无常”,你这个心是无常的,不会常常是这样子。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是无常;现在心不可得,是无常;未来心也不可得,它是无常,所以“观心无常”。这个心,就是这个心念,念念迁流,念念不停。因为它念念迁流,所以是不常;它念念不停,所以这也是不常。 “观法无我”,这个法根本就没有法。那么法既然没有了,又什么地方有个我呢?“我”是四大假合、五蕴的色法而成的;那么既然没有这五蕴的色法,那我自己也没有了,所以“观法无我”,这叫人空、法空,人也空了,法也空了。这要修“四念处观”,常常观想这四念处。所以佛灭度之后,教一切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行,都要依四念处而住。 第一要观身不净,你不要对这个身体有执着。第二要观受是苦,你不要对享受有所执着。第三要观心无常,就身、受、法也都是无常。第四、观法无我,这个心和受、身也都无我。 那么,这个四念处是很妙的!可以把它详细研究研究。你明白这“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就没有执着;没有所执着,你就得到真正的自由了。你有所执着,就没有自由。你没有自由,为什么?就因为你有所执着!所以要修这“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就是无住而住,无所住了,也就是那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 现在讲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的第四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就是恶性比丘怎样来对付?佛答覆说:“恶性比丘,默而摈之。”由这一件事情,我们就知道,当初就是佛住世的时候,也一样有这种的恶性的比丘、恶性的居士、恶性的人。遇着这恶性的居士、恶性比丘、恶性的普通老百姓,遇着这种人,就应该不要和他讲话。摈,就是软迁单。迁单,就是叫他搬家。你不理他了,他自己觉得没有意思,就会走了,这叫摈。那么在佛入涅槃之后,遇着这种的恶性比丘、恶性居士,就以这种的方法来对待他。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因缘是这样子的。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这个法就可信;不如是,这个法就不可信,这叫信成就。“我闻”就叫闻成就。这个“闻”本来是由耳朵闻的,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因为这个耳朵是身体的一部份,这个“我”呢,是这个身体的一个总的名称;耳朵,是一个别的名称,所以这叫舍别就总,把这个别的名不用,而用这个总的名称,所以叫“我闻”。 B2.时主及处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一时”:就是这一个时候,这叫时成就。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呢?只说“一时”呢?因为这个日历,国家与国家的这种年、月、日、时不是全都一样的。有的以正月,就是第一个月,做一年的开始;有的用二月做一年的开始;有的用三月做一年的开始;乃至于用的月份都不同的,所以这个“时”就没有法子确定这一个时候。 那么若要确定这一个时候,令人又要考察这是对不对,考古家就该考察了,说这个正确不正确。若就“这一个时候”,就不需要考古家来考察了,所以这叫“时成就”。 那有了“时”了,你想要讲经说法,头一样,要有人信;有人相信这个法,才可以说法。有人相信,但他若没有时间来听,甚至于听听经就跑了。为什么他没有时间?因为他不听,他不闻。所以,你有讲经说法的,他不闻,那也没有用。那么他想要闻,想要听经闻法,就要有个时候。那么时候也有了,也有信心了,又要有一个说法主。所以“佛”这是主成就,是说法之主。这说法主也有了,这主成就了。那么又要有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个地方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舍卫国”是印度一个国家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叫“丰德”。丰,就是丰满;德,就是道德。因为这个国家的人都很聪明的,所以说:“国有五欲七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这国家就有七宝、五欲之丰,人就有多闻解脱之德。这国家有五欲、财宝。五欲是什么呢?有的说,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有的又说,色、声、香、味、触,这都是五欲。这五欲的境界,总而言之,就令你的智慧颠倒,令你眼睛就跟着色尘跑,耳朵就跟着声尘跑,鼻就跟着香尘跑,舌就跟着味尘跑,身就跟着触尘跑。这五欲把人迷得颠颠倒倒的,都来追逐这个五欲。这国家的人有多闻。多闻,就是读书读得很多的;解脱,就是无拘无束的、很自由的,得到这个解脱,也就是执着心很轻的,这就是这个国家“舍卫国”。 “祇树给孤独园”:祇树,就是祇陀太子所种的树;给孤独园,就是须达多这个长者的花园。须达多长者是印度当时一个很有钱的人,但是他不懂佛法,连佛的名字也没有听过。有一天,他因为给儿子娶媳妇,就到城里边,他一个朋友的家里去。他这个朋友,叫珊檀那长者,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到这个地方了,见珊檀那长者晚间就起身来设备他这个房子,要把房子庄严得非常美丽。须达多长者看见他这样庄严舍宅,收拾得这样的美丽,他就问他这个朋友说:“喔!你把房子收拾这么样庄严,这么样好看,是不是办什么喜事啊?或者是给你的儿子娶媳妇?”珊檀那长者就说:“不是!我想要请佛来应供。”这个须达多长者一听见“佛”字,啊!他头发也觰沙起来了,身上毛孔也都竖起来了,都觰沙起来了。说:“什么叫佛呀?”珊檀那长者就对他讲:“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本来他应该做皇帝的,可是,他出家,出家修道成佛了。我预备请佛来应供,来供养佛。” 这个须达多长者,就是给孤独长者,听见佛的名字以后,也就睡不着觉了。释迦牟尼佛知道他有一种诚心,就放光来照他;这放光一照他,须达多长者以为就是天亮了,于是乎起来,就出城。这城门本来是锁着,那么以释迦牟尼佛这个神通的力量,就把这个城门开了。须达多长者就到佛所住的地方──竹园精舍。到那儿,预先就有一个天人,来到这儿向佛右绕三匝,向右这么转了三转,然后向佛顶礼。因为须达多长者没有见过佛,也没有听过佛法,不懂这个礼节,所以就有这么一个天人来作一个样子给他看。于是乎,须达多长者也就向佛右绕三匝,然后就向佛叩头顶礼,佛就给他说法。须达多长者非常高兴,说:“佛!您这么多的弟子,要有一个大的地方才可以住的。我预备找一个大的地方,请佛到那边住去。”佛说:“好啊!那你就找啦!” 须达多长者回去,就各处找地方来造庙。各处找,所有的地方他都不欢喜。最后就找到祇陀太子的花园子。他一看这花园子是够大了,这个地方也好,于是乎他就想向祇陀太子把这个花园子买过来。祇陀太子呢,自己这个花园子根本就不能卖的,不过他听须达多长者想要买,就和他讲了一个笑话,就说:“好!你想要买我这个花园子吗?那么我所要的价钱,就是你用金砖把这花园的地都铺满了,我就卖给你。你要用这么多金子。”须达多长者也没有讨价还价,说:“可以的!”于是乎,回去,把他家里所藏的这个金砖,一块一块的搬出来,就把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给铺满了;铺满了,然后对太子说:“现在你这个花园子是我的了!你卖给我了。”祇陀太子说:“我怎么可以卖给你呢?这花园子我自己留着用!怎么可以卖给你呢?” 须达多长者说:“你说只要我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用这么多的金子就可以卖给我。现在我已经是照你的话做了。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做皇帝不可以讲笑话,讲出来的话一定要有信用。”祇陀太子一想,说:“好了!这个花园子虽然你用金砖把它都铺满了,可是这些树上,你没有铺金砖,你这个金子没有铺到树上,这些树算我的好了,这我们两个人的,这树就是我供养出来的,这花园子是你买的。”所以这个花园子叫“祇树给孤独园”,因为这个树是祇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是须达多用金砖买来的。 怎么叫“给孤独”呢?给,就是赒济,也就是布施。布施给什么人呢?布施给孤儿和老年的人。中国周文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他先救济四种人。四种什么穷人呢?就是鳏、寡、孤、独,这四种人。“老而无妻曰鳏”,年老的人没有太太,这叫鳏夫;“老而无夫曰寡”,女人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小孩子没有父亲了,这叫孤儿;“老而无子曰独”,老年的人没有儿子,这叫独人。那么文王是先赒济这四种人。这给孤独长者呢,就是须达多长者,他也就是先赒济这四种人,所以他买的园子叫叫“给孤独园”。 这个“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处成就”。因为有人说法,一定要有个处所,若没有一个处所,这个法也不容易说。 B3.众成就(分三) C1.声闻众 C2.菩萨众 C3.天人众 今C1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众成就”。与,怎么叫一个“与”字呢?“与”当一个“共”字讲。共,就是共同。因为大家都共同跟着一个师父来学,这是第一种“共”;大家都共同住在一个地方,这是第二种的“共”;大家都共同学这个佛法,这第三种“共”;第四种“共”,就是大家都发一种一样的菩提心,大家都开了同样的智慧,大家证得同样的果位,又大家同共成佛。所以,有这么多共同的道理,所以叫“与”。 “大比丘僧”:这是把声闻众说在前边,因为这表示出世相。声闻,是比丘;比丘都是出世相。菩萨放到后边,因为菩萨的相不定,有的时候现是出家相,有的时候又现在家相。菩萨是修中道的,所以放到中间。后边就说到天人、天龙八部;后边,这是世间相。世间相,就表示一切的凡夫。那么出世相呢?就是代表圣人。菩萨有的时候在法会中,有的时候离开法会到其他的世界去,所以是不定相。比丘是佛的常随众,跟着佛听经闻法,所以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比丘众写到前边。 大比丘,“大”有大、多、胜,三个意思。比丘是国王大人所崇拜的,所以这叫“大”。比丘是断一切的烦恼、破一切的恶,破诸恶,所以是“多”,把一切恶都给破了。比丘和其他的旁门外道不同,胜过其他的旁门外道,所以叫“胜”。 那么这“比丘”有三个意思:乞士、怖魔、破恶。 第一、乞士。就是托钵乞食,想要来乞饭,乞食。 第二、怖魔。就是因为登比丘坛受比丘戒的时候,这三番羯磨完了之后,这时候飞行夜叉、地行夜叉就报告给空行夜叉,而空行夜叉就报告给天魔,这时候天魔就恐惧了。恐惧什么呢?他说:“啊!佛的眷属又多了一个人!我的眷属又少了一个!”所以天魔就恐惧了,魔王的宫殿就震动,所以这叫怖魔。 第三、破恶。破什么恶呢?破烦恼恶,破这个八万四千种的烦恼,而发菩提心,所以就叫破恶。 僧,是僧伽,Sangha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和合众”。所谓和合众,就是大家相处在一起,没有是是非非的,不会互相斗争。这有“事合”,有“理合”。什么叫理合呢?大家同证无为解脱,这就是一个理合;这是同具这一个理,证得无为解脱的理,这叫理合。那么事合呢?有六种: 一、身和同住。大家彼此不斗争,所以住在一起。不能你看我也不好,我看你也不对,就斗争起来了,这不可以的。时时刻刻都要自己管自己,自己不要犯过,不要妨碍人。譬如大家都不喝酒,这僧人不喝酒的,呵!你自己就要做一个特别的样子,要喝酒。人家不抽香烟,你就要抽香烟,这就是身不和了。身不和就不能同住,不能大家住在一起。这要身和同住,守这个规矩,不犯过错。 二、口和无争。大家口里不要互相辩论是非,要没有这种诤言。诤言,就是你说我是,我说你非,又什么“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六只眼”,蛤蟆就是frog,三只的蛤蟆就有六只眼了,讲这一套没有用的事情。这叫口不和,就诤了。那么现在又口和无诤,大家说话,都说尊重这一种的道理。不能说:“哦!你说这个道理”,我就说:“啊!你那个不对,我这个才对的!”这就是口不和,就争斗起来。 三、意和同悦。这个意念要相和,大家都欢喜这个。你欢喜学佛法,我也欢喜学佛法;你越精进,我比你更精进;你越修行,我比你更修行。我们大家也是要互相比赛,互相来往修道的路上,往前跑,要精进!一天比一天要精进,不要一天比一天懈怠。天天修行,要少说话,多用功。这意和同悦。 四、见和同解。这个见,大家见解都是一样的。 五、戒和同修。这个戒律,大家一起来修行这种戒律。 六、利和同均。这有利益,大家一同来得到这种利益。 这六种的和,就叫“事和”,前边那个叫“理和”,僧人就具足有这些个意思。 “千二百五十人俱”:这千二百五十人,是佛的常随众,常常跟着佛,来侍候佛。佛在什么地方讲经说法,他们一定去听,也不论这部经听过没听过,他一定要听经,听佛说法,常常随从佛。 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本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佛最初到鹿野苑,先度五比丘,这是有五个人了。然后耶舍长者子和他的徒弟总共五十人,也皈依佛了。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各有一百个徒弟也皈依佛,那么两个人就两百。这总共有两百五十五人了。还有三迦叶兄弟三人,总共有一千个徒弟,也都皈依佛。所以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三迦叶兄弟是优楼频罗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优楼频罗迦叶,“优楼频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木瓜林”,“迦叶”翻译为“大龟氏”,因为他祖上修道见着龟负图而悟道,所以叫大龟氏,以龟为姓。优楼频罗迦叶,他有五百个徒弟。 怎么翻译叫木瓜林呢?因为他在那木瓜林里边修道。有的又说,他的胸前边有隆起来一个东西,就好像一个木瓜似的,在他胸前这儿,所以又叫木瓜林。有的说,他这个胸前就有这么一个窟窿,塌进去,有的说鼓出来,有的又说塌进去,像一个木瓜似的,那样子。总而言之,他在木瓜林里修道也好,他是有一个木瓜鼓出来,就是长出来也好,或者塌进去,到里边去也好,都像个木瓜似的。我相信这个优楼频罗迦叶最欢喜吃木瓜,所以就住在那个地方修道,身上长出来一个木瓜,那么他欢喜吃木瓜。这木瓜有什么好处呢?木瓜,能润肺;你这个肺若有毛病,吃多一点木瓜是最好的。 大迦叶,他名字又叫“庇钵罗”。庇钵罗,是树的名字,因为祈祷树神而生出来的。这第一个迦叶。第二个迦叶呢,叫伽耶迦叶。伽耶,是山的名字,翻译过来叫“象头山”,言其这座山好像一个象的脑袋似的,以山为名。第三个迦叶,叫那提迦叶。那提,有的说是翻译成“河”,就是河流的河;有的又翻译成“城”,就是城市的城。我认为这两个都可以说。可以这么说,说这一个河就在这个城的旁边,所以也可以说是城,也可以说是河。这个讲,你依照说它是城也可以,说是河也可以,有两个意思,这是那提迦叶。这个三兄弟,统统的有一千个徒弟。 佛最初教化众生,先度的五比丘。度完五比丘,一看,我现在应该度谁去呢?他一看摩竭提国这个三迦叶,机缘成熟了,应该去度他们三个去。于是乎,他就走到优楼频罗迦叶所在的地方去。去做什么呢?你度人,不能到这个地方就说:“哦!我来度你来了。你信不信呢?”不能这样讲;就是佛,也有方便权巧的方法。佛到这儿了,说:“哦!现在天黑了,我不能走了,我想在你这儿借一宿住,可不可以啊?”这个老迦叶,那时候已经都一百六十岁了,他看佛,“哦!这个人与众不同。喔!是有点来历的。”他想要看看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历?怎么个因缘?可是就找不出来,看不出来!看这个人是普通人一样,但是又知道这个人是个特别的人,不是普通人。“啊,奇怪了!什么人的因缘,我都可以观察,一看就知道,怎么就不知道这个人了呢?”于是乎,他说:“你要在这边住,好!”就留他在这儿住吧! 他住到什么地方去呢?住到这个火龙洞里头去。那有一条火龙,在那儿给优楼频罗迦叶当护法。当护法,但是这条火龙,可非常的恶,谁若到它那地方去,就是死的!它就用火给烧死。晚间到半夜了,这火龙出来了,看见佛在这儿,就用这个邪火来烧佛。佛就入这个“火光三昧”,在这火里,无论它怎么样用火来烧佛,也一点都烧不着佛。然后,佛就把这条火龙收到钵里了。但是这个佛当初,我相信不会像六祖那么样说:“你呀,只会放火,你不会到我这钵里来呀!”佛不用这么讲,那么自自然然地用法,就把这条火龙给收到这钵里了;收到钵里,就给这火龙说法。这火龙先皈依佛了。然后佛又用种种的神通变化,这个老迦叶一看,自己是没有这么大的道德了,是要皈依佛了,于是乎就皈依佛。他皈依佛之后,他这五百个弟子,他统统都叫他们都皈依佛,出家了。他出家没有好久,就证圣果了。 那么,他两个兄弟一看这老大哥已经出家做和尚了,原来他们都是事火外道,都是同事的。现在这哥哥出家了,弟弟也要跟着出家了。于是乎,这个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带着五百个弟子也都来出家了。出家之后,没有好久就证圣果。 这是已经一千个。那么统统合起来,这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因为感谢佛的深恩、慈悲教化这种的恩,所以作佛的常随众。无论佛在任何的地方讲经说法,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一定来护持这个法会。好像,现在我们这个讲经,所有来听经的人,都是拥护这个法会的人;拥护这个法会,所以有一些个已经明白这个经典的道理,但是仍然在忙里偷闲来听经闻法,这都是拥护法会的人。当初佛,拥护他的法会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人这么多。 好像果遵到很远的地方去教书,礼拜六回来,他一定要随喜这个法会,来拥护这个法会。在这个两天假期之中来作佛事,这就是见出他的一种真诚的护法心。还有这个果循,天天去读书,还去做工,也非常的忙;在这么忙的时候,也能来听经,这也是见出一种真诚的心。还有,各位白天都去做工,本来很忙的,很疲倦的,放工之后还到这儿来听经。像果许、果在、果圆、果进,这一些人;尤其这个果地,在这么忙的时候,不避风雨,都来听经。这都是拥护法会的,有一种真心才能这样子。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现在就说这个“俱”。俱,就是大家统统聚会在一起,聚会在一起都有什么样的人呢? “皆是大阿罗汉”:皆是,统统都是。大阿罗汉,“阿罗汉”也是梵语,翻译有三种意思,和“比丘”的意思是相同。比丘是罗汉之因,罗汉是比丘之果。“阿罗汉”有三种意思: 一、应供。因中叫乞士,果上就叫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 二、无生。因中叫怖魔,果上就叫无生。 三、杀贼。因中叫破恶,果上就叫杀贼。杀什么贼?杀无明贼,杀烦恼贼。 因中那个怖魔,怖的五阴魔,怖的烦恼魔,怖的死魔。死,这死也是一个,好像修道的人,修修有了病了,病得要死。这个人就恐惧起来了,说“这要死,不得了了!”这是被这个死魔魔动了。修道的人,什么也不怕,死也不怕,活也不怕;活和死是一样,死和活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在活的时候也就像死了一样;你在活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就什么欲念心也没有了,你已经像死了嘛!死了,怎么还会有这种的欲念呢?没有了!YIN欲心呀、贪心呀、痴心呀、瞋心呀,慢心、疑心呀,都没有了。所以你到这个境界上,啊!一切的烦恼都没有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你说,这是多快乐,这个境界!但是,这可不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但也不是很困难,只要你肯去做去,就可以。 我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果宁有一次有病了,病得很辛苦,告诉我好几次,说:“师父啊!好辛苦喔!”我说:“越辛苦越好,哎!辛苦多一点哪,那你就明白多一点。”有一天,他就觉得自己死了,到这么一个地方,很多人非常快乐。他就问:“这地方快乐是很快乐,但是我想见见我师父。”这一些个人说:“你师父是谁啊?”他说:“我师父是谁谁,某某。”那么这些个人,一听见他师父这个臭名,就都不高兴了,说:“那你在这地方不能见你师父。”说:“不能见我师父,那我就走!”于是乎他就走了。走了就又跑回来了;那么又跑回来,就没有死。这也可以说是死魔之一。那么他由这一关过来了,以后他的功夫就很有进步了。接着就开了三关,现在他也有小小的境界。 那么这个“大阿罗汉”,还有“众所知识”:这一些个大阿罗汉,都是有名望的,都是道德也高超,国人所恭敬,人人都知道这一些大阿罗汉的名字,所以是“众所知识”,大众都认识,都知道。这个“闻名曰知,见面曰识”,闻着他这个名字,没有见面,这是“知”;等见着面了,这叫“识”。这一些大阿罗汉,一般人又听见过他的名字,又认识他,所以这叫“众所知识”,在英文大约叫什么?famous?这些大阿罗汉。那么,现在佛教讲堂就有五个到台湾受戒,等这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他们回来,也变成了“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长老”:这是一个尊称,尊敬的称呼。长老有三种: >第一,年耆的长老。这怎么叫年耆长老呢?这个“耆”,就是年纪很大的,“老”字底下加一个“日”字,这个“耆”就是一个老年的人,就是年纪活得很大的,这叫年耆长老。 第二,法性长老。法性,“法”就是明白佛法,“性”就是自性的性。因为他明白佛法,通达自性,就不论他年纪是老呀,是少呀,都没关系了。就是他有智慧又聪明,虽然年纪轻,可是他会讲经说法,智慧无量,辩才无碍。他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他的辩才,没有人可以辩胜他。好像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就把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战胜了;他在七天之内,就能把佛法都通达了。所以这说“长老”,这个法性长老舍利弗。 第三,福德长老。这个福德,就是他非常有福,有福报,人人都欢喜供养他,这是有福。那么能供养他,他接受人家的供养,也能给人家种福。为什么呢?因他自己有德行,有道德;因为他有道德的关系,所以就有人欢喜供养他。他又可以给人家种福德,所以这叫福德长老。 这个“长老”是谁呢?舍利弗、目犍连,这都是长老。 “舍利弗”是梵语,这是以父母作他的名字。他的父亲叫优婆提舍,所以得“舍”字。“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就是“子”,所以有的经上翻成“舍利子”。以他父母的名字合起来,作为他的名字,所以叫舍利弗。 这个“舍利弗”有好几种翻译的意思,有的翻译就叫“身子”,又有一个翻译叫“鹙子”,又有一个翻译叫“珠子”。怎么叫“身子”呢?这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体非常的美丽,相貌也端严,她的身体也非常的美丽,所以叫身子──这是那个身体很好的女人的儿子。这是一个讲法。又有叫“鹙子”,就是鹙鹭之子。鹙鹭,是鸟的名字,鹙鹭鸟。这种鸟的眼睛,非常的美丽,非常好看。那么这种小鸟的眼睛非常好看。舍利弗的母亲,她的眼睛和这种鹙鹭鸟的眼睛是一样的,也像这鹙鹭鸟的眼睛这么美丽,所以就叫鹙子。又叫“珠子”,也是说的她的眼睛就像一粒宝珠那样好看,也是因为他母亲那个眼睛生得最美丽,那么生出儿子的这个眼珠子也就非常美丽,所以叫珠子。 舍利弗在声闻里边,智慧第一,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人都知道,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了。舍利弗,他这个智慧没有人可以比的。因为他在他母亲肚里边的时候,就帮着他母亲来和人辩论,一辩论就胜了。和谁辩论呢?和他的舅父辩论。本来他的母亲在没有怀孕之前,和他舅父辩论道理,是屡辩屡北,就是辩一次,败一次,得不到胜利。自从她怀孕了之后,可就不同了,再和她哥哥辩论的时候,她哥哥就讲道理讲得没有她那么圆满了,就被她胜了。他母亲的哥哥也非常聪明,说:“哦!这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一定是你肚里这个小孩子聪明不得了,所以他帮着你来和我辩论,所以我辩不赢你。”于是乎,他就发了一种心。发什么心呢?“我一定去学辩论的这个论学,学这个论。” 于是乎,他就到南印度去学论议;一学,学了很多年。那时候也没有电灯,他白天、晚间都是读书,读这个论学,读这《四韦陀典》四种的论学,甚至有一分钟、一秒钟,他都不肯把它空放过去了。那么,学了几年,他衣服破了也不缝,脸也不洗,手指甲也不剪;因为手指甲也不剪,所以手指甲长出来很长,他也在手指头上这么带着,所以一般人给他起名,就叫“长爪梵志”。 他把所有的论学都学完了,回来了,预备和他这个外甥,和他妹妹这个儿子来辩论一下。因为他自己这么想,他是一个大论师,如果不充实自己的学问,将来这个外甥出世了,和他辩论,他胜不了外甥,这好像很没有面子似的。所以他发心去学论议。那么学论议回来了,见他的妹妹,就问:“你生的儿子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妹妹说:“喔!他呀,舍利弗跟佛去出家去了。” 这个长爪梵志一听,就不高兴了:“这是胡闹!怎么跟着佛去出家?佛,他有什么道德?他只是一个沙门,没有什么意思!跟他出家干什么?我去把我这个外甥要回来。”就去和佛来交涉,想把他的外甥要回来。但是,要有一个理由才可以的,若没有理由,不可以就这么随便的就要回来。 佛就问他:“你凭什么理由,想把你的外甥叫他回去呢?你立一个宗来看一看。”他的舅父,他的舅父叫什么名字,现在先不要讲他,后边会讲的。你现在就知道他有这么个舅父,就得了。他说:“我以什么为宗啊?我以‘不受’为宗。” 佛说:“好啦!你以‘不受’为宗。那么你还受不受你这个见呢?你立宗这个见,你受不受呢?” 他本来说什么也不受,那么佛问他受不受这个见。他自己想──若说受吧,自己是以“不受”为宗,自己这个宗倒了,立不住了,因为有了受了。嘿!受这个见,就有了受了;若说是“不受”,连这个见都不受。根本立这个宗就是个见,你怎么可以不受这个见呢?所以说受,自己的宗也立不住,不受也立不住了。于是乎,自己就认为败了。 