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师公案选


2014/9/4    热度:379   

禅宗祖师公案选

 

  导言

  自从达摩到中国传法以来,放射出一个个耀眼的新星,渐渐汇成一团团星云,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光辉依然照亮着我们。

  如果你能深入进去,透过这哈勃望远镜,就会看到这些星星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的身边。

  不知你是否能看清他们的音容笑貌,听清他们的叮咛。千万要小心,小心。避开他们的棒喝。

  〖初祖达摩〗

  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九月二十一日从广州上岸,这时中国的梁武帝是个非常喜欢佛教的皇帝,十月一日,达摩受梁武帝之邀来到首都南京。梁武帝问:"我自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建造寺庙,抄写佛经,这究竟有多大的功德?"达摩说:"这根本没有功德可言。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十月十九日,达摩自知与梁武帝法缘不合,就渡江到北魏去了。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也为时已晚了。

  达摩渡过长江,便到了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诸缘。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达摩:"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神光:"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请教我佛法吧!"达摩:"诸佛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的时间去修行。你凭极小的决定,怎么能求到大法,我想你是很难如愿的。"神光取刀断臂,达摩:"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神光:"请师父为弟子安心。"达摩:"你拿心来,我将为你安心。"神光:"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来。"达摩:"假如你能够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现在明白了吗?"神光:"明白了。诸法本来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槃之岸。"于是,达摩就收神光为弟子。

  公元五三六年,达摩觉得应该离去了,便召集弟子,达摩:"你们谈谈自己的悟境吧!"道副说:"依我的见解,不要执着文字,但也不离于文字,这便是道的妙用。"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皮毛了。"总持比丘:"依我现在的见解,犹如庆喜看见了佛国,一见便不须再见。"达摩说:"你只得到我的肉了。"道育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依我所见,并无一法可得。"达摩说:"你得到我的骨了。"最后轮到神光,他只是作礼叩拜,然后仍回到原位,并未说话。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真髓了!"于是,神光慧可成为了禅宗二祖,接续了达摩祖师广度众生的事业。

  达摩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荷泽神会〗

  荷泽神会(公元670年-758年)是湖北襄阳人,俗姓高,他对维护慧能的法统及禅宗的通俗化的贡献很大,并使得提倡顿悟的南禅压倒了渐悟的北禅。

  他十三岁时便去参拜慧能。慧能:"你千里跋涉而来,是否带来你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带来了,那么你应该知道它的主体是什么?你说说看。"神会:"这东西就是无住,见就是主。"慧能:"你这小和尚,词锋倒也敏利。"

  神会:"师父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慧能打了他三柱杖,问他:"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神会:"我感觉也痛,也不痛。"慧能:"那我是也见,也不见。"神会:"什么是也见,也不见?"慧能:"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至于你不痛,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没有知觉;如果是痛,那么就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见和不见,都是两边的执着,痛和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啊!你还没有见到自性。"神会听了大为惭愧,立刻向慧能行礼。慧能谆谆地教导他:"你如果心迷不见,就请教大德高僧。你如果心悟见性,就依法修行。你自迷不悟,却来问我见与不见,我悟不能代替你悟;你悟也不能代替我悟。为什么不自证自见,反问我见与不见。"神会再次行礼,礼拜了上百次,求师饶恕。从而成为慧能最虔诚的信徒。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背也没有面,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吗?"神会:"这是诸佛的本源,我的佛性。"慧能:"告诉你无名无字,你偏要叫它本源佛性。你也只能做一个注解佛法的和尚。"

  〖南岳怀让〗

  南岳怀让,陕西金州人,公元677-744年,俗姓杜。十五岁出家先学律宗,后到嵩山拜慧安为师,慧安介绍他到曹溪去见慧能。

  慧能问:"你从哪里来?"怀让答:"我从嵩山来。"

  慧能问:"来的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怀让答:"说他是东西就不对了。"

  慧能问:"是否还须要加以修证呢?"怀让答:"我不敢说不可以修证,但可以说决不会污染。"

  慧能问:"你的看法正好和我的相同,这个不会污染的,乃是佛菩萨要我们留心维护的。"

  怀让便在慧能门下,跟随了十五年。后来便来到南岳,大大宏扬禅学。

  他的弟子中,最有名的就是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

  马祖十二岁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

  一天,怀让看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怀让:"我磨砖作镜子啊。"马祖:"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怀让:"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马祖:"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怀让:"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马祖无法回答。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就好象饮了醍醐一样清醒。从此,马祖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马祖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日面佛,月面佛

  (注:日面佛的寿命为一千八百岁,月面佛的寿命只有一昼夜。)

  马祖道一得了重病,有一次院主来探望他,问:"大师近来身体可好?"马祖道一:"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洗头沐浴,结跏跌坐,而逝。

  只要活得明心见性,随缘任运,不管是长寿,还是短寿,都不虚度此生。

  〖百丈怀海〗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踏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

  怀海参见马祖大师后,成了马大师侍者。每次施主送斋饭来,怀海一揭开饭盒盖的时候,马大师就拈起一块烧饼,问大众:"是什么?"每回都这样。就这样,怀海在马祖身边呆了三年。

  野鸭子

  有一天,他陪马祖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是什么声音?""野鸭的叫声。"过了好久,马祖又问:"刚才的声音那里去了?"怀海答:"飞过去了。"马祖回过头来,用力拧着怀海的鼻子,怀海痛得大叫起来。马祖道:"再说飞过去!"怀海一听,立即省悟,却回到侍者宿舍里哀哀大哭。同舍问:"你想父母了吗?"答:"不是。"又问:"被人家骂了吗?""也不是。""那你哭什么?"怀海说:"我的鼻子被马大师拧痛了,痛得不行。"同舍问:"有什么机缘不契合吗?"怀海说"你去问和尚去吧。"同舍就去问马大师:"怀海侍者有什么机缘不契合?他在宿舍里哭。请和尚对我说说。"大师说:"他已经悟了,你自己去问他。"他回到宿舍后,说:"和尚说你悟了,叫我来问你。"怀海呵呵大笑。同舍问:"刚才哭,现在为什么却笑?"怀海说:"刚才哭,现在笑。"同舍更迷惑不解。

  一次,怀海禅师上堂说: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身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意思是说灵光独自闪耀,就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累。本性显露,真理永恒,无须拘泥于语言文字,心性清净,没有污染,本来就已圆满完成。所以只要远离虚妄尘缘,就可以觉悟。

  有一天,众人都在外面劳作,突然一个和尚听到了鼓声,便扛起工具,大笑而归。百丈怀海感慨道:"真是一个好释子!与观音菩萨听音入理有同工之妙!"百丈禅师回去后问那个和尚:"你刚才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尚说:"刚才肚子正好饿了,一听到鼓声,我便赶紧回来吃饭。"百丈听后,哈哈大笑。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总是亲自实践带头劳动,年老了也不停止在外劳作。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有一次,弟子们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了,想让他休息,百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所以,当天他没有参加劳动,也没有吃饭。百丈怀海就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名言。

  野狐禅

  百丈和尚每次说法的时候,都有一位老人常跟随大众听法,众人离开,老人亦离开。忽然有一天不离开,百丈禅师于是问:"面前站立的又是什么人?"

