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四)


2014/9/4    热度:383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四)

 

  己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分二:一、于所断思惟嗔恚过患而断;二、于能断思惟安忍功德而断。

  不可意境,是能引起凡夫不悦意感受的境。凡夫贪著悦意的感受,而对一切阻碍悦意感受生起的境,都视为是对“我”的损害,为维护这个虚妄所执的“我”以及“我所”,而生起了嗔恚。

  断除嗔恚,可以有众多的方便,如以修习胜义空性、慈悲及菩提心等。这里,圣天菩萨给我们开示嗔恚的过患,以及安忍的功德,使学法者认识到,面对不可意境的时候,生起嗔恚,不但没有利益到自己,恰恰是对自己的巨大损害,而保持安忍,断除嗔恚,并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害,反而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庚一、于所断思惟嗔恚过患而断

  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

  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

  颂文直解

  对强者生起了嗔恚,因为没有能力去损害,只能咬牙切齿,黑着脸,皱着眉,但是这只会使自己变得很丑陋;而对于弱者,自己有损害的能力,并且毫无慈悲地嗔恚和损害的话,这种人被称为是最下等的人。

  释义

  这个偈颂指出了嗔恚不但不能利益自己,反而对自己有损害。面对力量强的人,虽然心中生起了嗔恚,但是又不敢发泄,只能强忍下来。于是这股怨气,就表现在了身体上,使得五官变形,呈现出丑陋之相。而且如果这股怨气长时间郁结在心中的话,还会损伤内脏,对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而对于力量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去发泄怒气,恃强凌弱的话,则会被社会舆论谴责,说为是下等人的做法。而如果在欺凌他人中害死了他人的话,则更是会被谴责,说为是下等中的下等了。

  因此嗔恚,无论如何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那么如何能让人息灭嗔恚呢?圣天菩萨通过接下来的教导,使人们自己明白嗔恚是毫无理由的,这样就能主动去息灭嗔恚。

  说不悦意声,能净昔作恶,

  愚蒙不善士,不乐自清净。

  颂文直解

  据说粗恶语等的不悦意声,能够清净自己往昔所作的罪业,而那些愚昧不善的人,却并不乐意以此来清净自己的罪业。

  释义

  佛法经论中说,听到不悦意的声音,是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成熟的结果,这是自作自受的事情,并没有可以生气的理由。而且,这些骂声,能够净除往昔的罪业。净除往昔的罪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今后违缘减少,顺缘增加,这是对自己极为有利的事情,是送上门来的一个加持。但是不知道这个巨大利益的愚昧之人,还以为自己吃了眼前亏,一定要去反唇相讥,去报复,因此他们就把这么好的机会丢失了,把好事变成坏事了。月称菩萨举譬喻说,这就像一头牛年老生病了,放牛人喂药给它吃,牛却以为这是要毒死它,一怒之下反而把放牛人给踩死了。

  大家以前可能像这头牛一样,做过很多次愚笨的事,但是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变得有智慧。大家应该在心里掂量一下,如果你现在听到有人在说你的不是,你心里直接的反应是什么?如果是被伤害了,并且习惯性地生气、要找别人去算账,那说明你还没有信受这个法义。如果你的直接反应,是“太好了,谢谢你给我来净除业障”,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三宝弟子。

  设问:虽然粗恶之语能净除自己的恶业,但是实在太难听了,因此心里还是难以完全接受。

  答:

  所闻不悦意,自住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颂文直解

  这些粗恶语,尽管听起来不悦意,但是它们自身却住于无损恼的体性,因此粗恶语的损恼,仅是从自己的分别所生,凡夫却妄执为由他人而引起。

  释义

  语言是人们用来造口业的媒介,是表达人们思心所的工具。语言本身和它所表达的含义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人们依靠分别心,假立出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柱子”这个词,以及它的发音,本来与起支撑作用的建筑构件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人们假立了这两者的对应关系,所以只要一说“柱子”,就会在串习成熟的分别心前,显现出柱子的样子来。而对藏人来说,说“柱子”就听不懂,只有说“嘎瓦”,人们才会知道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骂人的话也一样,本身也是没有任何侮辱人的含义的。骂的人,无法直接表达他的嗔恚,于是希望借助于骂声,来达到目的。当这个骂声进入到你的耳根,呈现在你的耳识的时候,也只是一堆没有任何含义的声音。这个时候你的第六分别识起了作用,参照以往的记忆,把这个声音判断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侮辱,于是产生了不悦意的感受。从这个过程来看,可以看出骂声其实没有不悦意的自性,只是听的人根据以往累积的经验,对骂声凭空增益出损恼的自性来,把它变成了不悦意。但是世间人不知道这个结果是自己的分别心搞的鬼,反而以为是他人造成的,从而在心里生起了嗔恚。

