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讲记二& 与周利童子书讲记 (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2014/9/4    热度:311   

益西彭措堪布: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讲记二& 与周利童子书讲记 (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②稍微长大的阶段

  【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稍大一点,就让他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帝觉世经》。这三本书都是讲善恶因果的问题。

  这时候首先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上做人的准则,要让他知道:我应当做哪种人,不应当做哪种人;哪些是善行,做了将来得好报;哪些是恶行,做了将来得恶报。这个观念灌输得深入、牢固之后,以后就不会受不良观念、风气的影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转,在一生一世中都会坚持做人的准则。不论做什么事,心里都有善恶因果的标准。

  为什么要让他读熟呢?这是很有讲究的,小的时候记性好,很快就能背诵,而背熟的东西一生都忘不了。过了这段时间,年龄越大记性越差,即使背出来了也很快忘记。从小对这些不懂也不要紧,只要输进去就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这些东西就能指导他的一生。不但让他背,母亲还要针对这些文章讲解一下大意,作为他以后读书受益的前导。做好了这个学前教育,以后读书就只会得利益,不会受损害。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

  幼年时有这样的教育,以后越读书越贤善,不怕不到圣贤的地位而光宗耀祖。不然从小没有良好的教导,而只是任性娇惯,养成败类(就是已经养成恶劣的习性),那纵然有天姿,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圣贤,就读的书越多越坏。

  【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

  古今大奸大恶的人都是有好天资、大作用的人。要没有好天资、大能力,也不可能做到大奸大恶的地位。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但这份能力用在造恶上,就做成了大奸大恶。

  这是教育方向上的大错误。原因是从小父母、老师不知道教他学圣贤,聪明才智没放在学圣贤上,如果放在学圣贤上,再加以躬行实践,又有好天资、大能力,当然能做到圣贤的地位!但现在教育的方向反了,父母、老师只教孩子学知识、技能,作为将来在世间谋取名利的工具。

  今天的父母多数只有这样的见识。她也晓得孩子从小要学外语、学电脑等等,会想方设法参加各种班,学习各种技艺,她的愿望就是孩子将来能考一个好大学,好出国,有好的能力,可以发大财、做大官,就是这种想法!这是见识已经下劣到极点(只知道教他学知识技艺,将来得到名利享受,就只有这么一点。很少有父母、老师教孩子学圣贤)。

  “以至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就是这些所谓有好天资大作用的人长大了他们做什么事,就是废弃古代圣人的经典、废弃传统伦理,要创新出一套新的东西来。乃至演成国家的战争、动乱,争城夺地,互相残杀。这也是有大能力的人做出来的。这种祸乱都是他的父母、先生不知道教子弟之道所导致的。

  【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父母、先生纵然自己没有造大的恶业,但是教出来的子女、学生却造了大的恶业,连累到父母、先生,也背上败坏世道人心的罪名,也就和子弟一同受恶报于永劫了。

  2、强调教女儿尤其重要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

  因此我说:教儿子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而教女儿尤其重要。因为今天的女儿就是来日的母亲。人在幼年时专门依靠母亲的教导,父亲不能常在家中,母亲则常常不离孩子。如果母亲贤惠,所行所说都足以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天天待在母亲身边,母亲怎么说话、怎么做事,孩子时时受到熏陶,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在心里落印象,时间一久就串习成性,也就按这样去做了。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母亲。幼时养成的习性会影响到一生。母亲如果贤惠的话,不论语言、行为、心念,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见闻熟悉之后,心里已经有了成规,说话、行为都由模仿母亲而养成习惯。再加以时时训诲、教导,就习已成性了。就像金子融化要铸成金器,模型如果好,做出的金器绝不会不好(这个模型就是母亲的仪范,母亲的仪表、行为就是塑造孩子禀性的模器)。所以教女儿比教儿子还紧要。

  【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

  因为贤母是由贤女而来,如果没有贤女,哪来的贤母呢?没有贤母,又哪来的贤子女呢?

  印祖常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而且举历史上三太的典故作为勉励。老人家说:“世俗都称女人为太太,要知道太太这两个字的意义很尊贵。查太太两字的渊源,远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都是女中圣人,都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位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这祖孙三代女圣人,生祖孙三代数位圣人,是千古最盛之治。后世称女人为太太,就是以其人比于三太。这样看来,太太是至尊无上的称呼。女子须有三太的品德,才不辜负这一尊称。”

  其中说到的三太就是从贤女做到贤母,以贤母的品德而教育子女,因此成就了三代数位圣人,出现了历史上最盛的周朝八百年的王业。三太当中,太任的胎教事迹上面已经讲过。太姜性情贞静柔和,而且极有智慧,教导孩子直到成人从没有过失。至于太姒,《列女传》里讲她生了十个儿子,亲自教诲,从小到长大没见过做邪僻的事。文王继续教导,终至成就武王、周公的品德。