  老人云:"我不是人啊。在过去迦叶佛时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云游僧人问:'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回答错了,使我被罚变成为狐狸身而轮回五百世。现在请和尚代转一语,为我脱离野狐身。"于是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了,住在山后,请按和尚礼仪葬我。"

  百丈真的在后山洞穴中,找到野狐的尸体,便依礼火葬。

  〖南泉普愿〗

  山下水牯牛-南泉普愿

  南泉普愿参见马祖道一后,才顿然得鱼忘筌,到达游戏三昧的境地。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桶里是什么?"南泉说:"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马祖就不再吭声了,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南泉山,一住三十年。有一天,南泉上堂来说:"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所以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吧,可是却又总找不到。"

  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和尚过来问:"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三十块钱买的。"和尚说:"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那儿去的路怎么走?"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南泉普愿要谢世了。有位弟子问:"师父百年以后到哪里去?"南泉普愿说:"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那弟子说:"我也跟师父你去,行吧?"南泉说:"你要跟我来,就一定要衔上一根草。"

  〖曹山本寂〗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的又一创始人。他抛弃尘缘,投入洞山良价门下,洞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本寂。"洞山问:"哪个呀!"他又说:"不叫本寂。"由此深得洞山器重。

  后来,他辞别洞山到曹溪,再回到江西的吉永。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山。

  僧人清税说:"我孤独贫困,请老师拯济。"曹山说:"清税和尚,你过来。"清税走上前,曹山禅师就说:"泉州白家酒,你吃了三盏,吃后还说没有沾唇。"

  一次一个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山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心吗?"曹山说:"我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人。"

  有一次,曹山禅师听到钟声就叫到:"哎哟!哎哟!"弟子问他:"师父这是怎么啦?""那钟声打中我的心啦。"弟子无言以对。

  有一个弟子问:"世间什么最贵重?"曹山回答说:"死猫的头最贵重。"弟子问:"为什么呢?"曹山说:"因为从没有定过价钱。"

  僧人问:"我抱璞投师,请老师雕琢。"曹山答:"不雕琢。"僧人又问:"为什么不雕琢?"曹山回答:"要知道曹山是好手。"

  他曾做过一首偈子:

  枯木龙吟真见道,骷髅无识眼刚明。

  喜识尽了消息尽,此人哪辨浊与清。

  〖德山宣鉴〗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人,俗姓周,幼年出家,曾精研佛法,尤其擅长讲解《金刚经》,故有周金刚之称。当他听说南方禅宗十分兴盛,便不平道: "佛学如此博大精深,即使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佛。 南方的妖魔竟敢胡诌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要捣毁他们的老巢,灭绝这些邪种,以报答佛恩。" 于是,他挑着《青龙疏抄》离开了四川。 在湖南澧阳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妇人在卖饼,当时他肚子有点饿了,就停下担子,想买点心,妇人指着他的担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书啊?"德山道:"是《金刚经》。"妇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就送你点心吃,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你走开,没有点心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也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周金刚顿时哑口无言。

  随后,他到龙潭崇信禅师那里去,一进法堂他就大声嚷嚷:"久闻龙潭大名,到此一看,即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躬身道:"你已经亲身到了龙潭。"德山无法回答,就留了下来。

  一天夜里,德山宣鉴侍立在龙潭身旁,龙潭禅师说: "夜深了,你怎么还不回去。" 德山宣鉴便往外走,刚出去又回来说:"外面好黑。" 禅师便点起一支蜡烛给他。他刚伸手接,禅师就一口吹灭。 德山顿时大悟。 第二天,龙潭对大众说:"这里有个汉子,牙齿好像剑树,张着血盆大口。 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异时,在孤峰顶上,树立我的道法。"德山宣鉴悟道后,便把《金刚经疏抄》等在法堂上一把火烧了。 他感叹道: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意思是:穷尽了玄理佛论,也不过像放在虚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了世间机巧,也不过像投入巨壑中的一滴水珠。)

  德山宣鉴悟道后上堂说:"说得出来也三十大棒,说不出来也三十大棒。"德山的棒与临济的喝,形成禅宗特有的棒喝交加。

  有人问:"什么是菩萨?"德山宣鉴就用棒子打他:"出去!别到这里来拉屎!"

  "什么是佛?"德山宣鉴回答:"佛是西天老骚狐。"

  德山宣鉴有一天在堂上说:"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工,什么等觉、妙觉都是凡夫,菩提智慧、涅槃境界都是系驴的木桩。十二类佛经是阎王簿,是擦疮的废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坟的鬼,自身难保。"

  临终时,德山宣鉴告戒徒子徒孙道:"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意思是:追逐虚空幻响,只会徒劳你们的心神,梦中醒来,才会觉悟到它的虚幻,明了本来无事的道理。)

  〖洞山良价〗

  洞山良价是禅宗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他俗姓俞,浙江会稽人。从小在五泄山默禅师处披剃出家,慧性颖发。二十一岁去嵩山受具足戒,此后先参南泉普愿禅师,又参沩山灵佑禅师,最后在云岩昙晟禅师处问无情说法而获得印可。唐宣宗(公元859年)大中末年,入新丰山行化众生,最后在筠州(现江西高安)洞山教化,弟子甚众,名满天下,和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创立了有名的曹洞宗。入灭后赐谥号为:"悟本禅师"。

  洞山良价少时就非常聪颖,有一次,他随师父念般若心经,

  当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洞山忽然抬手摸着自己的脸问师父:"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经中为什么说没有?"

  马大师有伴就来

  普愿禅师设斋祭祀马大师,问众僧道:"马大师来吗?"大众无话可答。洞山:"等到有了伴就来。"普愿:"你虽然年轻,却很可以培养。"洞山:"和尚不要把良民降低为贱人!"