但是没有立这个宗以前,他和佛立下一个条约、一个条件,就是立下一个好像signlease这个契约似的。他说:“我立个宗,我要是胜了,你就把我的外甥舍利弗给我。我带他回去,不跟着你出家。如果我是输了,我把我这个头割下来送给你。”送给释迦牟尼佛。你看!今天方小姐说:“棒!”这才叫棒呢!你看这棒、不棒?以头做打赌,用自己的脑袋来打赌。赌就是赌博的赌。输睹这个头!啊!他这回把自己这个宗立不住了,败了!你说怎么样呢?他就跑了,呵!撒脚就跑。跑了大约有三mile(哩)或者五mile(哩)这么远,他一想:“噢!这不对呀!我跑了,我和佛打赌输了,要给我这个头?那么现在我跑了,我是个男人呢?说了割我这个头就应该割下来才对啊?那么我现在跑了,这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为呢!” 他想到这地方就又回来了。回来就和释迦牟尼佛要这个刀,说:“你给我一把刀。”释迦牟尼佛说:“你要刀干什么?”“我输给你了,我要把我的头割下来给你嘛!”释迦牟尼佛说:“我法里头没有这个法。你若赢了,就把你外甥拿回去;现在你输了,你就不要走了,你也在这儿出家了。”他说:“佛!你肯收我吗?”佛说:“可以的!”他来找外甥,不单外甥没找回去,连舅舅都搭上了,也跟着出家做比丘了。出家之后,随时就得法眼净,就证果了。 这是舍利弗,在他母亲的肚子里头,就有这么样的大智慧,帮着他母亲来欺负他舅舅,把他的舅舅给气得就去学论议。那么,舍利弗在七天之中,就通达一切佛法,通达诸法实相;在八岁的时候,就论胜印度一切的论师。这是大智舍利弗。 释迦牟尼佛说《弥陀经》,不问自说,那么当机众呢,就是舍利弗为首。因为有舍利弗这样的智慧,才可以接受净土法门深妙的道理。所以这长老舍利弗。那么舍利弗他智慧第一,可是他不仅仅智慧第一,他的神通也不落第二,也是第一。 为什么?有一次,有个居士来供佛请斋,请佛去应供。请佛应供啊,舍利弗入了定了,人家叫他,他也不出定──不是说装模作样的,说是我坐着,我明明知道,我也不起身,我装模作样,这是好像入定了似的。不是那样,他真入定了──入了定,他们给开静,他也不出定。于是乎,这个目犍连就用起来神通了;他神通第一,就想用神通把舍利弗叫出定来,可是把他所有的神通都使用出来了,想把舍利弗,叫他出定;但是,他这个神通,连舍利弗衣服的衣角,丝毫都不能动。所以,由这一点证明,这舍利弗不单智慧第一,神通也是第一。因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都没有法子他。不是说像我们这个人,就说打坐入定了,人家碰一下也知道,怎么样都知道。你看!舍利弗那样才真入定。 那么,我们现在要研究研究这舍利弗,他怎么智慧第一呢?他怎么叫大智舍利弗呢?这就要讲到因果上了。舍利弗,在因地的时候,最初他发心学佛,遇着一个师父。这个师父就教他,说是:“你要不要聪明呢?”他说:“我想要聪明,我想要有智慧。”那么他的师父就告诉他说:“你想要聪明、有智慧,你就要学习这个般若法门,诵持〈大悲咒〉、〈楞严咒〉,乃至于〈十小咒〉、《心经》。你天天诵持它,就会开智慧了。”舍利弗听了师父这样讲,于是就这样去做。白天,行住坐卧来诵《心经》、〈大悲咒〉、〈楞严咒〉,晚间也是背诵。那么不单日夜这样去诵,他还发愿:“生生世世都要拜这个师父,来跟这个师父学般若法门,学佛法。”那么,一生一生的学习这个般若法门,一生一生的增加这个智慧,于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一生,他就有这样的成就──七日之中能通达诸法实相。那么教他这个师父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变成阿罗汉了。这是舍利弗所以有大智慧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听这个善知识的教化;善知识所说的道理,他是时时刻刻不忘,所以所学的法在七天之中能通达。 为什么他能通达?就因为他在前生都读过,都学习过。我们念经、念咒,念得很慢,有的时候,念几个月〈楞严咒〉也背不出来。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学过那么多佛法,现在才开始学佛法。那么学佛法,可不要懒惰,这是最要紧的!要学舍利弗那么勤勉,日夜都不懈怠来学佛法。所以现在你们记不住这个经和咒的人,应该更用功去学习;若能记得清楚的,也更应该用功去增加你的智慧。我的智慧为什么比人家小呢?有一个人智慧那么高那么大,我的智慧就这么样子不清楚,遇着事也不懂,就因为没有学佛法。现在我们遇着佛法了,应该发愿学佛法。将来追过去、赶过去这个舍利弗,要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比舍利弗,那可就大得多了!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舍利弗这个因果、这个情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相信都很有用的。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到台湾去的三个沙弥、两个沙弥尼,已经受比丘戒、菩萨戒,受戒受完了。这可以说是,新的比丘在美国;也可以说是,新的菩萨回到美国来了。那么受菩萨戒的人要行菩萨道,受比丘戒的人就执持佛法来教化众生。他们五个人回来,美国人新产生这五个宝贝,你们大家应该拥护,来做护法,护持这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要来护持他们。大约在十三号,或者十四号,就会回来了。他们七号到香港去,到香港一个礼拜。在台湾,他们各处去参观参观有一个礼拜,到香港也是各处去参观学校、佛教的寺院,佛堂,各处都去看一看。等到回到美国来,好提倡佛教,发扬光大。我希望美国人将来个个都成佛,要个个都修行,这是我的希望。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摩诃目犍连。 “摩诃”是梵语,有三种的意思,就是大、多、胜。因为这个长老是国王大臣所恭敬,所以就是大。他学习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经典,所以谓之多。他和其他的旁门外道不同,超胜过他们,所以叫胜。“目犍连”是梵语,翻译成“采菽氏”。采,就是去采取;菽,就是一种豆类。采菽氏是他的姓氏。又译为“萝菔根”,就是一种的菜的名字,萝卜。因为他的先人修道的时候,吃这种的东西,所以也就以这个萝菔作为姓氏。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一种树的名字;因为他父亲、母亲,在这种树神这儿祈祷,而生了目犍连,所以他名字就叫拘律陀。 这位目犍连尊者,他的神通第一,神通最大。在他修道最初证得阿罗汉的时候,得到六种神通。六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 一、天眼通:不单看见人间的事情,而且天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见。 二、天耳通:不单能看见天人一举一动的事情,并且天人一言一行,他都可以听见。 三、他心通:这个他心通,就是在彼此面对面的时候,你有什么意念在心里还没有说出来,他就知道了,知道你心里想要说什么、想要做的什么事情,这叫他心通。 四、宿命通:这个宿命通,不单知道你心里所想像的事情,而且你前生是怎么样一个因果,也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叫宿命通。 五、漏尽通: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漏,从上边装下去一点东西,从下边就漏了,就好像那一个玻璃瓶子,底下有窟窿,你装不住水了。你装上一瓶子水,它就漏出去了。你那个窟窿若大一点,它漏得就快一点;窟窿若小一点,漏得就慢一点;若没有窟窿呢,才能不漏。那么这个漏尽通,就是没有漏了。 我们人有什么漏呢?你喝水、吃饭,变成大小便时,这也都是漏,这人人都知道这个漏。你欢喜生气、发脾气,这也是漏;你有贪心,这也是漏;有瞋心,这也是漏;有痴心,这也是漏;有慢心,这也是漏;有疑心,这也是漏──这都是漏。你有漏,就存在不住了。那么这个漏尽通,就是把这一些个漏都没有了。这一些个漏,就是所有的毛病。我们人没有大病就有小病,没有小病就有毛病;也就是说,你没有大漏就有个小漏,没有个小漏就有一个慢慢地漏的那种习气。这个漏,讲起来太多了。那么现在没有了,这漏尽通。 六、神足通:又叫神境通,又叫如意通。怎么叫神足通呢?神足,言其你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鬼神也都不知道你有千变万化的力量。神境通,言其到一切的境界都通达无碍。如意通,如意就是遂心如意,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想上天?哦,就到天上了;你想下地狱?啊,跑到地狱里头去了;你想钻到那个水里边去?喔!到水里边也淹不死;你想到火里边去?也烧不死;你想在这个房子里边不必走那个门,不必从门口出去,呵!你只要这么一作意:“我要从墙这旁边走出去”,这个墙也障碍不住你。怎么能这个样子呢?就是遂心如意嘛!这叫如意通,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你欢喜什么,就可以达到你的愿望、你的目的。 这个目犍连尊者,最初得到六种神通,他先得到天眼通,第一眼他就要找一找他的爸爸妈妈。爸爸,没有那么注意;对他的妈妈,他是很注意的,所以就先看看他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了。一看,啊!他妈妈在地狱里头呢!到地狱里头去了。为什么到地狱里头去呢?就因为在生时,不信三宝──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不单不信三宝,而且还毁谤三宝。那么又杀生,又吃鱼子,吃鱼肉,专门吃鱼子,伤的这个生命太多了,于是乎就堕地狱去了。堕地狱,啊!那个目连尊者,就拿一钵饭给他母亲送饭去了。 到那儿,他母亲哪,一个手拿着这个钵,另一个手就用袖子把这个钵遮上了它。为什么呢?她怕其他的饿鬼看见了,和她抢;因为她贪心太重了。她有贪心,她才知道其他饿鬼也都是有这种贪心,所以把钵就遮上了;遮上了,自己就偷偷地吃这个饭。可是,虽然是一种好的饮食,她因为业障太重,没有法子吃得下这个饭。这个饭到到她口里就变成火炭了,不单不能吃,而且把嘴都烧坏了。目连一看这种情形,啊!他虽然有神通不是吗?可是这个神通也没有地方使去了,没有地方用了。用什么神通也没有法子把这个饭,不叫它变成火炭。于是回去求佛给想法子去了。那么请求佛,佛就教他一个方法来救他母亲。什么方法呢?就是教他设一个“盂兰盆供”。 这盂兰盆供,“盂兰盆”是梵语,翻译的意思就是“解倒悬”,就是倒着挂起来这个人,那么把他解开来。言其这个人在地狱里变成饿鬼,就好像倒着挂起来一样。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饮食来供养十方僧,才能救他母亲离苦得乐。于是乎,目连就照这样做了,果然超度他的母亲升天了;不但他母亲升天,所有在地狱里头的饿鬼,同时都离苦得乐了。 有的人就问了,说是:“我不相信我们所吃的饮食,这饿鬼一吃,它就变成火了。”这个难怪你不相信,我以前也不相信,可是在这个宇宙间,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一言难尽,况且在这个宇宙以外的事情,那又怎么能清楚呢?就拿这个水来讲,我们人看这个水,是水;一切的畜生看这个水,也是水。可是天人,天上的人哪,看这个水就不是水了。是什么呢?是琉璃。天人看这个水,是琉璃;可是饿鬼看这个水,又不同了。什么呢?饿鬼看这个水就是火。为什么?这就是个人这种的业报所现。天人有天人的业报,人间的人有人间的业报,饿鬼有饿鬼的业报。所以,这是业力所现,就这个样子。那么目犍连,去请求佛救他母亲,把他母亲超度升天了。 摩诃迦叶。 “摩诃”也是有“大、多、胜”三种意思。“迦叶”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大龟氏”。因为他先人,看见一个大龟,背着一个图,就依照这个来修道,所以就以大龟作他的姓氏。又叫“饮光氏”,饮光,言其他这个身上有一种光,把其他的光明都遮盖住了。怎么他身上会有光明呢?因为在过去七佛的时候,他在毗婆尸佛那时候,有一座庙已经破烂了,佛像就在那儿好像露营似的,就是风也吹,雨也打,因为这个庙上边已经都破烂了。在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贫女人,很穷的这么一个女人,她就发心要补修这个庙,来给佛像贴金。这个女人各处去找人帮助,向人家化缘,等化这个钱已经够了,回来就请一个金匠来补佛的金身。补完了,金匠对这个女人就生了一种爱心,他向这个女人说:“现在,你补修庙宇,给佛安装金身,这功德是很大的。可是,这功德不要你自己做,我们两个人两份做好了──你出金子,我出工,我也不要钱了。” 那么把庙也补修好了,把佛像又装金也装好了,金匠就向这个穷女人求婚,于是乎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之后,因为给佛像装金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都身上有紫金光色。而在九十一劫之中,生生世世,他们两个都做夫妇。在今生,这个迦叶生到摩竭提国,这是印度其中一个国家;等到这个迦叶二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就要给他定亲结婚。他说:“我呀,一定要找着有女人这个身上有金光的,我才和她结婚;如果我找不着呢,就不结婚。”那么以后果然就遇着,另一个国家有一个这样的女,她的身有紫磨金色的光,所以他们两个结婚了。 这是前因后果,由做这种善业感现,所以生生世世都身有金光。那么,两夫妇生生世世多数都是在一起修道,共同来研究修行的道理。在今生,这个迦叶出家作比丘,那么他的太太也出家作比丘尼,叫紫金光比丘尼。 那么他父亲母亲,也是在树神的前边求得这个儿子,所以他的名字又叫“庇钵罗”。庇钵罗,也是树名。那么这是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在佛教里边,是占最重要的地位。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有大梵天王来这儿给献一个金莲华。那么释迦牟尼佛,手拿着这个金莲华示众,在当时有百万人天都在这个法会里边,谁也没有什么表示,唯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他就笑起来了。于是乎,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心印法门,已传给迦叶了。”所以迦叶尊者为佛教的初祖,西天第一代的祖师。释迦牟尼佛,把法传给迦叶。 迦叶尊者到现在还仍然在世界上。他皈依释迦牟尼佛,出家作比丘的时候,已经就一百六十岁了;等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他已经就有两百岁了。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摩诃迦叶尊者就到中国云南省鸡足山入定。他在那儿入定,由佛入涅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有三千多年了,可是他还是在那个地方入定。他入定做什么呢?在那儿,他等着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的时候,把四天王所献的钵,交给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那么他所应做的事情才做完了。 所以在鸡足山,很多修道的人都到那儿朝拜迦叶祖师去了,给迦叶祖师叩头顶礼。在鸡足山常常有三种的光──有佛光,有金光,又有银光。人到鸡足山去拜的时候,如果有诚心,就会听到山里边有大钟,就会响的,自己会响。但是这个钟响,可以听见钟的声音,可是看不见这个钟。这个钟声,在全鸡足山几百里地以内都可以听见,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个迦叶尊者,他在佛的弟子里边,有两个第一:第一,就是头陀第一;第二,就是年龄第一。所有佛的弟子,谁的年龄都没有他大,所以他年龄第一。在佛的弟子里边,最吃得苦,最受得苦,最能修苦行,那就是迦叶尊者。头陀第一,这个“头陀”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抖擞”,也就是打起精神来,勇猛精进。他行头陀行。这叫苦行头陀。 头陀行,有十二种。这个十二种头陀行,就是住持佛法的一个表现。若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间;若没有人行头陀行了,佛法就该灭亡了。那么,这十二种头陀行都是什么呢?就是所穿的衣服有两种,食的方面有五种,住的有五种。所穿的衣服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着粪扫衣,第二种叫但三衣。 什么是粪扫衣?就是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放到垃圾里边。出家人把这种的衣服拣回来,洗干净了,把它作成一件衣服,这叫粪扫衣。穿这种衣服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处可就大了! 第一,令你自己没有一种贪心,没有一种好好的心。穿上这个衣服,心里很安静的,也令其他的人没有贪心,不生贪心;自己减少贪心,令他人也不生贪心。譬如,你若穿一件最好的衣服,其他人会生一种羡慕心,“这件衣服很值钱的!”他就生出一种羡慕心;然后就会由羡慕而生出一种妒嫉心;由妒嫉又会生出来一种偷盗的心,就令其他的人,生出一种贪心来了。你这粪扫衣,没有人想偷你的。所以,这对自己有好处,对人也有好处。这是第一头陀行。也就是现在一般修道的人所穿这个衲袍,叫破衲衣。出家人叫“衲子”;衲子也就是说穿这个衣服,是一个破衲衣。 第二,但三衣。就是自己所有的东西就是只有三衣、钵、具。三衣,就是大衣、七衣、五衣。大衣,又叫二十五条衣,有二十五条,是一百零八块,这种衣是讲经说法、入王宫时所穿的。七衣,又叫七条衣,就是礼忏拜佛时所穿的。五衣,就是五条衣,是服劳执役、出入往还、迎宾待客、一切时所穿的。这是穿衣服有这两种。为什么他要就留这个三衣、钵、具呢?钵,就是吃饭的钵,化缘的那个钵。具,就是坐具。这也是教人常常知足,不要贪多,不要多的物质。这叫但三衣。 在衣方面有两种。然后就是食的方面。食,就是吃的方面。吃的方面有五种。 第一种,常乞食。常常去托钵乞食,自己不立烟炊,就是自己不做饭。那么每一天吃饭,都是去化,去乞食去。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次第乞。次第,就是一家挨着一家;不会说是“这家没有钱,很穷的,我到那有钱那地方去乞食去。”不是的!要一个门口挨着一个门口,一天化七个门口。这七个门口如果都没有人给供养,那么这一天就不吃饭了。这叫次第乞。所谓“不能拣择,平等乞食。”平等,也不能说那个有钱的,我不向他来化斋,我去化那个穷的去;也不能说,那个穷的我不化,化那有钱的去。不要像那个须菩提和大迦叶。 大迦叶专门拣着穷人化,他的思想就说了:“啊!穷人太可怜了!应该种福。如果他不种福呢,来生更苦了,更穷了!”所以,越穷他越向他去化,化供养,化斋去。你穷不是吗?啊!才应该供养。他的思想,他不化有钱的人。那须菩提呢,就不是了。须菩提专门化有钱的人。谁有钱,他就向谁去化缘,不化穷的。他也有他的见解,他说什么呢?“这有钱的人,你要帮忙他继续种福、继续来作功德;如果他今生不作功德,不在三宝面前来种福,不供养三宝的话,来生他就没有钱了,他就穷了。”所以他就专去化有钱的人。 这各有各的见解,各讲各的理由。这时候,佛就骂他们两个人,说:“你们两个人,这是阿罗汉的心,不平等去乞食,是有一种分别心,没能平等。”就要骂他们两个人。那么次第乞食,就是不分别,次第而乞。这第二种,叫次第乞食。 第三种,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就是早晨也不吃东西,晚间也不吃东西,只在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期间来吃饭,这叫日中一食。所以一般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日中一食就是持午。其实不是!持午的,就是早晨吃、中午吃、晚间不吃,这叫持午。晚间也吃,中午也吃,早晨也吃,这叫能吃,吃饭能吃。在受戒的时候,问你说:“能持否?”有的答就说“能吃”。他不说“能持”,他说“能吃”,专门会吃东西。 这个日中一食,是依照佛的制度、佛的规则来修行的。制度就是规则,就是规矩。早晨是天人应供,天人吃饭的时候;佛只有中午来应供,因为中午是佛吃饭的时候;等过午未的时候,这是畜生吃东西的时候;晚间呢,就是鬼吃东西的时候。出家人为什么晚间不吃东西呢?就因为你晚间一吃东西,这筷子、碗一响,那个鬼它就想来同你抢东西吃。可是人吃的东西一到鬼的口里就变成火;一变成火,鬼就生瞋恨心了,就要跟你打斋了,令你生病。所以修行的人,晚间不吃东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叫日中一食,第三。 第四,节量食。节,就是节省、节约,就是少吃一点。明明吃三碗饭能饱,吃两碗半也可以;要吃两碗就饱了,那吃一碗半。这么样子,总叫它差一点点,不要吃得太多了。因为你吃太多了,肚里没有地方存这个饮食了,就要做了很多的工,到厕所去很多次。今天吃多少,就一定吃多少,这是节量食。 第五,过午不饮浆。就是过了中午十二点钟也不饮这个浆。浆,譬如苹果水、橘子水、牛奶,这都叫浆,还有那个豆子做的豆浆。过了午之后,真正行头陀行的人,就不饮浆。行头陀行,有的行一种头陀行,有的行两种,有的三种,有的四种,有的五种、六种、七种、八种、九种、十种、十一种、十二种;有的完全都行的,有的单行一种的,这没有一定,量力而为。第五,是过午不饮浆。 前边讲的这个衣有两种、食有五种。现在讲这个住的,也有五种。这衣、食、住,是修道的人也不能避免的。所以在修道的人,就把它定成十二种头陀行。这个住的五种,是什么呢? 第一种,住阿兰若处。什么是阿兰若?就是在人很少的地方,也很少人到的地方,很寂静的这个寂静处,梵语叫“阿兰若”,此云叫“寂静处”。这个寂静处,就没有一切杂乱的声音。有一句俗语说,“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好像你这个人,想要吃什么东西,你看见了,食欲就生出来了,这个食的那个欲就生出来了,就想要吃,那口里就馋了。耳不听,你耳朵若不听见很多杂乱的音声,心里也就没有烦恼。在寂静处的地方,就是很容易用功修行,很容易入定。这第一,住阿兰若处。 第二,树下住。这修道的人,在树底下住。住可是住,在每一棵树底下住不超过三宿,住两宿就要搬家。为什么呢?你若住过三宿,就恐怕有人来供养了。因为行头陀行的人不希望有缘法,不希望有人来供养丰富的饮食,所以在树下住。 第三种,露天住。露天,就是也没有树木,也没有房子,就在露地那儿打坐,在那儿住着。 第四种,你说在什么地方住呢?在坟墓住。在那个坟墓的旁边,住到坟墓旁边去。这住在坟墓旁边,自己能有一种警惕心。警惕,就是自己提醒自己:“啊!你看见这个人是个死人哪!我将来和这个人也是一样的要死啊!如果不修道,死的时候来了,那怎么办呢?啊!还是要糊糊涂涂就死了?”就有一种对治的这种关系。所以,在坟墓旁边住,自己就不会懈怠,不会懒惰,不会忘了修行。 第五、胁不着席住。总是常坐不卧,在那儿常常坐着,不躺那儿睡觉;因为这样才能用功修道,不懒惰,不怕苦。这是五种住的头陀行。 那么迦叶尊者,他不单修行一种头陀行,这十二种头陀行,他都去修行;不但都去修行,而且还都修行得非常圆满。他老得到两百多岁的时候,佛看见他,都很不忍心看他还修这个头陀行。 有一次,迦叶尊者去见佛,佛就把他所坐的座位分开一半,就叫迦叶尊者在他旁边坐下。坐下了,佛就对迦叶尊者就说:“你呀,年纪太大了!你现在已经两百多岁,这么老了,你不要行头陀行啰!你呀!休息休息好了。太辛苦了!年纪老了,太辛苦会受不了呀!”迦叶尊者笑了一笑,也没有说是听佛的话,或者不听佛的话,没有说。但是他回去,还是照常行头陀行,一点也不改变,还是修这十二种头陀行。 佛知道他还是照常修头陀行,这么老的人还是这么精进,这么用功。他也没有说:“哎!我年纪太大啰!佛都叫我休息了,我不必行头陀行了!”他还是修他的头陀行。所以佛非常欢喜!佛说:“啊!在我法之中,有摩诃迦叶能以行头陀行,会使佛法久住世间!他是对佛教最有贡献的!”所以非常赞叹他。因此,大家都说迦叶尊者,他是头陀第一。 这十二种头陀行,这是出家人所修的。有一个在家人,他就这样来问我:“这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头陀行,我们现在都是在家人,没有出家,你对我们讲这头陀行有什么用处呢?”这一问,是很有道理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很有道理,再往深了一层讲,就很愚痴的。为什么?人哪,在今生,你没有出家,你怎么知道你在前生不是个出家人呢?你怎么知道你在前生没有修过这十二种头陀行呢?你在前生修过,今生忘了,所以我现在不得不告诉你,这十二种头陀行是你已经修过的。这是一个道理。 那么,今生就算你是个在家人,前生也不是一个出家人,但你又怎么知道等到来生,你不会出家呢?或者在来生你的机缘成熟,这个菩提种子种下,在今生你的功德也圆满了,那么等到来生,你就出家了。你一出家,一修行这十二种头陀行,觉着很熟的,觉得很相应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你今生听过,所以来生对这一种的头陀行,是很欢喜去修行的。或者你在过去种的这个善因,今生有这个善果;或者你今生种这个善因,来生结这个善果。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在家人;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出家人;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都是一个凡夫,凡夫将来都有成佛的机会。所以,你听一听这十二个头陀行,对你将来是会有大用的。 摩诃迦旃延。 “摩诃”是大的意思、多的意思、胜的意思。“迦旃延”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文饰”,文就是文章的文,饰就是装饰的饰。文饰,言其这位尊者善于文饰,就是善于论议。他是论议第一。论就是辩论;议就是不可思议的议。这位尊者,他无论和任何人来辩论一定会得到胜利的。 有一些断常外道和他来辩论,就说:“佛教里的人说是有六道轮回,人死了还可以托生做人,互相轮回。我认为这个理由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你说人死了会有轮回,再来做人,那么我没有见着一个人死了之后,再回来到家里给送个信,所以你又怎么能知道这个人死了还能做人呢?这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人死了就像灯灭了似的,不会再有来生了;就是有来生,这也是个想像的来生,并不是真的,只是这么一想,‘啊!大约或者有来生吧!’这是人的一种假设之词。” 这个尊者听断常的外道这样一讲,于是乎就对这外道说:“人死了,他有没有回来,这我先不要答覆你。我问问你,譬如这人犯了罪了,被政府把他拿去放到监狱里头。