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


2014/9/4    热度:772   

益西彭措堪布: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

  普贤菩萨按照阶段来划分:登地前随发普贤行愿的菩萨是位前普贤,登地后直到成佛之间是位中普贤,成佛后不舍因地是位后普贤。这里说到的是位后普贤,实际是佛的化现。《清凉疏》说:“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果的功德没有不穷尽的,叫做“普”;不舍因地的菩萨行,还示现为菩萨来普度众生,叫做“贤”。

  由于普贤菩萨是带领华严海众发十大愿王求生西方的引导者,所以特别参与宣说《无量寿经》的法会,作为菩萨众的上首,目的是辅助赞扬阿弥陀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实际同属于一部经。

  有句话叫做“弥陀不异遮那,极乐不异华藏”,实际上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而且,入了极乐世界也就包含四法界、十玄门的妙义,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会深入华藏世界。因为这是真正依止毗卢遮那佛、生入华藏世界的殊胜方便,所以普贤菩萨在发起十大愿王后,就特别地导归西方净土,来实现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无上行愿。这么看来,就知道这跟《华严经》同属一部经!

  《大日经疏》上说: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的意思。就是指由菩提心所发起的大愿大行和身口意都是平等的,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足无量功德,所以称为“普贤”。“普”是遍一切时处,凡是从身口意发出的妙行都是贤善的,都有种种妙德,所谓的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等等,都是从自己内心里所发出的妙德。

  其次,妙德菩萨,就是文殊菩萨。嘉祥大师解释: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为“妙德”。所谓的文殊智慧,就是指明明了了现见本性的根本智,就是亲见了本自具有如来智慧的体性。其实,如来的智慧德相在凡夫的心中本自具足,凡夫只是没见到自己的本性,才对自己起下劣想,不自尊重。佛成道时三叹奇哉,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妄想执著障住了,不能证得;远离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就自然现前。这是自然智,不是因缘造出来的智慧,是原本就具有这智慧德相;又是无师智,就是指:不是由老师教出来的、新生出来的一种智慧,而是自己就能明了了知的智慧;又是一切智,指一切法无不了知的智慧。这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也叫做如来藏。

  “了了见佛性”,就是得到了根本智。由于亲自见佛性的缘故,断证的功德无不圆满,果位无不彻证,称为是妙德。

  文殊菩萨在菩萨众里,表示智慧第一。这也是古佛的示现,原来是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在北方常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未来成佛,号“普见如来”。实际是过、现、未三世成佛。现在示现在释迦佛的法会里,以大智慧最为尊贵,表示净土法门唯有大智慧才能信入,因为净土是佛的妙心显出来的,境界不可思议,要有大智慧才能真正信受或了知净土甚深不可思议的境界。

  “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具足是慈无能胜。慈氏菩萨现在位居补处,在兜率内院说法,兜率天四千年后(人类57亿6百万年后)下生在这个世界里成佛,福德极其殊胜。当时在龙华三次法会里演说正法,度脱了无量众生。

  这一部经,菩萨众里标出了普贤、文殊、弥勒作为上首,这是因为三位大士和极乐净土的因缘极深,可以影响到大众同归极乐净土。大家看到了普贤、文殊、弥勒三大菩萨都来听受净土法门,就知道净土法门特别殊胜、特别深广,对于无量众生特别重要。

  三位大士的表现方面:普贤菩萨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是普贤菩萨以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来圆成广大行愿。文殊菩萨也在经上发愿,只是把七字减成五字说:“我欲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在《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中,弥勒菩萨向佛请问怎样是发十种心而能往生极乐世界。又在本经里,弥勒菩萨承佛付嘱,弘扬这部《无量寿经》,所以弥勒菩萨未来在龙华会上必定宣说《无量寿经》。

  接着是贤劫中的一切菩萨。当前的劫叫做贤劫,其中有一千尊佛出世,从拘留孙如来开始,到释迦佛出世是第四尊佛,往后弥勒佛是第五尊佛,之后还有995尊佛。在千佛教法期间所出现的一切菩萨,都来听闻释迦佛演说净土法门,这表示在千佛的教法期间,都要宣说弥陀愿海法门,引导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有很重的烦恼业力,无量众生都要依靠仗佛力往生的净土法门来得到解脱。这是由于众生身心浊恶的力量太强,只凭自力得不退转非常困难,这样就要依靠佛力摄持,以往生净土来得到不退转。

