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文化研究:北少林武术考(高文山 高绵辉 韩凤芝)
2014/9/4   热度:485
少林功夫文化研究:北少林武术考(高文山 高绵辉 韩凤芝) 一、蓟县北少林寺的历史及地位 以登封少林寺祖庭地位及其中州的地理位置,现今传媒说其是北少林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其一,指说登封少林寺为北少林寺,是历史地理知识贫乏的表现;至少也是站在南方人的地理位置上,笼统论说南北。嵩山少林寺地处中国中心的地理位置河南省,历史上少林寺在寺外建了多处下院、分寺,其本身处于祖庭地位,是南北东西的中心。其二,北少林寺自古有之,其地处天津市蓟县境内盘山,在元、明、清三代及其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北少林寺地理、政治地位,声名极高。在元、明、清的近八百年间,由于京城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论事说话,甚至出现了南少林寺在河南,北少林寺在蓟州的说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1744年)春二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在盘山北少林寺诗《少林寺》中写到: 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 忍草一庭静,禅林成嶂挟。 闲轩聊可憩,佳景自相输。 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 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实际也代表国家,只承认“豫”省(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外的就是盘山北少林寺,他去过一次被他称为南少林寺的嵩山少林寺并“曾临面壁图”,看过少林寺镇山至宝:达摩面壁图。由于他三十余次到北少林寺下方的盘山静寄山庄行宫,北少林寺成了他院中外景,故有“闲轩聊可憩”句。这与近几十年的南北少林寺的说法相似,是不准确的简约。蓟县的北少林禅寺在蓟县盘山,地处我国天津市蓟县盘山东南麓,号称中盘的开阔山坡上。旧名法兴寺,魏、晋间建,是蓟县县志中记载的现在可找到的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历史资料告诉我们,自元朝福裕大师扩大少林寺影响在和林、蓟州、太原、长安、洛阳分设“五少林”,除洛阳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寺冠名,后来发展的下院也各有独立冠名,如现在少林寺西边的河南三门峡熊耳山的空相寺,龙门山的宝应寺等,现存的蓟县北少林寺是唯一的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其后福裕的弟子奏请批准的少林寺护寺下院共达二十三所,皆在中原地区,也各有独立寺名,未见以少林冠名的。北少林寺所在的盘山,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曾被列为全国十五大名胜之一。盘山距蓟县县城十二公里,它坐落在北京正东九十公里的燕山南麓,处于京、津、唐、承四角交汇地带。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看则称之为:“连太行,拱神京,放竭石,距沧海,走蓟野,枕长城,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也”(乾隆《游盘山记》)。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其地位是其他少林寺分院无法相提并论的。由于确立盘山北少林寺地位、参予佛道之争的那摩大师、少林雪庭福裕禅师先后被元朝皇帝封为国师,北少林寺影响日隆。北少林寺是盘山中盘的核心,常被指为中盘寺院代表,人们常笼统的提到盘山中盘寺庙,实指北少林寺。明代进士刘侗《盘山记》记载:“(盘山)盘有三,下盘泉,上盘塔,中盘寺,少林寺也”。北少林寺在社会上的影响已经形成京畿名士光顾,达官显贵不断布施。特别是入清以来皇帝朝拜东陵,必经盘山,在北少林寺下建起了行宫静寄山庄,。皇家还“乃发内帑”经营盘山,整修寺院。康熙两次幸临,乾隆三十一次常住,加上历代在盘山修建寺院,先后建有云罩寺、万松寺、天香寺、天成寺、上方寺、少林寺等七十二座庙宇,和定光佛舍利塔、古佛舍利塔、多宝佛塔等百余座宝塔,使“梵守幸墙之胜”遍布盘山。