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三)
2014/9/4   热度:210
益西彭措堪布: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三) 三、认证假胜义不是真胜义 【而有法各自上唯遮实有的这一分,虽入于胜义数,然非究竟胜义,即彼为无遮分、唯遮遣、唯分别影像、唯少许法故,不堪为不住一切边之法性、超出遮立戏论者、无分别之行境、一切诸法之真如性。】 对这一段分五步做观察。第一步、通过否认有法实有来认识假胜义是怎么回事;第二步、对“彼为无遮分、唯遮遣、唯分别影像、唯少许法”这一句,以递进的方式认识假胜义的体相;第三步、对“不住一切边之法性、超出遮立戏论者、无分别之行境、一切诸法之真如性”这一句,也以递进的方式了解真胜义的体相;第四步、再做纵向的比较;第五步、得出结论:假胜义不是究竟胜义。 先做第一步:比如我们显现了当下的身体,而且认为我的身体是真实的法。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的语言提示之下,对这一点做一次观察。 首先你要想象现在是在高倍显微镜的观察之下,你见到显现自己身体的当处,只有一堆悬浮的微尘。当你的心见到只是一堆微小的微尘时,就再看不到粗大的身体了,这就证明真实当中没有肉眼见到的头目、四肢、血肉、内脏等粗大的相。心再放在微尘上观察,如果微尘上有上、下、东、西、南、北六方,就可以把它分成六个不同的部分。当你的心见到只是六个部分时,就看不到原先的微尘。因此真实中本不存在这样的微尘。 像这样不断地往下分解,最后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分解了若干步之后,就到达不可再分的阶段;二是不断地往下分解,永远不会到达不可再分的阶段。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可以无限地分解。在这分解的无限多步里,每一步的现相都不是实法,因为一旦见到只是多个不同的部分时,就看不到之前的现相,也就证明真实当中没有它,像这样由于永远可以分下去,因此就“永远得不到实法”。这就像从起点开始延着一条路去找一个东西,在不断找下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找不到它,也就是永远找不到它了。 如果经过若干步的分解后,到达了不可再分的阶段,这最后留下的微尘,就是不可再分的极微了。就在这里出现矛盾了。怎么矛盾呢?如果极微是实体存在,那就必定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占据的空间为零,那就不存在了。现在极微存在,占据了空间,哪怕再小也有体积,无论长、宽、高等的数量多么小,反正有数量就有不同的端点,而有不同的端点就可以分解。这样就以正理断定:真实当中,无法成立无分的极微。这时候分别意识就会非常断定:我当下显现的这个身体,不仅没有粗法存在,连细法的极微也是没有的,所以身体本来无有。 懂了这个方法,推广开来,对房间里人的身体、电脑、桌椅、墙壁等再做观察。首先,在显微镜下见到只是许多的微尘时,就看不到身体、电脑、桌椅、墙壁等现相,也就证明这些现相只是错觉而已。最终分解到无分微尘,也无法成立是实法。因此整个房间里的显现,观察时了不可得。到这时,第六意识又做出判定——房间里的一切,本来无有! 再扩展到整条大街,里面所有的高楼、商厦、街道、人流、车辆,也是首先看到只有许多悬浮的微尘,根本没有肉眼所见的粗大现相。最终观察到极微时,也以理证明极微不是实法。这就证明整条街的现象,虽然在显现,实际上毫无实有。第六意识又做出判定——整条街全部是无有的! 进一步推展到全城、全国、全球、全太阳系、全银河系,乃至虚空中无数世界。首先,见到虚空界里只有无数的微尘,这时无数世界里的粗大物质现象完全不见了,这证明真实中原本没有这些现象。