  可以说,在贤劫每尊佛的教法期,都会有很多众生没办法在浊世成道,因此就要通过往生西方净土来顿超生死得到不退转。而求生极乐,也就是都要坐上阿弥陀佛的大愿慈航来得到解脱,佛的本愿就是建立总摄无数佛刹精妙的净土,一生到这个国土,就以佛力住持众生的心,使得他只进不退,从此迅速圆满功德而现证无上菩提。

  这样就知道,在千佛出世的期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要依靠净土法门来得到度脱,所以贤劫期间的无量菩萨都要对无量有缘众生宣说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以这个缘故,这一次都来参与释迦佛宣讲《无量寿经》的法会。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

  再标出十六正士的名字。正士是在家菩萨的称呼,“正”是正道,“士”是士夫。这些大士外现凡夫相,内心已经了达正道,所以叫做“正士”。

  贤护等的十六正士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十六位在家菩萨,常见于经论。比如,在《胜思维梵天经》《思益经》里列了十位的名字,《大智度论》里标出了十六正士,但只列了六个名字。实际上这十六位正士都是从他方世界来的大菩萨,示现在娑婆世界,以在家身份辅助释迦佛弘扬佛法。

  比如“贤护”,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里说:王舍城有一位优婆塞,称为“贤护”,是众人的上首。《名义集》里解释:自己护持贤善之德,而且护持众生,所以叫做“贤护”。又叫“贤首”,因为他已经是等觉菩萨,是一切圣贤中的上首。《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里说到:贤护正士在我们人间所感受到的快乐果报,即使忉利天的帝释天王也比不上它,何况人间的人呢?所以这是一位示现生在王舍城,证到了等觉位的在家菩萨。在《般舟三昧经》里称为“跋陀和菩萨”,也就是贤护菩萨。他是念佛三昧的发起人,亲自见到了阿弥陀佛,所以这次特意来到法会里,辅助释迦佛弘扬念佛三昧的无上法门。

  接下来,善思议等的四位菩萨,在《四童子经·现生品》里讲到他们的来历:这是东方距离我们这个佛刹十千俱胝的地方,有一个“宝鸣世界”,佛称为“狮子鸣声如来”,有一位菩萨称为“善思议”,他来到这个世界,化生在阿阇世王的王宫里。南方距此五百亿世界,有个世界,佛称为“宝积善现如来”,有一位菩萨称为“寂静转”(唐译翻为“慧辩才”,本经翻为“信慧菩萨”),生在舍卫城一个名叫“似师子”的大居士家里。西方离此八亿百千佛刹,在乐音如来座下,有一位菩萨称为“无攀缘”(本经翻为“空无菩萨”),他化生在波罗奈国的大居士“善鬼”家里。北方离此六万四百千亿佛土,在“住菩提分转如来”处,有一位菩萨称为“开敷神德”(就是这里说的“神通华菩萨”),生在毗耶离城的“大将师子”家。这四位童子和无量大众都来到双树林间,恭敬地供养释迦牟尼佛。以上讲到了善思议、信慧、空无、神通华四位正士的来历。

  接着讲光英、慧上、寂根、愿慧四位大士的来历。在《佛名经》和《文殊师利严净经》里都说到,这四位菩萨从四方的佛国来到此世界的情形。有关香象菩萨的来历,在《月灯三昧经》里说到:他是从东方阿閦佛的国土,和那由多菩萨众共同来到这个世界,向释迦佛问讯的。

  以上介绍了十位正士,其他六位经上没见到宣说。总之,这十六位正士排在一起,应当属于同一类型。按前面的情况类推,也一定是从他方世界化现在娑婆世界的大菩萨。

  这里列出贤护等的十六正士有特别用意。这是表示净土法门适合在家人修行,因为这个法门能不离世法而行佛法,就是不必要抛开世间的工作、家庭、事业,又能行持佛法,能够在这一生的命终往生净土,入不退转,毕竟完成成就无上佛果的大事。这就是得到阿弥陀佛愿力摄持的缘故。

  在家修行最适合持名念佛,因为修持其他法要有时间、要有场地、要安静、要开了见解才能起修,诸如此类有很多条件。但是修持名念佛的法门,可以走着念、坐着念、做事念、心里默念,一切时处都可以修,所以最适合在家人。

  只要心里对佛有信心,对修念佛法门有意乐,就可以时时不离念佛。漱口时可以念,穿衣服时可以念,吃早饭时可以念,下楼、坐车、走路都可以念,上厕所都可以念!在工作场地,做任何不用心的事都可以念,只有一种情况念不起——就是用分别心的时候。念得熟了,睡觉都可以念!直接念六个字就开始进入修行,就只要一心一意地和阿弥陀佛相应,所以非常简易、方便,不必废弃日常的工作、事业、家庭等。扫地时,可以边扫边念;洗碗时,可以擦一下碗念一句佛;走路时可以走一步念一声佛。这叫做“不离世法而行佛法”,是法门很特别的地方。

  同时,这十六位正士都是从他方世界来的大菩萨,这表示从十方佛土里前来娑婆世界听净土法门,也表示净土法门非常殊胜,实在是大事因缘!