  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

  这种极平常的道理谁都可以做。所痛惜的是,绝少有提倡的人。使得做母亲的只知道溺爱孩子,做父亲的对孩子也没有很好的教导。等到进学校读书,做老师的从小没听过这些道理,所以也绝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圣贤。这样不教学生实行圣贤所说的正道,只知道学文字、技艺(今天来说就是学语言、学数理化),而读书的目的就只是为将来获取名利而已。

  【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却不知道学圣贤有极大的利益,能让自己和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所以这是最根本的教育,把握住了这个根本,其它支末的东西都自然会得到。

  也就是说,从小教子弟学圣贤,努力实行圣贤之道,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好人才,能造福社会、造福国家。这样不求名誉,名誉自来,不求福报,福报自来。而且得到的不只是今生一世的利益,而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的利益;不仅是自己得利益,凡是和自己接触的人、受自己教导帮助的人也都能得到利益。所以这才是根本的教育之道。

  如果弃离了这个根本而只是在支末的知识、技艺上教导,见识又非常下劣,只知道为自己一个人谋求现世的名利享受,这样谋得好,不过今生得一点小富贵;谋得不好,在今生就身败名裂、子孙夭折的人比比皆是。这就是走错路了。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

  古时把人和天地并称为“三才”。“才”是具有德能的意思,有大作用的意思。那么,天能普盖万物、光照万物,地能负载万物、滋润万物,而在天地之间“人”可以和天地共称为“三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的功能,也就是人能以自己的觉悟开启后来人的觉悟,能继承古圣先贤的大道,而在自己身上荷担起来、实践起来,由此开导后来的人,所以人就有共称三才的尊称。

  作为人,如果不以学圣贤作为人生的根本,那就是行尸走肉了,一具行走的尸体,里面没有人的品德,这和禽兽有什么差异呢?“人”这个字尚且是冒名,只是称呼为“人”,却没有人仁、义、礼、智、信的品德。其实所谓的“人”不是指有个人的形象,有人身体的皮、肉、骨骼、内脏,而是指有人内在的品德。内心如果丧失了人的品德,没有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不是以学圣贤为理想。那么心在干什么?就是尽情享乐。这样和禽兽有什么差别呢?可悲的是现在多少人已经失去人的资格,失去人的实义,只有“人”的假名而已。这样连人字尚且是冒名,怎么能和天地共称为“三才”呢?(比如今天的享受派已经沦为禽兽之流,多少人“身在迷中不知迷”,没有理想、没有道德,连一念学圣贤的心都发不起来,就只想尽情享乐。怎么享乐?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然后还有男女之乐。这样和禽兽有什么差别呢?)

  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分三:(一)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二)启发修德和日后的效果 (三)劝勉大家一致实行

  (一)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

  然而人性本善,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做尧舜、做佛,但不能做尧舜、不能做佛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只有性德,而没有修德。

  从性德这一点上说,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单有佛性就做了佛做了圣贤吗?当然不是。多少人都活在愚痴蒙昧当中,有些堕在三恶道中受苦,有些做人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毫无觉悟。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没得到启发,没从内心发起修德,导致本具佛性而不能做尧舜、不能做佛。就是只有性德,而没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以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的修德。

  古德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德这里讲了四句,就是“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克除自己内心的私欲,恢复心上本有的礼;防护、制止内心的邪念妄情,让内心恒时存有诚敬。再加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有这样的修德,性德就会显发出来,也就可以为尧舜、做佛了。

  (二)启发修德和日后的效果

  【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

  这个修德最初要由贤善的父母和师长来做启发。这样把孩子的善根启发出来之后,他内在的善根苏醒了,最初的觉悟出来了,就会孜孜不倦地往成圣成贤的道上走下去。虽然一时还做不到尧舜和佛的地位,但努力地往圣贤之道上求上进,这和下劣、愚痴、整天在人欲中埋没的人相比,已经是天地悬殊了。

  (三)劝勉大家一致实行

  【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

  所以《书经》的话:你是圣,但是你迷了,就做狂,就落在狂乱之中;你在狂乱中,忽然觉悟了,克制了邪念,就做圣。经上说:迷了就是佛沦为众生,悟了就是众生做佛。

  【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

  幸运的是,做尧舜、做佛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手上,只要我肯做,就能做尧舜、做佛。有志气的人怎么肯以本具的性德任人欲(贪嗔痴慢嫉等)把它障蔽住,而永远成为沉沦苦海的下愚众生呢?

  【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祈愿世间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做儿女学生的,各自在自己身份上尽好责任,努力地学圣学贤,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幸运了!全世界就幸运了!

