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讲记二(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2014/9/4   热度:497
益西彭措堪布: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讲记二(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 受持功过格勉励地来改过、修善,期间出现的状况和效果又如何呢?最初是善恶参杂,久而久之,以正念把握身心的力量加强了,就使得善越来越多,恶越来越少,最终达到了纯善无恶。所以就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长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 刚开始断恶行善的时候,把握身心的力量不够,所以是善恶参杂的状况。但坚持做下去,正念把握的力量越来越强,就能做得了主,让心只往善的方面去做,而不被恶的方面所转。这样善得到支持,就不断地增长、圆满;恶无法得逞,就渐渐地减弱、消失。久久行去,就自然可以达到唯善无恶的境地。 这样因上的行为已经出现大的转变,果上的命运就一定出现大的转变,就实际做到了趋吉避凶! 转变命运的方法唯一是在自己的心念、行为上转变。因为有因就必定有果,因转了果就一定转。所以只要善行在逐渐地加深,恶行在逐渐地减少,也就是在逐渐地进步,就是在逐渐地改善命运。以前命里没有福,转成有福;命里短寿,转成延寿21年;命里不能中科第,转成中了进士;命里无子,转为有子。这就是真实增上生的成就。 所以,一定要在自己身、口、意的行为上切实地改过,去掉偏邪的习性,才能收到修行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够直接针对自己身口意上的恶习、恶行,努力地改过,现生就能达到圣贤的境地,命终决定登入净土的家乡。这就完成了生为圣贤、死归净土、究竟成佛的大事! 【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这些修行人的德行可以给世人做榜样,立言可以给世人做法则。这都是亲身经历过来、切切实实改过自新所得的效验,值得我们效法。如果我们按这样实行,也一定能见到成效。 既然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怎么可以轻视自己而退缩呢? 三、断除疑惑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有人问:“格物”,是指穷尽天下事物的道理;“致知”,是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达到对于一切事物都认识明了。怎么把“物”解释为人欲,把“知”解释为真知,把“格、致”解释为克除人欲、显现真知呢? 对于“格物致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物”指天下事物的道理;“格”是研究明白;“知”是知识;“致”是使知识拓广到一一了知。第二种、“物”是人欲,指一切不合真理的妄想、执著;“知”是本有的真知;“格物致知”就是克除妄想、执著,而使得本有的真知显现。对方问为什么要做后面这种解释。 以下做正反两方面的回答: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 回答:诚和明德都是从自己心的本体上说。诚是指纯真无妄,明德指离念灵知。用来表诠的名字虽然有两种,所表诠的本体本是唯一无二的。(也就是,诚和明德都是表诠自心本体的德相,都属于性德。) 【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 致知、诚意、正心当中的“知”、“意”、“心”这三个,是从自心的体和用而说。 比如“格除物欲而显现真知”,既说到自心的本体,也说到从本觉中发起的始觉作用,这就是从用上说。其次,由显现真知而出现随时随处诚意正心,也是有体、有用。行为上无不诚、无不正,就是用。 虽然分开说到了知、意、心三个,但这不是像东山、西山、南山那样不同的三个体,而是三法一体,所以叫“即三而一”。 【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 格、致、诚、正、明这五项,都是从闲邪存诚、返妄归真上说的。“闲邪存诚”,就是防护遮止心中的邪念,使自心不被烦恼控制,而保持真诚。“返妄归真”:原先背觉合尘,背离了本觉而合在六尘里,不断地分别、执著,迷失在里面了;现在背尘合觉,不合在六尘中,从妄念、妄执中返回过来,回归到本有的真如觉性。 这里检点省察的造诣功夫,以明为总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总纲上分出的细目。返妄归真的路,唯一在自己心上修,而不在其他地方修,所以要时时检点自心、省察自心,让内心不被物欲所占据,不被邪念所左右。 如果以一个字来点出总纲,就是“明”,就是觉照。这个“明”作动词解,要求时时不离觉照、不离省察,这就是根本了!一旦忘失觉照,跟着妄念烦恼转,那就意不诚、心不正了。 所以“明”是总纲,“觉照”是根本。这个总纲展开来,就有四条细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就是,格除心中的物欲、格除虚妄的妄想执著,来显现本有的真知。而显现了真知,就使得一切言语、行动都无不诚意正心。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明明德”。 如果自心本有的真知被私欲蒙蔽(比如被贪欲蒙蔽、被嗔恚蒙蔽、被我慢蒙蔽等等),这样真知被蒙蔽了,就成了偏邪不正的恶知,也就意不诚、心不正了。(比如爱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再坏,也不见到他坏,这就是以溺爱的私欲障蔽了本有的真知,成了偏邪不正的恶知。) 如果能把自己心中的私欲逐渐地格除,那就“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了。本来圆月高悬在天空中,由于乌云遮蔽而显不出光明,“乌云”就是念念不断的妄想、执著,如果能把妄想、执著扫荡干净,本有的真心就朗然现前了。 