  以上讲了三种上首义:普贤和文殊是释迦佛法会里的上首,以两大士做为(「作为」)代表,总摄了会场上一切菩萨;弥勒菩萨是当来贤劫千佛出世期间一切菩萨的上首,所以以弥勒菩萨总摄贤劫的一切菩萨;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大会里无量无边前来集会的在家菩萨的上首。

  这样才知道宣说《无量寿经》的法会有多隆重、多盛大,也才知道这样一种气象,实际反映的是弥陀愿海覆盖十方三世的极大的摄受力,无论是摄受面、摄受时间都是广大无边,在未来多少尊佛出世期间,始终不断地摄受众生。所以这愿海是在永无止息地、周遍地摄受众生,也因此在宣说阿弥陀佛愿海的法门时,极其盛大、隆重!

  丙二、广赞菩萨会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分三:一、总明;二、广显;三、结说。

  丁一、总明

  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这句经文分成五段来解释:第一段是“皆遵”;第二段是“普贤大士之德”;第三段是“具诸菩萨无量行愿”;第四段是“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第五段是“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第一、皆遵

  所谓的“皆遵”,要知道遵修的是什么,又是以谁为榜样而遵修,遵修的是哪些人。回答是:遵修的是普贤行愿;是以普贤菩萨为榜样;遵修的是与会一切诸大菩萨。

  合起来就是说:在这部《无量寿经》里,以普贤菩萨做为(「作为」)一切菩萨的上首(这就是“遵”或者做为(「作为」)一切菩萨,效仿的榜样),其余的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和在家的大菩萨,以及从十方世界来参与法会的无量大菩萨,都共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就是“皆”的意思)。

  以下解释他们遵修的普贤大士之德的具体内涵:

  第二、普贤大士之德

  分成四段解释:(一)普贤广大行愿;(二)成就普贤广大行愿的殊胜方便;(三)弥陀本愿怎样使行者成就普贤行愿;(四)与会无数大菩萨们都经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一)普贤广大行愿

  所谓的普贤大士之德,就是指普贤广大行海。展开来说,有无量无边的普贤行;归纳起来,就是指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妙行。《华严经》说:欲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佛功德海,需要修持普贤十种广大行愿,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普贤”总的表示大行,有广大、无尽、圆满等涵义。“普贤”,是指一切时、一切处从身口意发出的行为,无不妙善。“圆满”,是指普贤行极其圆满,一切支分无不具足。就像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没有一点欠缺,又像车轮具足一切轮条。所谓的广大,是指以全法界心、如法界量而作。由于本性遍满一切时、处,本性中具有超过恒河沙数的性德或功能性,因此就称合本性,发起如法界量的广大行愿。“无尽”,是指每一条行愿都是尽未来际念念不断地去做。在《行愿品》里讲到四无尽句:“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等不可尽故,我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比如十大愿王,每一愿都说到了尽虚空遍法界佛刹极微尘数的世界、尽未来际等等,说到了所礼境如何、随喜境如何、忏悔境如何等等,行境达到了最大量,行为的种类达到了最大量。总之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种类的行为,而且每一种行为都达到极其广大、极其圆满、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所有的大菩萨没有一个例外,都要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来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二)成就普贤广大行愿的殊胜方便

  像这样极其广大、无尽、圆满的普贤大行,怎么才能修到呢?这就要通过殊胜的方便来实现,其中极殊胜的一个方便,就是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原因是阿弥陀佛有大威神力,能使行人快速成就。

  这又要看到阿弥陀佛愿海的内容,阿弥陀佛的发愿是让众生往生净土,都得到极广大的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漏尽等神通,得到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无量无边的功德。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有的大愿都已经实现,所以能加持众生,使他开悟见到本性,然后称合本性发出广大、圆满、无尽的普贤行愿,而且能够真正做到,这样就能深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成佛。阿弥陀佛的本愿说到:“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也是必然规律。要让众生成佛,最关键的点就是明心见性。先要真正见到本性,心打开了,然后就会称合本性发起普贤行愿。这样就使得本性中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性德,以开悟的因缘,以行愿的力量,以消除了妄想执著的缘故,就能广大、周遍地发出妙力。