清代帝王,每次从马兰峪谒祖上陵墓返京途中,都要驾幸盘山,在静寄山庄中盘桓数日。乾隆游玩中体恤民情,减钱粮,赏赐嘉奖,处理政务。静寄山庄行宫正在北少林寺下方,除地理位置的优胜,按《钦定盘山志》所说:皇上“谓释氏之教,可以振拔群迷,利济众生。”于是形成清朝对盘山诸寺及北少林寺大加优抚、和尚们往往与皇亲国戚结缘、朝臣权贵多来襄助的盛况。 二、北少林武术简说 我们给出的北少林武术不是南方媒体炒作南少林武术中常讲的把祖庭及北方所有地区的少林武术称为北少林武术,少林武术的南北之分,应对祖庭的核心地位而言,应是武术界的真实分法,而不是建立在南北禅宗的故事基础上的。也应该区别于寺庙建筑物本身的南北少林寺的那种提法。实质上是南少林提法部分是南方的少数人为了自立,在地位上与少林寺祖庭并提,把历史上佛门宗派,演义、延伸到了武术中,造成了许多混乱。特别是一些现代传媒炒作,其结果把少林武术中很大的部分给忽略了。少林寺祖庭以北广大地区,少林武术习练广泛,特点突出,在历史上曾经独立的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较南方福建、广东等地的少林武术地域更辽阔、人口更多、历史也更为厚重。其中少林会就影响极大,山东河北地区习武之人,多参加之。在义和团运动遍及中国北方地区时,少林武术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作用。 1.北少林武术的历史优势 北少林寺从元代起宣武卫教,大兴练武之风,明代卫边军事武术遍及民间。清代得到延续发展,清廷禁教不禁武,顺治六年(1649年)兵部令:“民无兵器不能御侮,除炮与甲胄外,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悉听民间存留。”这与许多人认为的“禁武”说是不一致的,清代一直是用武、兴武的,在局部是有限制的,但主要不是北京周边地区。到了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直隶总督荣禄在奏折中说:“良民农隙讲武,练习拳棒,自卫身家,原为例所不禁。”在北方特别盛行的义和拳、天地会,不少是习练北少林武术的。山东、河北、山西等是中国武术的大省,历史上向以习武人数众多著称。古代交通不发达,天高皇帝远,政令在京城近处往往贯彻的好,执行也较为有效,而对边远地区往往放心不下,对南方广大地区,北方上层及民间常称之南蛮清军入关后对北方已视为后方根据地,对百姓施行安抚。黄河以北的临近京畿地区民间广泛习武,武事成必然。由于少林寺对北少林寺的管理在元以后虽不太紧密,但联系是明显的,北少林寺家族式的宗法传承及武术与祖庭少林寺的联系,间有记载。 明代的北少林寺有名禅师与河南登封少林寺字辈相传一致的有70字辈中的第7代僧圆成,第13代明空长老(普照禅师),20代祖允。据记载明空长老还是将禅宗南宗传到蓟州高僧。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许多义和团的武术练习场上都教练少林武术,如山东的心诚和尚(见义和团文献史料),京津地区由北少林寺传出的商氏武术在义和团活动中都起到了相当作用。在交通相对落后年代,人们活动相对封闭,少林武术在山东、河北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以及与地方拳种的交流融合。目前流传于上述地区的少林武术既与少林寺的少林功夫有相同处,也明显有别于少林寺的少林功夫,显露出北方特有的长拳类武术风格。如据传与北京潭柘寺有渊源关系的在天津市内颇具影响力的北少林寺拳法,与蓟县盘山北少林寺的拳法相近,有些套路名称相同;山东一带的少林武术则融入了山东螳螂拳的内容,也出现了分练《少林衣钵真传》中少林罗汉、少林行功、少林短打等。 2.北少林武术著作简说 清代咸丰年间的《少林衣钵真传》是少林武术重要文献。许多人考证,多从其中找伪入手,该书招来了诸多批评。但对这个可以与近代实际流传拳套对得上的古谱却缺少研究。原因不外研究者对北少林武术了解较少,一旦在中州少林寺找不到相应的实练拳术,就忽视其价值了。笔者自幼习练的流传于山东的少林武术,许多套路与之相合,已故武术老师昌邑人王春山就对久练刀、罗汉功颇有研究,他的演练水准在民间武林界中享有盛名。他的传人在山东自不必说,东北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均不乏其人。在山东,少林武术的这一派传人,还分化成部分人专门攻习实战的短打,部分人以套路为主,这种格局至少在上个世纪初就已形成。继承习练方向的变化,正如今天的武术一样,形成了套路与散打的专门竞赛,是一种发展、深化,只不过这些民间少林武术没有引起相应重视。与《少林衣钵真传》所记内容相合的在山东不乏其人,刘毅先生在《古传少林行功拳》一文论述清晰,可互为论证。 另一传世民间古代抄本是在蓟县北少林武术传人中流传,其成文应不晚于同治年间。我们所见的抄本最晚应为光绪早年。 