其次,再把微尘逐渐分解到最小的无分微尘为止,又证明之前一切阶段的现象都了不可得。最后无分微尘也以正理观察无法成立。由此就知道,虚空界中所有的物质现象完全都是假相,第六意识又非常决定地做出判断——一切物质本来无有! 像刚才所说的,在每个物体上否认它实有的这一点,虽然也算在胜义里面,实际上仅仅这一点并不是究竟的胜义,而只是假胜义。以上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做第二步: 第二步、对“彼为无遮分、唯遮遣、唯分别影像、唯少许法”这一句,以递进的方式认识假胜义的体相。 刚才讲了,心里认为身体没有、房屋没有、街道没有……,这只是无遮的这一分。当时你心里认为“身体没有”,心是有偏堕之处的,它是仅仅单方面落在“身体没有”这一点上,这就落在细的无边上了。所以这假胜义只是否认有的这一分,叫“无遮分”。 再说“唯遮遣”,你想想看:刚才闭眼之后,分别意识它做了什么?仅仅是在做出一个否认吧!就是和以前承认身体有刚好相反,这回否认说身体无有。所以这时没有别的,就是自己的心在做出否认,因此是“唯遮遣”。 这样否认事物有,而出现的假胜义,这是什么呢?这唯一是分别意识所执取的“无”的影像。那么,有人就要说了:“什么叫影像?”刚才的情况是:首先看到只有微尘,粗大的相不见了;之后分到极微时,抉择到无法成立,这时心里就认为:“身体是没有啊!”这样的话,心前没有显现红黄蓝绿、长短方圆等相,怎么叫影像呢? 如果心前现了形形色色的相,那还叫“无”的影像啊?那是形形色色的影像。现在是“无”的影像,当然没有形形色色。当时第六意识是有所分别的,这个所分别的“没有身体”就是分别的影像,是分别“这是无”的影像。比如你回忆办公室里的情景,有一间房间、有写字桌、桌上有电脑、旁边有同事、有说话的声音……,这种回忆是缘着有显现的事相的回忆,所以就有形形色色的影像。而刚才分别:“没有身体”,第六意识也是进入一个状态,状态中分别心缘取的不是头、四肢等身体的粗相,也不是一粒粒微尘的细相,而是缘取空空的“没有身体”,这就是分别出来的“无”的影像。 这样就认识了,原来假胜义就只是这么一点点法!所以叫做“唯少许法”。 整个这一串下来,它是有微妙机关的,为什么从一到二、到三、到四排比过去呢?这是老人家在以大智慧给我们指路,按这样的路径观察进去,就会认得假胜义就只是这么一点法! 第三步、对“不住一切边之法性、超出遮立戏论者、无分别之行境、一切诸法之真如性”这一句,也以递进的方式了解真胜义的体相。 这也要顺着金刚句的指示逐渐地深入。首先真胜义的状况,根本不住在有边、无边、双亦、双非的一切边上,也就是一切有边的林林总总的相是根本没有的,相对的否认它的“此无、彼无”也是没有的,双亦、双非更是没有的,这就是如虚空般的法性啊!这样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境相,哪里有起心动念否认什么或成立什么呢?否认和成立要依托一个对象才能做,如虚空般没有任何相,就超出了遮立的戏论。 “戏论”这个词,有时候指分别心增益出来的这些边,比如有、无、来、去、一、多等等,这是分别心化出来的,当然不是实相,而只是戏论。有时候戏论指心不住于本位,往外驰散了、妄动了。这里说的“遮立戏论”就是指分别心立什么、否认什么,都成戏论,心已经不守自性了。 那么,刚才在虚空般的法性中,根本没有遮和立的戏论,已经超出遮立戏论了。意思是,动分别的时候,不是遮就是立,分别识这只猴子就只会在两端分别:“是什么”、“不是什么”、“有什么”、“没有什么”等等。现在超出遮、立的戏论,因此不是分别识所行,而是无分别智的行境。也就是在心境双泯,眼对色、耳对声乃至意对法等的二现完全隐没,绝待的真心现前了,这时就是无分别智自己明知自体,而证到了它。 这才是一切诸法的真如本性。换句话说,一切杂染、清净的现象从哪里来的?它们的真如本性是什么?一切法的真如本性就是刚才讲到的心境消融,亲证的自体,绝待无二的法界。这一个就是万法的本源,就是显现一切六道染污境界和四圣清净境界的根源,就是生佛平等的本体! 