这个人是不是愿意回到家里来就回到家里来呢?还是不能随他自己的便呢?” 那外道说:“哦!那人犯罪了,圈到监狱里了,他就没有自由了,所以不能愿意回家就回家的。” 这个迦旃延说:“哦!你明白这个道理啦?人死了,到地狱里不能回来,也就是像这个人犯了罪,到监狱里不能回来一个样的。在这个生的时候,到监狱里头不能自由回来;那么人死了,到地狱里,更不能随便你愿意回来就回来啦!” 这外道一听,“啊!是呀,是有这么个道理。你说这个对!可是到地狱里的人不能自由回来,那要生到天上去,这个人是很自由的,怎么也没有看见在天上的人,回来给他家里送个信,说:‘我昨天已经生了天了,你们不要挂虑我了,不要挂着我!’也没有人给家里送信?那么由这个证明,生天这个事情也是靠不住的,也是没有的;要是有的话,为什么他不回来给他亲戚朋友送一个信呢?” 迦旃延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我再给你举一个譬喻。这个人不小心掉到厕所里边去了,……”我们要知道,那时候的厕所不是像现在我们这个水厕,我们这种的厕所,当然人掉不进去的,没有法子掉到厕所里去;因为这个厕所是小的,不是大的。那时候的厕所,是那种古老的粪坑。这个粪坑,上面躺几块板,那坑里边大约能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就睡觉那个睡房那么大。上面躺几块板,人就踩在那个板子上这么大小便。那么这个板,或者烂了,或者没有放稳当,人到那个厕所上,就会掉这个粪坑里了。 他说:“……譬如,有的人不小心,掉到这个粪坑里了,从这个粪坑再出去;出了这个粪坑之后,会不会再认为粪坑这个滋味不错,再跳回来到那个粪坑里。有没有这个道理呢?” 外道说:“不会的!这人要是从这个粪坑里出去之后,再永远不会回到这粪坑里面来了,因为知道它这个气味是不好的。” 摩诃迦旃延说:“人,在这个世界上,也就好像在一个粪坑里一样,这个气味不好。等到生到天上去呢,就好像出了这个粪坑的人一样,所以不会再回来的。假设他要回来,从这个天上再回来,也要经过一个时间。……”因为什么呢?天上一昼夜──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了──这个一昼夜就是人间一百年了。四王天一昼夜是人间五十年;忉利天,就是人间一百年了。 摩诃迦旃延又继续说:“譬如这个人生到天上去了。他最初生到天上,在什么地方住,他要安排安排他家里的事情,就过了一两天时间。等到第三天就三百年了。这三百年的时间,他再回来,你早已经死了,你怎么能知道他回来呢?所以,这你没有法子知道。” 这个摩诃迦旃延,他的辩才是这样子。所以一般的外道──断常外道,执断的、执常的这个外道,和他一辩论就输了,不会胜利的。 这位尊者的名字“迦旃延”还有一个意思,叫什么呢?叫“扇绳”。扇,就是一把扇子的扇;绳,就是一条绳子的绳。因为这位尊者在他出世没有很久,他的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了,他母亲就想要改嫁,去重婚了。可是因为有这个儿子,就好像一条绳子把她绊住了,她不能走了,所以他有个名字就叫扇绳。 他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好肩”。因为他那两个肩膀,生得非常美丽、非常好看,所以叫“好肩”。又有一个意思,叫什么呢?叫“好思”,就说他思想最好。为什么他思想最好?因为他有辩才,辩才无碍。这辩才,有四种辩才: (一)法无碍辩:说法很有道理。 (二)义无碍辩:讲这个意思没有穷尽。 (三)辞无碍辩:辞就是言辞的辞,他说话说得言辞没有障碍。 (四)乐说无碍辩:这个说法,乐说无碍辩。 他有这种种的无碍辩才,所以在诸大弟子里面,他是论议第一。 摩诃俱絺罗。 这一位尊者就是舍利弗的舅父。“俱絺罗”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大膝氏”;言其这个家里的人,膝盖都很大,所以就叫“大膝氏”。他也是善于辩论;因为想要胜过他的外甥,所以到南印度去学外道的论议,学这种外道法。他吃饭,也是很快把饭就吃完;喝水,很快就把水也喝完了;一天到晚都是学习外道的典籍,就连剪手指甲的时间都没有了。没有时间来剪手指甲、来修饰他的容貌,所以手指甲长得很长很长的,一般人就叫他叫“长爪梵志”。他这种因缘,在前面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不必再详细讲他。 离婆多。 “离婆多”是梵文,翻译过来叫“室宿”,因为他父亲母亲向二十八宿这个室宿的星星来祈祷,求儿子;生了这个儿子,所以就叫室宿。 这位尊者,又有一个翻译的意思,叫“假和合”。什么叫假和合呢?因为这一位尊者,有一天就到外面去游玩;游玩呢,天色就黑了,回家大约是也来不及了,并且各处玩,玩了一天也很辛苦了,很疲倦了,于是乎在路边上有个亭子,他就在亭子这儿睡觉,想就在这儿睡一宿。 在这一想睡觉的时候,就来了两个鬼:一个大鬼,一个小鬼。这大鬼身量大得不得了!这个小鬼呢,身体小得很小。大鬼,哦!青脸红发,巨口獠牙,那口非常大,牙呢,像那个象牙支到嘴外边,很难看的。嗐!一看见那个样子,就恐惧得不得了。这小鬼,长得样子更丑陋,啊!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去了,他眼、耳、鼻、舌、口,都长到一起了,很难看的!这两个鬼抬着一个死尸,就问这个离婆多说:“你说,我们两个人吃这个死尸好啊?是不吃死尸好?”意思间,他若说吃死尸好,这两个鬼就要这样说:“啊!你说我们吃死尸好,这你是叫我们吃死尸,我们单不吃死尸,我们要吃你。”意思间就这样子。这个若说不吃死尸好,那么两个鬼,一个大、一个小没有东西吃。呵!还是要吃他。所以无论他怎么样说,自己也要被这两个鬼给吃了。 他在这个时候,也不说吃好,也不说不吃好。他就不答覆他们这个问题;不答覆这个问题,这个大鬼就把死尸的两条腿就给吃了。这个小鬼,就把这离婆多的两条腿,给用力一抻,就给抻下来了,把死尸的两条腿给补上。那个大鬼又吃死尸两个胳臂;胳臂给吃了,这个小鬼也把离婆多这两个胳臂给拉下来,又补到这个死尸身上。啊!这个大鬼把死尸给吃完了,小鬼也把这个离婆多的身体都给撕开了,又把这个死尸给补起来。他自己现在就这么一想:“哦!我现在没有身体了,我的身体被小鬼扯了,补到这个死尸上了。我现在就没有身体了!” 第二天,他就各处走;走,见着一个人就问说:“喂!喂!喂!你看看!我有没有身体啊?”这个人看看他,什么没有身体呀?也不知道他是说的什么,你明明有个身体,怎么要看看你有没有身体了?啊!碰着一个人,他就这么问;碰着一个人就这么问,说:“哎!你看看!我到底有没有身体啦?我这个身体……?”自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身体,就问人。见着一个人问一个人,见着一个人问一个人,把通街的人,弄得人人也都不敢接近他──看!这个发癫狂的人!这个人……!──也不敢接近他。但是他问人,各处问;问来问去,见着两个和尚,就问:“喂!你们这两个沙门,你们看看我有没有身体啊?” 这两个沙门,是谁呢?就是两个证果的阿罗汉。一看,哦!这个人现在的因缘快成熟了,将来要证到无我的法身了。于是乎,就对他讲:“这个身体,本来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别离而灭的;也没有一个是你,也没有一个不是你。”这么一说,哦!他开悟了,于是乎就出家了;出家,就证果了。所以又名叫“假和合”。那么这是离婆多尊者。 周利槃陀伽。 这是两兄弟,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叫“大地道”,弟弟是“小地道”。在印度的风俗,女人结婚了,要生小孩子的时候,应该回到母亲家里去生小孩子。这个大地道的母亲将要生小孩子这几天,就回到母亲家里去;她本来是应该早几天回去,她大约不愿意到她母亲家里去,就等着等着,等到最后一分钟,要生小孩子这一天,她再不能等了,所以就回她母亲家里去了。你猜怎么着?没有走到她母亲家里,在半路上就把这小孩子生了,所以叫“地道”,这个小孩子是在道路上生的。头一个小孩子是这样,等到第二个呢,你就应该早一点回去了嘛!她还不早回去,还是等最后一分钟。她大约也要试试看,试试这回会不会再在这个道路上生。于是乎,也就等到快要生小孩子这一天才回娘家去。又走到以前生小孩子那个地方,她又走不动了,小孩子在这儿又生出来了,所以这叫“地道”,“小地道”,在这个半路上生出来的。 这哥哥是这样生的,弟弟也是这样生的。可是,同是一样生出来的,但是不同性格。这哥哥是聪明绝顶,非常聪明,很聪明很聪明的。这个弟弟,你说怎么样?就愚痴得绝顶;绝顶愚痴,最愚痴了!愚痴到什么程度呢?愚痴到连半句偈都记不住;佛叫五百罗汉教他念一个偈颂。轮着教他,今天这个罗汉教,明天就那个罗汉教。教什么呢?就教他: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 “守口摄意身莫犯”,守口,守着这个口。摄意,就管自己这个意念,就是总好像止持这个意,不叫它跑,摄意。身莫犯,这个身,也不要犯戒律,就是身、口、意,这三业都清净。“莫恼一切诸有情”,你不要对任何人,不要令人生烦恼。所有的一切的有情众生,你不要令他因为你而有烦恼。 “无益苦行当远离”,不合法的苦行,好像持牛戒,学那个牛的样子;持狗戒,就学狗的样子;啊!那个事火外道,以火作他们的祖师;事灰外道,就躺到那个灰里边,把身上滚得一身灰,他说这是修道;又有那个苦行外道,睡那个钉的床,这底下钉上很多钉子,他睡到那个钉子上,那钉子也扎不坏他身上肉,认为这是修行了,这个是苦,修这苦行。你看!他不图自在,就坐这凳子,坐在钉板上;坐那个钉钉子的板,坐那个地方,呵!一定很痛苦。这都叫做修无益苦行。无益苦行当远离,不应该修这种没有益处的苦行。“如是行者可度世”,像这种的修行的人才可以度世。 这五百罗汉都有神通,每一天都来教他读这个偈颂,啊!他读了很久的时间,也记不住。这个小地道也不知道他记什么!人家教他一遍,他也读一遍;教两遍,读两遍;教三遍之后,问他什么来着?他说:“Idon’tknow!不知道!”说:“再教你一遍!”又教他几遍,再对他说:“你自己念一念!”“我忘了!Iforgot!”就这么样。所以把他哥哥气得说:“你这个东西!你有什么用?你赶快回去了,不要出家了!”就赶他回家,不让他出家。 你说!这个小地道,他虽然是记忆力不好,可是脾气很大的。怎么样子呢?他说:“你不叫我出家,我死给你看看!”于是乎,就跑到后花园的树上就要上吊去了。自己拿着绳子就要上吊。正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变一个树神,化身化一个树神,到那儿给他说法。说:“你呀!你哥哥是你哥哥,你是你,他不叫你出家,你可以不听他的。你只在这儿好好修行,你就当你死了不可以吗?你何必又一定要死呢?”这么给他说法。他说:“对呀!你说这个有道理!他是他,我是我;他不叫我出家,怎么可以呢?我哥哥他没有权力不叫我出家!”于是乎就又回来了。回来,释迦牟尼佛说:“好!现在我来教你念这一个偈颂。念一句,你记不住这个半句,现在你只记这个‘笤扫’两个字。这笤扫是扫地的,你记得这笤扫扫地。你拿这个笤扫来扫你的心,把你心里的尘土都扫乾干净净的,就可以了。 这“小地道”一听,说:“哦!这个还不错!我拿个笤扫来扫心。这个法子是很好的。好!”于是乎就记“笤”,哎!什么?啊!记得“笤”字,把“扫”字忘了;记得“扫”字把“笤”字忘了。“啊!两个字也记不住,记不住就是用这个东西来扫心,把这心里的尘土扫干净了它。”一天到晚就念“笤扫、笤扫……”这两个字。 你说!“笤扫”两个字,我们人念佛,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心里越念妄想越多。他一念这个“笤扫”两个字,他记得佛叫他扫心。哦!“笤扫”,要把心里扫干净了它。念来念去,念没有一个礼拜,豁然间开悟了!喔!这回什么他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通达诸法实相,比他哥哥更聪明了。所以你们人,愚痴的人哪,你要肯用功,肯修行,一样可以开悟的。你不要说:“我很愚痴的,我看经也不懂。”你不懂,你就不要看!你就自己看你的心。把你的心看清楚了,也就会开悟了。怎么看心呢?就是把你心上面的那个妄想,都扫干净了它,也就会开悟了。这是这个小地道周利槃陀伽,这是他最愚痴。 你看!他最愚痴的人都开悟了,何况我们现在谁都比周利槃陀伽这个小地道聪明得很多,都比他聪明。你们最低限度,教你这个“笤扫”这两个字,不要说教多了,念一遍你就会记得,永远都不忘了。这不是比他聪明呢?所以我们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自己把自己看小了,不往前用功,应该勇猛向前用功,来努力学佛法。 我说得再妙的佛法,你若不相信呢,对你也没有益处;我说的这个佛法,讲得最没有意义,可是你能以实实在在去行去,这对你也是妙法。我说得妙法,你若不实行,对你也不是妙法!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在时时刻刻向前去精进,不要向后退,不要生一种懒惰心,这是最要紧的。你能以时时刻刻向前去精进,一定会有一天,你会认识你本来的面目的。 难陀。 这一位难陀尊者是佛的弟弟,是佛的亲兄弟。佛是四月初八出生,他是第二年的四月初九生日。佛有三十二相,这个难陀有三十相,比佛矮四个手指头那么高。“难陀”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一个欢喜的“喜”,叫“喜尊者”,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经上,把他和他妻子的名字也连到一起,叫“孙陀罗难陀”。“孙陀罗”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叫“好爱”。好就是好不好的好,爱就是情爱的爱。孙陀罗难陀,言其这个难陀是孙陀罗的。这个难陀最爱他这个妻子,最爱孙陀罗。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卧时刻不相舍离,时刻也不相离开。 有一天,佛到王宫里来化缘,回到王宫来乞食。在这个时候,孙陀罗难陀夫妇正在这儿一起吃饭,一看见佛来乞食,难陀就给佛去添钵,把钵里添上菜饭要供养佛。他把佛这个钵拿过来,给佛装满了饭,当他要送饭给佛的时候,他太太孙陀罗就说:“你去给佛送饭,我现在吐一口唾沫到地下,不要等唾沫乾了,你就要回来。如果唾沫乾了,你再回来,我就要罚你了。”这难陀说:“好!”就拿着这个钵给佛送饭去。你说佛怎么样呢?呵!就用了神通。佛就往后退,难陀就给送这钵饭,就这么拿着这钵饭给佛。佛往后退,他就往前走,他觉得走了没有几步呢,已经就到祇树给孤独园了。本来王宫离祇树给孤独园有五哩路远,那么佛用神通就把他带到祇树给孤独园了;带到祇树给孤独园,即刻就给他落发,就硬迫着叫他出家。 因为佛是他的哥哥,叫他出家,他也不敢不出家。本来他不愿意出家,因为放不下这孙陀罗,放不下他太太。那么虽然放不下,但是佛叫他出家,他也在这儿出家,落发。他这么想:“你今天给我落发,我找一天,有机会我就跑回去了。”于是乎,在这儿就等机会;今天等到明天也没有机会,明天等到后天也没有机会,啊!等得着急得不得了,显得非常着急。很多天也没有机会逃走,因为佛和这一些阿罗汉都在祇树给孤独园,他没有法子跑。 有一天,这回机会来了。什么机会呢?佛出去应供,一切的阿罗汉也到外面去应供,就剩难陀在这儿看门口,看这个精舍。他说:“这回呀!今天我一定可以跑了!”但是佛走的时候,叫他把这个地扫干净。他就扫地,把这个灰尘扫在一起,来一股风又给吹散了;吹散,他又往前一扫,扫到一起,又吹散了。于是乎,他就把这个窗户都关上。关上这扇窗户,那扇窗户又开了;关上那扇窗户,这个窗户又开了。啊!奇怪!窗户一开,这个地的灰尘就都给吹散了,这又要扫。 那么扫来扫去,开开关关这个窗,就用了大约两三个钟头。他一看时间不早了,佛就要回来了,就想:“我一定要跑了,也不管这地扫干净没有扫干净,你窗子开着关着,我也不管了!”把这个笤扫放下,就跑了;他心里又想:“佛,走路都是走大路,他不走小路。我从小路上跑,大约是遇不着佛。要是从大路上回去,一定会遇着佛的。遇着佛,又跑不了了!”他从小路上跑。 跑跑,跑出大约有一、二哩路的时间,一看,佛正从对面那个小路上走过来了。啊!他看见佛了,以为佛还没有看见他,他就藏到一棵大树的后边,等佛过去,他再跑。谁不知,他往这边藏,佛就往这边走;他往那边藏,佛就往那边走。啊!一定要和他碰头!那么藏也藏不住了,就被佛看见了。佛就问他说:“你来做什么来了?你不看门口?”这个难陀一想,说要跑吧,这是太不好意思了!就对佛说:“啊!我等你也不回来,等你也不回来,我到这个路上来迎接迎接你。恐怕你化缘,这钵里装满了,很重的,我来帮你拿着钵。”佛说:“那这最好啦!啊!你这个弟弟真是最好啦!”于是乎,佛就把他又带着回到祇树给孤独园,跑不了了。 跑不了了,佛知道他是不安心,不想在这儿出家。于是乎,有一天,佛就对他说:“难陀!你跟着我到一个山上去看一看。”难陀说:“好啊!”心里想,这回上山,我有机会,我还是一样跑。到山上,这个山上有很多猴子(广东话叫马佬,猴子就是这个monkey),大约有五六百猴子这么多。佛就问难陀说:“难陀!你说这猴子和你太太来比较,是猴子长得美丽呀?还是你的太太长得美丽呢?” 难陀一听佛这样问,就说:“这又何必问!当然是孙陀罗生得美丽嘛!猴子怎么可以比孙陀罗呢?这猴子长得最丑怪呀,最不好看呢!孙陀罗是最美丽的!最美丽的女人。佛!您怎么可以拿这个猴子来比孙陀罗呢?”佛说:“哦!你真是很聪明,你能分别出来孙陀罗比猴子生得美丽。好!我们今天这个旅行就这样了,回去了!”回去到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佛又对难陀说:“你没有到天上去过吧!难陀!我今天带你上天去看一看。”难陀一想:“哦!在山上,去爬山;回来,要上天,那天上果然没去过,去看看天上是什么样子。”佛就和他在一起打坐,一打坐,佛用这个神通就把难陀给摄到天上去了。带到天上各处走,一看,天上比人间真是美丽得不知几千万倍!啊!不知几千万倍。天人真是太美丽了!走到一个天宫里边,那儿有五百个天女,又有很多的宫人在那儿收拾地方。 难陀一看,这些个天女,那简直的从来也没见过这么美丽了!于是乎,他就生出一种爱心来,爱这些个天女。生出爱心,啊!他就问在这儿做工的宫人:“你们这个天宫怎么没有主人呢?谁是你们这个天宫的主人呢?”这宫人说:“哦!我们的主人还没有来呢!我们的主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现在他跟着释迦牟尼佛出家修道。那么等他修行将来他就生到这个天上来,这五百个天女都给他做太太,都陪着他。”啊!这个难陀一听,真是高兴了!“我可一定要好好修行了,不要回去了。我在这儿好好修行,将来好生天。”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问他:“难陀!你看这个天女生得美丽?还是孙陀罗生得美丽呢?你看!是哪一个生得最好啊?”难陀说:“唉!孙陀罗怎么可以比天女呢?天女这简直是美丽到极点了,再没有比这个天女再美丽的了!孙陀罗和天女来比较呀,孙陀罗就等于猴子那样丑陋了。这个天女,孙陀罗不可以比的;也就好像猴子不能比孙陀罗一样。现在拿孙陀罗来比较这个天女,孙陀罗变成猴子那么样的丑陋了。” 释迦牟尼佛说:“那么你是愿意要天女呀,还是愿意要孙陀罗?”难陀说:“我当然要欢喜天女了嘛!没有天女,那孙陀罗是比较美丽呀;可是有天女了,那这天女,这是太美妙了!”于是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地方是将来你生到这个地方来,你回去要好好用功修行啦!”难陀说:“是的,是的!回去一定要好好修行。”于是乎回去之后,昼夜都打坐用功来修行,预备将来生到这个天上去做天主。 佛知道他这种的思想是错误,天福是有漏的,将来还会堕落,是不究竟的。所以现在就要指点他,叫他自己觉悟。于是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又对难陀说:“难陀!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我带你到地狱里看看去。”难陀说:“地狱?地狱,听说很不好看的。您欢喜带我去,那我都去看一看啦!”于是乎,佛又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地狱里去。 到地狱里,一看有这个刀山地狱、剑树地狱、火汤地狱,啊!还有寒冰地狱,种种的地狱,见着很多。最后见着一个地狱,那儿有两个鬼在烧一锅油。这锅油也没有烧滚呢,没有烧开,但是这两个鬼非常的懒惰,就在那儿一边做工,一边睡觉。烧油锅那个火呀,又好像要灭,又有一点火。这个难陀也就生了一种好奇的心,想:“噢!这两个鬼怎么在这儿做工也不好好做,这么懒惰,烧火也不好好烧。这个油要什么时候才能热呢,才能滚呢?”于是乎,他就问这两个鬼说:“哎!你们这两个小鬼在这个地方怎么躲懒偷安呢?做工,烧火也不好好烧,火都要灭了。究竟你们是想干什么?” 这两个小鬼,把眼睛揉一揉,完了,就看看他,说:“你问它干什么?”难陀说:“我要想知道你们在这个地方做什么?”这两个小鬼就说:“我们呀,我们等着用油锅煎的这个人还很久才能来,所以我们都有很多时间慢慢烧这锅油。”难陀说:“那么等着谁啊?”两个小鬼儿说:“你想知道吗?我现在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叫难陀,他现在跟着佛出家修道呢。修道,他修道是修天福的,他欢喜那五百个天女。将来等他到这个天上,活五百年之后或者一千年之后,他还是会堕落;他堕落,就到这个地狱里来,就把他放到我们现在烧这油锅里面来,用油锅把他炸上。因为他到天上,就迷了,不知道修道了,造了很多罪业,所以他恶业成熟,将来堕地狱的。” 难陀一听,吓得全身都冒汗了,全身都打颤颤了!“这得了!将来我到这个油锅里,啊!这痛苦要怎么受啊?”这个时候,就请佛带他回去。他由此发心不求升天了,认真修道来了生死,不久他也证果了。这是这个难陀出家的因缘。 难陀相貌非常圆满。佛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所以不认识佛的人,就以为这个难陀就是佛了。那么有一次,有个裸体的外道……。怎么叫裸体外道?就是不穿衣服,比现在这个嬉皮还厉害。他根本就不穿衣服,男的、女的都不穿衣服,说:“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这么样子嘛!还要穿什么呢?就是这样子!我们不必做这个假面具,又穿上衣服把身体遮着,谁都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嘛!何必又这么做假面具呢?”这是裸体外道。 在当时,印度就有这种不穿衣服的裸体外道,他们来和舍利弗辩论。你说,舍利弗那么聪明的人,那外道怎么能有办法来胜得了他。舍利弗一讲道理,把这些外道讲得没有话可讲了,没有口开,就像没有口似的,没有话说。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理由。他们讲的那个理由,说那样就是本来面目的道理,不存在了,立不住了。所以舍利弗和他一辩,就把他辩得没有口开了。 那么以后呢,这个裸体外道又见着难陀了,就想:“以前见着那个小比丘──舍利弗,身体不太高,很矮的,所以说那个小比丘我们都讲不过他,何况这个堂堂的、这么高大的这个比丘,我们怎么可以和他来辩论呢?”于是乎,这个裸体外道统统都拜难陀作师父,跟着难陀出家。 这个难陀,以后有很多人相信他,来皈依他。所以他以后修行,成就道果了。这是这个难陀──孙陀罗难陀。可是以后他出家,就把孙陀罗不要了,也不管了。因为他有天女,欢喜天女,所以把孙陀罗也不要了。以后把天女呀,觉得也不能究竟,恐怕堕地狱,所以以后一心修道了。这是难陀出家之后的这种情形。 阿难陀。 “阿难陀”是梵语,翻译意思就叫“庆喜”。为什么叫庆喜?因为阿难陀出世这一天,就是佛成佛的那一天。佛成佛是值得庆幸,值得庆祝的一件事,那么阿难的生日,他父亲也认为值得庆贺,所以叫庆喜。在诸大弟子之中,他是多闻第一。所有佛的经典,都是由阿难尊者结集而成的。佛所说的法,阿难尊者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永远也不会忘了。所以阿难陀这一位尊者,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好;不单记忆力好,而且定力也不错。 他有八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一、不受别请。《楞严经》里有一段叙述阿难受别请,而遇上摩登伽女以〈先梵天咒〉,把他摄到YIN室里之后,佛说这个〈楞严咒〉,叫文殊师利菩萨用这个咒,把阿难陀又救回来。从此之后,他就再也不受别请了。因为以前他受别请,而发生这种危险。怎么叫别请呢?就是,在这一帮僧人之中,单独地到外边去应供,受某一个护法、居士请去供养,单独去供养,这就叫受别请。在佛的制度里边,比丘不能受别请的。譬如,这儿有十个比丘,其中有一个人,有人欢喜他,对他很有缘,单单请他一个人去吃饭,应供,这不可以去的!必须要十个比丘一起都去,这才可以去;单单一个人不可以去的。那么阿难尊者因为有以前受别请之后,知道是错误了,以后再永远也不受别请。这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二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不受佛的故衣。一般的比丘都欢喜穿佛穿旧了这个衣服,都最欢喜争着来求佛这个旧的衣服来穿。以为佛穿过的衣服,那么他们穿上就会增很多的智慧,灭了很多的罪业。其实这都是一种贪心。那么阿难尊者他不求受佛的故衣,这是第二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三、阿难尊者他不见非时。怎么叫不见非时呢?就是不应该看的时候,他就不看;应该看的,他才看。那么也就是不合乎规矩的,他就不看;合乎规矩的,他才看。 第四、不生染心。染,就是染污的染。怎么叫不生染心呢?阿难尊者随着佛到天上去,或者到龙宫去,或者到阿修罗宫殿里去,见着那个天女,或者阿修罗女,或者龙女,生得非常美貌,但是他不生这个欲心,没有这种YIN欲心生出来,所以这叫不生染心。 第五、阿难尊者知道佛入定的时候入的是什么定,其余的比丘就不知道。所以这是第五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六种,阿难尊者知道佛在定中来教化所有的众生。一切众生得到哪一种的利益,阿难尊者都知道,知道众生所得的利益。 第七种,佛所说的法,阿难尊者完全都了解,都明白。这第七种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八种,阿难尊者他法不再问。他所听过的佛法就永远记得,不需要再向佛来请问。 所以,阿难尊者有这八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么其余的尊者呢,就没有他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方才所说“不受别请”,这个出家人,在沙弥的时候,不能说自己想要吃东西就去吃去,自己想要喝就去喝去,必须要和大众一起。譬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自己单吃。就是沙弥、比丘都是一样的,不能和大众住在一起,但是自己单独地我一个人单吃,不可以的!甚至于喝茶,也不能自己单独地喝,要和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大家都一样的,不能自己做一个特别的样子。甚至于吃一个苹果,大家要没有吃这个苹果,我自己不能吃。吃这个橘子、橙子,一切水果都是一样的,甚至于一块糖,一般人没有吃的东西,我不能单吃。 关于坐禅呢,也是这样。大家坐禅打坐,我也要打坐。