  无情说法

  良价禅师辞别沩山后,直接拜访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什么人能够听到?"云岩:"只有无情能够听得见。"良价:"你和尚听得到吗?"云岩:"我如果听得见,你就听不到我说法了。"良价:"我为什么听不到?"云岩竖起拂子说:"可听到吗?"良价:"没有听到。"云岩:"我说法你尚且听不到,更不要说无情说法了。"良价:"无情说法,出在哪个典故?"云岩:"你难道没看到《阿弥陀经》说:水鸟树林,全都念佛法。"良价对此有所省悟,于是说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无情说法不思议。

  如用耳听终难会,

  眼处闻时方得知。

  难得不相见

  良价辞别云岩昙晟禅师,云岩问:"哪里去?"良价:"虽然离开和尚,还没有决定停留的地方。"云岩:"莫非到湖南去?"良价:"不。"云岩:"莫非回家乡去?"良价:"不。"云岩:"什么时候回来?"良价:"等和尚有了住处就回来。"云岩:"从此一别难得相见。"良价:"难得不相见。"

  睹影悟道

  洞山临走时,又问云岩禅师:"师父百年之后,一旦有人问:'画了和尚像吗?',我该如何回答?"

  云岩:"只要向他说:'就这样。'" 洞山听了不语,云岩见此情形,郑重地说:"你承当这件事,务必谨慎小心。"

  当时,洞山良价不解,后来因为过河时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一下子彻底领悟云岩所说意旨,以前的疑惑顿时全然冰消雪化,随即作了一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在,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与么会,方始契如如。

  不明大事最苦

  洞山问僧人:"世间什么最苦?" 僧人回答:"地狱最苦。" 洞山说:"不对!" 僧人问:"老师的意思是......?" 洞山说:"穿着一件僧衣,而不明了大事,这才是最苦的。"

  如何避寒暑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临终时,对众僧说:"僧家无事,在临行之际,不可喧动。"

  说毕,端坐而逝。

  〖法眼文益〗

  法眼文益,浙江余杭人,俗姓鲁,是法眼宗的创始人。

  幼时便出家,跟随希觉律师学法,后来嗣法于罗汉桂琛禅师,后住持金陵清凉院。

  不知最亲切

  文益到福州参谒长庆慧棱禅师,未能彻底明了。后来和绍修、法进三人打算走出岭外,路过地藏院,被大雪阻住去路,只得稍作停歇。围炉烤火时,罗汉桂琛禅师问:"你们打算到哪里去?" 文益说:"行脚去。" 桂琛问:"为什么事行脚?" 文益答:"不知道。" 桂琛感叹道:"不知最亲切。"

  一切现成

  雪停之后,文益前来告辞,桂琛禅师把他送到了寺门口,说道:"你平时常说'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

  就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且说说,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文益:"在心内。" 桂琛:"一个四处行脚的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心里头安放一块大石头呢?"

  文益被窘,一时语塞,无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地藏院,向罗汉桂琛禅师请教难题。一个多月来,文益每次呈上心得,罗汉桂琛都对他的见解予以否定。直到文益理尽辞穷,罗汉桂琛才告诉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一句话,使文益恍然大悟。

  无丝毫着重

  僧人:"什么是僧人应该着重注意的地方?"文益:"如果有丝毫着重,就不叫僧人。"

  取舍之心成巧伪

  僧人:"一天十二个时辰里,怎样作为,才能和道相应?"文益:"取舍之心成巧伪。"

  几时和道不一致了

  僧人问:"怎样表露,就能和道相应?"文益反问道:"你几时表露,就和道不相应?"

  这你也有

  有人:"什么是诸佛的奥理玄旨?"文益:"这你也有。"

  十方圣贤都进入

  学人:"十方圣贤都进入此宗,什么是此宗?"文益:"十方圣贤都进入。"

  问指答月

  僧人问:"手指就不问了,什么是月亮?"文益反问:"哪个是你不问的手指?"那僧又问:"月亮就不问了,只问什么是手指?" 法眼文益说:"月亮。" 僧人不解地问:"学生问手指,和尚为什么回答月亮?" 禅师解释说:"因为你问手指。"

  第一义

  有人问:"什么是第一义?" 文益说:"我如果告诉你,就是第二义。"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文益禅师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老兄你怎么理解?"修山主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文益禅师:"这样领会,又怎么能行呢?"修山主问:"那么,和尚你又是怎么领会的呢?"文益禅师:"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山主便礼拜。

  随顺时令节气

  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门上写门字

  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门上写心字,

  在窗上也写心字,在墙上还是写上心字。 文益禅师对此事评论说:"门上应该写门字, 窗上应该写窗字,墙上应该写墙字。"

  道眼不通被眼堵

  因为开挖水进,被沙塞住泉眼,文益禅师见机问道:"泉眼不通被沙堵,道眼不通被什么堵?"众僧无话可答,禅师自答道:"被眼堵。"

  一得一失

  僧人前来参见,文益用手指指帘子,马上有两个僧人一齐去卷帘子。禅师说:"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何须待零落

  一次,法眼文益与一位王公谈佛论道,还一边观赏牡丹花。

  王公让文益禅师当场作偈,文益立刻口占一偈:

  拥绒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这一首饱蕴禅理,又兼得诗趣的禅诗,使王公顿悟玄旨。

  〖临济义玄〗

  临济义玄,山东人,少时出家,壮游四方, 参黄檗希运禅师面得法,后住河北临济院。 他法席鼎盛,门徒济济,声振海内, 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最著名的临济宗开山鼻祖。

  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少时间了?" 临济回答:"三年了。" 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 临济回答:"没有。" 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义。" 临济就去问了,话音未落,黄檗就打他。义玄回来后, 睦州问他:"你问得怎样?" 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睦州说:"你还没弄清楚,再去问问吧。" 临济又去,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 临济心灰意冷,对首座说: "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和尚不吝赐教, 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义。我只好离开这里了。" 首座说:"你就是要走,也应该去向和尚告辞。" 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 "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 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 往后雕琢成一颗大树,天下人都可以享受到荫凉。" 义玄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 "你今后别的什么地方也别去。只要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一定会指点你。" 于是,临济直接去找大愚。

  大愚问:"你从哪里来?" 临济答:"从黄檗那里来。" 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语?" 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意,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 大愚说:"黄檗是老婆心切,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 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没有错。" 临济一听,豁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 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你这尿床鬼,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 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 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的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便说:"大愚这老鬼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

  一天,刚开始干活,临济走在黄檗身后,黄檗发现他没带工具,便问:"你的锄头哪儿去了?"临济说:"给一个人拿走了。"黄檗说:"你过来,我跟你商量个事儿。"临济走到黄檗身边,黄檗提起锄头说:"这东西天下人都提不起来。"临济马上伸过手来夺过锄头,提起来说:"为什么在我手里。"黄檗轻松地笑道:"好啦,今天有人干活了。"黄檗安心地回到寺中,因为他知道有人接他的班了。