所以傅大士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相主,不逐四时凋。”天地万物只不过是习气成熟时显现的幻相而已,所以这是客尘现相,但是有一物先于天地而生,它是本有的、元成的,因此说“有物先天地”。这一物远离一切所缘的妄相,因此说“无形本寂寥”。唯有它是显现染净万相的根源,因此“能为万相主”。这是大无为法,不会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等的迁变而谢灭,因此“不逐四时凋”。总之这究竟的胜义是万法的真如性,它不会是能、所二取的客尘法、虚妄法,客尘法虚生虚灭,怎么能作为一切诸法的根源呢?怎么堪当遍于一切诸法的法性呢? 第四步、再做纵向的比较。 (一)假胜义就是分别心否认身体实有等,这时心落定在无边上。要看到,分别识的取向是固定的,当它起来时就固定地落于一边。所以在分别“无有”时,绝不会又分别“有”,这就认识所谓的无遮分就是落定在无边上,这样怎么堪当不住一切边的法性呢?平常我们常说“分别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分别心像猴子一样,虽然神通广大,什么都能缘,但对不住一切边的法性,它就彻底没戏了。 (二)假胜义只是分别心在做否认,这时已经背觉合尘,落到戏论里去了,也就是本无一物可得,有什么要否认、要成立呢?这不是无端地生是、非吗?不是戏论吗? (三)假胜义是分别心的产物。因为它是由“否认事物实有”这样的因缘,而在意识前立出的“无”的影像,这怎么能做为超出遮立、无有分别的自体自证的行境呢? (四)只是分别意识所计的这么一点点法,怎么堪当遍行于一切诸法的真如本性呢? 第五步、得出结论:假胜义不是究竟胜义。 这样,假胜义是什么知道了,真胜义是什么也知道了,就知道假胜义不堪为究竟的真胜义。它只是由否认现相实有的因缘,在意识中立出的“无的影像”。这么一点法怎么能成为万法的真如性呢? 到此你才知道佛法里讲的胜义是指哪一个。当然二转*轮,空分是给你去说的,它通过抉择诸法不可得来让你认识,明分就隐藏起来不跟你说,等三转了义*轮宣说如来藏,才开示明分。不管怎样,诸法的本性上并没有明、空两个分开,本来就是不二的自性。所谓的究竟胜义就是指它。 所以,《菩萨戒》称呼为“心地”,发生万善的缘故。《般若经》称呼为“菩提”,是觉悟之体的缘故。《华严经》立名为“法界”,交彻融摄的缘故。《金刚经》称为“如来”,无所从来的缘故。《般若经》称为“涅槃”,诸圣同归的缘故。《金光明经》称为“如如”,真常不变的缘故。《净名经》称为“法身”,报身、化身所依止的缘故。《起信论》称为“真如”,不生不灭的缘故。《涅槃经》称为“佛性”,三身本体的缘故。《圆觉经》称为“总持”,流出功德的缘故。《胜鬘经》称为“如来藏”,隐覆含摄的缘故。《了义经》称为“圆觉”,破暗独照的缘故。所以永明禅师的《唯心诀》说:“一法千名,应缘立号。”就是指这一法安立了千种名称,原因是随顺机缘做不同的演说。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对于佛法要有信心,没有怀疑的,一门深入的人,确实有效果。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身体健康、相貌丰满、气色好了,往往学佛三、五个月,他就变了,这是真正得到法的利益。这是不是佛菩萨加持?不是的,是他心理产生变化。以前心里妄想分别执着烦恼多,人身体不健康,气色不好,对佛法有了坚定的信心,一门深入,他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心清净了,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体健康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