  与周法利童子书讲记

  印光大师 著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一生的成败都是由幼年时的栽培和因循所致。(也就是小的时候栽培得好,一生就会有成就,就像树木在它最初根芽的时期栽培得好,以后就会成为栋梁,如果栽培得不好,等长成粗壮的树干,再修改从何着手呢?所以年幼的时候因循,任自己的恶习发展而不加改正,以后的人生就一定会失败,还会有大的灾祸降临。)

  你已经到了少年懂事的时候,应当知道好歹(就是应当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能跟着现代的新派去学,你应当学孝、学悌、学忠厚诚实。新派主张的是自由、开放、个性,无拘无束,认为忠孝仁义是迂腐的一套,是束缚人性的东西,以尽情抛弃为快。实际上,孝弟、忠厚、诚实才是做人的根本、成圣成贤的根基。人有了这些才会成才,对社会、对国家才有利益。人不学这些,就越聪明越坏。

  【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

  现在你年轻,精力充沛,正是读书的好时节。所以要努力读书。

  读书要费心力,年轻时精力充沛,能背诵、思维。年岁一过,再要记忆思维,已经不堪能了。所以人生有少年、青年、中年各个阶段,前面没栽培好,后面要补就难了。什么阶段做什么事,都要好好把握,不然过了这个阶段就再没有机会了。

  【凡读过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

  凡是读过的书,要思维书上所说的事是要人照这样去实行。书是给出一个原则或者提供一个范例,让你有样子好效仿。这都是指古代的圣贤书,书的功能是传授做人的道理,成圣成贤的道理,这也是一切学问的根本。今天的书教给人的是知识、技能,人读书是作为求取名利享受的手段,所以古今的书很不相同。

  【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

  古书上讲的或许不容易领会,书写得很深。尤其是典籍,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心得的记载,其中的人生境界需要自己达到那个程度或有所经历之后,才会越来越明白。

  如果一时领会不了,就可以读《阴骘文》、《感应篇》等,这些书都是直接说,好领会。读这些书不是读过一遍就算数,要常常读、常常思维,“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利益、我要怎么在自己身上来实行”等等,这样以书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身心,改正缺点,往好的方面转变,就是读书的方法。

  总之,要常常读书、常常思维、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对照自己改过迁善。

  【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

  有空闲的时候,尤其应当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来求得佛力加持,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不能怕辛苦而不去做。

  【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记性退半,所学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

  古语说:年轻时不努力,到老来徒自悲伤而已。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如果错过了这一段宝贵时光,以后纵然努力也难以成就,因为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年岁一过,记性已经退掉一半,所学都是用力多而收效少,因为身心的精力已经衰退了,尤其是意识的力量不行了。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第一、首先要做个好人,见到好人、好事,就应当归在自己身上想:我能不能向他学习,能不能做到和他一样;见到坏人、坏事,也要在自己身上反省:我有没有像他那样做,如果有就要及时改正。

  像这样不断地改过迁善,就是做好人的方法。如果没有时时在自己身上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么修行就只是空谈而已,没有落实在自己身上,就没有任何进步。

  【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

  第二、要晓得因果报应,一举一动不能随心所欲地放纵,不能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现代派崇奉的自由、个性。你要晓得这叫放纵自心、放任烦恼。

  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想到:我做这件事,对我自己、对我父母、对别人有没有利益。如果有利益就可以做,没利益就不去做。

  平常一举一动要这样严格管住自己,用理智来把握好一切行为。

  【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

  不但在做每件事的时候这样考虑,连居心动念也要这样取舍,时时要观察自己的心:我起这样的心,对我自己、对父母、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有利益,就可以这样起心,而且付之行动;如果无利益,就要停止这样起心,更不能发出身口的行动。

  你要晓得:起一个好心,就有一分功德;起一个坏心,就有一分罪过。要想以后得好报,就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是举心动念、说话、行事,都要有利于人物、不害于自他才行。不然想求好报也不可能求到。

  总之要做到三个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能做得到,将来就会有好报,不必问别人。

  【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

  如果不是这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哪里有好报可得呢?就像以丑相放在镜子前,决定没有好相现出,所现的一定是和这丑相一样的。

  丑相是指心里起了坏念头、口里说了坏话、身体做了坏事,这就是身口意上的丑相。镜子里丑的影像,是指恶业感召的果报,这和因上造业的相完全对应,比如因上造杀生业,就现短命的相;造偷盗业,就现贫苦的相等等。这样动多了恶念、造多了语恶,做多了坏事,就会大损福德、加深罪障,等到业力成熟的那一刻,就显现出恶趣极为恐怖的果报。

  【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祈审慎思察,则幸甚幸甚。】

  你真的能深深认识到这善恶因果的义理,具有纯正的知见,已经知道应该怎么来居心、行事,将来就一定能做一个正人君子,让一切人都尊重你、爱慕你。

  希望你仔细、慎重地思维观察,你能有正确的知见,存心、行事都合乎正轨,那就值得庆幸了!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这个时代的学佛人,一种人天天在研究经教,增长邪见;一种人是什么都不要了,只是参禅或者是念佛,增长无明。虽然天天念佛、天天在打坐,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增长无明;一种人就天天在分别,天天在打妄想,增长邪见。这两种人,都不是学佛。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搞分别执着,他是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这个要想了生死、出三界,没希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