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禅及其它(方兴)


2014/9/4    热度:511   

看话禅及其它(方兴)

 

  一、看话禅的起源

  唐宋禅师单传直指,于语言动作间,立断学人情根意识,发明心地。如卢行者承受五祖的心传时,五祖对他的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提出质疑。卢行者便于五祖的言下大悟,遂说: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见《坛经》第十页)五祖听后,肯定卢行者的所悟,说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见《坛经》第十页)因此,后人称禅宗为传佛心印。须知禅宗所谓传佛心印,即般若空性,这从卢行者听《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悟的例子。说明这里所说的心,是指吾人现前的一念心,不住于过去,不住于现在,不住于未来。众所周知,《金刚经》把人们的一念心分为三个阶段:前一念过去的称为过去心,当前一念称为现在心,后一念还没有来,称为未来心。可见人们的思维活动,虽有无数前念后念相续不断,但其中间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存在。这种三际托空的理论,即是《得法偈》中“本来无一物”的内涵。当人们体悟到“本来无一物”的般若性空时,不论于静中动中,还是生活日用,都会出现昭昭灵灵的灵明觉性,犹如万里晴空,不留半点痕迹。六祖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公开提出即心是佛,。他所说的心,同样是般若性空,以见空性和见佛,是平等无二的。

  禅宗这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方法,到五代宋初,五家宗派兴起以来,一变为应机施教,在目前的一机一境上,指物传心。到宋末元初,流弊所及,多数人执著身心现前的境界,当作禅机,落于窠臼。为对治这一流弊,大慧宗呆、高峰原妙,中峰明本等人再变为看话禅,将向来以般若慧学为主的传佛心印的禅,一变而为打坐参禅的禅定为主的禅风,断送了禅宗的真正慧命,所以古人有“看话禅兴而禅宗亡”之浩叹。

  二、看话掸的特点

  看话禅,又称看话头。话即说话,头即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一句话。未念之前,即是话头,所谓一念未生之际。这一念未生,叫做不生。不昏沉、不掉举,不着有、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提起这个不生不灭之念,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古今大德提出很多话头,大约可分两大类: 1,有义语类,如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谁?如何是佛?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念佛是谁?等等。2、无义语类:如乾屎橛,麻三斤,镇州大萝卜头,青州布衫重七斤,庭前柏树子等等。此外;还有参公案,把古人悟道的史迹,参学悟道的经过,与他师弟之间问答的话头,作自己参究的课题,这便’叫做参公案。

  看话头先要起疑情,只准你怀疑,不准用思维去推理。如何起疑情?如问念佛是谁?便在谁字上,轻轻发起疑念,念佛是用心念,还是用口念?如用心念: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过去、不在未来,不在现在,觅心了不可得。如用口念,睡着了有口,死人有口,为什么不伞念?此外还有问;穿衣吃饭是谁?府屎放尿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举,便最容易发疑念,不待思量卜度,作意于有。因此谁字话头,实为参禅妙法。如何看话头,大慧宗呆示吕舜元说:

  常以生不知来处,死不如去处二事,贴在鼻孔尖上。茶里、饭里、静

  处、闹处,念念孜孜,常似欠人百万贯钱,无所从出。心胸烦闷,回避无

  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凭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著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曰:无!  看时,不用忖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领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字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万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正好是底消息。大慧宗杲这段话,是解释看话禅的权威文字。在这里他首先要求行者,二六时中,时时刻刻要将一句话头贴在鼻孔尖上,不能有丝毫懈怠。接着他一连用了九个“不用”,把一切杂念摒除得干干净净。唯有提撕一句话头牢牢不放。久之,功夫纯熟,才能从中得个好消息。其实这个“好消息”也应“不用”。有这个好消息,说明大慧宗杲还没有达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的境地。