以上两本是我们所见现存少林武术的寺外最早抄本,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曾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武术挖掘整理,找到的古本拳谱极少,抄本较多。以我的见识,上述两谱也是难得的。在民间还流传着大量少林武术的抄本,由于历史难考,传抄人文化有限,一出现错误、缺失,就被指为伪造,例如在天津他们认为自己的少林武术是“会集”少林,用以区别“群集”少林。可是我们见到抄本上却记有“会稽”派;在师传不直接、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把这一字之差,定位地名;当我们知道这是因为称其他少林武术是群集少林武术而定名,问题就清楚了。可是不了解这个错位,在北少林武术内外造成的歧误说法,就会演化出不同猜测。而山东一带流传的少林武术讲法又不同:练什么经?地龙经,什么功?柔活功。这些体系完备的少林武术是否是托名的呢?我们认为不是。尽管有些秘密教门组织,利用少林之名反清,并不象武术家们,作为其主体,以之为业,珍惜名誉,厌恶欺师灭祖,更不齿乱投门派。人们只在自己的地域习练不止,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承传着少林武术,武理相合,只是传出的年代不同,视角有变化而已。 三、北少林寺周边的北少林武术 北少林寺的武术影响所及广泛,影响到京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仅天津现今传流两支影响较大的北少林武术,一是蓟县商家北少林武术;另一支为上个世纪新中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教练周树林所传天津市内北少林武术。他们的共同点不仅套路相近,同属于“会集”即“会稽”派。 1.蓟州地区的武术环境 根据历史记载蓟州大的军事战事不断。蓟县是近京师重地,历来征战多,用武多,武备发展,民风彪悍,民间好见武论勇之事,实有渊源。 元初著名的北少林寺佛道之争,为北少林寺习武奠基:元至正元年,法兴寺为道士所占,云威(字巢云)禅师索回法兴寺,撵走道士,御敕“北少林寺”匾,云威禅师传武护寺。少林寺武术始行于县内,元代寺内著名僧人有如意禅师、典宗禅师、云威禅师、幸安禅师、永晖禅师(国照禅师)、明理禅师。元代佛道之争武力摩擦,进一步为佛门用武增加了理由,为以后习武练武增加了动力,明代政府给少林寺的劝武文告及因武僧为国捐躯有功的豁免钱粮赋税碑的内容,对少林寺分院的北少林寺及其所在的地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直至清代北少林寺习武不绝,并把北少林武术传到社会上,成为蓟县主要武术流派,在蓟县人民生活中起到深远影响。著名北少林武术传播者清代乾隆年出生的商仕芝武艺学成,还要到少林寺深造求法。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少林武术的宗法关系。 2.明代军事武艺对北少林武术的影响 明代督海防破倭寇的名将唐顺之对少林武术十分赞赏,“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他的《游盘山赋》中写到:“女箩薜荔纷披而交映兮。七十二寺隐见森罗乎其中。疑有悲歌慷慨之士不得志而自隐,与夫仙灵逸客往来而相从。”可见他虽在游览中为山景所动,但心中感怀战事,不时写到“金鼓之嘈嘈”,山如战戟森列。想到运送军粮,“驶万里之云帆”;想到布阵列兵,在他眼里山冈一如屏障,巨石也象路障,如“列营分戍”。和北少林寺的地理、历史不无关系。蓟县自古为兵家争战之地,北方戍卫重镇。蓟州军事防线长城,始建于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6年),明洪武15年(1382)为防元朝被灭的蒙古余部的侵扰,于多处隘口设兵戍卫。明建文三年(1399)燕王朱棣攻克蓟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锡林阿大掠蓟州,攻占五日,北京震惊。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在蓟州设团练。明代蓟州黄崖关总兵戚继光总领密云等处三营将士以外,各县还驻军,仅蓟县设军台驻军地12处,蓟州所属各县规定了马匹数量,设有专门粮仓、演武厅。戚继光是最重视使用民间军事武术力量的,在南方抗倭寇,他就地征用、到少林寺征调武僧参战,在北方也少不了利用蓟州的民间武术力量。如果说在平倭中,戚继光是征用了部分僧兵,少林寺祖庭僧人参与度较深,那么蓟州人民的参与度应该是极深。县志中还着重记载了武榜,武绅名讳、出身,各营、哨长官概况。