  一次,临济正在栽松树,黄檗便对他说:"深山里面栽这么多树干什么?"临济回答:"一来给山门添景致,二来给后人做标志。"说完,临济用锄头在地上捣了三下。黄檗说:"就是这样,你也已经挨了我三十大棒。"临济又捣了三下,嘘了一嘘。黄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我宗法门到你手上,将大兴于世。"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塔前,塔主问他:"先拜释迦牟尼,还是先拜达摩?"临济回答说:"佛和祖都不拜。""他们跟你有仇吗?"临济不加理会,指袖而去。

  有一天,临济对门徒说:"你们听着,如果你们想求得佛法,就要不惜丧身舍命。当年,我在先师黄檗门下三次问法,三度被打,如今也还想挨一顿打,谁来下手?"一个门徒说:"我来打。"临济把手中的拐杖递给他,门徒刚想接,临济劈头便打。

  喝是临济宗的一大特色。临济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同竹竿影草,有时一声吆喝不当作一声吆喝用,你对此怎么领会?"僧人正在迟疑,禅师便对他一喝。

  临济上堂道:"三乘教法的十二部经典,是给人擦拭污浊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是老比丘。你是娘生娘养的不是?你想成佛,就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就被祖魔抓住。如果有所求,都是苦事,不如无事。如果说佛是终极真理,为什么他八十岁还死在拘尸那枷的双村林间,佛如今在哪里?显然他跟我们一样有生也有死。"

  "各位道人,你如果想得到真理一般的见解,就不要受人拘惑。向里向外,当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真正解脱,不再拘泥于物相,面超脱自在。"

  "各位道人,佛法没有什么好用功的。只要平常无心,屙屎拉尿,穿衣吃饭,困了就睡。愚人会讥笑我,智者会理解我。古人说得好:'向外花工夫,都是疾顽人。'"

  有一次,临济义玄禅师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禅师:"这一堂人还看经吗?"临济回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回答:"不学禅。"王常侍问:"既不看经,也不学禅,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临济回答:"都教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笑道:"金屑虽贵,在眼成翳啊。"临济义玄道:"你俗人,你不懂这里面的道理。"王常侍哑口无言。

  义玄禅师临逝世时说:"我死后,不要断了我的佛法香火。"高徒三圣走出来说:"我们怎敢断灭和尚的正法眼藏呢?"临济说:"今后有人问你,你怎么向他说?"三圣慧然便大喝一声。临济义玄道:"谁知道我的正法眼藏,就在你这瞎驴手上断灭了。"说完,端坐而逝。

  〖南阳慧忠〗

  南阳慧忠在慧能处印证后,即到南阳的白崖山上度过了四十余年,从未离过山。

  公元761年肃宗邀请他到京城,尊为国师。

  在一次法会上,肃宗向他问了许多问题,他却不看肃宗一眼。肃宗大怒道:"无论怎样,我是大唐的天子,你居然不看我一眼?"慧忠:"皇上可曾看到虚空?"肃宗:"看到了。"慧忠:"那么请问虚空可曾对你眨过眼?"

  〖沩山灵佑〗

  沩山灵佑是百丈怀海的入室弟子,后来住湖南大沩山,法席极盛,并与其弟子仰山一起共创沩仰宗。成为中国禅宗五大宗的开山鼻祖之一。

  炉中灵火

  一次,灵佑在百丈怀海禅师的身边,怀海问:"是谁?"灵佑答:"是我。"百丈怀海就对他说:"你拨拨看,炉子里有火么?"灵佑拨拨炉子说:"没火。"于是,百丈怀海亲自起来,在炉子深处拨出几粒火炭,夹起来对灵佑说:"瞧,这是什么?"灵佑当下大悟。

  水乳交融

  灵佑住持沩山后,收了两位高足,即仰山与香严。在禅堂内,沩山对他俩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佛理都是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仰山就问:"什么是人人解脱之道?"沩山灵佑回头看看香严说:"寂子提问,你为什么不回答他?"香严说:"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倒是有个说法。"沩山问:"你有个什么说法?"香严打了一声招呼就走出去了。灵佑又问仰山:"他这样回答,合你的意吗?"仰山回答:"不合。"灵佑又问:"那你的意思是什么?"仰山也告别一声就出去了。沩山灵佑呵呵大笑,叹道:"真是水乳交融啊!"

  心即是佛

  有个和尚问沩山:"什么是道?"沩山:"无心是道。"这僧:"我不懂!"沩山:"要想明白,还是去问那个不明白的好。"这僧:"谁是那个不明白的人?"沩山:"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接着,沩山又说:"现在的人只要当场体会不领会的,正是你的心,正是你的佛。如果向外求得一知半解,当作禅道,却不相干。并且,还污染了你的心田,所以说向外求道,是背道而驰。

  注:内观自省,除私节欲,净化心灵,自然就能很清楚地见到真实的自我。

  〖仰山慧寂〗

  仰山慧寂,广东人,九岁时出家为僧,后与老师沩山一起共创沩仰宗。以善于接机利物著称于世。

  火烧密籍

  他初参耽源禅师,深得禅师赏识,耽源便把慧忠国师传给他自己的一本法门秘籍传给他:"这是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你要好好保存。"慧寂拿过来看了一遍,就一把火把它烧掉了,耽源十分不解:"我这法门,谁都不会,你怎么把它烧了呢?"慧寂回答说:"我一看就知道意思了,还留着它干什么?"

  有主沙弥

  仰山慧寂去见沩山的时候,沩山问他: "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慧寂回答:"有主沙弥。" 沩山就问:"主在何处?" 慧寂就从西边走到东边站着。沩山一见,大为欢喜。 从此,他便随侍在沩山身边,一住就是十五年。

  有物均分

  一次,慧寂跟沩山在山中漫游。沩山走累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慧寂在一旁站着。 这时,一只大鸟从他们头上经过,它嘴里叼着一只柿子掉下来, 正好落在他们面前,沩山伸手捡起来递给慧寂。 慧寂拿去洗干净,又递给灵佑。 灵佑就问:"这东西你从哪里弄来的?" 慧寂说:"这东西受师父道德的感召,自己来的。" 灵佑说:"你也不能没份。" 于是他把柿子掰开,分给慧寂一半。

  今夏没白过

  仰山慧寂在夏末,度完暑假,来看望沩山。沩山:"你整个夏天没见上山,不知在山下干了什么?"仰山:"我在山下耕了一块地,播了一箩筐种子。"沩山:"你这暑假真没有白过。"仰山:"师父,您这暑假,做了些什么?"沩山:"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仰山听后说道:"那么,老师您这个暑假,也没有白过。"

  东平镜与沩山镜

  仰山住在东平的时候,沩山派人送来一封信和一面镜子给仰山。仰山借题发挥,举起镜子出示给人僧后,说道:"你们说说看,这面镜子是沩山镜,还是东平镜?如果说是东平镜,又是人沩山送来的,如果说是沩山镜,又握在我东平手里。你们说得出,就留下镜子,说不出就打破算了。"众僧们无话可说,仰山于是打在镜子,走下禅坐。

