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2014/9/4   热度:285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中国禅宗云门一脉,以文偃大师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省乳源县),创建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人天眼目》说:“云门宗旨,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 云门宗因其门风险峻,格调高古,难窥堂奥,素有“云门天子”之称。所以,非上上根器的人,实难悟入云门宗旨。反过来说,所有能够契入云门宗旨的禅僧,绝非泛泛之辈。因此,“云门天子”的子孙,都是慧心如兰、满腹锦绣的高雅之士。 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下诏,将著名的开封大相国寺辟为八院,以东、西两序建成慧林、智海两大禅院。从此,不断有云门宗禅师被召入京城,出任两大禅院住持,入禁围为帝后说法。缘于此,发端于遥远岭南的云门宗风,也曾吹到了燕赵大地,而且诞生了像真定洪济禅院之慈觉宗赜这样的一代宗师。 一、河北云门僧 宋仁宗于皇祜中(1051)诏请育王怀琏入京之后,又有惠林宗本、法云法秀、惠林若冲、法云善本、法云惟白等云门宗著名禅师北上京师汴梁(今开封),住持皇家寺院。于是,云门禅法大行于河南、河北。当时,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天钵寺住持重元文慧禅师,就是云门宗一位大师级的禅匠。 天钵重元禅师,青州千乘(今山东省博兴县)人。他十七岁出家,初游讲肆,颇达教乘。后来,他弃教参禅,在云门宗祖师天衣义怀座下豁然大悟。天衣义怀曾印可他说:“此吾家千里驹也。”重元禅师果然北行千里,跨过黄河,在宋朝之北京——河北大名天钵寺出世为人。“河朔宗乘,由斯再震。”这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云门宗禅师第一次住持河北寺院。他是由历仕四朝、三度拜相的北宋重臣文彦博(20106—1097)请居天钵寺的。时间当在文彦博二次罢相、出判大名府期间,即嘉祜三年(1058)至治平元年(1064)。 天钵重元不但禅法高明,而且精通教理,尤其对《华严经》颇有心得,雅号“元华严”。当时,被宋神宗请入京城汴梁的法云法秀,也是宗、教俱通,其章句分析机锋锐利,不可触碰。但他唯敬天钵重元,恨他不讲《华严》,无缘得听。 天钵重元在河北传播云门禅法,大批的北方禅僧有机会心感身受那艰深玄奥的门风。河北僧人元丰清满继承其衣钵,成为云门宗第七代传人。 元丰清满禅师,俗姓田,沧州盐山县人,因母丧而出家。他在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跟随天钵重元参学多年,一日经行之时,因用树叶擦手而开悟。颂曰:“大奇大奇,动用还迷。更问如何,蓦口便槌。” 后来,太守钱公请他出世,到卫州(今河南汲县)元丰院,举扬云门宗风。 元丰清满上堂说:“堪作梁底作梁,堪作柱底作柱。灵利衲僧便知落处。”他蓦拈拄杖,紧接着说:“还知这个堪作甚么?”打香台一下,道:“莫道无用处。”再打一下,喝道:“参!” 岁旦上堂:“忆昔山居绝粮,有颂举似大众:饥餐松柏叶,渴饮涧中泉;看罢青青竹,和衣自在眠。大众,更有山怀为君说,今年年是去年年。” 据《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八载:元丰清满“山居苦行,绝粒七年”。绝粒,就是不吃五谷,仅以野菜树叶为食,维持生命。在中国佛教的早期,苦行僧比较常见,到宋代,肯这样长期苦行的僧人已经少有所闻。故而,团练李公崇敬其道行,上奏皇帝,赐其紫衣。 清满禅师上堂,横按拂子云:“要扣玄关,须是有节操,极慷慨,斩得钉,截得铁,剥剥地汉始得。若是畏刀避箭,碌碌之徒,看即有分。” 或许是因为与皇家交往过多,在都市里浸泡过久,此时的云门宗已经走向没落,很少有人像清满禅师这样说法。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参禅,不但要有古代君子的操守,而且需具备勇士的品质,拿得起,放得下,敢担当,才能悟道。