  比如一个汉族人,听不懂英语或藏语,旁边有很多人在用英语、藏语说他的过失,甚至在讨论要把他打死等等,这些声音他都听到了,但是他的第六意识不会生起分别、执著,他也就不会生起嗔恚的烦恼。所以声音在自性上并没有损恼性,如果有的话,那么骂的人自己的耳根也听得到,那也会被这些声音伤害,心里也会生起苦恼。但实际并非如此,这说明声音并没有损恼的自性,因为分别、执著才产生不悦意,继而产生嗔恚烦恼。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当听到骂声的时候,应该要感激对方。如果心里还有被伤害的感受,那就还要提醒自己,自己已经歪曲了这毫无意义的声音,分别出了本来没有的损恼性质,并错误地将矛头指向了别人,因此应该去除自己的分别和执著。这样才会真正与所谓“骂声”的真相相应。

  设问:世间法规中有规定,对于骂人者,应该给予惩罚。这样看来,对骂人者生起嗔恚也是合理的。

  答:

  如对毁骂者,则说应治罚,

  如是对赞者,何不说供养。

  颂文直解

  如果按照世俗的法规的规定,应该惩罚毁骂者的话,那么,对于称赞者,为什么不规定应给予供养呢?

  释义

  有的人认为世间的法规、习俗等,是可以用作衡量的标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世间的法规、习俗,是根据世间人约定俗成的见解而形成的,世间人都不明白由骂声而产生的损恼,是自己的无明痴心分别出来的,却妄执是他人引起,所以就作了相应的规定。而且,如果骂人者应该受惩罚的话,那么赞扬者就应该受到供养,但是世间的法规或习俗中,却从没有这样的规定。这就说明这些规定,并不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让见到了缘起真相的智者来制定法规的话,智者就会去惩罚这个凭空生起分别和执著的心,责令它好好地去观察真相,改正错误。

  设问:别人的咒骂,把自己那些隐秘的过失都公开了,这还不应该去嗔恚吗?

  答:

  汝不说可呵,若余亦知者,

  不应嗔说者,况嗔不实说。

  颂文直解

  对于说了你种种过失的人,同样也是不应该嗔恚的。你那些可呵斥的过失,虽然自己不说,但如果其他人也都已经知道了的话,就不应该对谈论这些过失的人生起嗔恚了,那更何况是对那些非真实而说妄语的人呢!对他们就更加没有必要生起嗔恚了。

  释义

  有些人很怕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其实这也是不合理的。世间人害怕别人说了自己的过失,就会伤害到自己,而圣天菩萨这里教导的是,别人所说的话,无论是真是假,其实都没有损害的自性。

  为什么那些是是非非的话,其实并不能伤害呢?这是因为,如果自己确实有那些过失,比如目盲、耳聋等明显的生理缺陷,或者曾经做过的杀盗YIN妄等的恶业,那别人说的是事实,这些事实,别人不说也存在,别人说了,就像前面说的,反而是在帮自己消除恶业,因此哪里有什么好生气的呢?于是有人问,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歪曲事实,胡编乱造,这总是让人气愤的吧?圣天菩萨的回答恰好相反,即如果别人说的并不是你的过失,在因果上衡量,你根本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什么而有所损失,相反地,那些无事生非的话,却为你消除了许多恶业,因此就更加不必要生气了。

  设问:恶言恶语本身确实是没有损恼的自性,但是说这些话的人,就是存心想用这些话来损恼人的,对于他们这种恶劣的发心,为何不能嗔恨呢?

