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能藏)


2014/9/4    热度:238   

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能藏)

 

  禅是在生活中当下体悟我人本来面目的一种活泼泼的智慧。蝉宗讲究“活泼泼地”,就是解粘去缚,对任何东西都不可执著。

  一、由真起妄

  黄檗的弹法首先建立“一心”,用心佛众生平等平等,丝毫没有一点差别,来显示心体的相貌。妄虽依真心而起,但它是无体的,是无根的,是虚幻假象的。要追逐它也迫不着,捉拿它也拿不到。对妄心无体,《楞严经》、《金刚经》都有不同的解释。《楞严经》是就空间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金刚经》是就时间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二部经的共同点,都说妄心无体,妄心无处,认识到妄心无体,真心当下显露。我人的心体虽在万缘俱寂当中,却具有森罗万象诸法的生起的功能,一者诸佛菩萨,繁兴大用,大慈大愿,建立佛国,庄严国土,接引一切众生。二者众生迷妄为真,失本真心,心外求法,起惑造业,六道升沉不已。

  二、迷妄为真

  凡夫由真起妄,把妄当真,妄虽是无体的,但其力量很强,有轮回的作用,也有转凡成圣的功能,想当初妄心炽盛,几十年挥指一瞬间。妄的作用,不能否定,做好的事愉快做坏的事满身大汗.没有妄想时,一心是一佛果。有妄想时,一心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佛果。要不以心生心,则心心人空,念念归静,从一佛果,至一切佛果。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净,念念归动,从—地狱,历—切地狱,若—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也无天堂地狱.百丈禅师的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正是阐明此理.黄檗告诉我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且都是本具的如来,不加修证的。一心本无名字可取,它如同虚空—样,无处不遍的,因为众生无始以来妄习成性,执有、执无,执大,执小。执你,执我,执名执义,只要有一个名言概念的出现,便有一个实体存在,不知以虚妄攀心,去缘无生无减的法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如说.耳能观色,那是毫无相干的,黄檗老婆心切,为了显示一心的体相,又用木云比喻,内如枯木不被七情六欲所动,夕恤虚空不被生减诸法所障.告诉人们不要心驰外境,皆属虚幻不实,一心为真实。如能无心,外境即非存,就象我们吃饭时,忽然想一件很高兴的事见;心被境牵,饭的味道如何,毫不知晓。又用恒沙来比喻,这沙平等对待一切,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珠馨香,沙亦不贫.这心不被一切利衰喜怒,称讥苦乐所引诱,也不分别佛和众生有何差别,能够做到这般地步,才名穷境地。教相中三贤十地次第而证的无心,和禅宗一念而证的无心,毫无差别.教下是属心外求法,不识本心,万法俱足,何劳徒修。以他佛的教化,寻章逐义,强按白头,不管吃得消和吃不消.!如同法华穷子舍父逃走,这样以来,所做善恶诸行,等引三界中往返多劫之苦果,但是不可用一心除却妄心,因为妄心是虚幻不实,何苦外加一心去除它?若用一心除妄心,岂不是妄加妄,头上按头?我人自性本源清净佛,不同世间因缘所生的万法;可由攀缘,寻伺去获得,只有心心相印,默契而已,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减。遍布在一切有情的当体,只因众生妄想分别,对自己本来面目越来越糊涂,对於归家的原路越来越远,忘却归真,在本佛上实无二物,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果以修证心去求得佛法,那是梦中妄为,习瞠实道。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不被一切生减法所拘所限,说明万法不离其—,一心能生万法,见闻觉知虽非真心相貌,但真心也不离见闻觉知,因为生减法的当体,即是不生不减法本性,波浪消失,还归静水,烦恼当体即为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一心两面,不可离心生起烦恼,也不可去妄求菩提。无心境界,即为智理冥合,心境泯一。告诉人们要直下承担,识自本性,不可逃避躲闪。如力士得额内珠—样,本来是本身具有的,非从外得。我们亦如是,明知自己是佛,但总是胆怯不敢认耻黄檗根据上上人的根机,故说唯传一心,别无它法。