  师徒牧牛

  一次,慧寂跟灵佑在一起牧牛。 灵佑问他:"你说这里面有菩萨吗?" 慧寂说:"有。" 灵佑问:"你看哪个是菩萨,给我指出来。" 灵佑这才罢休。 文字魔

  仰山是沩山的学生,沩山见到仰山:"孩子,你要快点开悟哦,不要执着于文字和概念。"仰山:"我连信仰都不要呢!"沩山:"你是信了才不要呢,还是不相信才不要呢?"仰山:"除了我自己之外,不能信个什么?"沩山:"这样的话,你只能算是个小乘佛法之徒罢了。"仰山:"我连佛都不要见。"沩山:"经书中有多少是佛说的?多少是魔说的?"仰山:"统统是魔说的!"沩山:"好好好!此后,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你的了。"后来,仰山承续了沩山的衣钵,继续开创沩仰宗的禅风。

  基本的观念本来就是简单清楚的,但是用以表达的文字,却是通往禅境的一道魔障。沩山本想帮仰山打破这道魔障的,不期,仰山早已悟了。要不然,仰山如何会烧耽源密

  慧寂去世时,诵写了两首偈:

  一二三四子, 平目复仰视。

  两口无一舌, 即是吾宗旨。

  年满七十七, 无常在今日。

  日轮正当午, 两手攀屈膝。

  〖药山惟严〗

  山顶大笑-药山惟严

  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当时平分禅家天下,共同接引天下的学生。药山本来是石头希迁的学生,一天,药山问石头希迁:"三乘十二分教义,我还粗略领会一点。禅门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我实在没有弄明白,请师父为我指点。"石头希迁:"这样不对,不这样也不对,这样不这样总是不对,你怎么办?"药山不知所措。石头希迁:"你的因缘不在这里,还是到马大师那儿去吧。"药山惟严禀受师命,恭敬地去礼拜马祖道一禅师。还是那些提问。马祖道一:"我有时教它扬眉眨眼,有时不教它扬眉眨眼,有时扬眉眨眼的是它,有时扬眉眨眼的不是它。你究竟要怎么理解它?"药山听了恍然大悟,便向马祖礼拜。马祖道一:"你见到了什么道理,就行礼拜谢?"药山惟严:"我在石头希迁老师那里,就好比蚊子叮铁牛,不得其门。"马祖道一:"既然这样领悟了,就得好好护持。"

  有一天,药山惟严在禅坐,石头禅师见后便问:"你在这里干什么?"惟严答到"什么也不干。"石头说:"这样就是闲坐了。"惟严说:"如果是闲坐,就有所作为了。"石头又问:"你说什么都不干,到底不干什么呢?"惟严答道:"千圣不识。"

  一次,惟严禅师在坐禅,僧人问他:"师父,你坐着呆呆地思量什么?"禅师回答:"思量这个不思量。"僧人不解地问:"不思量的怎么思量?"惟严说:"非思量。"

  有一天傍晚,惟严禅师登山散步,忽然云雾散开,月亮露出了身影,禅师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传到了周围十几里外还听得到。第二天早晨有人来问,僧徒们说:"昨夜和尚在山顶大笑。"

  刺史李翱听说此事,为药山惟严赋诗一首: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云门文偃〗

  云门文偃禅师(864-909年),俗姓张,浙江嘉兴人。他天资敏捷,博通佛经,曾参谒睦州道明禅师而得悟。后参拜雪峰义存禅师而契合玄旨。日后住持广东云门山,创建了赫赫有名的云门宗。

  云门文偃初次参谒睦州禅师时,睦州禅师一看见文偃来了,就关上门。云门文偃敲门,睦州问:"谁?"答:"文偃。"问:"干什么?"答:"我还没有悟见自性,请老师指示。"睦州打开门,看了他一眼,就又马上把门关上了。文偃就这样连敲了三天门。到了第三天,睦州才打开门,文偃就赶紧挤了进去。睦州一把揪住他说:"快说!快说!"文偃一迟疑,睦州便一把把他推了出去,狠狠地关上门。门夹住了文偃的一只脚,在疼痛难忍的一刹那,文偃悟道了。

  参见过雪峰之后,云门遍谒诸方,声名大振。他拜访灵树山时,山上住着一位知圣禅师,二十年来人来不立首座弟子。人家问他为什么,知圣禅师总是说:"我的首座出生了。"过了一阵子又说:"我的首座在牧牛。"时而又说:"我的首座行脚去了。"一天知圣禅师命人敲钟,并到三门外去欢迎,众僧都跟着他出门,正好文偃来到寺中,文偃被迎请为首座。

  一次有人对他说:"世尊刚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云门文偃就说:"我当时若是看见,便把他一棒子打死喂狗,好使天下太平些。"

  云门对上堂的众人说法:"我说一句话,教你们直下承当,早已经是把屎拉在你头上。即使拈一毫面顿悟山河大地,也不过是剜肉作疮。别去抓捞那些空洞的东西,要在自己脚下寻找,不作丝毫的理会,也不带丝毫的迟疑。大丈夫做事应当独自承当,不可受人欺慢。"

  他又说:"你们不要只知道吃别人的口水,记住一大堆废话,担着无数老掉牙的古董到处行脚,而且不管驴唇马嘴,四处夸耀自己什么都懂。就是你能从早说到晚又怎么样?死后阎王面前他可不会听你说。你们都是舍离父母、师长而出家,踏破草鞋,千里迢迢,在外面经冬历夏的人。你们要小心,不要因为图人一粒米而失掉半年粮。"

  日日是好日

  云门问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如何,我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僧徒:"不知道。"云门:"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人问:"什么是道?"云门答:"去。"

  "什么是禅?"云门答:"是。"

  "生死到来时,如何回避?"云门又手一摊说:"还我生死来。"

  "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那怎样才能出家?"文偃答:"浅。"那人又道:"学生不懂?"云门就道:"深。"

  一僧问:"云门剑是什么?"去门答:"祖。"

  "玄中靶怎么样?"云门答:"着。"

  "什么是云门一路?"云门答:"亲。"

  有人问:"杀父杀母可以在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在什么地方忏悔呢?"云门"露。"

  "什么是正法眼藏?""普。"

  "什么是啐啄之机?""响。"

  云门接引学人,常常用一个字,干净利落,斩断纠葛,使学人无路可通,无机可接,直接开启省悟之门。当时称之为"云门一字关。"

  云门三句万事万物的道理是: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真理无所不在,涵盖在整个宇宙的万物之中。但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独有的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这个世界是丝丝相扣,是与世俗相处,随波逐流的。