戚继光在盘山的活动给蓟县增加了影响,山上有著名的巨石被命名将军石,就是为了纪念戚继光的麾下将军的。戚继光还在盘山开军事会议,游山。录诗《登盘山绝顶 》可观其志: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明代崇祯进士、著述家刘侗上盘山到达中盘,寺僧还曾炫耀的给他讲述明代最著名的军中名将亲临北少林寺的事:“戚将军继光,袁吏部宏道登焉。” 好武的北少林寺长老对戚继光的情谊若浅,也不会引得刘侗要在游记上专门记下他的登临北少林寺的事。他们不讲、不记佛门大德高僧逸事,独钟情于武事功臣,这和民心与社会的主流话题是分不开的。明代嘉靖进士、监察御史王煐在《游盘山记》中记载他到少林寺上行过紫盖峰后,“登戚少保(戚继光官封少保)凌云台故址”并“缅想当年铙吹清歌,华宴舞袖,宾从如云,旌旗蔽日,真壮游也”。 清军入蓟州城曾经多次屠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明几百年边防政策,藏兵于民,蓟州民兵的普及及能力。如无硬仗恶斗,大清朝从皇太极起,已经一改随意屠城的政策。其中一次屠城的起因据说是清朝皇帝与大贝勒来县外侦看蓟州情况,被大明军民将其卫军几乎全歼,故此受到残酷报复。另据县志独乐寺(唐代建立的蓟县最大的寺院,安禄山从这里起兵作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条目记载:“明清之交,蓟城被屠三次,全城人民集中独乐寺及塔下寺,抵死保护,故城虽屠,而寺无恙”若不是元明以来留下的尚武之风,蓟县怎么能受得了三次屠城?正因为自保的能力极强,接二连三的屠城洗劫,仍可抗拒,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怕也是少有的。蓟县近在京畿,反清宣传必然会受到严格压制,加之屠城未完全得手,就不大为人们宣扬了,了解的人也自然不是很多。北少林寺有武并且广有资产,在明清之交动工修建多宝佛塔,并未因改朝换代停废,明末动工,清初完成,耐人寻味。 3.蓟县商氏北少林武术 北少林寺所在地蓟县地区现存的商氏少林武术是北少林武术在蓟县的代表,其影响遍及京津及古蓟州地区。据蓟县文史资料介绍蓟县好武事例极多:下营乡有哥八坟,那是明代末年高姓兄弟八人,在抗敌中同时殉难,后人有诗赞云“杀贼同日死,八人人中豪。至今一杯土,犹比高山高”。另有蓟县文史资料第一集介绍康熙间传奇人李三为蓟县人。在蓟县有“李三怕甩五”的民谣,是讲李三虽然武功高强,不及外号甩五的乡亲,每试皆败,可见蓟县武林人才济济。“历史上蓟县百姓中武学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但在清代以来,在蓟县地方上众口争传、在县志上有详细记载者当属会稽少林派大师商士芝”。 据县志记载:“士芝者,字德周,蓟邑西五里公乐亭人,先籍乃辽宁铁岭人。其先人随清入关,后辗转定居于蓟地。芝公生于乾隆60年,殁于光绪六年,享寿八十余岁。公貌身躯伟岸,长眉畿覆其目慈容可掬,诚若田舍一翁也。”按其家谱商仕芝名字中间字应为:“仕”,是商氏在蓟县的第七代。商仕芝于幼时即得武传,公乐亭乃山明水秀的地方,明代到蓟州后,先游公乐亭,后去盘山。常有慕名远道而来游览的。一日,商仕芝的父亲见一游者流连顾盼于公乐亭上,其人往来纵越于数丈阔水面,神态自如,其父十分惊异。就延请至家中,恳请传授武艺给其子士芝。商仕芝虽然学得武艺,但自觉不足。商仕芝到了成年,即赴盘山北少林寺学艺,拜武僧景礼为师,尽得真传。北少林寺为嵩山少室山下的少林寺支脉,其中俗家弟子颇多,而最为著名的商仕芝是其中之一。商仕芝出身八旗满人家庭,经人推荐入宫廷担任侍卫,因办差至河南,经人推荐到嵩山少林寺,归来后武艺更加精进。据民国的蓟县县志记载,商仕芝“授徒于城内财神庙时,以拳向井口下击,井水沸腾示其徒”,功力深厚为蓟县人民传诵。县志还记载:“自城至公乐亭五里,(商仕芝)以小手指提布袋,内贮蓟钱二十四千,重二十四斤,往返来去至老犹然”,“一日值城内集日,士芝售稻米两袋,甫置道旁,一少年亦售稻米,曰:汝乌得碍我,其速移之。士芝笑诺,即两手平提两袋移于他处,若未费力”(当时蓟县米袋约装米150-200斤不等)“有道士访士芝于家,留住旬日,一日入晚,畅述良久,午夜既竟,道士列长凳二,距三四尺,横竿其上,故做欠伸状,曰坐久颇疲,卧谈可乎?直卧竿上,士芝乃系绳于梁,削短木插地,紧系其绳,已则以背贴绳立而悬焉。笑顾道士笑谈良久,道士起拜。”商仕芝的武事逸事,在蓟县地区口碑极多,他曾在北京男苑,平谷县,蓟县等地多处设场子教授武术,分子分布京畿及周遍各县。1957年他的后人商棋英在北京,依然有人探询商仕芝的后事。当年他的名字传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常常有武友造访切搓。常以技胜德馨服人,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商家门”,称他为“商老师”。