  答:

  从诸恶劣人,非仅出恶语,

  恶人发恶语,实属于少分。

  颂文直解

  如果善加观察的话,恶劣之人,并不会仅仅只是说一些恶语而已。由此来看的话,这些恶人仅仅只是说了一些恶语,而没有对你拳打脚踢,实在已经属于他们可能造的恶业中的少分而已了,由此应该为此而欢喜接受才对。

  释义

  恶人是被粗重烦恼控制而不得自在的人,他们受烦恼习气驱使,喜欢寻衅挑事,行持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并且他们所做的恶事并不只有这么一点点而已,往往脾气上来的时候,会无法无天,做出打人、杀人等的恶事来。如果他们气势汹汹地来伤害自己,不也是得去坦然面对吗?所以目前只听到他们一些恶言恶语,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情况了,因此不但不应该生气,反而还应该庆幸。

  不但是恶劣的人,就算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有可能动手打人或杀人。在娑婆世界,众生有着很重的烦恼习气,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爆发出嗔恨心。有些人平时看起来性格很好,但是只要遇到他们不能接受的一些特殊境况,嗔恨心就控制不住,会乱发脾气。监狱里那些杀人犯,并不都是穷凶极恶的人。有些人平时被看做是好人,只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便失手杀了人。这就是因为烦恼的六因(所依、所缘、亲近、邪教、数习、作意),现在都很增盛的缘故。具体来说,一是烦恼所依(也就是烦恼的随眠习气)深重;二是所缘(也就是现前的对境)让自己无法忍受;三是平时经常亲近烦恼炽盛的人;四是受到了不正确的教育,缺乏因果道理等正确的教育;五是对现行的烦恼不对治,而反复地串习;六是非理作意,即认为生起烦恼是正当合理的。

  所以,无论是在共修佛法的团体中,还是在工作单位、家庭里面,被人搬弄是非、讽刺、挖苦,甚至恶语相对的时候,应当认识到他们与自己一样,都没有解脱,他们完全可以做出更严重的恶业来,而现在只听到他们说这些不悦意的话,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样就能轻易地原谅对方。

  看到娑婆世界的这种真实情况,大家就更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就不会遭遇恶人,更不可能听闻到恶语了。

  接下来圣天菩萨引导大家认识到,嗔恚对自身也没有丝毫的利益,因此应该彻底放弃。

  损害于他人,于自无少德,

  汝重无德嗔,唯属于妄执。

  颂文直解

  此外,为了报复,而去打骂、损害他人,这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好处,因此你对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嗔恚的推崇,仅仅属于自己的妄执而已。所以应思维嗔恚的过患,并且遵守断除嗔恚的方便——四沙门法。

  释义

  人们生起了嗔恚,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嗔恚根本保护不了自己,相反会摧毁自己千百劫中积累的上供下施等善根,使得福德耗尽,将来顺缘稀少,违缘重重。所以认为嗔恚有用的想法,完全是凡夫的颠倒妄执,是完全错误的。凡是珍惜自己的福德,希望减少违缘的人,都不应该求助于嗔恚,而应该将嗔恚认作是真正的怨敌,按照四沙门法的要求,坚决不让嗔恚滋生。

  四沙门法,即“他骂不应返骂、他瞋不应返瞋、他调不应返调(即他人说自己过失时,自己不去说他人过失)、他打不应返打”。这是保护暇满身,不造恶业,修安忍的四条法则。

  世间人经常会这样说,对方如何如何的不好,于是我一气之下,就和他发生冲突了。这些人说话的时候,振振有辞,把生起嗔恚、进行报复,看成是很有道理、很光荣的事。但从这一科里圣天菩萨对嗔恚过患的一一引导中,大家应该能够知道,这样的人,其实是不明因果道理的人,这样的事,是自害害他,是非常羞耻的事情。大家在学了这一科后,对于嗔恚、对于安忍,应该有个全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在很快的时间内,就能根据这些殊胜的引导,消除嗔恚,做一个慈悲、智慧、稳重的合格的三宝弟子。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物要至诚恭敬,这就是“礼敬诸佛”。为什么要修礼敬?破“我慢”。傲慢是大烦恼,好胜好强,要超过别人,这种想法很不好。傲慢的人,因为有我见,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别人不如他,他不知道一切法是平等的,他在平等里面起了贡高我慢,平等心失掉了。如果不是平等心,决定不能见性!悟了的人,对于任何人,一定是平等心、恭敬心,而贡高我慢的人,自己贡高,轻慢别人,造作重大的恶业,一定不会开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