  凡夫很可怜!如来藏一直在随着无明的因缘发生作用,宝贵的佛性都被用在起惑造业上了,结果层出不穷地变现迷乱的境界!心陷在迷乱中,起的都是反作用、邪作用。而随着觉悟的因缘,然后起的就是正作用、妙作用。而且以称合本性的普贤行愿力,才完全把这个心翻转过来,最终入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这样就看出:要让众生迅速成佛,关键是打开他的心,然后再去妄执、除习气,显发本有的恒河沙数的妙德,这样来成就普贤行海。而能充当强大增上缘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以这个原因,普贤菩萨带领华严海会一致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求圆成佛果。这里有很深的秘密。《普贤行愿品》最后归结在往生极乐世界上,这是非常明显的结局。原因就是阿弥陀佛有大力量,能加持行者迅速成就普贤行愿。

  所以普贤菩萨发愿说:“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现前成就此大愿”,就不只是停留在诵诵经、在心里作意、向往的层次上,而是现前成就普贤大愿!一切极其广大、圆满、极其不可思议的普贤行,都完全实证到,这叫“现前成就”。

  长行文里更详细地说到:“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从这些经文就看出怎么来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借助的方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果位方便的摄持,就能使普贤行愿圆满地实现。

  (三)弥陀本愿怎样使行者成就普贤行愿

  凡夫的困难就是颠倒习气太重,不必刻意就自然现行,一遇到境缘就不断涌发,这样一直被烦恼和业的力量所控制,就严重地障蔽了灵知、障蔽了能力,而发不出广大的普贤行。现在怎么来破除障碍?弥陀愿海的设计就是建立具足功德庄严的净土,让众生能得得(「能得」)佛力摄持而往生净土、横超生死。

  一往生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众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身体。众生在轮回里披枷戴锁(「带锁」),就是指五取蕴一直不断地相续。这样的五取蕴相续,其实就是一种不断运转的造苦的机器,同时也就是一种不断按照过去的业力而显现苦的所在,只要它还在相续,就摆脱不了轮回的命运,就会一直落在错乱的因果循环当中。

  但是走往生净土这条路,在临终这一期蕴身息灭时,自己的心和佛心相合的一瞬间,就转成了莲花化生。然后佛的加持力注入这个化现的身,就能使得他内在的妄执、烦恼、业等负面的力量无法现行,这样就从长劫惑、业、苦循环的状况中解脱出来;而正面,出现的完全是清净的觉悟因缘,所以唯一不断地在显发本性的妙用,不断地往道上升进,这就是入了不退转地。所以往生就是转凡成圣的第一个关键。

  再往下要知道,往生之后会发出怎样的行为?就是会不断地发出广大的普贤行,不再是过去那样目光短浅,只求现世的享乐、或者求来世善趣的享乐、或者求一己解脱,做出种种很小的行为。往生之前受惑业力量的控制,见不到自己的本性,见不到客尘的虚妄,所以就一直在随着迷乱的力量运转,也就使本性的妙力无由开发,而无法实现普贤行愿。但往生之后,由于脱开了惑业力量的系缚,由于亲见了本性,由于有佛神力的加持,因此就能开发极广大的功德,就能开展极广大的普贤行。这以后就在行为上从始至终都是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往生后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得到无生法忍。这以后就真正开始实行普贤大行!开始分身尘刹,化现在十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里,把无量众生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出来,安置在极乐世界。而这样做的时间是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四)与会无数大菩萨们都经由此方便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在这十劫里已经有无数菩萨通过往生极乐净土而得到大成就,然后从极乐净土出来,进入“园林游戏地门”,入了教化地。从此他们在十方世界里化现种种身,运用种种方便,教化无量众生。到了这次释迦佛要开演净土法门时,这些得过阿弥陀佛大恩救度的大菩萨们当然就化现过来,辅助释迦佛弘扬阿弥陀佛的法门。

  把无量众生从烦恼大苦海里拔济出来,一个个送到极乐世界,这是真正救度众生的大事业。有多少佛和菩萨在做这项事业呢?包括从阿弥陀佛化出去的无数佛菩萨,包括阿弥陀佛座下已经成佛或者成了大菩萨的这些大圣者们,都在共同做这项伟大的事业。像这样辗转地教化、辗转地度脱,就成为极广大的事业。