打坐,也不能打旁人的闲岔,或者人家那儿坐着,正如如不动了,你这个地方动动弹弹,摇摇晃晃的,弄出来很多的声音,令其他人也不能入定的,或者正在坐坐,又起身跑了。这都是犯规矩的地方。 本来坐禅,先要止静,敲三下木鱼之后,不要说人不可以走,就是韦陀菩萨也是站那儿,一步也不准动的;就是其他菩萨在这儿也是不可以动的。为什么?你一动,令其他人功夫不相应,或者不能入定,那么你这罪过是无量的。所谓 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一千条江里的水呀,我可以把它摇动了,可是修道人的心,你不可以令他摇动。所以在打坐的期间,三槌鱼子(木鱼)止静之后,在没开静之前,是不可以随便出动静的。如果有必要的事情,也要走路轻轻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不令旁人听得见。你就移动自己打坐的坐凳,都要轻轻把它拿起来,不能在楼板上来回这么一拉,拉出很大的声音。如果你在这些个地方不自己检点自己,这就是造罪无量的地方。 所以呢,这个做比丘、做沙弥都不能受别请,不能别众食。譬如大家没有吃,你就吃,这叫“别众食”,和大家不同。这都是不合乎规矩的。不过有的地方,以前不知道,那么有犯过呢,不管它。现在知道这是错误,就不可以再犯!做比丘、做沙弥的,晚间大家都休息了,这个时候也不可以随便到街上去跑去,不可以各处去跑的。这个做比丘的,所以要常随众,随着佛而住,不能自己愿意怎么样跑,就怎么样跑的。这是这个阿难尊者,有这八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罗睺罗。 这个罗睺罗是佛的儿子。释迦牟尼佛做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净饭王就怕他出家,所以很早就叫他结婚了;结婚,太太就是耶输陀罗。那么以后,佛十九岁就出家了。在佛临走的时候,他太太就向他要儿子,说想生个儿子。于是佛就用手这么一指,耶输陀罗就有孕了。 佛出家,在雪山打坐六年,这个罗睺罗就在他母亲肚里住了六年。住了六年,所以他这个名字叫“覆障”。怎么叫覆障呢?覆,就是遮覆的覆,盖覆的覆;障,就是业障的障。因为罗睺罗在前生,把老鼠洞给堵住了,塞上了六天,所以他出世的时候,就受在母腹里六年的果报。这就是因为他堵老鼠洞堵了六天,所以受这六年的胎障之苦。这个罗睺罗一生出来,给他母亲就找来麻烦了。 找来什么麻烦了呢?因为这个净饭王发了脾气了,一般的释种里头也都不高兴了,说:“岂有此理!也没有丈夫在家里,就生出个小孩子来!你说,这要不是这个女人不守规矩,怎么会有小孩子呢?!一定是耶输陀罗不守规矩,引诱有情人(情人,就是boyfriend),才会有小孩子呢!如果没有这个情形,佛已经出家六年,她怎么会生的小孩子呢?”所有净饭王这个家族里边都不高兴了,说这是个坏女人。有一个宫人就对人解释说:“不是,她真守规矩,连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一天到晚都在家里,没有和男人接近过,这个孩子的确是太子的儿子。”但是大家也不相信。 大家不相信,就要杀这个耶输陀罗,又要把她打死,又要把她用火烧了……。最后决定用火把她烧死,连耶输陀罗带的这个小孩子,两母子一起都给他烧死。当时这种专制就这样子。于是在这地里挖了一个坑,里边就弄上火,点着火在这坑里边,预备把耶输陀罗和罗睺罗推到这火坑里头去,用火把他们烧死。烧死,随着就埋到这个坑里,预备这样子。 耶输陀罗在这时候就发愿了,说:“一切的天神地祇,你们现在都应该显一显灵。这个孩子如果是悉达太子的,那么我们母子俩在这火里头,就不应该被火烧死。如果不是他的,真是我不守规矩的话,那么可以把我们母子俩都一起烧死!”发了这个愿之后,就抱孩子跳到这个火坑里头去。一到火坑里,你说怎么样?哈!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出现了。本来是火坑,但是变成水池了!在这个火里头,又长出一朵金莲华来,这个母子两个人都站到这个莲华上,一点也没有损伤。所以大家才知道,哦!这个不是偷汉子有的小孩子,这真正是佛的儿子。所以大家才没有毁谤了。 等佛成佛了,回到王宫的时候,耶输陀罗就叫罗睺罗送欢喜丸给释迦牟尼佛。由这个大家一看,因为耶输陀罗如果是偷汉子有的小孩子,她一定会怕佛的;现在她也不避忌,抱着小孩子送给佛,佛也就把这小孩子抱过来。那么这样子,大家才知道,这个儿子真正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 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儿子,是非常有道心的,非常用功的。所以他在诸大弟子里边,他是密行第一。怎么密行第一呢?他随时随地都用功,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用功。他用功,不是说各处想挂一个招牌,叫大家知道他用功修道。不是的!他是秘密用功,甚至于到厕所里边去,他都可以入定。一般人在厕所里,那个气味很不好的,不愿意在那儿;他在那个厕所都可以入定。随时随地他都可以入定;他的密行,一般人不知道,所以这叫密行第一。 那么说起来啊,虽然说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但是释迦牟尼佛不只这一个儿子。有多少个儿子呢?有三种的儿子: 一、真子。第一种的儿子叫“真子”,真是佛的儿子,不是假的,是真的。谁是佛的真儿子呢?你看经,常常看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这“法王子”就是佛的真子。这是说的一切菩萨。 二、内子。一切的阿罗汉,虽然他们悟明白偏空的理,而没有得到中道的理,这叫佛的内子。在中国说“内子”是讲自己的太太,但是这里这个内子,就是内里边、家里头的儿子。 三、外子。佛有很多的外子。外子,什么叫外子呢?就是一切的凡夫,也不懂修行,在这儿颠颠倒倒,这都是佛的外子。 所以,佛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我们应该赶快回家找这个大慈悲父。若找不着这个大慈悲父,在《法华经》上说着,我们就是变成了穷子;若找着这个大慈悲父呢,佛的家业我们都有份的。 憍梵波提。 这个尊者的名字很奇怪的,“憍梵波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牛呞”。这“牛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好像牛那么吃草。牛吃饱了草,在躺到地下,它这嘴里总嚼,一边嚼,一边那么呼嗤呼嗤地喘气,嚼这个草,那么喘气,这就叫牛呞。憍梵波提就叫“牛呞”,为什么他叫这么个名字呢?就因为在往昔之中,很久很久以前了,他见着一个老的出家人。这个老的出家人吃饭,吃东西就这么嚼来嚼去;因为牙也不好,大约也没有力量,吃硬的东西就要慢慢来嚼,慢慢来嚼。 他这么嚼,这个桥梵波提就说了:“你这个老比丘呀,吃东西像老牛一样的!”只这一句话,你说怎么样?他毁谤这个比丘像老牛似的,果然他死了之后,自己就去做牛去了。做牛做了五百世牛,这回他就知道这个牛的滋味,牛的这种辛苦了。后来就遇着释迦牟尼佛教他修行,他就修成证果了。 虽然证果,成了罗汉果,但是他还是这种习气,牛的习气不改,一天到晚总像牛吃东西那么喘气似的,所以名字就叫牛呞。释迦牟尼佛看他这样子,有这么一个怪样子,一天到晚都像吃草那么样子,恐怕人再毁谤他:“你真好像牛似的!”那么毁谤他的人又会堕落,就叫他到天上去住。所以这位牛呞尊者,他是受天供养第一。由这个尊者看来,我们切记不要随便讲话,随便骂人。你一骂人,自己就要受果报的。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在十月二十九号(一九六九年)到台湾受戒这五个人,大约在本月十四号会回来。这是在美国第一次有这么五个人去受具足戒: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叫三坛大戒。尤其他们这样的修行,也都是日中一食,到台湾也没有变。我说,我像造砖似的,造砖的一个陶师,造出这五块砖,到台湾不会被水给冲化了。果然这五块砖,在这儿锻炼一年,这火候到台湾也没有化;这个砖没有变成土,也没有被水给溶化,所以我很欢喜。尤其在香港,现在受到香港的佛教热烈的欢迎,一天到晚很多的应酬,做香港佛教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很欢喜。 在美国,这是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次。不单在美国是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次,可以说是在西方人里边,是有历史以来的第一次。那么,从来就没有五个人一起正式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所以这是第一次他们去受戒,光荣的回来。我们现在预备,你们哪一个是艺术家,可以做一点这个旗,去接他们的时候,用这些旗来表示欢迎他们。这个旗上可以写:“欢迎五个新菩萨来到美国”。这是新菩萨,他们受菩萨戒了就是菩萨。旗上愿意写中文也可以,愿意写英文也可以,这个旗随便你们各人去做去。因为这是第一次,我们要有一点很隆重的表现,好能令一般人对佛教生出一种信心。那么你们谁愿意做什么样的都可以,这没有定法,没有一定;要是不做呢,也可以。这随你们美国人自己去看着怎么样做,都可以的。我只是提议。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颇罗堕”是梵语,翻译过来也叫“不动”、“利根”。这个尊者,到现在还仍然没有入灭,就是没有入涅槃,仍然在世上,所以他是福田第一,为众生作福田。为什么他没有入灭呢?因为他犯了一种过错。 在佛住世的时候,所有的阿罗汉虽然有神通,可是不准随便就显神通。有一个长者叫竖旗长者,他用栴檀香造了一个钵,放到一个最高的刹竿的顶上,他说:“哪一位如果能用神通,把我这个钵在这个刹竿顶上拿下来,我这个钵就送给他。” 这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就用神通把这个钵拿下来了。佛就呵责他:“你呀!因为这么一个栴檀的钵,你就生出一种贪心来,用神通把这个钵取下来。你想要这个钵,这样的贪心,你不可以入涅槃了,你应该留在世间上,为众生的福田。”所以,这一位尊者到现在还是在世界上。那么究竟在世界什么地方呢?没有人知道。不过,任何人在供养的时候,他都来应供,这叫“作末世的福田”,给众生来种福。 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也是梵语,翻译过来意思叫什么呢?叫“黑光”。这个迦留陀夷,他的相貌生来是黑色,大约和黑人是一样的,可是他身上有一种光。他虽然黑,可是有光,眼睛也放光,所以在晚间走路,身上也有一股黑光,眼睛也有两道光。有一次,他晚间到外边去散步,大约不是太晚,也就是七、八点钟的时候。这时候,偏偏在这一天晚间,就有一个怀孕的妇人,在晚间突然间看见他眼睛这两道光,和他身上这黑光,就恐惧起来;恐惧起来了,于是乎就吓得小产,把这个小孩子没有够月份,就生下来;生下来,然后就死了。那么佛知道这个情形,所以就制成一条戒律:比丘、沙弥晚间不可以到街上去随便跑路,随便散步,晚间不可以去街上。这是这个黑光尊者。 这黑光尊者,他作佛的侍者。什么叫佛的侍者呢?也就佛的护法,给佛作护法。他教化第一,教化人教化得最多。他教化出来的,证果圣人有一千多,所以他是教化第一。这是黑光尊者。 摩诃劫宾那。 “摩诃”是大;“摩诃劫宾那”是梵语,翻译为“大房宿”,也是因为他父亲母亲祈祷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第四个星宿,叫“房日兔”,向这个房宿的星星来求儿子;生了这个儿子,所以就叫房宿。 这一位尊者,他是善知星宿第一,所有的天文学,他都清楚。 薄拘罗。 “薄拘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善容”,因为他相貌生得非常好。这一位尊者,他寿命活了一百六十岁,所以他是寿命第一。为什么他是寿命第一?因为他在过去毗婆尸佛的时候,他供养过辟支佛。辟支佛,就是缘觉圣人。以什么供养辟支佛呢?以一种印度的“诃梨勒果”,这种果其他地方没有,以这种果来供养辟支佛,所以他这寿命得到很长的,九十一劫寿命都非常长。那么他又专门持这个不杀戒,所有的生物都不杀,甚至于草木都不杀。因为持不杀戒,所以他得到五种不死的报。 这五种不死的报,我以前已经讲过,在讲《法华经》的时候。但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五种不死是什么不死?(一)火烧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水淹不死,(四)鱼咬不死,(五)刀割不死。 这个尊者可有一种特别奇怪的境界。怎么样奇怪的境界呢?一般小孩子一生出来的时候,都是哭,他一生出来就笑。不单笑,而且还坐着笑;不单坐着笑,而且还结双跏趺坐笑。他结着跏趺坐,一生出来就结着双跏趺坐,然后就嘻嘻哈哈对他母亲就笑起来了。 他母亲一看,“嗐!这可是一个妖怪出世了,这么奇怪!”于是乎,就把他放到什么地方呢?就放到好像现在那个炉子,放到那个地方就cook,放到那个炉里头就用火来烧他。大约最低限度也要烧三、四个钟头,但是也没有烧死,还是那么结跏趺坐,嘻嘻哈哈在那儿笑。 他妈妈更相信这是个妖怪了,于是又把他放到水里,用一个锅放着水,底下用火烧,用水来煮他。煮了几个钟头,大约比那用火烧的时间不会短,也三、四个钟头。打开,他还在那个里边嘻嘻哈哈地笑,还是对他妈妈笑。 他妈妈一看,啊,这得了!于是就把他丢到海里去。“烧不死你,我也煮不死你,这回掉到水里,当然会淹死你了!”谁知掉到水里,也淹不死他,也没有死!这是水淹不死。 很巧的事情又出现了,怎么样?就来一条大鱼,这大鱼把口一张,就把他吞到肚里头去。虽然用牙咬他那身体,也没有咬死他,身体也没有被咬死。 你看,火烧不死,水煮不死,水淹不死,鱼咬也咬不死。那么吞到鱼肚里去怎么样子呢?这条大鱼偏偏被人家用网打上来了,打上来这条大鱼。那么人就用刀,割这条鱼的肚子;把这个鱼肚子给割开了,可是这个小孩子没有被刀割死,没有死。这刀割也割不死,有这五种的不死。 为什么他有这五种不死报呢?就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持“不杀生戒”,所以就得到这五种的不死报。这是薄拘罗尊者,他是寿命第一。 阿[少+免]楼驮。 “阿[少+免]楼驮”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贫”,就是不贫。他的因缘也有一个公案: 他是在弗沙佛的时候,那时候世界饥馑。饥馑就是世界闹荒年,人人都没有饭吃了,只能吃草根呀、树叶呀,都要饿死。当时也有一位辟支佛,就去化缘。这位辟支佛,他下山化, 缘一次,化够两个礼拜吃的,所以两个礼拜化一次,如果化不着缘呢,也两个礼拜就不吃东西。 有一次,他到山下去化缘,偏偏就托空钵了,就没有人供养他。回来时,遇到一个穷人在这儿耕田。这个耕田的穷人就是谁呢?就是阿[少+免]楼驮。阿[少+免]楼驮在宿生,在那儿耕田,吃的是稗子饭。稗子饭,就是谷里头最不值钱的那种米,那么因为他穷,所以就吃这种米。这个辟支佛,托着空钵回来了,这个农人看见就说:“啊,您这个圣者呀!圣士呀!(就是尊贵的出家人的一个称呼)您因为化缘没有化着斋饭,您吃不吃我这个稗子米呢?如果您要吃的话,我把今天这一份就让给您,供养您了。” 那么这辟支佛看他这么诚心来供养自己,于是乎就接受他的供养。吃完了,就踊身虚空,现出十八变,然后就走了。 这位穷人仍然在地里头耕地。啊!看见一个兔子,这个兔子就跑到他脊背上,趴到他脊背上,它就不下去了;在他脊背上,他怎么样也摆脱不掉它。那么他就很害怕,这时在田里边只有他自己,没有旁人可以帮忙他,把这个兔子从脊背上拿下来。于是乎,他就跑回家去;跑到家里去,这个兔子,在他身上变成一个死人。 那么他到家里,叫他太太把这个死人从身上拿下来了,这个死人就变成一个金人,金子。他就把这个金人的手剁下来,去卖了钱。回来,这手又长出来;把这个脚剁下来去换了钱,回来,脚又长出来,所以这个金人总也不会没有,这个金子用了又来,用了又有,用了又生出来。所以,他由这个因缘,就感到九十一劫都不受贫穷的这种果报,九十一劫都是富有的。 那么在今生,他就做斛饭王的儿子。斛饭王和佛的父亲净饭王是兄弟,他也就是佛的一个堂兄弟。他不贫是不贫,可是在佛一说法,他就睡着了。佛一说法,他就睡觉。有一天,佛就呵责他: 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 一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 “咄!咄!胡为寐”你这个东西,你为什么要这样睡?“螺蛳蛤蚌类”,你好像海里那种螺蛳和蛤蚌之类的,一天到晚都睡觉;“一睡几千年”,一睡,睡了几千年,“不闻佛名字”,也听不见佛的名字。 被佛这样骂了一顿,他发奋了,七天七夜也没睡觉。没睡觉,你说怎么样啊?把两个肉眼就瞎了。以后佛对他生一种怜悯心,就教他修“金刚照明三昧”。他一修这种的三昧,即刻得到天眼通。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上一个苹果这么样子清楚。这是阿[少+免]楼驮,这位尊者他是天眼第一。 如是等诸大弟子。 如是,就是指的前边从“长老舍利弗”到“阿[少+免]楼驮”,这有十六位尊者,还有其他没有举出来名字的,很多很多的,都等于以上所说这个各大弟子,所以叫“等”。诸大弟子,就是做佛的弟子之中的上首,这叫“诸大弟子”。 C2.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 “并诸菩萨摩诃萨”:那么不单有这各位尊者,而且还有很多很多的菩萨;不单很多的菩萨,而且是大菩萨,菩萨中的大菩萨。什么叫菩萨呢?“菩萨”两个字是梵语的略称,具足应该说“菩提萨埵”。“菩提萨埵”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怎么叫觉有情呢?就是令一切有情的众生都得到觉悟。这是觉有情,一个意思。 又有一个意思,就是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觉,是对迷而言;觉就是不迷,迷就是不觉。你若觉了,就是佛;你若迷,就是众生。所以,一念觉就一念佛,一念迷就一念众生。你念念觉就念念佛,念念都是佛;你念念迷,就念念都是众生,所以菩萨就是在众生里边,在有情里边,一个能自己觉悟的众生,一天比一天觉悟多一点,一天比一天觉悟多一点,不是一天比一天迷多一点,这就叫菩萨。 并诸菩萨摩诃萨,这一些个大菩萨,都是已经觉悟,将要圆满的大菩萨了。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又叫曼殊师利,这是一种音译的关系。“曼殊师利”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妙吉”,又叫“妙德”。这一位菩萨是在菩萨里边,有最大的智慧,所以他是智慧第一,又叫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菩萨”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觉有情”。众生,就叫迷有情。觉有情,是众生里边一个觉悟者;我们众生,就是众生里边的一位迷昧者。觉悟者,就是所有一切的境界,他都会觉悟,所谓: 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什么事,他就省悟什么事,他就觉悟什么事,这个是出世间,觉有情。“见事迷事堕沉沦”,见着什么事情,就迷昧到什么事情里边,这就是会堕落沉沦里。出世间,就是菩萨;堕沉沦,就是众生。众生和菩萨的分别处,就在一个觉,一个迷。所谓“觉者,佛也”,佛就是众生里头的觉悟者。那么现在可以说是“觉者,菩萨也”,觉悟者,就是菩萨;迷者,就是众生。 这一位文殊师利菩萨,在他出生的时候,有十种的吉祥事情,来表示这一位菩萨的功德圆满、智慧第一。这十种的吉祥: 第一,光明满室。当文殊师利菩萨降生的这一天,他这个家里,房子里边放一种光。这一种光,不是日光的光,不是月光的光,也不是星光和灯光的光,这是表示文殊师利菩萨他这个智慧般若之光,这般若的光明;也就是表示这位菩萨有大智大慧,他这种智慧能破除一切的黑暗。 第二,甘露盈庭。甘露,这是一种不死的药,在天上有的。这甘露可以令人得到饱暖;你得到甘露就可以饱了,不吃饭也不饿了。好像我们一般人,不吃饭就会饿。为什么会饿呢?因为没有甘露来滋润你。所以现在果现有很多天没有吃饭了,饿得也不能来念经了,也不能来听法了,但是他还勉强来听法。你看,他坐那儿,头低低的,这身子都挺不起来了,后边脊梁骨都软了,坐不起来了。 所以头先我问他:“你多少天没有吃饭了?”他说他不记得,“Nocount!”我说:“大约有没有一百天哪?”他说:“No!”没有!我说:“十天有没有?”“No!”也没有!我相信大约一个礼拜差不多。我记得好像有一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孩子,饿得都瘦了,还这么咬着牙,不吃饭。我看着太可怜了! 你明天或者今天可以喝点水,喝点茶,或者喝点juice(果汁)、牛奶都可以,吃一个apple(苹果)、orange(橘子),我给你开放。不要把妈妈的孩子给饿坏了,懂吗?把妈妈的孩子给饿坏了,你妈妈就会哭了,并且把师父的徒弟给饿坏了,也不可以的!师父虽然不会哭,但是心里也不太好受。所以不要这么愚痴,这么样搞法了,听到没有?啊,这个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你因为没有感到甘露给你灌顶,所以你就觉得饿了,饿得没有精神。这个没有精神,你看看哪地方有苹果,等一等你可以吃一个,吃二个都可以,这是我准许的,不在stealing(偷盗)之内! 甘露盈庭,得到这甘露,就可以得到饱暖,可以得到这种的清净、清凉。所以饿鬼,若得到甘露给他一灌顶,他即刻就消除他的罪业,可以往生了。这甘露盈庭,表示文殊师利这位菩萨以这甘露法来灌救众生,救度一切众生。所谓“甘露门开”,这甘露门一开开,这饿鬼都进来,就都得到饱暖了,饱满了。 第三,地涌七珍。从地生出来七种珍宝──金子、银子、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七种的宝贝。这七种为什么叫宝呢?因为它少有。这个世界上,所少有的就是宝贝,多了就不是宝贝。 好像这个土,本来也很宝贵的,我们人若没有土,就不会生存。但是人人都拿它不稀罕,你抓把土送给人,是没人要的。你说:“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我送给你。”他一看是土,嗯!把它丢到地下。为什么?因为到处都有,哪个地方都有。所以本来这土是最宝贵的东西,没有人很稀罕它,因为随处都可以有,所以不宝贵了。 这个水,也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人若没有水,就不能生存的;不单人,就是所有一切,要是没有水,也不会生存的。所以太上老君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上等的善人就像水似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利益一切的物质,对一切的物质都有利益,但是它又不争功。好像这花吧,水不会说:“你这朵花呀,幸亏我这水,你才长这么大,开得这么新鲜哪!要不是我这个水,你能有今天吗?你应当对我有一种报答才对的。”水没有这种的思想。“处众人之所恶”,这水在低下的地方,哪个越低下,地最洼下的地方,水在那地方住着。“处众人之所恶”,谁都不愿意在那个地方,水却在那个地方住着。“故几于道”,所以合道。 那么,这个金、木、水、火、土,对人、对一切众生都有益处。但是为什么人不宝贵它呢?就因为它太多了。好像木头,也到处都有,所以人也都不宝贵它。这个金子,为什么人宝贵它?因为它少;少就出贵了,不是随地都是。好像若到极乐世界,黄金为地的地方,那土就值钱了。因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土。到极乐世界,你若送给他一把土,他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现在到月球拿回那块石头那么宝贵的。一样的石头,在月球拿回来的,这就是价值连城了。本来我们这娑婆世界这一把土不值钱的,你送到极乐世界去,喔!这真是稀有的。因为它少有,所以就出贵了。这七珍,为什么叫七宝?因为它少有。人人不容易得到,所以就说这是宝贝了。 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他有无量的宝藏,所以他出世的时候,七珍也就随着他出世这个地方地里就涌出来。涌出多少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也拿不完,用也用不了。在什么地方?在文殊师利菩萨出世那个地方。说:“我可不可以到那个地方呢?”方才果地已经说了:“人不要生出一种贪心。”你到那地方想要拿一点七宝?你到那地方,恐怕用的路费比那个七宝还值钱了,所以不要打这个妄想。 第四,神开伏穴。神是藏主,转轮圣王有七宝,其中之一是“藏主宝”。藏主宝,就是管宝藏的神。那么地涌七珍,是从地涌出来,而这些宝藏是以前人埋到那个地方,人都忘了,这时候守藏的神把这个财宝都打开了,这个地好像就有人把它刨开了,那么这种宝贝也就都可以得到了。 第五,鸡生凤凰。这个鸡本来是生鸡,但是这个鸡菢出来的鸡,就不是鸡,是什么呢?是凤凰。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很吉祥的;人若看见这个凤凰,就一定会得到一种的很幸运的事情。在古来讲,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这凤凰的鸟也不来了,这河也没有河图洛书出现了。伏羲氏画卦,有河图洛书那种情形出现,现在也没有了。我呀,停止啰!我不需要再宣扬这个道德了,所以吾已矣夫──我停止了,我不做什么了。 第六,猪产龙豚。这个鸡生凤子,这还不算出奇。这个龙,本来是龙生龙,凤生凤,但是现在这个猪,他家里养的猪,生出一条龙来。猪产龙豚,好像龙似的这么一个猪。怎么像龙似的?这个身上有鳞,就像那个龙鳞似的,那个龙身上都有鳞。这猪生出的小猪,有鳞,这叫猪产龙豚。 第七,马生麒麟。这个马,本来都生马,现在生出个麒麟。这个麒麟,也是兽类之中的一个兽中之王。老虎是兽中王,麒麟和狮子也都是兽中之王。但是在这儿,这个麒麟是由马生出来的。这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兽,也是在中国唐尧那时候,这凤凰、麒麟,很多很多的,人人都看得见的。以后,因为这个众生的业报重了,罪业深重了,所以这一些吉祥的鸟兽也都不出现了。 在孔子那个〈获麟歌〉上说: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吾心忧! “唐虞世兮麟凤游”,说在唐尧虞舜的时候,麒麟和凤凰常常到这个世界上来游,人人都看得见。“今非其时来何求?”现在不是唐虞那个时候,你来干什么呢?你来有什么所求呢?“麟兮麟兮吾心忧!”孔子说:“麒麟哪!麒麟哪!我心里呀,真为你很忧愁的。” 这是因为在那时候,孔子见着打猎的人,打着一只麒麟。他一看,他认识这只麒麟。因为孔子出生的时候,“麟吐玉书”,有一只麒麟来吐玉书,吐这个字,那么孔子的母亲,就把一条绳拴到这个麒麟脖子上。等孔子看见打猎的人所打住的这个麒麟,一看!他妈妈系的这条绳子,还在这个麒麟脖子上系着。所以,他知道这个麒麟被打猎人打住了,给打来了。