否则,只有看的分。元丰清满因为禅行实在,禅风峻烈,单刀直入,才从云门宗第七代中脱颖而出。 元丰清满禅师最著名的法语,当属“悬羊头,卖狗肉”。 一日,他在法堂说:“此剑刃上事,须剑刃上汉始得。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由是疑误众生,堕无间狱。苦哉!苦哉!取一期快意,受万劫余殃。有甚么死急,来为释子。”喝道:“赜人徒侧耳!” 此后,“悬羊头,卖狗肉”这句话成为了流行语,渐渐又演化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元丰清满对禅宗还有一大贡献:度化真定洪济禅院的慈觉宗赜出家修禅。宗赜后来修订了著名的《禅苑清规》,并被净土宗奉为“莲宗五祖”。 元丰清满禅师的衣钵弟子雪峰宗演,也是河北人。 雪峰宗演禅师,号圆觉,恩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出生于著名的清河崔氏家族。这位名门之后,“法貌修整,持守严密。”宣和中(1122),徽宗皇帝诏请他入内庭说法,赐给他紫袈裟。当时,宗演是京城最著名的禅师之一,前后住持过十三座寺院,剃度弟子达一千二百余人。 绍兴十五年(1145),宗演禅师应邀来到了云门宗的法源——福州象骨山,住持云门宗祖师文偃曾经参学的雪峰寺。 雪峰宗演有一则上堂法语,很是精彩: “遣迷求悟,不知迷是悟之钳锤;爱圣憎凡,不知凡是圣之炉鞴。只如圣凡双泯、迷悟俱忘一句作么生道?半夜彩霞笼玉像,天明峰顶五云遮。” 二、云门名僧宗颐 真定府洪济宗赜禅师(约1053—1106),亦有文献记载为“宗颐”,俗姓孙,溶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他自幼习儒,长大后超卓出群,成为了一名青年儒学才俊。大约在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结识了北京(今大名县)天钵寺的元丰清满禅师,元丰清满劝勉他弃儒奉佛,出家修禅。于是,在元丰清满的指引下,他于元丰中(1081—1082)投真州(今江苏仪征市)长芦圆通法秀(即法云法秀)落发,成为了一位云门宗禅僧。这一年,宗赜二十九岁。他受具足戒不久,元丰七年(1084),曾被封为冀国、秦国、越国大长公主的宋神宗之妹,将自己的私宅奏请建为法云寺,请法秀禅师出任住持。继任长芦道场的方丈广照应夫,是法秀同门师弟,宗赜便随其继续修行。 一日,他正要抬脚上台阶,忽然开悟了,随即向广照吟诵“投机颂”道:“举足上砖阶,分明这个法。黄杨木畔笑呵呵,万里青天一轮月o”他陈述了自己所悟的境界,广照禅师颔首印可,因之,他成为广照应夫的法嗣。 元祜年间(1086—1094),宗赜一直住长芦寺,在这里建莲华胜会,鼓励信众修行净土法门。元祜四年(1089),他曾夜梦二大士幽赞,从此扬名教界。 绍圣二年(1095))正月,吏部侍郎杨畏知成德军(即真定,今正定),请宗赜回归故乡,出世真定府洪济禅院,授徒说法,史称“洪济宗赜”。就是在真定期间,他历时五年,至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编撰了在禅宗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禅苑清规》。也是在此期间,宋徽宗赐其紫袈裟,并赐号“慈觉禅师”。《续传灯录》云:“镇州萝卜头,声名播天下。” 洪济宗赜在真定升座后,有僧出来道:“台星临宝座,祖意愿宣扬。”洪济宗赜道:“万里不挂片云。”僧又说:“恩深转无语。”洪济宗赜道:“唯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语落人间。”僧赞叹:“千古淳风特地清。”宗赜道:“真狮子儿善狮子吼。” 僧问:“达磨面壁,此理如何?”洪济宗赜沉默良久——达磨面壁,自然无言以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是,僧有所领悟而礼拜。他补充说:“今日被这僧一问,直得口哑。” 洪济宗赜禅师博通儒家经典,精研佛教义理,且禅悟宏深,所以他说法花团锦簇,妙语连珠: “金风澹荡,物景萧条;叶落庭皋,云飞岭上。不逃暑而暑自退,无意凉而凉自来。