  三、返妄归真

  返妄归真,无心、无著、无求、无相,在《传心法要》裹黄檗反复讲述,无心才能返妄归真,三祖僧璨大师说:“不用求真,但须息见。”一念不起当下就是真,一念无著当下就是禅,这是惮宗的真实功夫。黄檗的无心是道,道不可求。无一法可得,无心道人就是佛。达摩来华唯传一心,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原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亦须参善知识,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镒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麽?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

  四、学道要诀

  法身与虚空无异相,都并存於一念当中,不可用法身比喻虚空,也不可用虚空来比喻法身相,二者之间不可分别何者是佛境,何者是众生相,因为佛与众生,生死舆涅槃,烦恼舆菩提原是平等,舍去此差别(比量)之相,用现量对待一切即是佛境。凡夫舆道人的差别,在於凡夫是著境生心,道人是於境离念,故凡夫执迷,是心被境转,道人悟解,是心境双亡,了不可得即是一真法界,湛寂十方。

  黄檗禅师告诉人们灵明觉性是佛,也就是现量境,对一切都无分别,是一味平等相,舍去两边,即为中道;也就是消灭比量的一切分别妄生执著,障蔽性觉妙明一切的妄念,用现量对待一切法即是佛境,也就是即性即心,性心不异、即心即佛。佛是心成,佛即是法,法也不离心。於一切法只要不妄生见解,摒除一切用心求心,求佛求法的之心,息灭万缘,直下无心,即为返本归源,学修佛道,如有一法可修,就被这—法所碍,就象虚空—样,无一物可得,故名虚空,虽不俱万法生起,但也不著一法为己,佛道—如,不可著在—物上,即使是如来三藏十二部教法,也不可作执有想,有执就有缚,执什麽东西就被什么所缚,不得解脱。十二部虽是名言量,但也不过如来教化接引针对众生的烦恼而施的言教,如果能离—切烦恼,本无一法可得,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一心上。故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减.宝觉明心本是寂虚通达,一切诸法於中幻生幻减,只要对幻有的生减法不作真实法解,即是法身佛。

  五、成佛之道

  对一个学佛的人,关键在於明了一心,不要对四大假合的身体有主宰想,五蕴和合,受。想、行、识是无我的.十八界是和合生灭虚幻不实.只有一心才是我们求证的对象,故此我们要怎么对待四大和合之体?是随顺供养,不生贪著呢?还是唯求适口,恣情取味呢?如果以智食修道,是—心之趣向,如果以识心修行那是妄心,是为背道。俗谚说:贪色者死在色上,贪食者死在食上.心在贪欲,故轮回欲界,如是因即得如是之果。以佛的言教得悟道,即为声闻佛,因为他不敢相信自己本是佛,要假他人的力量。只有直下认取自心是佛,并无法向外求得,本来圆满俱足,无一点欠缺;无一行可修,这才是无上的佛道,是真如佛。学修佛道要记住,有心即有念,有念就有生灭,生灭就与本道相逢,如果天天保持无念,月月保持无念,平等如是,这样久之,去道不远。古德说学习佛法不可贪多,只要把握住无著无求,就是心不生不减,即是佛道。要弄明佛陀的教化;法门虽有八万四千之多,那是为众生的烦恼施设,接引教化的方便而已。并不是一座钢铁的塔,强压在每个人的头上,如果离去一切烦恼妄想分别,一念无心,无一法可得也就是佛。

  佛说一乘法所摄之种种法门,不外一心本有般若妙用之施设。若以自心本具丰般若,现见自心本净之真性,即证菩提。即能。明心。,明心自能“见性”,见性便得“成佛”。并以此法化度众生.过去现在未来—切诸佛,悉皆如是。造就是一实乘佛道。经云:。解一则千从,迷一则万惑’。古德亦云:‘守一而万事毕。同道们,让我们一起通达真如理,悟此—心源,真下承担如来的家业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之人,无论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欢欢喜喜的接受他人之侮辱、毁谤,可为自己消灾。对怨恨我们的人,永远地爱护、关怀与帮助,冤结自然化解。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