在蓟州地区妇孺皆知其名。其后人商琪兰曾存他的手写通背拳谱一部。 商仕芝无子嗣,生有四女,都精通武艺,出嫁后将武艺传授乡民,至今承传不绝。商仕芝除在外设场授徒外,在乡梓有得意高徒三人:族中孙辈的商布贵,周升,赵六公。由于在蓟县少林武风十分炽烈,达到空前热潮,据老一辈讲每到晚间,槐荫树下,坊间场内,成群接伙,演练不休,有从十几里外徒步赶来的,常年不止,求艺之诚让人感佩! 商仕芝民族意识强烈,特别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商仕芝正当壮年的40多岁,以他的学识面对这种民族屈辱,他一定是受到了极大震撼。之后的咸丰、光绪两朝更是江河日下,帝国主义者一步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地处京津临近的蓟县,首先受到种种冲击。中年在北京南苑教场子,有法国人欺压中国人,商仕芝毫不退让,法国人记恨找岔,一次将他围在茶馆,几个洋人端抢逼迫他,正在喝茶的他为了不给别人找麻烦,他用水箭的绝技,打倒了他们,在群众中留下了佳话。他在北京通州的武术场子,徒弟众多,以他的深明民族大义的影响,弟子们许多都参加了反对洋人 入侵的斗争。 4.商氏北少林武术的内容: 商仕芝所传少林武术,系统完善,由基本功开始,套路由简到繁,由单练到对练,加上散手技击,拳谱用语文辞雅俗得宜,理论体系完整。纲目如下: 基本理论 基本功及功法:骨功,桩功,养生功,抗击打功,击打功,轻功等。 基本拳脚套路:1十二躺弹腿,为习拳的基础,是基本招法的组合。据传当初为十趟,后来根据商仕芝自己创编加上两趟。2炮腿:计十二趟,是商仕芝按少林武术风格创编的,同弹腿并称二十四趟弹炮腿,是为学习本门北少林武术的入门必修,也是入门基础精粹。 徒手套路:梅花拳,太租拳,五封炮,洪拳,乾坤拳,日月拳,太和拳,同备连手,飞虎拳,六甲式等。 散手:同备散手,原为一百一使招,商仕芝老师自创两招计为112招。 拳脚徒手对打:金刚八招,靠打,六合对打等。 器械套路:风魔棍,夜叉棍,乌龙枪,花枪,八卦枪,陆口枪(其中多棍法),梅花枪,青云刀,连环刀,陆口刀,五虎断门刀,春秋大刀等,其他长短双软器械多种等。 器械合手(器械对练):单刀进枪,大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单刀拐子进枪,对扎闪枪等。 功法类:铁砂掌,阴泉功,点石功,术桩功,足射功,排打功,沙包功等。药功分为口服壮药,洗药等。养生功法多种,如轮睛功,扣齿弹耳等。另有九忌十八伤之说。 5.少林会传播北少林武术简介 商仕芝在蓟县所传少林拳术的总体风格是属一种古朴无华、刚猛而沉静,强悍而机巧、内强气血、外实筋骨,以古代技击为主旨的拳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蓟县商氏北少林武术再传弟子周军,因求生计于北京天桥卖义。时有武术家李景林(李时任某军长官,后就职南京国术馆)。在旁观后,对周说道:“你所练的功夫不是应该在这个地方卖艺的,请跟我到军中去教上阵的将士们吧”。周逐去任军中教官。另有士芝再传弟子陈荣先生曾应邀为宋哲元将军的29军大刀队传授刀法。据乡人所传在长城抗战期间,宋哲元的抗战队伍里有一个赶马车的车夫,也是商氏武术门人,当战斗激烈时,他大呼“给我一把刀”。结果他一人拼杀日寇18人之多。可惜人们未能记住他的英名。由此可见,蓟地商氏少林拳法绝非那种花拳绣腿的惑人之物。然而就是这种看似简妙不适表演的拳法,却在蓟地被表演的淋漓尽致,为大众赞赏倾慕。蓟县少林武术会开始是以武术表演为主旨,近于一般的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然而在晚清时期由于外国侵略者入侵,蓟县距离京城很近,据蓟县志记载公元1900年蓟县有多次洋人入侵的记事,蓟县的义和团运动十分炽烈,那时拳房林立,人人习武准备抗击入侵洋人,而这些拳房都是同原来的武术场子有着内在联系。所以这些民间武术家们很多都是义和团中的重要骨干。《蓟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县内大村均有义和团设坛习武,小村亦有习武练功者”。由此可知在那时,武术是蓟县民众的精神寄托,也是人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义和团运动把武术普及到一个更宽的层面上,虽然义和团里有些荒诞不经的东西,但冷兵器毕竟是他们的主要武器。在蓟县因地制宜的多是传习少林武术,李国明的叔祖李公就是习练商门少林武术的,后来参加义和团运动,到天津围打洋毛子牺牲的,这样事例在蓟县地区很多。而后来的对日抗战中,北少林武术传人参加抗日的人数众多,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商仕芝先生家族中就有商宝善先生先是在宋哲元将军的武术卫队参加抗战,后来又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功劳。