孔子知道自己也不久就要圆寂了,所以他很伤叹的,才说这么几句话,说:“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吾心忧!” 第八,牛生白泽。白泽,是白色的。这种白色兽类是很少有的,它也不像牛,也不像马,也不像驴,也不像骡子,所谓四不像。它身是马的样子,但长着牛蹄子,那个脚,长得牛脚。虽然是牛脚,却又是马的样子。它也不像个驴,也不像个马,也不像个牛,也不像骡子,所以叫白泽。这种的兽类也是一种祥瑞的兽。 第九,仓变金粟。我头先问果地:“金粟有什么用呢?可以拿来吃吗?这榖子本来可以做饭、做米来吃饭用的。现在变成金子了,这怎么吃啊?”他就很聪明,他说:“你若拿一些去,就可以卖了换钱,可以买很多米。”我一想,也是这样子。这个金粟,你拿一些去卖了,就很值钱的了,所以这是很对的。可惜我对这种情形还不太了解,那么果地这么一说,我才豁然大悟。他问:“谁有贪心?”我说:“我有!”我贪什么呢?我这个贪心,想要贪你们大家快点成佛,这是我的贪心。所以,不要把这个徒弟给饿坏了,还希望他快一点成佛呢!这是第九,仓变金粟。 第十,象具六牙。本来象是生两个牙的。文殊菩萨出世这时候,他家里养的象生了六个牙。 有这十种的吉祥,这代表大智文殊菩萨十种的十度波罗蜜,所以和其他的菩萨不同。这是文殊师利菩萨有十种的吉祥如意的事情。 我们要想认识文殊师利菩萨,要想见一见文殊师利菩萨,你就要先记得这十种吉祥的事情。你知道这十种吉祥的事情,你见着文殊师利菩萨时,你可以对他讲:“您老人家呀,是我一个老朋友了,最知己的善知识。”他说:“为什么你这样讲?”你说:“我知道您出生的时候,有这十种的吉祥事情。”你一念,喔,文殊师利菩萨一定也就会很欢喜的:“哦,是的。你是我的老朋友,我不否认,因为你知道我。”这叫知己的朋友。 你若不知道他呢,文殊师利菩萨虽然没有分别心,但是你对他不认识,他对你也就不会接近;你认识他多一点,他和你就近一点。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知道每一个菩萨的这种境界呢?也就是想要每一个菩萨都和我们做朋友、做兄弟,每一个菩萨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你们各位,将来都是菩萨的善知识,所以自己不要把自己看轻了。 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梵语“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又叫“慈氏”。这一位菩萨,他专修慈心三昧,对任何人都存一种慈悲心。你骂他,他也对你慈悲;你打他,他也对你慈悲。一般人对他无论怎么样子不好,他都是慈悲──你欺骗他,他也是慈悲对你;你侮辱他,他对你也是慈悲;你对他发脾气,他对你也是慈悲;你对他生无明,他对你也是慈悲:一切一切都是对人慈悲。 不但对人慈悲,而且还爱护一切众生。他看一切众生,都好像他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亲。他爱护一切众生,所谓“无微不至”。对于众生那种的慈悲、那种的爱护,无量无边。他就修这个慈心三昧;修慈心三昧,就是先要修忍辱,所以他才有几句偈颂。这个偈颂,你们都听过好几次了,不过有的人还没听过,我今天再给你们讲一讲。他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凭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你看,这一位菩萨,他说“老拙”,就是一个很愚痴的老年人。他没有说小拙,他说老拙,这个老拙就拙得很厉害。衲袄,就是一个破衣服,用针线把它衲住。“淡饭腹中饱”,什么叫淡饭?就是没有油、也没有盐,不是说,哦!又要放点香油,又要放点芝麻酱,又要放点麻油,又要放一点酱油,这个味道调得它好好的,那就不是淡饭了。这个淡饭,淡而无味,一点味道都没有。腹中饱,可是把这个肚子装满了,已经饱了。 “补破好遮寒”,补我这个破衣服可以遮寒。“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随随便便,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安份随缘度岁月──到处随缘度岁月,安份守己过时光。这样子,万事随缘了,来了就来,去了就没有了,这就随缘了。这就是随缘不变,也就是不变随缘;也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动亦静,亦静亦动。这个不要讲太深,讲太深了,没有人知道。 那么“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骂这个老愚痴的人,“老拙只说好”,你越骂,我就:“哦,好!verygood,verygood!”就说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这个老愚痴,没有智慧这个老人,怎样呢?“老拙自睡倒”,你打我一下,我躺那地方就睡着了。你看,这真是愚痴!人家打他,你要是一般人哪,你这么打他一下,他就和你瞪眼睛了:“你为什么打我啊?”但是他不单不瞪眼睛,还把眼睛闭上,躺那儿睡着了。你说,这妙不妙?你们谁要能会这个方法,那就是不错了,那就是真有修行了。果前,你要有这个能力,那就真是向前了。 “唾在我面上”,你一口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有人吐到你脸上一口唾沫,啊!那无明火发起来三千丈了:“你为什么这样子侮辱我?”那不得了!“凭它自乾了”,叫它自己乾了。我不用手来擦它,“我也省力气”,我省举手来擦面上的这个力量。你虽然力气不大,但是你这么一擦,这也要用一股力量。但是我不擦它,把这个力气省了。“你也无烦恼”,你一看见,哦,这个人,我吐到他脸上,他都像没有这么回事似的!这个人,我不要和他一般见识的了。“你也无烦恼”,你烦恼就没有了。 “这样波罗蜜”,这个就是波罗蜜。什么是波罗蜜呢?就是人家打你,你能睡着;人家唾在你面上,你能让它自乾了,这就是波罗蜜。什么波罗蜜?这就是忍辱波罗蜜。这个波罗蜜,你若再不认识,那你学什么佛法呢?你学佛法,一天到晚学佛法,学来学去的,来了,你不认识这是什么法。譬如你们和人打完架,想起我对你们讲的话,想起我的功夫来了,“啊!我学了很多佛法,怎么我那个时候不会用呢?”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这是妙中之妙,宝中之宝啊! “若知这消息”,你若知道这个消息,“何愁道不了?”你还有忧愁什么道不了呢?你若有这种的忍辱力,你的道业一定会了的。诸佛菩萨不会欺骗人的。这是阿逸多菩萨,他说的忍辱的功夫。你们各位,应该照阿逸多菩萨──向弥勒菩萨这样学习。你要跟着弥勒菩萨这样学习呀,那你决定成道业。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乾陀诃提”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不休息”。不休息,就是常精进;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这两位菩萨互相赛跑,这位也是往前精进,那位就不休息。一个是不休息,一个是常精进;一个常精进,一个就不休息。两个互相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你不休息,我就常精进;你常精进,我就不休息──两个人昼夜六时行道。这位给那位做护法,那位也给这位做护法,也就是这一位来看着那一位,那一位也看着这一位,两个人就好像赛跑似的:你往前跑多一步,我也跑多一步;你跑多两步,我也跑多两步,总是不能叫你落下。所以,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不休息也就是常精进。 这两位菩萨,在无量劫以来就是打同参的,怎么叫打同参?就是两个人在一起修行。你用功嘛!我比你更用功;你比我用功,我再加多一点用功,就两个人互相这么竞赛。所以一个叫常精进,一个就叫不休息。这两位菩萨是真正的修道者,一切都是常精进,一切都是不休息。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不仅仅这几位菩萨,那么还有其他很多的大菩萨。 C3.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释提桓因等”:和这个释提桓因等。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帝释就是三十三天的能天主,也就是〈楞严咒〉上的“因陀啰耶”。“南无因陀啰耶”,就是指的这个帝释。所以懂佛法的人,他知道〈楞严咒〉里边有诸天,有一切的鬼神王,有一切的大菩萨;那么若不懂佛法的呢,他就说“佛教里头没有这个诸天,没有二十八宿,没有什么……。”因为他不懂。那么〈楞严咒〉里,二十八宿也有,一切诸天鬼神什么都有,都是在〈楞严咒〉里边包括着。那么释提桓因,也就是那个能天主。 “无量诸天大众俱”:“无量”就是没有数量。这层天,总起来说有三十三天,要是分析来讲,每一天里边又有无量的诸天。也就好像这世界有──此世界、它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它国土、无量诸国土。这个天也是这样子,也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很多很多的都聚会到一起。 A2.正宗分(分五) B1.详释极乐依正庄严令生信乐 B2.特明净土殊胜劝令发愿 B3.正示持名功德令知修证 B4.广引诸佛称赞令断疑惑 B5.佛赞功德稀有令感佛恩 B1(分二) C1.总标极乐依正之名 C2.别显极乐功德庄严 今C1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就当这些无量诸天和这些无量菩萨、无量声闻、罗汉、比丘、比丘尼僧、优婆塞、优婆夷,在大家聚会到一起这个时候。“佛告长老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最有智慧的这位长老,他的名字叫舍利弗。 “从是西方”:从,就是从这个地方;是,也就是这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就是当时的印度,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那个地方。从这个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桓精舍这儿,开始来算,向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经过十万亿这么多的佛的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个地方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它的名字叫什么呢?叫“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最快乐的世界,再没有这么快乐了,至极无以复加,快乐到极点。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个国土有一位佛,这位佛叫什么名字呢?叫“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翻译过来一个意思是“无量光”,也可以说是“无量寿”。无量光,是他的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无量寿,是他的寿命经过百千万亿大劫也不穷尽。这一位佛,成佛了之后,也是不休息的。干什么呢? “今现在说法”:现在给大家说法呢!他不是一个没有事情做的佛,是有事情做的。干什么呢?就是说法。佛的工作就是说法。你谁能说法,就是佛的工作;你不说法,就是魔的工作。所以你要说法,“若不说法度众生,此生等于白往还。”你若不说法教化众生,这一生就等于白走一趟一样;白走一趟,就是一点什么益处也没有。白,中文那个白,就是什么也没有得到,白费功了,就是wastetime了。 C2.别显极乐功德庄严(分三) D1.总释极乐之名 D2.别明依报庄严 D3.特显正报功德 今D1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这个是佛自己设出问答。因为舍利弗虽然是大智,但是他也不晓得怎么样问。好像昨天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没有?Haveanyquestion?Nobodytalking(没有人讲话)。因为你们不知道问什么好,所以我就问你们了。记得吗?我问你们:“下雨好不好?”你们也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但是,我再给你们举出一个比喻来──这个下雨,做土匪的,很讨厌下雨。为什么呢?因为走路一点也不好走,那土匪也就很讨厌的了:“我想去偷东西,下这么大雨,把我身上都浇湿了。我拿一个手电筒,湿了,它也不着了。”偷东西不方便了。这个走路的人呢,Holiday(度假)的这个人也觉得,“唉!我来到这儿旅行的,下雨了,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也很讨厌的。 你说,下雨好?下雨不好?这两个人就说它不好。但是那个种田的,或者种花的就说:“哦,这次下雨,我种这个田呀,我种这个花呀,这回下这个雨最好了,我这花能多卖几千块钱!”你说好不好?那个种果园子的说:“这回下雨呀,我这个果树得到这个雨的滋润,今年苹果长得又肥又大,又甜的。这个金山橙Orange也是一样。”你说好不好?所以这就没有法子讲。你说讲经说法好不好?有的人相信佛法的,就说好,有的人妒嫉佛法的,他就说不好。这个你又有什么办法?这是昨天我问你们的问题。 现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本来是应该由舍利弗来问,但是舍利弗不知道怎么样问,所以释迦牟尼佛自己设出问答来,我来问你这个问题。什么呢?“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你说一说这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国土,它怎么叫极乐呢?为什么缘故名为极乐啊?告诉我,讲啊。这么问舍利弗。 这个时候,大约停有五分钟的时间,舍利弗也没有话讲,虽然他有那么大的智慧,可是怎么样啊?眼睛呀,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这个讲经,就是表情,我给你们作戏呢!这舍利弗睁着眼睛,不晓得讲话了。好像你们一样,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没有?睁着眼睛,不晓得说。那么不晓得说,等着等着,这时间是宝贵的,释迦牟尼佛也等不了了,“好了,我answer(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告诉你。” 佛说,为什么叫极乐呀?“其国众生”:就是阿弥陀佛那国土,他那国里头的众生,都是从莲华化生的。“无有众苦”:因为从莲华化生,是清净所生,不是欲爱所生;清净所生,就是没有男女这种欲爱,不是由这种YIN欲心所生出的这个身体,所以他就无有众苦。 我们为什么会有众苦呢?就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是由父精母血,这一种污浊东西所成就的。就因为这种污浊东西,所以一天到晚就想这个污浊的事情──男人多数就想女人,女人多数就想男人。一天到晚,吃饱了没有事情做,把这个当第一件事情。所以,男的到时候了也想结婚,女的到时候也想结婚;若不结婚,就觉得好像有一种大病没有好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个根本种子不净,所以就有这种心念也不净。因为你种子不净,所以心念也就不净;心念不净,就发生种种的苦啰!为什么有众苦?就因为有这个! 现在为你们讲经说法,无论讲多少,无非是讲这个。佛所说的经典,也是叫你们没有染污心,没有YIN欲心。你若没有YIN欲心,就是清净大海众菩萨;你若有YIN欲心,就是五浊恶世鬼众生。所以,修道不修道就在这一点!你能清净其心,你就是功德无量;你不能清净其心,那就是罪过无量。罪过,就是因为你心里不清净,而造的罪过,这是在你自性里头的因,结成你形相上的果,造出的罪恶;你若自性清净了,你内里边自性清净了,外边就没有恶业的果报了。 所以你学佛法,要是不懂真正的道理,学几万万个大劫,你也不能脱出轮回去;你要是明白真正佛法的要点了,“喔!就要自净其意志啊!原来佛法说来说去,都是说的这个!”都是叫你自净其意志,这你就是明白佛法了。你明白佛法也就是开悟了;你开悟,也就是不再有这种不清净的思想了。明白了吗?为什么我们有众苦?就因为我们这念虑不清净。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众苦?也就因为他念虑清净了。所以“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没有一切的苦,而受一切的乐,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极乐世界。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每一个人造就我们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我们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我们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乐世界,也真是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虽然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但是也没有出去你我现前这一念的心。因为它没有出去你我现前这一念的心,所以说,也就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也就是在我们的心里边。 这个极乐世界,就是你我众生本来的真心。你得到你本来的真心,你就生在极乐世界;你没有明白你自己本来的真心,你就没有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在我们心里边,而不是在心外边。 那么,极乐世界是清净无染的世界,你我现前一念的清心,也就是清净无染的。不过,你我现在还在凡夫的境界上,自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变成染污了。你若把执着空了,即刻就是极乐世界,即刻就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没有分彼此,所以我说极乐世界并不是那样远。我们一念回光,知道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你能把你这个染污的心去了,就是除去你的私欲杂念──没有妒忌心,没有障碍心,没有自私心,没有利己心。你若存菩萨利人,觉悟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极乐世界现前了。你没有杂念了,也没有妄想了,你说不是极乐世界吗?这要不是极乐世界,这是个什么?不要向外去找! 各位善知识!你们都是有大智大慧的,都比我聪明,将来你们说法都会比我说得更好。不过,现在你们不懂中文,所以我介绍介绍这个“老生常谈”──这个说得古古老老的,没有什么新奇的。但是,将来你们把它神而明之,把它再变化出来,啊,那就是妙不可言了! D2.别明依报庄严(分五) E1.栏楯行树 E2.池阁莲华 E3.天乐雨华 E4.化禽说法 E5.风树法音 今E1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了前边极乐世界这个名义,那么其中还有无量无边的意思,也是等着舍利弗再来请问,可是舍利弗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舍利弗这么聪明的人还不明白呢?就因为净土的法门太妙了,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他还没有法子来请问。 于是乎,释迦牟尼佛也就不再等了,“又舍利弗”:舍利弗!我再告诉你一个道理,“极乐国土”:最快乐的这个国土里边,有“七重栏楯”:栏是栏杆;这个横的叫栏,竖着叫楯。英文大约就是fence,(弟子:fence,yeah.)yeah,但是它有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三种都是七。 七重栏楯,这是表示戒;七重罗网,这表示定;七重行树,这表示慧。这三种也就是戒、定、慧,也就是表示着七科。什么是七科?七科,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一)四念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菩提、(七)八正道,这就叫七科。那么这三个七,都是表示三十七道品,这是表法。 为什么说“栏楯”代表“戒”呢?什么叫戒?戒,就是“止恶防非”,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止住诸恶,而奉行众善,叫做戒。所以没受戒以前,你乱打妄想可以;受戒之后,就不可以乱打妄想了,所以要自净其意志。如果要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摸摸自己的头,“哎!我是出家人了,我没有头发。啊!我现在不是在家人,在家人可以随便打妄想,随便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都可以想一想,现在我不可以想了。”这不清净的思想、不清净的念头,得停止了。这就好像那个栏杆似的,在那儿栏着你,不叫你进来;你若从这个栏杆跳进来,你就犯法了。你出去,你不走那个门路,就跳出去,这也不合法。所以,“七重栏楯”这是表示戒。 “七重罗网”为什么说是表示“定”呢?定,就是不出不入。你要“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要是真有定力,你就不必打坐了;有什么境界来了,也摇动不了你的心。你心不为境界转了,这就叫常常在定里头。你要是来一个境界,譬如来个好吃的东西,心里就想要吃:“这个东西不错,今天来了,我试一试,尝一尝。”这就没有定力了。甚至于偷着吃,这更不单没有定力,更是犯戒了! 说:“这没有什么关系吧?”啊,就这一点点你犯了,一点点就生长成很大的。人做错事,也就是由这个一点点开始。一点点,你都错了;那大的,更该错了。所以你一点点都不应该错。就这很少的一个小事情、小毛病,就不容易改;你若改了这个小毛病,那就是有定力了。“无有不定时”,你什么东西来了,什么境界现前,就“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 今天晚间,果逸问我喝不喝牛奶?但是我肚子不许可。为什么不许可呢?它说:“你要喝,我就叫你肚子痛!”这是我试过很多次了。那么究竟是谁的肚子呢?我也不知道。总而言之,它饿也不知道饿,饱也不知道饱,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那么这定,就是不被境界转,这就是定了。譬如,女人见着一个最美丽的男人,心里不生YIN欲心,这就是有定力;男人见着一个最美貌的女人,不生YIN欲心──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这就是定力,这就叫“七重罗网”,知道吗?“七重罗网”就是表示“定”的。现在明白《弥陀经》了吧?我一讲,你大约不明白多,也会明白少少的;要不然,你说我讲了有什么用呢?! “七重行树”:这行树,树是很高的。这高的,就是代表人的智慧,人智慧是很高的。你若有智慧,你就高;你若没有智慧呢,你就是矮。不是身体高矮的问题,是你智慧有没有的问题。智慧有,这就是“七重行树”;没有智慧,这也有七重,有七重什么呢?七重行草!不是七重行树了,变成七重行草。那个草,把你心都给堵住了,愚痴得又愚痴,愚痴得又愚痴,人讲一次也不明白,讲两次还不明白。 我曾说:“五个人,一个也不会丢!”(编按:五个人,是指上人来美最早的美国籍出家徒弟,一九六九年出家,并到台湾求受三坛大戒)“什么?什么一个都不会丢?怎么会丢呢?”我的意思,今天告诉你们明白,所谓丢,就是死了。一个不会丢,就是一个也不会死。那么说,我向菩萨买保险了?不要向菩萨买保险,这insurance(保险)公司是我自己开的。 这个insurancecompany(保险公司)是我自己开的,我自己愿意赔就赔,不愿意赔就赚,就赚钱了。所以你们不要另外以为:“我们师父向菩萨买这个insurance!这是哪一位菩萨?将来我们也去买去。”你买,就得先要向我来说明白,我就可以帮你办理这个手续。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吗?这是我最后的一次,以后再也不提这个问题了。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什么叫四宝?金、银、琉璃、玻璃,这是四种宝贝。极乐世界就是这四种宝贝吗?极乐世界的宝贝是无量无边的。我们这世界,都没有看见那么多种的宝贝,都没有的。极乐世界什么宝贝都有,那么为什么单提出四种的宝贝?这四种的宝贝也是譬喻。譬喻什么呢?譬喻四种德行──涅槃四德。涅槃的四德是什么呢?就是“常、乐、我、净”。 第一,常。什么叫常呢?寿命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不单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生在极乐世界去,统统都是无量寿。你若想得到长命吗?就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人人都可以得到无量寿。这叫常德。 第二,乐。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受诸乐,这是乐德。 第三,我。阿弥陀佛有八大自在“我”,这叫我德。什么叫八大自在我?这八大自在我,就有八种的作用,有八种力量,有八种的神通,也就是八种的妙用。 (一)以一身能现无量身。这一个身,能现出无量身,就是有一百个人请你到他家里去应供,你都可以去,到这一百个护法家里去吃饭去。这个人说:“啊,某一天,我请你去吃饭来着!”那个人说:“啊,我也是那天请的,你怎么可以请他?”他们都不知道,原来他这一天就可以应无量的供。这叫一身而现无量身,因为这么多人同时请你去应供,你都可以去。 (二)以一尘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就一粒微尘这么大一个身体,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你看这妙不妙?一尘现刹,刹现一尘;一个国家变成一粒微尘这么小,一粒微尘变成一个国家那么大,这叫以一尘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三)能轻举远到。他能用很大的一个身体,飞到旁的地方去。你看他那身体很笨的、很大的,他可以轻举远到。 (四)现无量类,同居一土。能现无量类,所有一切种种的众生,同住在一个国家里头,什么众生都有。你看我们看这个山,那是山;其实那个山里边,那就是诸佛菩萨的宫殿哪!你们听果地给你们讲过,说是有一个地方,我有很多徒弟在那地方修道,那么他就能看得见,你们就看不见。这就是你看这个山、这个海,和这个种种的情形,那里边都有诸佛菩萨在那儿说法呢!但是你不知道。这就是无量类的众生,能同居一土,同住在一个地方。 (五)诸根互用。眼睛会说话,耳朵会看东西,鼻子也会吃东西,甚至于眼睛也会吃东西。为什么呢?他六根互用,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可以有这六种的功能。耳朵也会说话,好像证果的圣人,他在那儿和菩萨讲话,你是看不见的。为什么呢?他可以用耳朵讲话。你说:“我才不相信这个说法!”你要是相信,你也就会有这种本领了嘛!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你就没有。你连信都不信,怎么会得呢?这叫诸根互用。 (六)得一切法,而无法想。虽然他得到一切法了,但是他没有一个“所得”的想法,无所得。所以《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也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这是八大自在我的里边之一。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就是这一首偈,甚至于一个字的意思,能说无量劫。经无量劫,这一个偈颂的意思都没有说完。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得到自在无碍的辩才了──横说也是道,竖说也是道;横说也是法,竖说也是法;尘说也是法,刹说也是法。他随拈一法,随便说出来一个法,皆为无量义,都有无量法在里头包着。这是为什么呢?他证得了“八大自在我”,他自在了。他欢喜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欢喜说什么,就说什么。他骂人,人也欢喜听,这是不错的!他就算讲法骂人,开口就骂人,人听着也很好听的,听着不知多自在!因为他证得自在我了,所以他自在了,人听了也自在了。这回懂了吗? (八)身遍尘刹,犹如虚空。这一个身体,遍满尘刹,犹如虚空,还是像虚空似的。本来这个身体遍满尘刹的,但是还是像虚空似的──虽然没有,可是遍满尘刹了。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自在的道理,这就是八大自在我。好像本经后边说,人在早晨的时候,“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为什么他能这样子?在早晨这么一个时候,就能到十方一切国土,去供养十方诸佛,他为什么能这样子呢?就因为得到八大自在我了。 所以这极乐世界四宝庄严,就是表示涅槃四德。这是“我”,八大自在我,这是“我德”。 第四、净。这个净土,“其土清净”,这就是“净德”。 所以,极乐世界以四宝周匝围绕。围绕,就是这四德周匝圆满,圆融无碍。“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所以这个国家,才叫“极乐世界”。 E2池阁莲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前边的经文,是赞叹极乐世界陆地的微妙殊胜。现在这一段文,是赞叹极乐世界里水池的微妙不可思议境界。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前面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重栏楯,这种种的庄严,本来他等着舍利弗,再来问一问极乐世界这种境界。可是这大智舍利弗,还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问起。大约等了几分钟的时间,释迦牟尼佛看这一位最聪明的弟子,还是没有办法找出来问题,于是乎自己就又讲了。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说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有七宝池”: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有池,或者是用泥土造成的,或者用木石造成的,就没有任何人用这个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造一个水池子。像欧纳西斯那么有钱,他那个蝎子岛是他自己的,可是他也没有造一个七宝池。那要和极乐世界相比较起来,那相差得还很远呢!这个七宝,是什么呢? 第一种宝,就是金。在梵语叫“苏伐剌”,翻译过来就叫作“金”。 第二种宝,就是银。梵语“阿璐巴”,翻译过来就叫“银”。 第三种宝,就是琉璃。“琉璃”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叫“青色宝”,青色的一种宝物;又有一个意思,叫“不远”。不远,就是很近。怎么叫很近呢?因为它很近摩竭提国这个地方,摩竭提国出这种青色宝,所以叫不远。 第四种宝,就是玻璃。本来中国也叫玻璃,那么又有一个名称,叫什么呢?叫水玉。水,就是水的水;玉,就是玉石的玉。 第五种宝,就是砗磲。这种宝物,它那个上边有一道一道的,好像车压的沟渠一样,所以叫砗磲。“砗磲”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什么呢?叫“大贝”。大就是大小的大;贝就是宝贝的贝。 第六种宝,就是赤珠。梵语叫“苏摩伽那”,翻译过来叫“赤珠”。 第七种宝,就是玛瑙。梵语叫“苏摩伽剌”,翻译过来的意思叫“玛瑙”。 七宝所做的这个池,并不是说用七宝来造这个池,而是天然生出来的这个池,就是七宝所成就的。因为七宝所成就的这个池,所以池里边的水就是八功德水,有八种的功德。这八种的功德,我不知道记得完全不完全,或者忘了一、两个功德,也不一定。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功德,所以也就记不住这么多的功德。 第一种功德是什么呢?你们有人记得这八功德水吗?有人记得就讲出来。没有人记得?因为我以前没有给你们讲过,所以你们要是会,就讲出来,那就不需要我讲了,以后你们自己就可以讲了。 这个第一是什么呢?是温凉。温,就是温暖那个温;凉,就是又温暖呢,又凉爽。这个意思就是,你到七宝池这池里边,你想水热一点,这水就热一点。你想:“哦!太热了,凉一点!”它就凉了,就这么妙!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种功德,是洁净。本来我们这个世界的水,你用它来洗,那个水就污浊了。可是,你到那个七宝池里边,你就怎么样洗,这个水也是清净的,越洗越洁净,而且还柔软。这种水洗到你身上,就像牛奶那一种又滑腻,又舒服。哦!这也是触尘,这触尘可是非常的微妙──你看,你越用这个水洗,觉得越舒服,越好。这种感觉,没有再那么好的了! 第三种功德,是甘美。这个水,你不要喝它,你就这么用它一洗身,你就觉得心里头都甜了。又甜呢,又觉得这个水再没有那么好的了!就好像你们到香港,那个佘果满(Mrs.王),她最初到观音洞那时候,我留她在我那儿吃面,喝我那池里的水。一喝这个水,她说:“啊,您这个水里是不是有糖啊?”我说:“没有啊!我这个水里边不但没有糖,也就是这个白水。”她说:“这么甜哪!”我说:“那或者是观世音菩萨,给你加上甘露水了。”哦!她就高兴得不得了。那时候,我穿着破衣服,这裤子很多地方都露着肉。你说怎么样?她就给我做了两套衣服送去,这是因为喝了甜水。那么这个水甘美,这是第三的功德。 第四是什么呢?轻软。这个水,不重,很轻的,还很柔软的。 第五呢,是润泽。你这个身体,你一洗,你要是黑人都会变成白人了;把你这个身上黑的色,都会洗变成白色。它润泽,润就是柔润,泽就是光泽──洗完了,这身上就有一股光气。这是第五。 第六,就是什么呢?安和。你用这个水一洗身体,就觉得这个心也安了,身也安了,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没有火气了,没有无明火了,也没有这个烦恼了,就安和了,和谁都和气了。有人骂你,你也不发脾气了;有人打你,你也觉得这没有什么关系嘛,就打我一下怕什么呢!就那么安和了,和谁都和平了。所以你看,这多好! 第七,是最要紧的,这个功德是什么呢?除饥渴。你用极乐世界七宝池的八功德水,这么一沐浴之后,饿的时候也不饿了,渴的时候也不渴了,除饥渴;也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面包,也不饿,也不渴了,所以极乐世界就这么妙! 第八种功德是什么呢?长养诸根。你用七宝池八功德水一洗之后,所有一切的根──这眼睛也光明了;耳朵,你就是聋的,用这个水一洗,也不聋了;鼻子本来它不通气,不知道香臭,你用这个水一洗,这个鼻子也通气了,鼻子也开始工作了,有什么鼻子的病也都好了;你这个口里也开胃了,也有胃口了,就吃什么东西,都觉得香了。长养诸根,你这个手脚也都可以各办其事了,都可以开始工作,也不觉得疲倦了。 不单这个,而且还增长你的善根,消除你的恶业。你说这种功德多大啊,我们赶快求生极乐世界,到这个七宝池去沐浴沐浴,然后我们就也得到长养诸根了。这是八功德水大概的意思,如果我要是详细讲的话,每一种功德,也是穷劫难尽,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这不过简简单单给你们讲一讲。 这八功德水,有八种自在的功德,有八种快乐的功德,有八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这种水“充满其中”:把这个池里边都充满了。有七宝池,充满这八功德水,“池底纯以金沙布地”:这个七宝池的底下,用什么来铺的呢?用金沙布地。把金子、金沙,铺满这个水池底下。 这种七宝在水池里边,你如果有什么业障,到这个水池里也就都消除了。所以我们快一点求生极乐世界去,好能把我们这个业障早一点消除。什么是业障呢?业障,就是你心里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你心里生烦恼的事情,这都是业障;你若没有业障了,就没有烦恼了。你这个业障就帮助你生烦恼,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七宝池里,可以消除一切的业障。 “四边阶道”:池有四边的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这个阶道都是用玻璃、金、银、琉璃所造成的。我们这个世界用柏油路,已经认为是很好了。但是极乐世界不单不用柏油,简直用金子来铺路。你看,不单是金子,而且还掺着银子,掺着玻璃、琉璃,这么混合着。这个道路上有五光十色──五种的光,十种的颜色──你看这道路上都放光,所以叫“合成”。 “上有楼阁”:这个水池上边,又有楼,又有阁。什么叫楼呢?就是我们这一层一层,这就叫楼。重楼曰阁,这个阁,就是那个loft。“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宝贝来庄严呢?用这么多的宝贝来庄严,是非常美观的。这么多的宝贝来造楼阁,这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所成就的,他的德行太大了,所以就有这么多的庄严。你若没有德行,就没有这七宝的庄严。因为这个七宝,也就是表示阿弥陀佛的德行圆满了,所以用七宝而严饰之,来庄严这个楼阁,庄严这个国土。 “池中莲华”:这个七宝池里边有花。这个池有多大呢?这池有一百个大海那么大。你看,一个大海就很大了,这一百个大海,你说有多大?!就这一个水池,就有一百个大海那么大。其中有莲华,这个莲华又有多大呢?“大如车轮”:这个车轮,不是像我们世界这个车轮那么大。像什么呢?像转轮圣王的车轮那么大。转轮圣王那个车轮有多大呢?有一由旬那么大。 这个一由旬,小由旬是四十哩,中由旬是六十哩,大由旬是八十哩。这个车轮,有八十哩这么大的一个车轮。莲华就有这个车轮这么大,八十哩。因为七宝池有一百个大海那么大,这个七宝池生的莲华也一定要大的;如果不是那么大,花很小的,在那么大的一个水池里头,怎么陪衬得起来呢?也不相衬。所以这莲华大如车轮,面积有八十哩那么大! 我来给你们唱个歌: 大圣主,阿弥陀,端严微妙更无过; 七珍池,华四色,涌金波。 这是说四色莲华。大圣主是谁呢?阿弥陀。所以说“大圣主阿弥陀”。他坐在那儿,“端严微妙更无过”,端严,那可太妙了,太好了!阿弥陀佛的样子,没有再比阿弥陀佛这个佛相再好的了,所以说“更无过”。 “七珍池,华四色”,这个七宝的池,也就是七珍池,那里边的莲华有四色。“涌金波”,七珍池那个水,那个波浪,都是金色的。这个华怎么叫四色呢?“青色青光”,青色就放青光,青色莲华就放青色的光明;“黄色黄光”,黄色的莲华就放黄色的光明;“赤色赤光”,赤色的莲华就放赤色的光明;“白色白光”,这白色的莲华就放白色的光明。 “微妙香洁”:怎么叫微呢?前面不是讲八功德水很柔软的?你看这有水,但是你用手一摸,就好像没有水似的。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你用手一碰它,它还有一个水的力量。这八功德水很微细的,你摸不着的;你看这是水,用手一摸,没有了,但手还是湿着,就是这么妙!这叫微。妙,就是妙不可言,你没有法子想像。 这个水不单这么样子微妙,而且还有一股香气,你若一到这水边,你就不愿意走了,为什么呢?太香了!那个香味呀,令你发菩提心,一闻到这个味,就一定要修行了。我们闻到这个世间的香味,就跟着这个香尘跑了;到极乐世界的这个香呀,你一闻着这个香味,只有发菩提心了:“这个太好了!赶快要修行!”我们这个世界,你一闻到这个香味,就:“这个香不错,我们到庙里去很苦的,这个修道没有那么好。我擦香水是不错的!”好像一般人,都着到这个香尘上了。这个香尘,就是染污法。 色、声、香、味、触,这是五尘的境界,所以修道一定要把这五尘的境界看破了。五尘: (一)色。第一,不要着到色相上。你说是怎么样子美貌,那个美貌就是一层皮,里面不是脓,就是血;血肉是一样的,和人没有分别。这个相貌,就是不要着到这个相上,不要着到色相上。“这个人,长得太好了!”太好又怎么样?摩登伽女最欢喜阿难,看见阿难最美貌了,她放不下他。释迦牟尼佛问她:“你爱阿难,你爱他什么?”她说:“我爱他眼睛。”“好,我把他眼睛给挖出来,送给你。”“那又不行啊!挖出来,我没有用。”“没有用?你爱他做什么?!”挖出来没有用,你又爱他!所以,释迦牟尼佛给这个摩登伽女一说法,摩登伽女当时就证果。所以我们现在这个人,不要着到色相上。但是你也不能离开色相而修行,你还要藉着这个假相来修行。 (二)声。声也是,不要着到这个声尘上。不要说:“啊!这个音乐最美妙了,我听见这个音乐呀……”广东人叫“晕浪”。那个晕浪是什么呢?就好像坐船,坐得迷迷糊糊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这叫晕浪。广东人叫“晕浪”,北方人就叫“迷”,就是迷了,迷到这个音乐上了。好像有一个人,想来给我唱唱歌。我方才给你们唱歌,但是我这不是音乐,我这是给你们说赞叹阿弥陀佛的偈颂。不过你们都懂得唱歌,我只可以说是唱歌,其实我是给你们说法。 (三)香。不要着到这个香尘上。说闻到这个香,我告诉你们,我在香港时,有很多人都愿意往我身边跑,他们说闻着一股香气。啊!真讨厌,讨厌到极点了!跑到我身边,说是有一股香气!以后我弄一点臭的东西,你谁要来,嘿嘿!就要你们闻臭味。那么这就是着住到香尘上了。 其实怎么样啊?这一切唯心造!你要是有定力,香也没有香,臭也没有臭,好声音也没有一个好声音,坏声音也没有一个坏声音。美貌的,你也不知道他是美貌;丑陋的,也不知道他是丑陋。这就是定力,这就是修行的功夫。你有这种功夫,谁对你好,也不觉得欢喜;谁对你不好,也不觉得烦恼,这就是定力,不被六尘境界所转。 (四)味。你要是有定力了,就不会听这舌头的话,不会叫这个舌头试一试这个东西味道好不好。我常常给你们讲,我吃东西,味道好不好,我知道是知道,不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这个木头,和那个石头一样。但是我不随这个味转──好,我也是吃这么多;不好,我也吃这么多──不要有分别心在这个上面。 (五)触,贪着这个触尘。这都是没有定力,被这个境界所转。 那么极乐世界有四种的莲华,青莲华、白莲华、红莲华、黄莲华;这四种的莲华,就有四种的光明。四种的光明,这表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种种的法门。所以我们念《阿弥陀经》,现在听《阿弥陀经》,我们应该修定力。你若有定力了,这个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就是极乐世界;你若没有定力,就是到极乐世界,你也会跑了,又会跑到那个极苦世界来了。你要是有定力,虽然在这个极苦的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你没有烦恼,你要能everything’sok!(什么都可以!)你说不是极乐世界是什么?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极乐世界,它成就像前边我所说这种的功德,这种的庄严。 E3天乐雨华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弗说,“彼佛国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国土,“常作天乐”:常常有天人给作音乐。“黄金为地”:那个地是黄金做成的。“昼夜六时”:昼三时,夜三时,这叫六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叫六时。“雨天曼陀罗华”:雨,就好像下雨那个样子,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华是梵语,翻译过来就叫“适意华”。怎么叫适意华呢?就是你想它怎么样,它就怎么样,恰到你所欢喜的那种的样子,又叫“大白华”。这是从天上所下来的。 “其土众生”:这一个国家的众生,“常以清旦”: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利用早晨这个时候。清旦,就是早晨,在天将要光的时候。“各以衣裓”:衣裓,就是一种装花的袋,也就是用衣服的前襟,兜着做成袋子。“盛众妙华”:装了许多美妙的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供养其他世界、其他国土,有十万亿这么多佛。 “即以食时”:用多少时间,到十万亿佛国呢?就用一个吃饭这么长的时间,大约一个钟头的样子,或者半个钟头。他们到台湾受戒,只十分钟。那么这个众生,怎么能以这么短的时间,就遍游十万亿诸佛国土呢?就因为他证得到这八大自在我。这种境界就是自在、遂心如意,就得到如意通──如意的神通,你想到什么地方,就会到什么地方去,就这样。 所以我们现在修行,拜佛的时候,也要作观想。观想什么呢?观想我们这个身体,也遍满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在诸佛国土的诸佛面前,在那儿向诸佛顶礼,作这样的观想。你能观想这个法界,你这个身体也就是法界那么大。所以才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还到本国”:就回到极乐世界去了。本国,就是极乐世界。“饭食经行”:吃完了饭,就在那儿经行。经行,就是走;吃完了饭,要散散步。“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舍利弗啊!这个极乐世界,就成就像上边我所说这么多的功德,这样的庄严。 E4化禽说法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复次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等了一等,舍利弗还没有什么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再给你说多一点。“彼国常有”:极乐世界那地方,常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种种,就不是一种,很多很多种。奇妙,奇是出奇,妙是特别好看。杂色,就好像我们这个世界,有凤凰,有很多那种小鸟,身上花花绿绿的,特别美丽,特别好看,也就是这样子。鸟,这有什么鸟呢? “白鹤”:我们这儿也有这种的鸟。“孔雀”:孔雀这个鸟,也是生得很美丽的。“鹦鹉”:你知道这鹦鹉,这个鹦鹉会说话。它看见你,它也会说“Hello!(哈啰!)”那么见着中国人,它看中国人说:“你来啦!”它也说:“有客人来啦!”就是guest coming。它都会叫这个主人,说有客人来了。这是鹦鹉,鹦鹉会说话。所以有的人就教这个鹦鹉念佛,那么它就会念佛,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舍利”:舍利,就舍利弗那个名字,就是鹙鹭,梵语叫“舍利”,此云叫“鹙鹭”,是一种鹙鹭鸟,这鹙鹭鸟也是非常美丽的。“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翻译这个意思就叫“好声鸟”,也叫“好音鸟”。因为它在没有出蛋壳的时候,在那个里边,它叫的就比一切小鸟叫的声音都好,所以它叫好音鸟。 “共命之鸟”:怎么叫共命呢?共命,是两个头一个身体。你看见过这样的鸟吗?它两个脑袋,一个身体,这样子变成一个。但是这种的鸟,是怎么一个果报呢?这种鸟,因为夫妇间太好了,好得太厉害了,所以一天到晚这个YIN欲心也不断。一天到晚行YIN欲,白天晚间这YIN欲心不断,所以就堕落了;堕落,就变成这种鸟。 这种鸟,印度就有这种鸟,这叫共命鸟。共命,是说“识别报同”,识就是八识。人有两个头,有两个识,可是所受的果报是一样的,这叫识别报同,这也就是这种共命鸟。所以我们人,切记不要YIN欲心太大!YIN欲心要是太大,将来就堕落变成这种鸟。 有一个人说:“我很欢喜变这种鸟,有很多人爱护,很多人欢喜。”可是,这种鸟是一种畜类,是属于飞禽的。你等这种鸟的寿命完了之后,还要堕地狱的,所以这是很危险的。你不要以为做这种鸟是很好玩的,愿意飞就飞,愿意落下来就落下来,将来这果报是很不可思议的。或许你智慧就一生比一生少,你要有智慧,就不会堕落了;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会堕落。 “是诸众鸟”:前边所说这六种的鸟,“昼夜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出和雅音”:它们出来就好像唱歌似的,那么互相唱合,有这种很美妙的音乐。其实这些鸟,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化现,你不要以为真有这种的业报,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畜生,为什么又有这些鸟呢?这些鸟就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成就的,这些鸟所叫的,都是一种法音,帮着说佛法呢!所以这是出和雅音。 “其音演畅”:怎么叫演?演,就是演扬;畅,就是畅达。它这个音声,你怎么样听就怎么样好听,任何人听了这个音声,也非常地欢喜。演畅通达,到你心里边去,从你心里边往外头欢喜听这种音声。什么音声呢?它所宣扬的,是“五根,五力”。 这个小鸟,它的音声都是说法呢!说的什么法呢?说的“五根”。什么是五根呢?就是信根、念根、进根、定根、慧根。信、进、念、定、慧,这五种的根,言其你有信,才会精进,你有信、进、念、定、慧这五种根,就会生出菩提芽。由这五种根,生出来你这个菩提心。你这菩提心生出来,长大了,它就有一种力量,所以也叫“五力”。这五根,因为它有这五种的力量,所以就是五力。五力,也是信、进、念、定、慧──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菩提分”:又有“七菩提”。第一就是择法觉分,也就是菩提分。第二精进觉分,也就是精进菩提。第三喜觉分,也就是喜菩提。第四除觉分。就是除去这个粗惑。第五舍觉分,舍去这种的细惑,然后才有定觉分和念觉分。这七菩提是很重要的,是佛教徒都应该记得──第一择法,第二精进,第三喜,第四除,第五就舍了嘛!第六就是定,第七就是念,这是七觉分。 “八圣道分”:也就是“八正道”。 第一、正见。现在讲一讲这个正见给你们听。这个“见”,本来是看见的见,但是这个见呢,不是看见的见,是心里见解的见,就是正的见解。什么叫正的见解?就要你用无漏的这种行为,来观察自己,自己这个见解一定要正。 那么,当看见的“见”也可以──不正当的,你不看;正当的,才可以看。不正是什么呢?就是邪。你见到有人对你有一种邪念,这个“见”,就是见对方一切的表现。譬如,一个比丘看见这不正当的人,就应该不看他。所以比丘不去看戏,不去看电影,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如果你要是欢喜看的话,这就没有正见,甚至于你心里有这种想法,这也不是正见。那么你要是能见而不见,虽然它是一个不正当的,你能以不想它这个不正当的,你认为它是正当的,这就叫正见。 第二、正思惟。这个思惟,也是在里边的,人所不能看见的。你自己要用无漏的智慧──无漏,最要紧就是无漏。我给你们讲多少遍这个无漏啊!可是你们遇着境界就有漏了,越讲无漏,你们越有漏!这个漏,就有这么一点点智慧水也都漏了。这个智慧水漏了,所以就有无明火。我给你们讲的,是天地间再没有比这个妙的法了。我告诉你们,你们若再不注意,那简直就是释迦牟尼佛现身,也度不了你这班人。 无漏,就是没有邪知邪见,没有这种欲念,没有这种的YIN欲心,这就叫无漏。你有YIN欲心,就是有漏了,就是漏了;你没有YIN欲心,这就是无漏。所以这叫正思惟。你若邪思惟,那就有漏了;正思惟就是无漏,这就是无漏的智慧。正思惟就是属于心,也就是意──意念里边不起恶念,有这个正思惟。 第三、正语。就是所说出来的话,没有一种YIN乱的情形在里头,这叫正语。所说的话,都完全是正经话。譬如有人对你说不正经话,你也认为它是正经的,你不要想它是不正经的话,这就是正语,这就是口业清净。口业,世间人很多形形色色的种类,他对你说这个不正当的话,因为你不晓得,你不明白,你认为他说的是正话;不过你要小心他,不要和他接近了。你也不能想它:“哦,他说的是不对的。”不要想它,这就是正语,这是口业清净。 第四、正业。正思惟,就是意业清净;正语,就是口业清净;正业,就是身业清净。以这个无漏的智慧,除去身上这个邪业,除去自己本身这个邪业。什么叫邪业?我给你们说得最明显一点,就是YIN欲;YIN欲的念头,这就叫邪业。我现在给你们讲的,再没有那么清楚了!这样显明出来,用白话讲出来的。 好像一般人,他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随便就乱来,这就是邪业了。你现在要用你没有漏的智慧,也就是没有不正当的那种智慧。有的人有邪慧,你看他做正经事,他就没有那么聪明;他若做坏的事情,就是那YIN欲的事情,他比谁都聪明,做得不知几妙!这就是一种邪业了。这个正业,也就是身业清净。前边这些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 第五、正命。什么叫正命呢?因为有五邪命,这个正命就是对邪而言。怎么叫五邪命呢? (一)标异现奇。与其他人不同的,“你看我,哼!”做一个特别样子。好像香港有个某某和尚,本来他是中国和尚,却穿着小乘衣服,令人特别注意他。台湾也有这样子,令人注意他。