正当恁么时,若谓唯心境界,正是头上安头;若言一切平常,大似斩头觅活。” 上堂:“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既除,眼在甚么处?若如此者,未出荆棘林中。棒头取证,喝下承当,正在金峰窠里。” 上堂:“搂外紫金山色秀,门前甘露水声寒。古槐阴下清风里,试为诸人再指看。”拈拄杖曰:“还见么?”击香卓曰:“还闻么?”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 三、宗赜籍贯考 关于洪济宗赜,学界有三大争论:其一,宗赜、宗颐,是异,是同?其二,宗赜是云门宗禅师,还是净土门人?其三,宗赜籍贯是洺州,还是襄阳? 第一个问题近年来已基本有了定论:文献见载的宗赜、宗颐,名字虽异,而举事相同,应该只有一人;而绝大部分文献(十几种)记载为“宗赜”,只有《缁门警训》、《续传灯录》将之称为“宗颐”,所以,其实际法名应为“宗赜”,宗颐,乃刊刻之时,宗“赜”之误。 第二个问题:宗赜受云门宗禅师元丰清满的指引,由云门宗名僧法云法秀剃度、授戒,从云门宗传人广照应夫开悟得法,理所当然是云门宗禅师。 出家初期,宗赜住在真州长芦期间,曾经建莲华胜会,撰写了大量弘扬净土的著作,因此被后世《乐邦文类》尊为净土宗五祖。这种情况如法眼宗的永明延寿禅师,被尊为“净土第六祖”一样。被后世“尊为”净土祖师,并不代表其一定就是净土宗出身。那时,宗赜是“住”长芦,而不是住持长芦道场,所以他那时弘扬净土法门,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应机度众、随宜说法。 《续传灯录》卷十二载:“待制杨公畏请师(宗赜)出世说法。”一般情况下,禅师第一次出任住持,才叫“出世”。当宗赜真正住持一方道场之时,传扬的是纯正云门宗风,主要著作也是禅宗清规。《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八《宗赜传》说:“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可见,后来宗赜从真定回到真州,住持长芦寺时,其主要弘扬的也是云门宗之禅法。 第三,宗赜籍贯:关于宗赜的籍贯,在早期的文献中,没有任何异议,一致记载为“洺州”,即河北永年人。如: 北宋元照《芝园集》:“赜老禅师,河北沼水人。” 南宋普济《五灯会元》:“真州长芦宗赜慈觉禅师,洺州孙氏子。” 永年之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洺州”,因流经其境内的洺河而名。宋代洺州,别称广平,建隆元年(960年)升为防御,隶真定府,辖永年、鸡泽等五县,治永年(今永年旧城关)。 真定,隋唐时期大多数时期称恒州,治真定(今正定)。唐宝应元年(762)置成德军于恒州。唐元和十五年(820)为避穆宗李恒讳,改恒州为镇州。宋庆历八年(1048)废镇州,置真定府路(相当现在省级政府),统真定府及磁、相、邢、赵、洺六州。正因为沼州属于真定府路,所以当杨畏出任真定地方长官后,马上邀请宗赜回故土“出世说法”。 据宗晓《乐邦文类》卷二记载,常山比丘琼安刻印《观无量寿经》时,宗赜曾为之作序。常山,是真定的别称。 《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四,绍圣二年(1095)正月记载:“以吏部侍郎杨畏知成德军。”根据《续传灯录》卷十二,宗赜住持在“真定府洪济院”。 正定之洪济寺,唐代开元年间始建,马祖道一弟子金牛和尚曾长期住持该寺,并在圆寂后葬舍利于此,故名金牛寺。为正定“八大寺”之一,建国后毁废。 同时,劝勉他出家的元丰清满禅师是河北沧州人,当时住在北京(今大名县)天钵寺。大名距洺州很近,只有如此,二人的相遇、相交、相知才合情合理。 还有一条信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志磐的《佛祖统记》卷二十八有这样的记载:“师(宗赜)住广平普会,迎母方丈东室劝念佛。”“广平”是沼州的别称,“普会”乃寺院的名称。如此,就有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宗赜住持真定洪济禅院的同时,兼任着家乡普会寺住持。这种情况古今屡见不鲜。 总而言之,宗赜禅师是在家乡——真定府路的寺院“出世”的,并就近奉养、侍候老母亲。