  〖赵州从谂〗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受具足戒后,仍近南泉,八十岁左右,众请住赵州观音院,他以深湛的智慧,恢谐幽默的语言,引导了一代学人,走向真正的自我。昭宗乾宁四年寂,寿一百二十,敕谥"真际大师"。

  有主沙弥

  赵州从谂自幼出家,他去见南泉时,南泉正躺着睡觉。南泉问:"你从那里来?"赵州答:"我从瑞像禅院来。"南泉问:"你可曾看见瑞像吗?"赵州答:"没有看见瑞像,只看见了躺着的如来。"南泉便坐起身子,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赵州答:"有主沙弥。"南泉就问:"哪个是你的主人?"赵州就往前进了两步,躬身施礼道:"隆冬严寒,愿和尚您安享万福。"从此,南泉就十分器重他。

  平常心是道

  赵州从谂问南泉:"什么是道?"南泉:"平常心是道。"从谂:"是否有目标可循?"南泉:"有目标就错了。"赵州:"没有目标可循,又怎么知道是道呢?"南泉说:"道不属知的范畴。知是一种妄觉,不知则是没有智慧。得道之人虚怀若谷,无滞无碍?"赵州从谂当即明白了大道。

  说得出就开门

  赵州从谂曾经担任伙房的烧火僧,有一次,他关上伙房门,烧得满屋是烟,在里面大声喊道:"救火啊!救火啊!"不一会,许多僧人都跑了过来,从谂对他们说:"你们说得出,我就开门!"众人都无以应对。只有南泉禅师把钥匙从窗户递了进去,从谂这才打开门。

  尘埃

  有一天,赵州从谂在佛堂前扫地,有僧问赵州:"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赵州回答:"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那僧又问:"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

  驭马高手被驴踢

  赵州悟道后,就到各处云游,拜访了当代的许多禅师。有一次,拜访到茱萸和尚。茱萸见到他,便对他说:"你也该定居下来弘法了。"赵州:"我该定居在什么地方啊?"茱萸:"哈!哈!哈!你居然连真人你自己的住处也不知道?"赵州:我三十年来在马背上驰骋,想不到今天被驴踢了一脚。

  烦恼是菩提

  众僧们请他住持观音院后的一天。从谂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有僧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从念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又问:"怎样才能避免?"从谂:"避免它干什么?"一丝不挂

  有僧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赵州:"不挂什么?"这僧:"不挂一丝。"赵州:"这不,又挂上了吗?!"

  心净自净

  一个女尼问赵州:"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女尼道:"没想到你心中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禅杖太短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从谂说:"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赵州从谂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吃茶去

  赵州和尚问新来的僧人:"你来过这里吗?"僧人答:"来过!"赵州和尚便对他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僧人:"你来过这里吗?"僧人答:"没有。"赵州和尚也对他说:"吃茶去!"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问:"怎么来过的叫他去吃茶,没有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呢?"赵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答应了一声。赵州和尚就对他说:"走,吃茶去!"

  谁来教化你

  一个官吏问赵州从谂:"和尚会进地狱吗?"赵州和尚回答:"老僧第一个进!"官人不解地问:"你是得道高僧,修行这么好,怎么了会进地狱呢?"赵州从谂回答道:"我不下地狱,谁来教化你?"

  狗子佛性

  有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吗?"赵州回答道:"没有。"那僧便道:"上自诸佛,下至蝼蚁,都有佛性,怎么狗子却没有佛性呢?"赵州答道:"因为它还有业识。"另有僧人也问此问题。赵州答道:"有。"这僧:"既然有佛性,为何却投入到狗的臭皮囊呢?"赵州:"因为它明知故犯!"

  好事不如无

  文远是赵州禅师的侍者,有一次文远在佛殿拜佛,给从谂禅师看见了,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干什么?"文远回答:"我在拜佛!"赵州又问:"拜佛干什么?"文远说:"拜佛也是好事呀!"赵州和尚淡淡地说:"好事不如无!"

  〖永嘉玄觉〗

  永嘉玄觉,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少习经论,精天台宗止观法门。后到慧能处印证。

  初见慧能时,绕着慧能走了三圈,振振锡杖而立。慧能:"一个和尚,应该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种戒行。你从什么地方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玄觉:"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万物变化迅速。我顾不了这么多。"慧能:"既然担心生死时速,为什么不证取不生不死的大道呢?"玄觉:"大道本来就是无生无灭的,万物本来也没有迟速可言。"慧能:"是这样,是这样。"玄觉这才执礼告辞师父。慧能:"为什么这么勿忙急着回去?"玄觉:"我本来就没有动过,怎么谈得上匆忙呢?"慧能:"谁知道你没有动过。"玄觉:"这是你自己产生的分别观念啊!"慧能:"你已经完全懂得无生的意思。"玄觉:"既然是无生,哪里还有意思可言呢?"慧能:"如果无生没有意思,叫人如何能分别它呢?"玄觉:"分别本身也没有意思。"慧能:"很好。你就在这里住一晚上吧,明天再走。"玄觉就住了一晚上。当时的人称为一宿觉。后来玄觉著证道歌盛行于世。谥无相大师。

  〖邓隐峰〗

  倒立而化

  邓隐峰,俗姓邓,福建人。初参马祖道一,后拜石头希迁为师,又折回马祖道一处契悟。

  一天,邓隐峰推土车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路上。邓隐峰就对马祖说:"请把脚收起来。"马祖说:"已展不收。"邓隐峰也不让,就说:"已进不退。"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法堂后,提着板斧对僧众说:"刚才碾伤老僧脚的人,给我出来。"邓隐峰于是就走到大师跟前,伸长脖子,马大师却放下了斧头。

  邓隐峰示灭之前,他对僧众说:"各方禅师迁化示寂时,有坐着的,有躺着的,这我都见过,有没有站着去世的呢?"其中一人回答:"也有。"邓隐峰说:"有没有倒立着去世的呢?"众僧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没见过。"于是,邓隐峰就倒立而亡。

  〖大梅法常〗

  大梅山法常禅师去见马祖时问:"什么是佛?"马祖道:"即心即佛。"大梅法常于是大悟,便到大梅山隐居起来。

  随流去

  齐安国师门下有个和尚,到山里去采木头做拄杖,走迷了路,来到大梅的茅庵,问:"和尚在这里住了多久了?"大梅说:"只见四周的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那和尚又问:"出山的路往哪儿走?"大梅说:"随流去。"和尚回去后告诉齐安。齐安国师说:"我在江西马祖那里年见过一个僧人,后来没有下落,是不是他呢?"就派和尚去找大梅。大梅法常写了首偈作为回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于是,他迁到山的更深处去修习。有一天,他对门徒说:"来莫可抑,往莫可追。"说完就示灭了。