另有族人商香阁也是凭满身少林功夫,早就投身到东北抗日斗争中了,当日本侵略军侵占了蓟县,他又参加了1938年的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组建抗日武装队伍,领导着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后来英勇战死在抗日的沙场上。现在还健在的天津市离休老干部王中秀老先生,少年时代曾苦学北少林武术于商氏,后来参加解放战争,并且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至今王老还是常感怀少林武术为他打下了好的身体底子,老来还十分健康。作为平凡百姓的蓟县城内居民徐明老人,年轻时也曾仗艺痛打蒋匪军连长,成为蓟县一时美谈。从少林花会到常年设场教授武艺,到义和团拳坊,少林武术对民众的爱国强种精神给予了有力的充实,许多资料都证明少林武术都是同爱国、正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财富。 蓟县少林会一般是在旧历年节的正月间,以元宵节为契机,以各个拳场为出会单位,并可根据各场的实力强弱,可以互相帮助 。每场表演单元俗称“一趟会”。人员三四十人不等,无严格限制。主要师傅为领班,俗称会头,也称打旗。在城镇表演少林会与其他花会编为大序列。也可被邀请下去走四乡,也有的被邻县邀请去表演。 少林会的表演形式为前面领会(会头)执一面红旗,上书本会名目。如“XXX少林会”左右两名面旗,其后为乐队相随,乐队中有中国式大鼓一面。配以铜铙四对、铜镲一对,乐声一起,声振霄汉,声动人心。少林会有鼓金定谱,调门激越昂扬,令人奋发。门旗开处,舞练的人出场,高虚步、避裆式、向观众抱拳行礼,犹如将军临阵。或拳脚、或器械、展技艺、振神威,直看得观众鼓掌叫好。他们的出场顺序事先排定,所以临场不乱,井然有序,深含兵机。演练时间在每场20-30分钟不等。如果在乡间单独出会,则以拳术套路的多少为段,通常每场在1-2个小时。在整个新春正月不知要演出多少场。 如今,由于多种原因,蓟县少林会曾一度中断,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才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又逐渐复苏,特别是近几十年,蓟县习武之风又起,各类武术班武校相继而生。 四、天津市区内的北少林武术 《天津通志•体育志》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天津建卫,武术成了重要防御手段之一,天津也成为江湖游侠、镖师、武林高手会萃盛地”。“辛亥革命后,少林武艺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多习少林武术”。“1951年建立了天津武术工作委员会。张文广任主任,邀请了各武术门派的拳师、教练、各武术社团负责人郝家俊、张璧如、樊瑞丰、黄歧山、周树林等为委员。”“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其中拳术有少林、武当、八卦、太极等139种。1954年天津的刘万福、李文贞、孙世广等入选国家武术集训队,少林武术名家周树林任集训队教练员。”文献上的这些记载,不是野史传说,少林拳在天津历史上的地位,不必多述,地位卓然。 1.主要传人周树林概况 天津市内少林武术近代由任丘人郭福顺老师教其外甥周树林,周是天津著名武术家,解放前后是发起、组织天津少林会的主要人物,前述文献提到天津武术:“辛亥革命后,少林武艺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多习少林武术”。日本侵略入华北前,在37年周为避难埋了许多兵器,包括束腰钢刀,叫不上名的短器械,表现了良好的民族气节,解放后周的地位与声望使他在1951年成立天津武术工作委员会时,被政府重用:天津武术工作委员会,张文广任主任,周树林,刘万福等为委员。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天津组成华北武术队,领队张文广,教练任丘人周树成,在天津民园体育场训练,1954年周树林任国家武术集训队教练,天津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开拓者刘万福、全国著名武术家李文贞等入选国家武术集训队为队员,从南方来的队员还有蔡龙云,邵善康,胡汉民等。