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禅话——坚持戒律


2014/9/3    热度:209   

  随笔禅话

  ◎秦孟潇

  坚持戒律

  很多世俗人不懂得佛门中所说的“戒”,它究竟是甚么意思呢?通俗的看法和说法,看到和尚、尼姑不守清规戒律,诸如“饮酒”、“吃肉”的行为,就说成是“破戒”了。

  实际上,“戒”的根本意义,就是“去恶行善”,身、口上所表现的行为。当然,“戒”有具体的行为表现,即“不恼害、不劫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通称之谓“八戒”,都是佛门弟子所应“受持”的基本戒律。

  无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居士),祇是遵守戒律而不犯,仅仅是个人的“善行”罢了,真正持戒的目的,不仅是自己做个社会的好人,也不是为自己求解脱,而是为利益众生成为菩萨道者的行为,甚至直达“成佛道”!这就是“持戒波罗蜜”。佛典云:“菩萨持戒的精神在于饶益有情”。心、口、意三业所表现的一一行为,都以利益众生为前提,不只是防护个人“六根”的非恶,而是深入社会众生中,去广作福利众生的事业,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达成“净佛国土”的行愿,这是菩萨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佛家有“小乘”与“大乘”的分别。小乘人“持戒”严守教条不变,而“菩萨戒”不受戒律条文所缚,而是以是否有利益于众生为根据作出决断。这一点,非寻常人所能理解的了。

  修学“唯识”

  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欲想研究佛学,最好是探索法相唯识宗的真谛。它有着完善的思维体系,层次分明,逻辑性很强,它虽是理论化,却非停留在知识领域内,而是着重在修持功夫,所谓“转识成智”是也,这与禅宗的“明心见性”和密宗的“即身成佛”,异途同归,亦即“不二法门”。我们知道,人类的心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心所以能发挥各种记忆、认知、和判断等等作用,从唯识论上说,乃是由于我们的心,主要有八种意识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在这八识中,更以阿赖耶识为主体,而以第六意识的活动力最大。前面的五识,也就是我们人身上的五种感官(即眼、耳、鼻、舌、身体皮肤即所谓五根),对于外界所生的种种剌激(如色彩、声音、香气、味道、触觉,亦即所谓五尘),产生的感受,然而这些感受,大都必须藉第六意识的判断和帮助,才能发生取舍或辨认的作用(例如我们进餐室用膳时,看到食物色、香、味,随时能判断好吃或不好吃)。前六种的识是感受作用,而起种种分别,但它并不是“心”!

  水陆胜会

  在旧社会佛教的水陆法会非常盛行,这是因为佛教教义深入民间的缘故,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宗教都受到限制,这类“超荐式”的法会,就被停止了,某些人认为是搞迷信活动。在八十年代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宗教活动也开放了,水陆法会在各地也兴旺起来。说起水陆法会起源很早,据史载,在南北朝之前的汉代就在镇江金山泽心寺(旧寺名)形成,后来在历代朝野中曾盛行数百年,影响极大,流传甚广,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平民、百姓,几乎都曾举办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水陆法会,水陆法会中,许多关于佛教法事仪式、经文、水陆画艺术等知识都是首先由金山传播的。水陆法会的由来,据佛教史籍记载,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夜梦异僧,告以救脱群灵之苦,莫过于水陆大斋,武帝因诏金山宝志禅师延请僧佑、僧祐、僧肇等十位高僧遍阅藏经,编纂水陆仪轨,即于金山泽心寺启建法界凡冥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四十九日。武帝于天监四年亲自来镇江金山泽心寺焚香礼佛。

  海外“水陆”

  说到水陆法会,在佛教徒心目中非常重视。香港各大寺院诸如大屿山宝莲禅寺、钻石山志莲净苑、荃湾三叠潭西方寺等,几乎每年举办一次水陆大法会,主持法事的僧人都是由国内邀请来的,其中有上海龙华古寺、常州天宁寺、金山江天寺、南京摄山栖霞古寺等等。据佛教历史记载:水陆法会是在宋代开始广泛流传的。东川杨锷祖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曾流行一时。在宋元丰七至八年,有一位海上巨商于金山设水陆道场。由高僧了元亲自主持,盛况空前,极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水陆法会又分“北水陆”和“南水陆”两种,人称北宋宗赜所撰水陆为金山水陆,亦叫“北水陆”。南宋老磐禅师所续《水陆新仪》称之为“南水陆”。历代各朝均有高僧订正补仪,尤以清代仪润所撰的《水陆仪轨》计六卷,成为现时全国各大寺院(包括海外各地)启建水陆道场仪式的依据。水陆法会仪式中规定设有七个坛场,内坛(主坛)一个,外坛六个。各个坛场的人数,念诵的经典及其布置,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均有规定,法事以内坛为主,外坛诵经礼忏。

  皈依三宝

  有几位刚信佛教的人,对佛法理论或基本常识一点也不知逍,他们信佛教的原因,祇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可以说是一群迷迷糊糊追风派。别人信佛皈依三宝,自己不问青红皂白也跟着皈依三宝了。问他(她)为甚么皈依?他(她)说“随缘嘛”!有的说:“不懂吗,不要紧,找机会补课好了。”这些人有一基本共同点,他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有二千多年了,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在目前,世界各地信佛教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金发碧眼的番鬼佬都纷纷皈依佛教了,自然信佛有“宝”可执了,意思说,一定受益不浅啦!的确是这样的,有些人初入佛门甚么也不懂,过了一二年之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他(她)似乎懂不少佛法啦,佛门仪规,诵经唱赞,也能到殿堂里跟师父们去上早晚课,佛法道理也能说上一套了,真是奇迹!