  三、什么人可以参话头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参话头的,如有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病,或患有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又如工作劳累或学习紧张的人,都不适合修学这一法门。因参话头要全神贯注提起一念,始终抱一个谁字不放。这对身体不好和工作学习紧张的人压力很大,会使其身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因禅门一般的修学都是减法,教人们如何解黏去缚,一切放下。唯有参话头是增法,在你妄想纷飞的时候,又加上一个话头,掌握不好,何异火上加油?功夫久了,虽亦得点轻安,连世间禅定都未达到,怎能得到圆顿大定?如此死守系驴撅,失却闻熏无量功德,殊为可惜因此蕅益大师说唯三种人,可参话头。

  一者,凤具灵根,著手便判,身心世界,全体放下,金刚宝剑,当下

  提起。直待大事了毕,然后或见知识,或观契经,印证自心,接引后学。

  二者,虽道路未甚明白,能依真实具眼宗匠,死心参究。到歧途处,自能为我指点。到根节处,  自然为我解辟。到转关处,  自能为我拶入。’

  三者,未深明道路,又无真师,必洞彻教理,方死心参究。虽不能通三藏众典、《楞严经》一部,不可不精熟也。譬如独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断必有错误。

  除此三种,其余悠悠泛泛之徒,欲参禅悟道,敢保十个,错有五双。(见《藕益大师全集》10877——10878页)当今世界,这三种人可以说百中无一。现在的参话头者,大多是徒挂虚名,躲在无事甲里,偷安藏拙,昏散不除,憎爱恒炽,空消檀施,败坏法门,莫此为甚。

  四、如何鉴别真假话头

  话头有真伪之分,行者不可不察。什么是真话头?祖师西来大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话头是见性成佛的方法。对此能信得真切,坚定不移,是非不管,身心俱忘,寒暑饥饿,置之度外,是为真话头。又称是真提话头。如此一门深入,妙庄严路,恰似一镜高悬,能含多影。故举起话头,万缘俱舍,即是布施,十恶俱息,即是持戒,境风不动,即是忍辱,绵密不断,即是精进,更无异缘,即是禅定。真疑历历分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寻伺无栖,能所双绝,即是般若,

  参真话头的人,应念无常迅速,勇猛精进,要像高峰禅师说的那样:  “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证之人,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用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悟,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这个克期求证的方法,一般称为打禅七,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一连打四个禅七。休息一周后,再打四个禅七,不取证誓不罢休,要学悉达多太子从泥连河沐浴后,坐在菩提树下说;“若不成正觉,誓不离此座”的决心。正因为他有这么大的决心和愿力,才有夜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果证。我们坐禅也要这样,一个禅七不悟,二七,三七、四七。一个四七不悟,二个、三个,四个四七。若不开悟,誓不离此禅堂。具有这种气魄和毅力的人,没有不克期取证,悟道证果的。如迦纸罗难陀修不净观,经九十日,心不移想,终于修得四沙门果,三明六通,皆悉具足。

  什么是假话头?大致有下列五种:

  1、挂参话头虚名,骗取檀越供养。这种人对什么是话头,话头的道理,话头的义路穷处,毫无所知。只是随大流,不是坐在禅堂里打瞌睡,就是妄想纷飞,胡思乱想,东寻西找,美其名曰起疑情,殊不知愈想妄想愈多,整天在妄想堆里翻跟斗。

  2、有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后,再问一句念佛是谁。或将“念佛是谁”四字,当做佛号来念,念个不停。认为这是禅净双修,其实是禅净双失。名为参话头,实际上是念话头,念是生灭法,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

  3、有人为了参禅,东参西访,结果闹到老,连什么是话头也搞不清楚。一生总是执著名相,在话尾上作活计。“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与话头背道而驰。

  4、着魔成病:有人参话头,得到轻安境界后,有的忘却身心,有的觉得身体轻飘上腾,有的见到可爱的人生欢喜,有的见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有的生起YIN心等。《楞严经》列有五十种阴魔,即是着魔成病的种种表现。

