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殿近通衢 禅房远尘嚣——记天府名刹文殊院
2014/9/3   热度:811
寺殿近通衢 禅房远尘嚣——记天府名刹文殊院
唐潇潇
在成都市城区的西北隅,坐落着一座享誉海内外的千年古刹——文殊院。文殊院与大慈寺、昭觉寺并称“成都三寺”,乃西川四大丛林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的修持场所。
目前,文殊院是四川省佛教协会和成都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文殊院前临文殊院街,后接万福桥侧。正对寺院大门,矗立着一面约8 米高、呈“品”字形状的照壁,蕴含着“佛门空阔”之意。墙壁中央书嵌“文殊院”三个大字。走进文殊院,仿佛走进了智慧吉祥的清凉世界。
一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7)(一称始建于南北朝),迄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相传为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遂以“信相”为名。唐会昌五年(845),遇武宗灭佛,寺毁。宣宗即位(847),加以修复。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入川,成都佛教庙宇均被焚毁。信相寺亦成了一片废墟,仅存下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
清康熙三十年(1691),临济宗第33 代传人慈笃禅师发愿恢复,历经16 个年头,含辛茹苦方复建成功。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传说有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众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寺遂更名为文殊院。康熙四十一年(1702),赐御书“空林”匾额一块,并赐墨刻《金刚经》、《药师经》各一部,派专使送达,钦定慈笃为文殊院“中兴初祖”。
据记载,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成都官绅军民捐资,重修文殊院。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间,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 根淮州硖石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从而形成了现今的规模。重建后的文殊院,高僧云集,建筑辉煌,香火更盛。本圆因重建而被称为“开山祖师”。同治六年(1867),又有所扩建。
解放之后,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过文殊院。50 年代,朱德元帅曾专门为文殊院送来1000余盆兰草,并亲临文殊院同宽霖法师畅谈。文革中,邓小平指示省、市政府对文殊院及文物“要好好保护”,文殊院因而免于劫难,并于“文革”结束后不久,重新对外开放。
二文殊院坐北朝南。进山门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这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 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建筑面积达2 万余平方米。
第一重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弥勒佛之后,有阿弥陀佛立像,引导芸芸信众去向西方极乐世界。三大士殿中的三大士指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分别象征佛法的悲、智、德行。观音位于正中,文殊和普贤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文殊端坐于狮子背上的莲座之上,手持宝剑,狮子和宝剑分别象征智慧威猛和智慧锐利。三大士均为铜像,金光闪闪,十分壮观。后面佛龛中,立着面朝大雄宝殿的守护神韦驮天之像。这尊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制成,威武而立,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而盔、铠、靴、杵的链锁,均是浮雕花饰,雕琢剔透,工艺精湛,雕铸水平较高。大雄宝殿内所塑释迦牟尼的铜像,高2.65 米,前面站立着弟子阿难和迦叶。释迦牟尼像正上方的藻井,制作精美。说法堂所在地为明代信相寺遗址,堂前所悬黑底金书“说法堂”大匾及楹联,乃第六代方丈铁峰达慧所书。门前有一唐代所铸铁质黑犬,昂首蹲伏,造型逼真,是罕见的唐代四川铁铸造像。堂中砖砌戒坛,正面壁上嵌有康熙御书“空林”及临米芾《海月》诗石刻。室内供有各类造像83 尊,其中铁铸戒神10 尊,高约1 米,乃唐代信相寺遗物,是寺中最古老的造像。两侧墙上设龛,排列有十八尊者、十八迦蓝、二十四诸天泥塑金身像。旧时举行传戒仪式,戒坛即设于此堂内。最后一重藏经楼,高12.6 米,共两层,正门悬挂着“辰经宝楼”的牌匾。
一楼用于住持会见国内外来客,与佛教相关的重要交流活动都在此进行,二楼则收藏经书文物。
这五重殿宇,多为木石结构,采用硖石为柱,朴实壮观。
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佛殿的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精美,仅窗心式样即达30 余种,是研究我国古建筑雕饰艺术难得的实物样本。总之,它们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浑然一体,气象庄严,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文殊院中还有一座千佛和平塔,建于1988年,由赵朴初先生题写题匾并撰联。塔呈6 角形,共11 层,高21 米。铁塔共有佛像1000尊,由此得名。塔顶上有6条龙,挂有铃铛。风来之时,铃向四面扬起,声声如梵歌,人不由得驻足聆听,心里如同滤净了一般,无所思想。塔四周有两层矮墙,内侧墙壁雕刻花草图案,外侧墙壁则雕刻西游记故事,饶有趣味。
三文殊院内荟萃着大量佛教宝物,单是供奉的大小佛像,便有300 余尊,足可令人眼花缭乱。佛像有铁铸、铜铸,有石刻、玉雕、木雕,有脱纱、泥塑、彩塑,每一尊都有各自的文物艺术价值。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个个栩栩如生,真让人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非凡才能。其中10尊护戒神铁像,造于宋以前,有北齐风格。19 尊铜像铸于清道光七年(1827)。至于那尊有“空林八观之一”之称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十一年(1922)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藏经楼里藏有各种佛经文献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经》、《金刚经》等。还有宋本绣像《金刚经》,南宋刻本《续高僧传》,明代《南藏》和《北藏》,1887 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印度梵文《贝叶经》,弥足珍贵。
文殊院内还珍藏明清以来许多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说法堂正中壁间的御赐“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碑刻。还有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
的对联。据说,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绝世文物藏于寺中。如唐代玄奘法师头骨、日本天平宝宗五年(761)的鎏金经筒、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田妃所绣,绣工绝美,至今已有300 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全用经文组成,极富艺术感染力。挑纱文殊则是清代江苏刺绣神手“吴贞女”
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精美绝伦。
舌血含宝是院僧先宗等3 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
当然,文殊院最珍贵的文物,还数“镇寺之宝”——唐玄奘头顶灵骨。玄奘的头骨曾在“七·七”事变后被盗去日本,全国哗然,汪精卫被迫与日本磋商,讨还玄奘头骨灵骨。
但费尽周折,中国特使仅讨回3 块玄奘灵骨,一块由北京巨赞法师建塔供养,一块由广东曹溪南华寺虚云法师建塔供养,另一块则由著名高僧能海法师请回珍藏于成都文殊院,成为旷世珍宝。目前,灵骨放置于一座宝塔之内,供奉于藏经楼上,难怪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会以“西天文物萃斯楼”盛赞。
如今的文殊院,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氛围极尽幽美。寺院里竹木苍翠,郁郁苍苍,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宁静和神秘。寺院中香烟缭绕,梵音悠扬,人们身浸其中,个个敛声静气,怀揣顶礼膜拜之心,惟恐惊扰了这份圣洁。(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中文系)
(摘自《中国宗教》2005.9)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庄严?我们通常人讲的美丽,就是佛法所讲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七宝庄严,是自性清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那是真正的庄严。其次讲正报,相好光明这是正报庄严。看相的也会说:“相随心转。” 你常修慈悲心,人家一看见你,就晓得你很慈悲。你心地很险恶,人家一看,“这个人不容易相处,很可怕”,一看就看出来。所以你要修正报庄严,修清净、修慈悲。天人的相,是因为修慈悲喜舍,他修十善业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