注意他干什么呢?就是好供养。“他是个特别的!大约这是个菩萨吧!大约这是佛吧!”所以就有人,就有这个瞎眼睛的人哪,看那花花绿绿的,他就认为是宝贝了,就去供养去。这是标异现奇。 (二)自说功德。自己就说了:“你知道我吗?我造了很多的好事啊!你看我在什么地方拿出多少钱来,造了这个桥,人来人往,都是我的功德。我在什么地方又造了一个安老院。安老院,就是老人都在那儿住着。这都是我的功德。我又在什么地方造了一个学校,我出了多少钱,供其他这些子弟读书,这都是我的功德!我又造了一个庙。我这个庙,我自己出了多少钱!啊,这个庙现在住了几百和尚,都是我养着,我来供养,我做护法……。”这是自说功德,自己说自己不知多大功德了。其实怎么样呢?对愚痴的人说可以,对有智慧的人,人家听也不听,把眼睛闭上就知道你尽讲假话。 (三)占卜吉凶,为人说法。占卜吉凶,这个无论出家人、在家人,给人爻卦,为人说法,说:“你知道吗?你要拿出来一百万块钱做好事;如果你不做好事呀,你明天就会死了。”这个人一听说要死,拿出一百万块钱,“这钱不多,一百万块钱可以买回来我这一条命。好,我给你一百万。”第二天,果然就没有死!谁不知,你就不给他一百万,也不一定会死的,但是你就相信他。 或者说:“哦,你明天哪,就会有一种最吉祥的事情来了,但是你要做一点德行。今天若做五十两金子的功德,你明天就可以捡到五百两金子。”这个人一听,“啊,这一两赚十两,这不错!”那么就舍了五十两金子。到明天怎样啊?没有捡到金子;不但没有得到,再找这个爻卦的人,也没有了。他还以为自己遇着神仙了,找不着了。这就叫占卜吉凶,为人说法。 (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高声现威,他一讲起话,就好像某某法师,多少有那种样子,他“耶!”那样喊,你都不知他干什么!这就是高声现威。本来不需要高声的时候,你干什么要这么喊一声,这就是第四种邪命,令人畏敬,令人一听:“喔!这个人说话声音,这么洪亮!”就恭敬他了,生出一种畏敬心。这其实都在五邪命之中。 譬如你讲经,人要是多了,不用那个麦克风,你可以大一点声;要是有麦克风,也不需要那么大声了。平时讲讲话,就这么喊起来,你说这是干什么呢?你们见着某某人,他是不是这样子?这样讲?(弟子:是,不错,就是这个样子。)啊,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五邪命。 (五)自说供养,以动他人。他就说:“你知道吗?我到某某居士家里去,吃最好的斋。他又用白木耳,又用冬菇,又用什么给我做的菜呀,吃得真是好!”到居士家里去给念这个咒,说我在什么地方吃这个好东西。这一念咒,这个居士也受不了:“唉!他在旁的地方有那么好供养,到我这地方来,一定也要好供养,也要弄点好东西给他吃。”甚至于家里没有钱,就去借一百块钱,买一点斋菜回来,做点好斋菜供养这个法师。他不知道这个法师已经犯了五邪命了,自说供养以动人心,令人好发供养心。好像某某人,尽是到处念这个“供养咒”。这是五邪命。 第六、正精进。这个精进,正精进,什么叫正精进呢?好像现在,你们在这儿拜佛、念佛,一天到晚也不休息这么念佛,这都叫正精进。你若到旁的地方去同人家讲话,越讲越有力量,没有事情的这样 talk, talk, talk, talk....(讲,讲,讲,讲……)七扯八拉的,这叫邪精进,你精进这个有什么用?没有用。这叫邪精进。 所以这八正道,你怎么样讲都有道理的,只要你会讲。不是没有口开的,不是一问,也不知道怎么讲。怎么讲都可以,只要你会讲,就可以了。 什么叫正精进?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正精进。什么叫邪精进?就是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这叫邪精进。好像我方才讲,你对佛法上不用功,可是要是舂起壳子来了,喔!比谁都有力量,这叫邪精进。(弟子:舂壳子是什么?)谈话,中国人叫“舂壳子”,就好像米有壳子,把那壳子给舂去,这就是舂米。舂米,也叫舂壳子。讲话,就叫舂壳子。(弟子:只用里面,外面没用?)嗯,没有用,所以叫舂壳子。 正精进,好像你们听经,无论怎么样忙也来听经,这就叫精进。你本来没有事情,你不来听经,这就叫不精进,不正精进。好像我们这儿有几个居士,看电影就比听经有兴趣,宁可去看电影、看戏去,不来听经。或者宁可到那个大街小巷各处看看,也不来听经,这都是不精进。这儿有法会,不来拥护法会,这都叫不精进,没有正精进。 有正精进的,无论哪个地方有法会,我就要去拥护这个法会,护持道场,这就叫精进。你不护持道场,这就不精进,这叫不正精进。邪精进,看看哪个地方:“某个地方,那儿有人打牌呢!”打牌,就是赌钱。“某某地方,又有一个什么聚会,到那地方去。”这都叫邪精进,不是正精进。 七、正定。怎么叫正定呢?正定,本来就是“三昧”。三昧就叫正定,又叫正受。这个正定,是以无漏的智慧来修这个定。这种定,是一切邪的境界扰动不了我。我给你们讲的经,你们若记得一句,到什么时候,用都用不完的!但是你们一句也都不记,都忘了,所以遇着境界来了,就被境界转了,就会跟着境界跑了,这就没有正定。说:“我知道我没有正定。”你知道没有正定,为什么你不用正定?好像有几个人,我一讲什么,他就“I know! I know!(我知道,我知道。)”你既然 know了,怎么还又弄错了?是不是啊?(弟子:是!) 八、正念。正念,就是念这个无漏的智慧,不要有漏。无论如何不要有漏,不要有漏也就是不要有YIN欲心。你没有YIN欲心,这就是正念;你有YIN欲心,这就是邪念。有的人这样讲:“哎!他对我有一种YIN欲心,我一看他眼睛,我就知道了。”你要是没有这种YIN欲心,你怎么会看他的眼睛?你看他的眼睛,你是一个什么心?你既然知道人家有YIN欲心了,你自己如果没有YIN欲心,你怎么会知道人家有?根本你就没有了,清清净净的,一种洁白无染的,你在这地方一点这个思想也没有,你怎么会知道对方有YIN欲心?讲出来看看。你自己根本就没有,怎么会知道人家有?你知道人家有,你自己那儿还有呢!你根本就没有断。没有断,就是邪念,不是正念。所以这法讲起来,这要斩钉截铁的,讲到这儿就是这儿,一点都不可变更的! “如是等法”:是指前边说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是二十五。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个等等,这叫三十七道品,又叫七科。“其土众生”:这个极乐世界的众生,“闻是音已”:听见前边所宣说这个音声,众鸟所演说这个音声,完了之后,“皆悉念佛、念法、念僧”:皆悉,就是完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念这个三宝的名字。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我告诉你,“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你不要说这些鸟是从三恶道生出来的,不是的。“所以者何”:什么缘故呢?“彼佛国土”:极乐世界这国土,“无三恶道”:没有地狱、饿鬼、畜生。没有地狱、恶鬼、畜生,怎么会又有众鸟呢? “舍利弗”:舍利弗!我告诉你,“其佛国土”:极乐世界这个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连恶道这个名都没有,“何况有实”:何况实实在在还有这三恶道呢?都没有的。“是诸众鸟”:所有这种种的妙声鸟等等,“皆是阿弥陀佛”: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都是帮助宣说法音的!所以用一种神通,变化出来众鸟,并不是从三恶道生出来的。不是像我们这国土有这个畜生,由畜生道而变化的。这个不是,这是阿弥陀佛的法力所变化的。 E5 风树法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我告诉你一点极乐世界这个情形吧!“彼佛国土,微风吹动”:微风,就是很慢的风,风不大,很小的。小小的风,吹到一切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上,“及宝罗网”:吹到宝罗网上,“出微妙音”:那宝罗网上都有一个铃铛。铃铛,就是英文叫 bell。那网上都有一个 bell,风一吹到那个 bell,它就响了,铃铃啷啷地就响起来了。这个响的声音,也是帮助念佛、念法、念僧的。 “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这个声音,好像有百千种这么多的音乐,在一时都作起这个音乐来。“闻是音者”:听见这种音乐的人,不是听完了就生出一种不干净的思想,而是听完这种音乐,“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都生出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法、南无阿弥陀僧”,都生出这种的心来了。 有的人就说:“南无阿弥陀佛是有的,怎么有南无阿弥陀法呢?”这是阿弥陀佛说的法,怎么可以不说是“南无阿弥陀法”呢?这是阿弥陀佛所教化的僧,怎么又不可以说是“南无阿弥陀僧”呢?所以,你不要少见多怪。我讲的是一个新发明,也是一个老意思。 也就好像我给你们讲那个“涅槃”似的,我问果宁:“涅槃是什么意思?”他就答不出来,说是:“四德”。四德还用你说?我也知道嘛!我这有个新讲法,就是──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什么?不生YIN欲心;不灭什么?不灭智慧。不生YIN欲心,这就是“涅”;不灭智慧,这就是“槃”。所以,佛到涅槃的境界,就是没有YIN欲心了,他清净无染了,没有男女这些个想法了。那么他常生智慧,自性常生智慧,这就是不灭。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极乐国土,成就像这么样的种种功德和庄严。 D3. 特显正报功德(分二) E1. 约化主显正报功德 E2. 约化伴显正报殊胜 今E1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是特别爱护,这个大徒弟真不错!智慧是有一点,但是不晓得问,那我告诉他啦!“于汝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边,你认为怎么样子啊?“彼佛何故号阿弥陀”:本来这应该是舍利弗问的,说:“这一位佛,为什么他叫阿弥陀呢?”他不晓得问了,这时候也像你们似的,入了定了。问个问题,就是睁着眼睛,也不晓得问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来帮他问这个问题──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佛呢?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所以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十方国土,都没有可以遮障住他这种光的。“是故号为阿弥陀”:所以叫阿弥陀佛。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又舍利弗”:又有一个意思,“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啊,他的寿命和他人民的寿命,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语,此云“无量数”,到无量数的时候。“故名阿弥陀”:所以叫无量寿佛。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有十个大劫,已经活了十个大劫的寿命了。将来活多少个大劫的寿命呢?那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也是无量无边的。 E2 约化伴显正报殊胜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他有很多很多的声闻的徒弟,“皆阿罗汉”:他们都证得无漏阿罗汉果,都是没有欲心了。“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不是用算数来算一算能知道数量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声闻是这样多,菩萨和声闻这个数目是一样的,也不是算数所能知道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极乐世界,所成就的功德,像上边我所说的这么多。 B2. 特明净土殊胜劝令发愿(分二) C1. 生处殊胜 C2. 劝当发愿 今C1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众生,都是阿鞞跋致。什么叫阿鞞跋致呢?“阿鞞跋致”是梵语,此云“不退转”。不退转的意思,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一)位不退。不退到二乘上,二乘也不退到凡夫上。 (二)念不退。这个念,一天比一天增加修行的念头。 (三)行不退。就是修行,一天比一天用功,一天比一天修行,总也不说:“哦!我修行这么多天了,休息休息了!”休息休息就是退回去了。阿鞞跋致就不退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在这个佛果上不退转。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生到极乐世界那儿,其中有很多众生,都一生就补处佛位,就可以成佛了。一生补处,就是在一生到这个莲华里边,就可以补处佛位了,就成佛了。“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这个数目有多少呢?说不出来那么多。不是算数譬喻所能知道的,“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只可以说是,有无量无边、无量数这么多的阿僧祇说。 C2 劝当发愿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舍利弗啊!“众生闻者”:一切众生听见我所说这个道理呀,“应当发愿”:都应该发愿,“愿生彼国”: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可以得到像上边所说的这些声闻、菩萨、众生,这一些都是上善人,来住在一起。 B3. 正示持名功德令知修证(分三) C1. 善根福德因缘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结劝 今C1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舍利弗啊!讲是这样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没有善根,没有福德的人,他没有法子生到极乐世界去的。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诸波罗蜜门,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不然,他就没有机会遇着这种的妙法,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C2. 持名念佛功德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舍利弗啊!假设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听见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执持名号”:执,就像用手抓着东西,不放手似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若一日”:这个“若”字,可以给它改成“苦”字,苦一日,苦二日,念两天也很辛苦的。“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苦三日,念三天更辛苦了!苦四日,由早晨五点钟到晚间九点钟,这是很辛苦的,苦四日了!苦五日。因为这个“若”字,你把那个撇,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苦六日、苦七日。苦了七日,到这“一心不乱”的程度上了。 “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等到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等到你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就想起来你了:“哦!娑婆世界这个众生,他念我的名字,念过七天,受过七天的苦,我答应他要把他接到极乐世界来。现在到时候了,啊!赶快去,去把他接来。”于是乎,带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到这儿来,一手就把你托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想往后退,都不可以的。 “是人终时”: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他心里也不生颠倒的念头,不会说:“我不要去极乐世界了,您不要来接我了,我不愿意到那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没有什么意思。”不会生这个颠倒想,不会阿弥陀佛来接你,你还总不去的,没有这个情形。“即得往生”:即刻就往生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个国土里边去。 C3 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啊!“我见是利”:因为我见着有这种的好处,有这种利益,“故说此言”:所以我才对你讲。“若有众生”:假设在这个娑婆世界,若有其他的众生,“闻是说者”:听见我这样讲这部经的道理。“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前边是“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儿是你“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儿决定了,你应当发愿,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去! B4. 广引诸佛称赞令断疑惑(分三) C1. 释尊称赞阿弥陀佛 C2. 六方诸佛现相称赞 C3. 明经应赞 今C1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好像我现在,称赞阿弥陀佛这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么多的利益的事情。 C2. 六方诸佛现相称赞(分六) D1. 东方诸佛现相称赞 D2. 南方诸佛现相称赞 D3. 西方诸佛现相称赞 D4. 北方诸佛现相称赞 D5. 下方诸佛现相称赞 D6. 上方诸佛现相称赞 今D1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迦牟尼佛说,不单我现在说,在“东方亦有阿閦鞞佛”:东方世界有一位佛,叫阿閦鞞佛。这阿閦鞞佛,也就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也就是不动佛,也就是东方金刚部阿閦鞞佛。 “阿閦鞞”是梵语,翻译过来就叫“不动法身常住”。他是不动的,什么不动?法身不动。不单不动,也是常住的,所以叫不动法身常住。又有一个佛,是“须弥相佛”:好像须弥山那么大的相。“须弥”也是梵语,翻译过来叫“妙高”。这位佛就像妙高山,那么样子的一位佛。“大须弥佛”:又有这一位佛,叫大妙高佛。“须弥光佛”:又有一位佛,叫妙高光佛。“妙音佛”:又有一位佛,叫妙音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这是提出来东方这几位佛的名字,要是详细讲,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各于其国”:那么这每一位佛,都在他自己国土里边,“出广长舌相”:出最广、最长的舌头这种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你看这个舌头有多大?能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舌头,你说怎么说话呢?什么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法流通到每一个地方去,这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这叫“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他说真的、说真实之言。 “汝等众生”:你们这一切的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都应当称赞,应该信受这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就保护着你念诵这个经文。你诵念这部《阿弥陀经》,有一切诸佛所护念,这也和《法华经》是一样的。《法华经》也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部《弥陀经》也是。你若诵这部《弥陀经》,那十方诸佛就都欢喜,都来保护着你。将来你临命终的时候,他证明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D2. 南方诸佛现相称赞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了东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然后又说南方诸佛。于是乎,他叫了一声“舍利弗”,说“南方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在那个地方出广长舌相说法呢!有什么佛呢?有“日月灯佛”:这位佛的名字,叫日月灯佛。又有一位佛,叫“名闻光佛”。又有一位佛,叫“大焰肩佛”:焰,就是火焰;言其这位佛在两肩上就放光,这叫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有一位佛,又叫妙高灯佛。还有一位佛叫“无量精进佛”:他是昼夜六时恒精进,这位佛很精进。 “如是等”:像上边我所说这几位佛,不单是这几位佛,还有“恒河沙数诸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都在南方那地方。“各于其国”:这么多佛,就在他那个本国,“出广长舌相”:伸出来他的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他这个长舌相,覆盖到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他对一切众生说真实的话,说不假的话。说什么呢?“汝等众生”:你们所有一切的众生,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那么多的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你们都应该生一种真正的信心,生一种愿心,生一种实行的心;要有信、愿、行这三种的心。“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应当称扬而赞叹,这部经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的,你们都应该信受。既然赞叹,也应该信受,这是一切诸佛所保护的,你若能念诵这一部经,一切诸佛都保护你。所以都要特别发心来赞叹,称扬这阿弥陀佛和这部《阿弥陀经》。 D3 西方诸佛现相称赞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弗说,不仅仅是东方和南方一切诸佛,赞叹这一切功德,就是西方的世界,也有无量的诸佛赞叹。把前边几位佛的名字,提出来告诉你们各位以及一切众生。 “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西方世界又有无量寿佛。这位无量寿佛啊,你若说这西方世界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你就是对阿弥陀佛认识得很清楚;你执着这无量寿佛,你就知道是阿弥陀佛。 可是我再对你讲一次,同名的佛有很多很多的。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一位无量寿佛,可能就是阿弥陀佛,也可能是其他的佛。所以你不要执着这个一定是阿弥陀佛,一定不是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又怎么样呢?不是阿弥陀佛又怎么样呢? 所以这个地方,你不必执着,不要执着一定是,一定不是。这也没有一个是,也没有一个不是,佛法就是这么妙的!哪个是?哪个不是?没有一个是,没有一个不是!是、不是,那是在你那儿;在诸佛的份上,只有一个,没有彼此之分,佛佛道同──那个佛和这个佛,都是一样的佛。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各有各的法相庄严,互不相障碍。 不像我们人似的,“嘿!你这个人对我这么样坏,对我这么不好!”佛没有这样,佛都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没有彼此之分,所以证到这个无我的境界上了,是和不是都是一样的。你看妙不妙?所以人要成佛了,就是到这个没有这一些个分别心了,也没有这一些个妄想心了,也没有这一些个欲望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是真正的妙到极点!所以你不要执着,你要是能真正认识阿弥陀佛和无量寿佛了,那你也就没有分别心了,你也就不在这个地方来用功夫了。 “无量相佛”:你看,这一个佛就有无量相。无量相,不知道有多少佛相,这个无量相佛。又有“无量幢佛”:这一位佛,有很多宝幢在上边来维护他。“大光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大光。这一位大光佛,是光明遍照。又有一位佛,叫“大明佛”。又有一位佛,叫“宝相佛”。又有一位佛,叫“净光佛”,他清净光明。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像上边所说,只不过提出几位来,要是往详细了讲,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各于其国”:在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不单极乐世界,西方有很多诸佛世界。所以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伸出来这个广长舌。