  “我”是甚么

  一位有道行的老法师说开示时,不会转弯抹角说些客套话,而是一针见血。他借喻说道:如果有一人用一个皮口袋装满了粪便,扎上口送进来。我们大家都以为这是肮脏的东西,捏着鼻子嫌臭,躲得远远的或赶紧把它扔出去,以为是亵渎。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个臭皮口袋,我们“人”的这个臭皮口袋,还不如用一个真的皮口袋装上粪便送进来的比较干挣。因为送进来的这个臭皮口袋还扎住口,而我们人的这个臭皮口袋,上下都张着口,直冒臭气,所谓“九窍常流不净”。但是人们就以此臭皮口袋是“我”,还爱得不得了!这样化妆,那样保养;如以佛的眼光来说,实属愚痴颠倒之甚!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大家都认为是“我”,其实这不是“我”,而是我所使唤的一个物。应该在“我”字下面加上一个“的”字,称为“我的”!因为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一部份,像一件应用的东西,当我愿意使用它的时候就用它,不愿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不被其累,如“放不下”就被它累了。事实上很多人“放不下”,一直被“我”累得不堪设想!

  “为何出家”

  为甚么我一直不赞成青年人“出家”?从内心来说,我却非常赞成去“出家”!如此说来,岂不是自相矛盾?不,我之所以赞成“出家”者,此乃具有大智慧、愿承担别人痛苦者,不惜牺牲自己一切利益,所谓“行菩萨道”者。如果不具备如此宏愿的人,还是不要冒然出家为妙。特别是不肯牺牲自己利益、心量狭隘、一切“我”之当头的人!这样的人“出家”,一定后悔莫及,苦不堪言状。在台湾,那些年轻的男女青年们,受到佛学教义的影响,认为佛法讲宇宙、人生道理透彻。又羡慕僧人淡泊生活,潇洒自在,与世俗人生活比较起来,有着壤霄之别。加上佛门提倡“禅学法门”,在深山古刹,参禅打坐,老僧人宣说禅机妙法,犹如醍醐灌顶,身心轻安;对恼人的尘世感到厌恶!不少年轻人就此走上绝尘道路,毅然“削发为僧”,所谓跳出“三界火宅”!如此一跳,果能跳出“火宅”吗?父母兄弟姊妹等人的“亲情”能一时断绝得了吗?没有毅然决然的无畏气魄,是无法断绝亲情的牵连,出家并非轻易的事啊!

  企图不良

  当前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有不少青年人削发为僧”,应该说这是好事情。有了发心出家”的心愿,就得保持下去,有的人出家”动机不纯,抱着求利”、求名”的目的,认为只要跟官方关系搞好了,不愁当不了“新方丈”,有这种企图的人想“出家”,是绝对错误的!

  曾经有人问我:年轻人出家,说明了甚么问题?是好事,抑是坏事?我直截了当地回答说:“真心出家是好事,无心出家是坏事。”这句话,对方甚不理解,又问道:“何谓真心?何谓无心?”我答道:“所谓“真心”也者,是指求道心切,发大菩提心!唯有如此,才能修道、吃苦、放下、度化众生。所谓“无心”者,是指未有“菩提心”。

  难忍能忍

  古代有一位高僧说:“削发为僧,非将相之所能为!”这句话的意思说:“剃光头做和尚,不是宰相、将军所能做得到的!”为甚么?因为宰相、将军们是世俗人,名利观念很浓厚,即使他们是“爱国爱民”、“情操高尚”一代风流人物,但他们依然摆脱不了酒、色、财、气、福、禄、寿、名、利……等等个人享受或家族的利益。但一个真正的出家人首先要摆脱一切私欲,这叫做“看破红尘”、“六根清净”。为了充实自己,要有出世的智慧,一定要修行,入深山磨练自己,所谓“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这一切,为了能忘却自己,不为个人贪图物质享受,也不为诽谤、赞叹、苦痛、财富、侮辱……所动摇,佛家称之谓:“八风吹不动!”一个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否则算不得“人天师表”!可以说经不起考验的出家人,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他们粗衣淡饭过日子,所谓“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而游化人间,就是度化人世间有烦恼的人。“佛度有缘人”!没有缘,佛也度不了的。试问,天下的宰相、将军们能够“忘我利益”吗?我想很难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何以会看到善知识过失?善知识教化众生不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他教化的许许多多众生,根性不相同、嗜好欲望不相同,他接触那些众生要用种种方便、种种示现。我们愚痴,我们把他种种示现当作过失,误以为他的烦恼习气不断,不知道那是人家教化众生的手段方法。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