  〖大珠慧海〗

  大珠慧海禅师,第一次参见马祖时,马祖问:"你从那里来?"大珠说:"从越州来。"马祖问:"你来这里要干什么?"大珠说:"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一点东西也没有,还有什么佛法可求?自家的宝贝都不顾惜,却跑出家来乱求什么!"大珠问:"什么是我自家的宝贝?"马祖说:"你现在问我的东西,就是你的宝贝。本来一切都有,什么也不欠缺,还向外寻求什么?"大珠慧海由此顿悟。

  有一次,源律师问大珠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大珠说:"当然用功啦。"源律师问:"怎样用功?"大珠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源律师说:"所有的人不都是这样,这跟您用功有什么不同呢?"大珠说:"不同。""有什么不同呢?"大珠说:"别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却百般思虑;睡觉的时候又不肯好好睡觉,要千方百计地计较,所以就不同啦。"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他住持西堂后,有一次一位俗家人士问:"禅师,请问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答:"有。"他又问:"有佛、法、僧三宝吗?"禅师答:"有。"他还提了许多问题,禅师全都回答:"有。"那人说:"和尚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禅师就问:"难道你见过得道高僧了吗?"那人答:"我曾经参见过径山和尚。"禅师问:"径山对你怎么说的?"那人答:"他说一切都无。"禅师问:"你有妻子吗?"他回答:"有。"禅师问:"径山和尚有妻子吗?"那人答:"无。"禅师说:"径山和尚说无是对的。"那人行礼道歉着离去。

  〖黄檗希运〗

  黄檗希运,福建人,参百丈怀海禅师面得悟,临济宗的开山始祖临济义玄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一次,他去参拜百丈怀海。百丈怀海见他器宇轩昂的样子,心中很是喜欢,怀海问:"你从那里来?"黄檗答:"从岭南来。"怀海问:"来干什么?"黄檗答:"不干什么。"然后,黄檗希运就向百丈怀海礼拜,问:"大师有什么指示?"百丈怀海良久不语,黄檗希运就说:"大师不要把后人给断了。"百丈怀海反问道:"你不是人吗?"说完就往方丈室里走。黄檗希运也跟着进去,说:"弟子特地前来拜见师父。"百丈怀海点点头说:"你以后可不要辜负我。"

  一次,有六个新来的僧人参见黄檗,其中有个人提起坐具,划了个圆相。黄檗说:"我听说一只猎犬很凶恶。""它是跟踪羚羊的脚印来的。"黄檗说:"羚羊没有脚印。""那它是跟踪羚羊的影子来的。"黄檗说:"羚羊没有影子。""那么它是一只死羚羊。"黄檗于是作罢。第二天,黄檗上堂,说:"昨天跟踪羚羊的出来!"僧人就站出来。黄檗说:"昨天的公案还没有了结,我就去休息了,你怎样?"僧人无以应对。黄檗怒道:"我本以为你是个悟得本色的和尚,想不到你倒是个死守义学的沙门。"〖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是湖南衡阳人,少悟人生虚空,立志寻道。他去谒见石头希迁,问道:"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石头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庞蕴豁然有悟。

  他后来参见江西马祖道一,又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道:"等你一口喝尽西江的水,再告诉你。"庞蕴顿悟玄旨。

  庞蕴居士拜访过药山后,辞别时,药山派十员禅客送他到门口。当时,天正下着大雪,庞蕴居士指着空中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全禅客就问:"那落到什么地方呢?"居士打了他一掌。全禅客说:"你这样是马虎不过去的。"庞居士说:"你这等人还自称禅客,我看阎王爷是不会放过你的。全禅客说:"那居士您怎样呢?"居士又打了他一巴掌。说:"眼明而瞎,能言如哑。"

  庞居士有个女儿叫灵照,要入灭的那天,他对灵照说:"你去看看日头,到了正午就来告诉我。"灵照出去一会儿,回来说:"现在是正午,可是太阳有缺蚀。"庞居士出去观看的时候,灵照就在父亲的座位上,合掌坐化。庞居士回来一看,笑着说:"我这女儿机锋真伶俐呀!"于是就延期七天坐化。在这期间,州官前来看他,他就对州官说:"愿你将存在看成空幻,切莫把虚无当作真实,住留世间,当好自为之,因为一切都像影子和回声一样。"随后,他枕着州官的腿膝亡化了。

  〖归宗智常〗

  有一位僧人向归宗智常告辞。归宗问:"你到那里去?"僧人答:"到各处学五味禅去。"归宗说:"各处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僧人问:"什么是一味禅?"归宗举校举棒就打。僧人大叫:"懂了!懂了!"归宗说:"那你说!说!"僧人刚要开口,归宗抡起棒子又打。

  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佛经上说:须弥山能纳芥子,这我没有疑问。但是又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归宗问:"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李渤说:"是真的。"归宗说:"你从头到脚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那万卷书装在哪儿呢?"李渤无言以对。

  〖船子德诚〗

  船子德诚,四川人,得法于药山惟严禅师。得道后,他隐居在华亭岸边(今上海松江县),摆渡渡人,随缘度日,人称"船子和尚"。

  一天,他把船停在江边闲坐,一个官员问他:"和尚平常都干什么?"船子德诚就竖起船桨,问道:"领会我的意思么?"官员说:"不领会。"船子德诚回答道:"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他曾写过数首《拨棹歌》,其中一首为: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

  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丹霞天然〗

  无事高僧-丹霞天然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师,不知是哪里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问天然:"您到哪儿去?"天然回答:"赶考去。"禅客说:"赶考怎比得上选佛。"天然道:"选佛的话应该到什么地方呢?"禅客说:"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他那儿是选佛的场所,您到那里去吧。"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

  刚见到马大师,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马大师看了一眼说:"南岳石头是你的老师。"天然立刻就到南岳,还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头禅师说:"到槽厂去吧。"丹霞就在伙房作了三年的烧火工。

  有一次,大伙都在佛殿前铲草,大家都拿锹带锄,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当着石头的面洗起头来。石头见他哈哈大笑,于是为他剃度。

  后来,丹霞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上天气奇寒,便焚烧木佛御寒,院主讥讽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禅师说:"我烧木像找舍利。"院主说:"这是木头东西,哪里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不能烧出舍利子,那么把这两座也拿来烧吧。"

  有一次,天然禅师在洛阳天津桥横卧着,正碰上留守郑公出驾,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郑公的手下问他什么原因,禅师慢慢地回答:"我是一个无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给他一束素布和两套衣服,并且每天供给米面,洛阳居民也都跟着信教了。