  这样才知道这部《无量寿经》一开始就说:无数大菩萨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里有很大的密意。就是指这些大菩萨当初也是随学普贤广大行愿,以行愿力而往生到极乐世界,然后现前成就普贤行愿,仍然以普贤行愿力化现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这次是来参与释迦佛宣讲弥陀愿海法门的法会。所以说“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如果我们也这样效仿,从现在起就注意加深对普贤行愿的胜解心、欢喜心,尽量从心里生起尽未来际遵修普贤大行的意乐,以这样的愿力来摄持自己的心求生极乐世界。一得到往生,就和阿弥陀佛的大愿海充分相应,佛的力量直接加持在自己心上。这时已经亲自到了佛前依止佛,所以佛的加持来得最快、最直接、最充分,这样就能快速成就普贤行愿。到了将来第五佛、第六佛等宣说净土法门的时候,我们也会来参加佛的法会,也会这样护持净土法门。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自己是得到弥陀愿海的摄受而成就的,知恩、报恩,自然会辅助、弘扬弥陀愿海法门。

  第三、具诸菩萨无量行愿

  “无量行愿”指的是十大愿王所包含的无量行愿支分。总之,就是指称合本性所流现的一切贤善行为。比如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随顺等等,每一条大愿都含有无数支分。

  这里要懂得称合本性的意思,要知道“本性”是指什么;“称合”的意思如何;又如何称合本性发起广大行愿。“本性”,指的是妙明真心;“称合”,就是相称、符合。真心是没有任何限量、局限,这不是指肉团心,也不是指第六意识心,而是指万法的本体。它的量到底如何?可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德备恒沙、妙用无边,就是连整个太虚空都包含在内,尘尘刹刹无不遍满,它内在具有的性德超过恒河沙数,所起的妙用广大无边。因此在本性的妙用彻底显发时,就表现为周遍、无尽、圆满的大行,而这一切大行就以“普贤”这两个字来表诠。

  总之,由于本性含裹十方三世,广大无尽,妙力无边,从体起用,就出现普贤行海。与这本性相称、相合,而发起、而实行无量行愿,就是具足无量行愿。

  第四、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要认识与会诸大菩萨们所具足的功德,就要以权、实二德来显明。“实德”,是指大菩萨内证的功德。“权德”,就是由内证发起度生的大用。随顺众生的根机、机宜,发起种种利益众生的权巧方便。这就叫“权德”。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是讲实德。《仁王经疏》上说:“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功德这个词,是指做了有利于人、有功于世的好事,回报在自己身上就有德(“德”和“得”相通,有回报、报酬的意思)。自己成就了德行,保持不退,叫“安住”。德相无不具备,叫“一切”。总之这是赞叹参与法会的大菩萨,已经圆满了内证功德,戒定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一切妙德无不圆满、无不坚固、无不安住。

  而“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就是称赞这些大菩萨具足权巧度生的德相。也就是指自己具有内证功德,外在发起妙用,就能自在地做出各种方便,来利益众生。这里就有自己成就圣者的实德和善巧度人的权德。“成圣”指证到了体、证到了本性,得了根本智。“度人”指发起大用,开了差别智,就好像太阳远离了乌云障蔽,显露了光明,那就能起到照明万物、温暖万物、成熟万物的作用。同样,大菩萨具足内证的功德,自然会发出光明,照亮别人;而且内证越深,垢障越轻,心就越灵妙,越会起观机、说法等的妙用,越会以身、口、意三轮做极其广大的度生事业,这就是“权德”。

  要知道,这些参与法会的大菩萨,很多都是佛化现而来。所以这里说的就不是小小功德,而是赞叹极广大的权巧度生的妙德:“十方”,指东、南、西、北等空间一切处所,包括十方无量无数的世界。“游步”,就是在十方世界里神通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可以到十方世界到处走走,哪里有缘哪里去。化在哪个世界,就度那个世界的众生,这叫做“游步”。“游”就是游戏,一是指非常自在,就像狮子搏鹿,一点都不费劲。二是指幻化游戏,就像幻师不论幻变什么,自己都清楚这是假相,不会迷在里面,起执著心,但是要度众生,就要以各种幻化游戏来引导!这样的幻化游戏就叫“行权方便”。