  5、堕落成文僧:有的参话头进入狂心即歇,身心自在的阶级,但是在枯木岩前进入岔路了。有人于禅中得了一点慧解,就终日舞文弄墨,作诗作文,生起贡高我慢心,不求上进。

  话头本无真假之分,真假在人。假话头者: 1、患在其人偷心不死,万缘放不下,或放下一部分,不能彻底放下。2、患在行者不得其门而入,徒有其名而无其实。3、患在行者沉空著有,或抱着敲门瓦子不放,认瓦为宝,终日玩瓦。这些人最后不是误入魔境,即堕落成为雕虫小技的文人墨客。打着禅师的旗号,干着骚客的勾当。

  五、参话头及其它

  1、参话头与止观,参话头必先经过调身(整理生理)、调息(整理呼吸)的步骤,若不善于调养身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所以禅堂里的行香坐香,其用意即是调理身心。然后达到澄心静虑,专心一境,属于止观的观行以前的止念范围。依此次第,循序上进,便是禅定的四禅八定历程。在止的境界上,再起观照,审心念往来的踪迹,或探究一句话头的答案,便是观行的范围。这一修法与天台的三止三观相似。但参话头,把所有的疑情都集中到一点上,什么妄想都起不来。如过去禅堂里,有人参话头如痴如醉,像疯子一样,参到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妄想杂念都没有了,专提一句话头,就是止。等到因缘成熟,突然打破乾坤,疑情解决了,即是观。因此有人认为参话头不如直接修止观来得稳妥。

  2、参话头与观心,唐代祖师参禅,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观心方法。这里说的心,是指念头,亦即宗杲所说的话头。观心的方法,观时要历历分明,前一念过去,后一念还没有来时,中面有一个空寂的天地,能初步占领这个天地,即是观心法门。如念南无阿弥陀佛,前一念过去了,后一念还没有来以前,这个中间的现在念,本来就不存在,出现短暂的清清净净的境界。如能抓住现在的这个空际,久之功夫纯熟,便能三际截断,达到不生不灭的涅黎境界。由此可知,观心法门比参话头平实,容易。因为参话头没有善知识的提携,患神经病(着魔)的人,不知有几许。

  3、参话头与破三关。洛浦元安为了勘验禅者的境界,设三关说,以测层次的浅深。三关:破参为明心的初关,见性为重关,证悟为破末后牢关。到了清初,雍正以唯识学来注解三关。认为破初关是了意识,破重关是了第七末那识,破末后牢关是了第八阿赖耶识。关于末后牢关,洛浦元安说: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锁断要津,不通凡圣,即斩断生死之流,于佛魔不到处,转过身来,才算成功。简言之,破初关即悟道,悟到了光明的自性本体。破重关,是从光明的自性中,映现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破牢关,又从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中,显露出行者所体证的自性平等无差别境界。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到此境界,才算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4、参话头与丛林禅堂,我国务大丛林都设有禅堂,出家衲子,行脚参方,以四海为家,随时随地,都可在丛林挂单安居。抱住一个话头,专心参究。讨单长住禅堂,一年半载,或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以至一生参禅到底,不管已悟未悟,话头永远是个活头。如此等人,数不可计。正如古人所说:“试打禅关,遍参丛席,误了几多年少!”“积雪为粮,磨砖作镜,多少到头空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地狱”,在古人翻译的经里头,它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面没有乐受,只有苦没有乐。 第二个意思:佛菩萨很慈悲想帮助他,帮不上忙,佛菩萨想救济他,都没有办法。为什么?业障太重。 第三种是愚痴,不开智慧。他居住的环境非常阴暗,他看不到日月星辰,空中就像烟雾一样,很浓的烟雾,所以才称它作“地狱”。第四是“出佛身血”。佛是天人老师,因此以恶意让佛受伤,这个罪过就重了!今天释迦牟尼佛不在世,佛的形像,无论塑造的像,或者是彩画的像,如果你是以嗔恨心恶意把它毁坏,这个罪是相等的,你决定要堕地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