这就是圣人开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的决定次序。按这样归在最切近的自心上来返妄归真、返迷为觉,最终就去除了妄执、消尽了客尘而返本归源,也就显发本具的明德觉性了。 反面的回答: 【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哉。有是理乎。】 如果只有穷尽天下事物的道理,使得心对于这一切都了解,才能达到诚意的话,那只有博览群书、遍游天下、见识广博的人才能做到诚意正心,而彰明自己的明德!而没有博览群书、遍游天下,知识不是那么广博,纵然有纯厚的天姿(有宿世栽培过来的深厚善根),也都在诚意、正心上丝毫无份,何况更下等的人呢!有这种道理吗? 圣贤之学,本来人人可以实证。道理非常明白,就是因为人人本有真知、本有佛性,只要在自心上切实地格除物欲,就都能显现真知、证得本性。 所以,“格物致知”,要解释成格除自己内心里的妄想执著,把物欲格除干净了,本有的真知就自然显发,这就是内修内证之路! 四、结说因果是能使一切人诚意正心的大法 【然一切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 然而,一切不能深入穷达理性的人以及无知无识的人,如果听到理性,多数都高推圣境,说:“那是圣人份上的事,我是凡夫,做不到!”因此就不肯奋发努力,遵照去做。那怎么办呢?就要从因果上下手。 【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 如果告诉他三世因果的道理,告诉他身、口、意上这样的行为是善行、那样的行为是恶行,由善行得到哪些乐果,由恶行得到哪些苦果。通过讲述种种善恶报应的实例,他就一定会畏惧恶果而断除恶因,修持善因而希求善果。 这就是以引发因果正见做为前导,触动他的心自觉、主动地断恶修善。既然善恶业唯一在自己的身、口、意上发生,这上面任何一举一动都是业、都有果报,也就自然会认真地防护身口、洗心涤虑。 即使在暗室屋漏之中(就是在没有人见到、知道的地方),仍然不敢放肆乱来,常常如同面对神、天一样,不敢稍微动一点邪恶念头来自召罪报。这样,就以畏惧因果的心,而使自己做到诚意、正心了。 这就是大觉世尊普遍使得一切上中下根的人,都能达到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法。 【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 对于因果的教法,狂者怕受到拘束,认为兢兢业业地断恶修善是著在事相上面。而愚者防怕自己迷信,认为事情渺茫,谁也没见到前生后世、因果报应。除了狂者和愚者这两种人,有谁不信受因果呢? 所以彻悟禅师说:“善谈心性的话,必定不弃离因果。”因果就是心性随缘变现的事相表现。真正懂得“心性不变而随缘”的妙用,就不会弃离因果了。所谓的不变随缘,就是指:虽然从心性本体上说,没有丝毫增减、生灭的变异,但是从随迷染因缘、悟净因缘来说,就有随不同的因缘显现不同的果报。所以善谈心性的人决定不会弃离因果。 反过来,深信因果的人,终究会大明心性!这是势所必然的道理。也就是遵循缘起的正道逐渐地深进,首先了解粗分的业感缘起,深信行善必定得乐、造恶决定感苦,就能断恶行善,出离恶道、得生善道。其次了解细分的十二缘起,深信以我执起惑造业,决定轮转生死;去我执止息惑业,决定证入涅槃,由此就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超出轮回。进一步了解到把心变现的一切法执为实有,就造成虚妄的客尘显现;而寂灭这一切实执,就能还归本性。这样随顺修习,就终究会彻悟自性。 【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 要知道,从凡夫地乃至圆满证得佛果之间,都不出于因果之外。那些不信因果的人,都是自己舍弃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 虽然不信因果,但自己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和身心上现起的种种感受,无不落在因果当中;并不会因为不信因果,就让因果律失效而不起作用。反而以不信因果的愚昧,出现舍弃善因善果、常造恶因,这样极其密集、持续、严重地增长恶业,再以恶业力牵制,就导致无数劫轮转在恶道中无法超出。这就是以“业果愚”造恶的作用,长劫轮转六道的极可怕的现象。 【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反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 很感慨的!圣贤千言万语苦口叮咛,无非要人反省自己、克制自己内心的妄念,使自心本具的明德不至于被人欲埋没,而能亲自得到安乐、自在的受用。 可惜人都由于对因果愚昧,自以为是,每每放纵自己的烦恼、习性而不加管束。纵然毕生读圣贤书,也只是学文字知识而已,并没有以希圣希贤为事,没有尊照圣人的教导切实地修行。因此成了当面错过!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了凡先生教导孩子的这四篇家训,不论文字或义理都非常顺畅,能够开阔见识,使人了解怎么做人,怎么在自身上改过迁善,来自求多福、来转变命运!读了之后,自然有欢欣鼓舞、见贤思齐、急欲取法的趋势。确实是一篇有益世间的良言。 【永嘉周群铮居士,感佩之极。祈上海商务印书馆铸铅为板,以公同志,又印送若干,以结法缘。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永嘉周群铮居士见到《了凡四训》,感动佩服到极点!请上海商务印书馆铸好铅板,把这篇四训公开传播给一切志同道合的人。又印送若干本广结法缘,请我作序。为此我就摘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的大意,来尽到自己的责任。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福,一定要以清净心、以真诚之心去修,随分随力,决定不要勉强,勉强是错误的。有很多人爱面子,今天道场做什么事情了,要出一点钱,自己没有钱,借钱来做,这个错了!借钱来做功德,没有这个必要。你勉强凑合起来的,这个功德不是圆满的,圆满是随分随力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