  〖盐官齐安〗

  杭州盐官齐安参见马祖后,深得马祖器重。齐安传法后,有一天,齐安对身旁的侍者说:"把犀牛扇子给我拿来。"侍者说:"扇子破了。"齐安说:"既然破了,就把犀牛牵来吧。"侍者无言以对。

  有个法空禅师到齐安这里来问佛经上的许多问题,齐安一一解答,最后说:"自从你到我这儿来,我就没做成过主人。"法空禅师说:"请和尚做主人吧。"齐安说:"今晚你休息,明天再来。"

  第二天,齐安叫个小沙弥去请法空来。法空一来,齐安就对小沙弥说:"你这个沙弥不懂事,叫你请法空禅师来,怎么请了个看大门的来了!"〖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县有一布袋和尚,长得矮胖,肚皮奇大无比。他出语古怪,东一句,西一句,睡觉则随处而卧。

  他经常扛一根棍子,上面挂着一个破布袋和一卷破席子,所有东西都装在布袋里。他见什么就要什么,鸡鸭鱼肉没有不吃的,但是,吃的时候总要分出一点扔在布袋里。布袋和尚有首歌,大意是这样的: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还有一偈为: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肠肚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他还有一偈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石巩慧藏〗

  猎人的箭术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道一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石巩:"我是打猎的人。"马祖:"那,你会射箭吗?"石巩:"当然会。"马祖:"你一箭能射几个?"石巩:"我一箭能射一个。"马祖:"你实在不懂射法。"石巩:"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法?"马祖:"我当然懂得射法。"石巩:"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巩:"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可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石巩:"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石巩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香严智闲〗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

  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不过你用这种方法学禅,还是依赖理智与概念的把握。你能不能把生死大事的根本,也就是父母没有生你之前的根本说给我听听?"这话问得香严茫然不知所措,便把平时看过的书翻遍,也还是找不到答案......。深感画饼毕竟不能充机,于是垦求师父为其说破。沩山:"如果我现在替你解说,将来你一定会骂我。就算我说了,我所说的还是我的,绝对不会变成你的。"香严一气之下,发誓:"这辈子我再也不学佛法了,还不如做个到处化缘乞食的和尚。"于是,他到处云游。一次,他暂住到慧忠国师的遗址古寺里......。他正在除草时,偶然抛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响,撞击着香严的心,终使得香严顿然大悟。于是,他回到住处,沐浴焚香,朝着师父的方向跪拜:"师父,大慈大悲,你对我的恩情胜过父母,如果你当时为我说破,哪有今天的顿悟呢!"

  乃作偈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天皇道悟〗

  天皇道悟,(784-807年)浙江东阳人,俗姓张,十五岁在杭州受戒,后来追随径山道钦,才接受到禅学。

  谁是我们的后人

  随侍径山五年后,又到马祖道一处得到印证。两年后,又到石头希迁处。道悟:"如果超脱定慧,请问还有什么法?"希迁:"我这里本来就没有奴隶,还谈什么超脱?"道悟:"我还是不懂。"希迁:"你懂得空吗?"道悟:"这一点,我早有心得。"希迁:"想不道,你还是得道之人呢?!"道悟:"不,我还没有得道。"希迁:"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实。"道悟:"你没有证据就诬赖我?"希迁:"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道悟:"就算你说对了,可是我要拿什么去教导后人呢?"希迁:"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龙潭崇信〗

  龙潭崇信是天皇道悟的学生,龙潭出身贫穷,出家前以卖饼为生。道悟把庙旁的小屋借给他住,为了表示感激,每天他都送去十分饼给道悟。道悟收了饼,每次都剩下一个还给龙潭。道悟说:"这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子孙繁盛。"龙潭不解地问:"我送给您的饼,为什么您又送还给我呢?"道悟:"是你送来的,又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对吗?"龙潭若有所悟,便决心出家,追随道悟。

  龙潭跟随道悟许久,却从未听到道悟为其指示心要。一天,龙潭鼓起勇气,问道悟:"我跟随师父许久,怎么没有听过您为我指示心要?"道悟:"我无时无刻,都在对你指示心要啊!"龙潭:"您指示了什么?"道悟:"你递茶来,我接了;你送饭来,我吃了;你行礼来,我受了。你还要我指示你什么?"龙潭低头想了一想。道悟见机,当即说道:"要能见道,须当下即见。若经思虑,便有偏差。"听了这句话,龙潭立刻开悟。

  【录自:禅门宗风】

  临济宗公案

  临济义玄

  一

  一次,临济来到达摩祖师塔前,塔主问他:“先拜佛还是先拜祖。”临济答道:“祖、佛都不拜。”塔主问:“祖、佛与你有什么仇隙吗?”临济不答,拂袖而去。

  二

  临济应对多用喝,门徒也多学他喝。临济对其门徒说:“你们都学我喝,我今天问你们:有一人从东堂出来,另一人从西堂出来,两人一齐大喝一声,这里分得出宾主吗?你们如何区分?如果区分不出来,以后不得学我喝。”

  三

  临济前去拜访凤林禅师。见面后,凤林问:“有事想请教,行吗?”临济答:“何必剜肉作疮。”凤林说:“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临济说:“海月既无影,游鱼如何迷!”凤林又说:“观风知起浪,玩水野帆飘。”临济对答:“孤蟾独跃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凤林说:“任张三寸挥天地,临机一句试说来。”临济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凤林只好作罢。

  四

  一日,临济和王常侍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道:“这一堂和尚还看经吗?”临济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答:“不学禅。”王常侍说:“既不看经,也不学禅,究竟在干什么?”临济答道:“都叫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说:“金屑虽珍贵,落眼即成翳。”临济说:“你不懂,是个俗汉子。”

  定上座

  有一次,定上座在桥边碰到三位僧人,其中一人问他:“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到底?”定上座便一把抓住这人,就要扔下桥去。其余二人连忙劝他:“请您别生气,别把他扔到河里去。”定上座停下手来说:“要不是看这两位的面子,今天定要你穷到底!”

  叶县归省

  一天,叶县去探望一位得病的僧人。病僧问:“为僧者四大(即地水火风,佛家认为万物都由这四大构成)本空,病从那里来?”叶县答:“从你问处来。”病僧又问:“不问时如何?”叶县答道:“撒手卧长空。”病僧明白了,随后就康复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事情都是迷惑颠倒,你这句佛号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个叫有口无心,正是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念中提醒自己要觉而不迷!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佛号虽然不念了,我们全神贯注,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这也叫念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马上压下去,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提醒你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顺境逆境,要觉而不迷。这一句佛号,声声都是唤醒我们自己的本觉心!所以要知道,念佛,念是今心,现前的心,佛是觉,我现在这个心觉而不迷,这才叫念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