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武术界人物,如蔡龙云教授是中国武术院第一任管业务的副院长,上海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开拓者,中国最早的武术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中国武术最高段位的三位泰斗之一。 当时天津武术活动十分活跃,在河北区有任俊峰老师也是练少林武术的,也教授了不少学生。天津这支建国后最早的武术队队员有李文贞、李文蓝(李文贞妹妹)、孙世广(杂技团)、任峻峰(少林)、李恩贵(鸭子)、刘万福(栏手)、李国华(周树林徒弟)、周文敏(周树林女儿)等。 周树林的师傅郭福顺,与李文贞母亲有亲戚关系,周与天津最著名的武术家霸州李(李文贞父亲)有师兄弟之宜,周的武艺十分全面,他传的太极十三剑为一路,李家的为第二路,李亦练功力拳,亦曾自抱门户少林,周常去李氏二女的场子上帮忙,(在天津老三不管地区,东兴市场),周还精通三皇炮捶。周树林的树大根深的武林影响,给天津武术的推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天津市内少林武术简介 周树林的亲传弟子天津武术家韩文生韩义祥之子 介绍北少林武术的著名套路有:五虎断门刀、五侯刀、弹腿、少林棍;区别于其他少林门派,在讲法上说:攀谈认门讲求练什么拳,说:以弹腿为根,什么弹?拦马弹(不同于蓟县商氏北少林武术讲:练的是同备拳以112招同备连手为主)。这一拳系有乾坤拳、日月拳太和拳、飞虎拳、洪拳、六甲拳等,他们练习的少林棍法不同现代的棍法,他们的少林棍多把法,拦法,截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少林武术是会集少林,其他少林武术是群集少林武术。 他们传练的子龙枪据说是戚家枪,共二路,一路多穿梭,无大抡枪,挑把接转身,应为巷战用,与天津其他人练的戚家枪大同小异。戚家枪自然来源名代著名的戚继光将军,他不仅广教军民练习军事武艺,还在天津流传著名的戚家枪法。 周树林曾与韩义祥,徐老师一起组织天津市少林会,对天津武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现在较好的继承了他们北少林武术的传人第二代已是老之将至,在天津多为武术名师,他们努力教授学生总结编著,为发扬北少林功夫作基础工作。第三代传人有体院毕业的优秀学生在天津大学等任专职武术教师,他们立志为发扬北少林功夫不断努力。 参考资料 ①《蓟州志》 清咸丰二年本 影印本 ②《重修蓟县志》 民国三十三年本 ③《蓟县志》 蓟县志编委会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年 ④《盘山丛书》 毛昌五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年 ⑤《京东第一山》 关文龙 金振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年 ⑥《纪效新书》 明•戚继光 马明达 点校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年 ⑦《中国武术史》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撰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⑧《天津通志•体育志》 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年 ⑨见《少林功夫文集》释永信主编 少林书局 2004年 (来源:《禅露》2005年春之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知恩报恩”,真善知识决定不贪图名利,那我们要用什么报恩?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得好,财供养比不上法供养。法供养头一句,“如教修行供养”,这我们就懂得了。老师怎样教,我就怎样做,一生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这是真正供养善知识。老师是修道、行道之人,无论是世法跟出世法,他是社会大众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大众的模范,大众的表率。在衣食住行方面,如果老师生活清苦,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如果他还行有余力,还从事于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全心全力来协助。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