  “权”就是权巧、权宜。权是针对真实而说。俗话说“通权达变”,就是指教人、度人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灵活变化,要知道在什么时代、对什么人、以什么方式来做,不能死板、僵化而不变通(所谓法无定法,就是这个意思。但也要知道这里说的“法”是指手法、方法,不是指法则、法理。佛法的原则、原理是永无改变的)。所以“方便”,就是指便利的方法。“方”,就是方法。比如医方、妙方、方略,什么之方,都是方法的意思。方法非常便利,就是用起来特别方便、特别适合。

  按照佛法深入的解释,就像《大集经》所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方便。”这不是指世间的百工技艺如何灵巧,而是指度众生具有大善巧。大菩萨的方便成就是指他有能力调化众生,使他们都趋向无上菩提!这个涵义就更深。所以这些大菩萨到十方世界里去,对众生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他有很大的加持力、摄持力、调化众生的能力,通过他的说法、他的加持、他的种种摄受、折伏等的方便,引导有缘众生趣向无上菩提。

  《净影疏》上讲:“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菩萨的幻化游戏非常巧妙,按照众生适合的方式,会有种种不同的显现,这叫“行权方便”。所谓的“嘻笑怒骂都是方便”!比如德山棒、临济喝等,就属于禅宗的方便。当有缘的人来了,他接机的手段非常妙,瞪你一眼、呵一下、棒一下、表示一下、吹一下毛,就能使学人的情识立断,而悟见本心。但这是高层次的方便,只有在高证量的师父和大根器的弟子之间才会施行。

  总之,这是赞叹诸大菩萨已经具有圆满的内证,所以所起的妙用不可思议!能顺应众生的根机,把他们直接或间接引向究竟果觉,这叫做“行权方便”。

  第五、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嘉祥大师解释:“理就是藏。”佛法藏就是指理体,理体中含藏无量性德,叫“佛法藏”。

  理和事是一对。一切的事相从哪里来?就是从本体而来,这个本体也叫做“理体”。这个“理”不能理解成一般讲的道理或者世俗法的某一部分的原理。那为什么又用“理”字呢?实际上,一切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法尔道理。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因缘、果报?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作用?说到底,就是法性本来如此,由秘密法性本自有缘起上的规律、作用。因此就可以说:“千理万理,同归一理”,就是指心的本性或本体,所以取的名字叫“理体”。这理体也就是“佛法藏”,一切佛法都是从这里流出,一切教法都是诠释它,所谓修证出现一切功德,也都是从这个本源显发出来,所以叫“佛法藏”。

  对这本具的佛法藏或者万法的理体,通过修行使自己证得,就叫“入了”。所以《法华经》说:“善入佛慧,通达大智。”真正得到佛法的成就,就是指善巧证入了佛的智慧。大智慧指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本性。

  再按照“从果向因”来解释,又可以说:“佛法藏”指佛果的一切功德法。本性中具有无量无数的性德,从中开发了多少功德、能起多大妙用,这是无量劫也说不尽的,这叫“佛法藏”。对于这佛果无量功德法的宝藏,能够圆满实证,就是“究竟彼岸”。按这样解释就知道,这次“无量寿法会”里的无数菩萨实际都是大权示现、从果向因的菩萨,已经证得了如来一乘果海(已经成佛),但不舍因地的行为,来参加这次法会,赞助释迦佛弘扬净土法门。

  “究竟彼岸”,“究竟”指登峰造极。“竟”就是完成,已经到达终点了。《净影疏》里讲:“彰果毕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就是表明已经证到究竟果位,到达涅槃彼岸,所以叫做“究竟”。

  总之,这些大菩萨已经证得佛果,从果向因,仍然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化现在十方世界。这一次是来参与释迦佛的法会,共同弘扬净土法门。

  所谓“皆遵普贤大士之德”,要知道清凉国师解释的三普贤:位前普贤,位中普贤,位后普贤。位前普贤,我们要发这样的愿;位中普贤,登地现见了本性,自己知道本性如何,就会称性发起普贤广大行愿,然后在这地位里实际去行持;位后普贤,已经证得佛果,但不舍因行,因为发的普贤行愿正好成佛之后彻底实行。所以初、中、后“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行人的形象很重要,一切时一切处,要注意我们的形象。所谓“相随心转”,你修行有多少功夫,只要看你的相貌、言谈举止就能知道。古人说“有诸内,必形于外”,表里一如,这就能感化别人,这就是利他。所以,我们要利他,首先要自爱,自爱决定利他。我们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为世则”,我们说话不能乱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口一定不出恶言,心一定没有恶念”,行为端端正正,这个多快乐,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