我们这个舌头伸出来,连这间屋子都遮盖不了;这个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为什么佛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佛这一念就是三千,三千就是一念。虽然有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超出佛这一念;虽然佛仅仅就是一念,也就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个广长舌相,你也不要执着,一定说佛的舌头那么大,遮盖三千大千世界,把三千大千世界遮满了,遮盖住了。这个话说出来,那太笨了。 这个广长舌相,言其法到什么地方,就是佛的舌相到什么地方;不一定说佛就有那么大的舌头。我们也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说这个法,流通到什么地方去,这就是遍覆到什么地方。所以,你听佛法的时候,也不要那么执着。佛广长舌相,虽然遍覆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是连一粒微尘那么大也没有,根本就是没有。 说:“没有?这是不是佛也打妄语呢?”佛要是不打妄语,你怎么会信佛呢?可是在你众生的份上来看,就好像是在打妄语;可是在佛的份上来看,这是真实不虚的话。众生看是妄语,佛看不是妄语,是真实语。一样的话,在佛说出来是真实,在我们众生说出来就是打妄语。 这个地方很不容易弄明白,也很不容易弄得清楚。你若想要明白这个道理呢,不要怕苦,不要怕难,要用一番功夫。不要学了两天半的佛,就以为把佛法都学会了。经也不听了,佛也不念了,甚至于禅也不参了,什么都不干了,就说:“我知道了,佛教就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什么。我学了四、五年了,也是这么样子,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现在什么都不学了。现在总好了,没有那么多麻烦!”你看,他讲得好像蛮有道理的。 可是你要知道啊,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在三大阿僧祇劫里边,来修福、修慧。修福,作种种布施;修慧,就要学种种佛法。百劫种相好,在一百大劫里头,修佛这个相貌圆满,所以佛才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我们为什么连一相都没有?连一好也没有?人家看见我们:“这人怎么那么臭?嘿!离他远一点。这个人哪,简直地太没意思了!”一看见,就发脾气了。为什么呢?就因为没有修行,没有德行,所以人人都不愿意看他。 那么,佛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说的真话,没有骗你,没有打妄语。你不要再用你那种凡夫的知见,以凡心来测圣智,以凡夫的心来猜测圣人的心、圣人的智。我常常跟你们讲,初地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十地菩萨不知等觉菩萨的境界,初果阿罗汉不知二果的境界,二果的阿罗汉就不知三果的境界。 初果阿罗汉所做的事情,他认为是对的,但是在二果上来看,他是做错了。二果的阿罗汉所做的事情,他自己认为对了,在三果的阿罗汉看,喔!你又差一步,就差一点点,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啊,好像我做你们的师父,你们没有法子可以知道这个师父的境界;如果你们知道师父的境界,那就不需要师父了,徒弟也可以做师父了,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和你们讲话,你们应该用脑筋去研究一下,不要我讲出来,就是这么说说而已。你们没有到台湾去以前,我给你们讲了很多预言,我预先都明明白白告诉你们,你们会怎么样子;可是到那个时候,你们都忘了。好像现在我这么样告诉你们,你到那时候把它都转过来了,统统都不会用了。教你念的咒,也不会念;教你们念的经,也不会念了,到那时候真没有咒念!这也难怪你们,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确是危险的,你们没有完全被化了,这是诸佛菩萨加被你们,保护你们,你们才能完完整整地回来了。 “汝等众生”:你们这一些个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你们应该深信,而称赞这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一切诸佛所保护念这部经。 D4 北方诸佛现相称赞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不仅仅是东方、南方、西方,而且还有“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有连肩膀上都放光的一位佛。有“最胜音佛”:他这个音声是最殊胜的,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听得见他这个声音。说:“那怎么我没听见呢?”因为你没有在“那个”三大千世界嘛!你若在那个三千大千世界,当然你听见了;你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不同的。“难沮佛”:难沮,就是不能破坏。这位佛,他的佛法没有人可以破坏得了的。又有一位佛,叫“日生佛”。又有一位佛,叫“网明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最妙的,就是这个不可思议功德。要是可思议的功德,那就是有限量了;这不可思议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他的功德,可是太妙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他的功德太妙,所以诸佛所护念经;也因为诸佛所护念经,所以他的功德就最妙了。 D5 下方诸佛现相称赞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北方、东方、南方、西方,这四方的诸佛,又告诉舍利弗,在“下方世界”,有一位佛,叫“师子佛”,这位佛说法,有如狮子吼一样。“名闻佛”:有一位佛,这位佛的名字,是三界都闻名,都知道他这个名字。又有一位佛的名字,叫“名光佛”,他不单名遍三千大千世界,而且他的光也照遍三千大千世界。又有一位佛,叫“达摩佛”。达摩佛,就是法佛,这一位佛叫“法佛”。“达摩”是梵语,翻译为“法”。又有一位佛,叫“法幢佛”:法的一个宝幢。又有一位佛,叫“持法佛”:他专门受持佛法。这一位持法佛,也可以说就是受持《阿弥陀经》这一个人,这一个人将来就成一个持法佛。所以可以说有这位持法佛,也可以说你现在念《弥陀经》,你就是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和前边那番话一样的,不再讲述。 D6 上方诸佛现相称赞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这位佛的声音,非常清净,清净而嘹亮。“宿王佛”:这一位佛,他宿世发的愿力非常大,所以叫宿王佛。“香上佛”:这一位佛叫香上佛。你若烧香,这位佛就来了,就在这香的上边。又有一位“香光佛”:你给这位佛上香,这位佛就放光了。 “大焰肩佛”:南方世界也有一位大焰肩佛,现在上方世界又有一位大焰肩佛。这位大焰肩佛,是表示权实二智,两边肩都放光。放光,这表示权实二智,权智和实智。又有一位佛,叫“杂色宝华严身佛”:这位佛,他用很多种的颜色,不同的颜色,来庄严他这个身体,“以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所以叫宝华严身佛。 “娑罗树王佛”:娑罗树,在印度有这种娑罗树,也就是菩提树。这个娑罗树,翻译过来就叫“坚固”,言其这种树很坚固的,水泡不烂它,水怎么样泡,也不怕水泡,也不透水。那么这是譬喻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是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破坏的,所以好像这娑罗树王佛。这一位佛,叫“宝华德佛”。又有一位佛,叫“见一切义佛”。又有一位佛,叫“如须弥山佛”:这位佛,好像须弥山那么样的大。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讲法和前边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重讲。 C3. 明经应赞(分三) D1. 释闻持功德 D2. 劝信佛语 D3. 结劝信愿得生 今D1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问舍利弗,我讲了前边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的名字之后,讲这部经是诸佛所护念。“于汝意云何”: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你有什么感想呢?“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什么缘故,给它起这个名字,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这是征求这个经的名字的意思。 “舍利弗”:那么释迦牟尼佛问舍利弗,舍利弗还是睁着两个眼睛,没有法子答覆得出来,不知道这个意思是在什么地方。所以呀,释迦牟尼佛等了五分钟之后,就不能等了,他说:我告诉你了,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设若有受五戒、修十善这个男子和一切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他听见这部《阿弥陀经》,能受持读诵,能不忘,能以把它背得出来。“及闻诸佛名者”:和听见这《阿弥陀经》上边说诸佛名字的这个人。“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这一种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到十方诸佛;不单六方,十方诸佛都来拥护他。本来是十方,不过现在举出六方来说。“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都得到三不退,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得到三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 D2 劝信佛语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是故舍利弗”: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舍利弗啊!“汝等皆当信受我语”。你看,就佛说的这句话,我们现在都应该感谢佛,感谢得痛哭流涕!这佛啊,你看多慈悲,说是:“你们这一般众生呀,你们这一般小孩子呀,你们这一般的人呀,都应该相信我对你们说的话啊!”好像现在,我对你们说的话,你们都应该相信,不应该怀疑的,不应该说:“啊!不知道这位中国的师父,讲的这个道理究竟对不对呢?”不应该有这种怀疑的,应该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不单单信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也应该信诸佛所赞叹这部是不可思议功德的经。你们也应该信我现在讲这个经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并不是欺骗人的。所以你们都应该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去。 D3 结劝信愿得生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怕舍利弗坐那儿睡觉,所以就又叫一声“舍利弗!”“若有人”:假设若有人,“已发愿”:已经发了愿,就是过去发的愿。“今发愿”:就是现在所发的愿。“当发愿”:就是未来的众生应该发愿。已经发愿的,过去的已经生到极乐世界;现在发愿的,现在也能生到极乐世界;将来发愿,将来也会生到极乐世界。 但是这个发愿呢,你要先有信心,“信、愿、行”是修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你首先必须要信“有极乐世界”,第二要信“有阿弥陀佛”,第三要信“我和阿弥陀佛一定是有大因缘的,我一定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因为有这三种的“信”了,然后就可以发愿了:“我发愿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才说“愿生西方净土中”,我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去,不是人家勉强叫我去的,不是有人来一定把我牵着去的。 虽然说阿弥陀佛来接我,但还是要我自己愿意去──我愿意去亲近阿弥陀佛,愿意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愿意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要有这种的“愿”。然后就要“行”了。怎么样行呢?就是念佛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好像“如救头然”,好像这头要丢了,有人想要把我这头给割去,或者有人来偷我这个头。 好像六祖大师虽然圆寂了,他还知道有人要来偷他这个头。是不是?所以他要叫徒弟来保护他这个头,说你们怎么样怎么样保护。所以这些徒弟就用铁叶子,把这个脖子给包上了。来偷头的这个人呢,砍也砍不断,砍也砍不断。这就是保护头了。六祖大师圆寂之后,都要保护他的头,你说我们人还没有圆寂呢,哪一个不保护我们自己的头啊?都要那么着急保护自己的头。怎样保护?所以就要修行了,就要念佛了。 念佛,就是实行这“信、愿、行”,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个旅费、资粮。信、愿、行,这是三资粮,资粮就是旅费,Holiday travel money,就是旅行支票。那么到极乐世界,这也好像旅行似的,但是你要有支票,要有钱。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你想要生到极乐世界去,“是诸人等”:这一切的人,“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可以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于彼国土”:彼国土,就是极乐世界。“若已生”:就是已经发愿的,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若今生”:现在发愿的,也就是现在生到极乐世界去;“若当生”:当来发愿的,就是未来有发愿的,也一定会生到极乐世界去。 “是故舍利弗”:因为这个原因,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所有的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假设有这种人,他信我所说的话,怎么样呢?“应当发愿”:你看,这话说的是决定词,一点也不可以马虎。你就要发愿,你发愿就可以生到了,“生彼国土”: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B5. 佛赞功德稀有令感佛恩(分三) C1. 释尊赞诸佛功德 C2. 诸佛赞释尊希有 C3. 总结难事令感恩信受奉行 今C1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舍利弗”: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舍利弗!”我再告诉你一点好消息。什么呢?“如我今者”:好像我现在,“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和六方诸佛都赞叹这部经典,说这部经典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C2 诸佛赞释尊希有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说,不是单单我赞叹这些诸佛,“彼诸佛等”:那一些诸佛,“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他们也赞叹我释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作是言”:他们就这样讲了,“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释迦牟尼佛真是了不起,他真是太难得了!怎么呢?他能做人所做不到的事情,人家不能做的事情他就能做。释迦牟尼佛太难得了,非常之难!世间稀有的这种事情,他都能做得到。 那么有的听过经的,就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意思了。“释迦”是梵语,翻译为“能仁”;“牟尼”也是梵语,翻译为“寂默”。释迦牟尼,就是“能仁寂默”的意思。能仁,就是教化一切众生;寂默,就是回光返照,修一种的定。能仁,就是动;寂默,就是静。常动、常静,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一位佛是既随缘而又不变,既不变而又随缘,所以他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作而无不作,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不可思议的。 释迦牟尼佛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呢?“能于娑婆国土”:梵语“娑婆”,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堪忍”,堪能忍受。堪能忍受什么呢?堪能忍受这种的痛苦。娑婆世界是无有乐,只有苦的,可是众生忍耐的性很大的,可以忍耐这种苦;在这种苦的境界上,也不知不觉,不知道这是苦,所以这叫娑婆国土。 “五浊恶世”:娑婆国土有五种的浊恶。这五种的浊恶,是最坏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就是这五浊恶世把我们陷住了,陷到这地方了,好像在那个沼泽里头,在那个淤泥里边,拔不出腿来了。这五浊就好像那个淤泥一样,淤泥就是有水又有泥的地方。所以,这就好像你这个腿拔出来了,那个腿又陷到泥里头去了;那个腿你拔出来了,这个腿又陷进去了。简直地没有法子拔出腿来,没有法子离开这种五浊的恶世里边。可是释迦牟尼佛最有本事,最有神通,他能教你在这个五浊恶世,一跃而出──这么一跳,就跳出这个五浊。所谓,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 你看,这是我们晚间“大回向”时候念的。“一刹那中离五浊”,一刹那,就是比一秒钟还短。这么短的时间,就离开这五浊了。“屈伸臂顷到莲池”,那个壮士屈伸臂顷。壮士,就是会武术的武人,他胳臂这么一伸,这叫“屈伸臂顷”。屈伸臂顷到莲池,胳臂这么一伸,就到莲池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本领最大,能于五浊恶世,在这个五种的浊恶世界里,教你一跃而出。什么是五浊呢? “劫浊”:什么叫劫浊呢?就是这个时间的污浊。时间的污浊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它以其它的四浊,一天比一天增加,一天比一天厉害,增而又增,增而又增,作为这个劫浊的本体。它因为要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四浊来帮助它,帮助就变成一个劫浊了,所以劫浊以“四浊增加”作为它的本体,以“炽然不停”作为它的相。炽然不停,就好像那火着得,越着越旺、越着越旺,总也不停止,这是劫浊的相。(弟子问:炽?)炽,就是那个五阴炽盛的“炽”,就是着火的意思,炽然不停。这是劫浊。 “见浊”:什么叫见浊呢?见浊以“五利使”做它的本体。五利使,就是身、边、戒、见、邪──身见、边见、戒见、见取见、邪见,这五利使作为它的本体。以“错知谬解”作它的相,就是本来是一种真正的道理,他想到偏的地方去了,邪知邪见。这是见浊。 “烦恼浊”:这个烦恼浊以“五钝使”作它的本体。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五钝使作它的本体。以“烦恼逼迫”作它的相,它的相貌。 “众生浊”:众生浊是以“三缘和合”作它的体。三缘,就是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这“三缘和合”作它的体,以“轮回不息”作它的相。由这种三缘和合的情形,然后轮回不息,头出头没──在今生姓张,来生就姓李;今生作比丘尼,来生又作比丘,再来生又作了比丘;比丘尼又转比丘,比丘转比丘尼。你说多妙,这才真是太妙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个比丘尼,比我告诉你好得多。所以自己知道自己本来面目:“噢!原来我是个比丘尼啊!哈哈!” 你看我们这回打佛七,有人得了宿命通了,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比丘尼。本来在这个世界上,他就觉得像在河里那儿游泳。你想这到底是不是妙?所以你应该把这个写到你的日记本子上,把它写得清清楚楚的,给你们西方人看一看,这倒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前几天我就对你讲,我说你这个“病”是个好病,不是个坏病,不要紧的,旁人想得你这个“病”还得不着呢! “命浊中”:命浊,什么叫命?命,可以说是暖息识,又可以说寿暖识。暖,就是温暖的暖;息,就是呼吸的息,出息、入息的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命以这个“识”为它的体,也有说以“寿暖识”为它的体。以“摧灭年寿”为相,以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这是命的一个相。所以这是五浊。 以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因为时间的问题,所以不能详细讲,若要详细讲,以后有机会再来讲。今天因为是阿弥陀佛诞,要把这部《阿弥陀经》讲完,所以这几天讲这部经,好像坐火箭那么快,一天都讲了很多。 以前你们到台湾那个时候,一天或者只讲一句、二句,讲得很慢,现在讲得快了,因为你们回来了。我讲完这部《弥陀经》,明天晚间开始打禅七。这七天禅七过了之后,继续讲《法华经》,所以今天晚间要讲完了它。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里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为诸众生”:他成佛了之后,又为一切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看释迦牟尼佛自己都知道,说出这法,人很不容易相信的。这是很不容易相信的“难信之法”。 C3 总结难事令感恩信受奉行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你应该知道啊,我在这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做这种最难的一些事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这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为一切世间说这种最难信的佛法,“是为甚难”:释迦牟尼佛自己都说了,“甚难!”很难的,很不容易相信的。释迦牟尼佛说很难呢!佛是这么样讲,但是我说很容易,因为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你肯念,你说不是容易吗?这我觉得很不费力的,既不费钱,又不费力,又不费时间,所以这是非常容易的一个佛法。 A3 流通分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此经已”: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一部《阿弥陀经》之后,“舍利弗”:这位大智舍利弗,“及诸比丘”:和所有一切的大比丘。“一切世间”: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天上的天人、人间的人,和这个阿修罗等。又包括其他的天龙八部在里头,所以有一个“等”字。这“等”,就是等于其他天龙八部,紧那罗、乾闼婆……之类的。“闻佛所说”:等大家听佛说完了,“欢喜信受”:都皆大欢喜,非常的快乐。“作礼而去”:大家都给释迦牟尼佛叩头顶礼,谢谢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一部《阿弥陀经》来教化众生。 你看当初这些大阿罗汉,都要向释迦牟尼佛叩头顶礼来谢法,所以我们现在闻到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这都是往昔有大善根了,都是和阿弥陀佛有大因缘,才能听见《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一个礼拜的时间,这是很难得的。 ---------------------------------------------------------------------------------------------------------------- 更多宣化上人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的家庭就是净土,就是你的寂静处。要把你的净土打扫的干干净净,布置得清净庄严,要任劳任怨地尽你的责任和义务,擦掉灰尘就是擦掉你的业障,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你的家人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父母众生、儿女众生,都是你的金刚道友,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怨恨他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