如此才顺理成章,合乎逻辑。这也反过来与宗赜的籍贯形成互证,宗赜无疑是真定路溶州人。 最早记载宗赜是襄阳人的资料,乃元代普度的《莲宗宝鉴》。其卷四说:“师讳宗赜,号慈觉,襄阳人也。父早亡,母陈氏鞠养于舅氏o”明代明河的《补续高僧传》延续了这种说法:“宗赜,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鞠养。” 这些元明的资料,距离宗赜所在年代已经很晚,且没有表明出处。而早之几百年的宋人著述,都表明宗赜是河北洺州人。对照宋代的文献,到元明时期才出现的记载,明显不具备说服力。笔者猜测,《莲宗宝鉴》乃净土宗著作,之所以那样记载,恐怕是为了让被尊为净土五祖的“宗赜”与禅宗的宗赜区分开来,而故意为之。 四、《禅苑清规》的历史价值 宗赜在住持真定府洪济禅院之时,历时五年,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了《禅苑清规》的编撰。因其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刻印,所以又称《崇宁清规》,也称《重刻补注禅苑清规》或《禅规》。 禅宗清规之作,肇始于百丈怀海。禅宗有句话:“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盛唐时期,禅宗发展突飞猛进,各地丛林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百丈怀海从禅宗教团的实际出发,根据佛祖戒律,结合中国传统礼制风俗,制定了结构严谨的丛林制度——这便是标志着禅宗教团革命性觉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百丈清规》。丛林清规,为禅宗的兴盛与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然而,到北宋,《百丈清规》已经散佚,禅林规则颇为紊乱。宗赜为禅宗发展之长远计,决心恢复《百丈清规》的基本内容。于是,他“佥谋开士,遮摭诸方”,搜集残存于诸山之行法偈颂,撰成本书。在汇集过程中,宗赜“凡有补于见闻,悉备陈于纲目”,因此,本书的内容相当丰富,所涉及的清规制度也比较广泛,成为后来清规制度类著作的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禅苑清规》共十卷,每卷下列若干主题,对禅宗僧人日常的生活起居、法事活动中所应遵守的清规制度、禅宗寺院僧职人员的职责,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说明。其内容主要如下: 卷一、二为禅僧日常生活起居所应遵守的清规戒律,卷三、四、五为寺院知事人员的安排、设立及其职责,卷六、七为佛事活动所应遵行的规则,卷八、九、十则收录宗赜自己撰写的《龟镜文》、《坐禅仪》、《自警文》、《训童行》、《劝檀信》等相关著作。 《禅苑清规》最初刊行于崇宁二年(1103),在现存的禅宗清规著作中是最古老的。在其后的二百多年中,它一直在禅宗丛林中推广使用,影响相当广泛。到目前为止,在同一时期内,没有发现其他清规类的著作在全国流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宗赜的《禅苑清规》比较适应当时禅宗寺院的情况,在很长时间内满足了佛教寺院制度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宗赜的《禅苑清规》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净土五祖 宋哲宗元祜年间,宗赜禅师曾在真州长芦寺组织莲华净土念佛社。他依照东晋慧远的庐山白莲社的规范,普劝信众修行念佛法门,要求参与者“日念阿弥陀佛,自百声至千声,千声至万声,回向发愿,期生净土。各于日下,以十字计之,以办功课。”为了鼓励信众修行净土,宗赜撰写了一系列相关的著作。据《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三册,弟子普慧于崇宁三年为他所编的文集《劝化集》,集中收录著作共十七篇,其中与净土修行直接相关的就有:《莲池胜会录文》、《佛忏悔文》、《念佛发愿文》、《念佛防退方便》、《净土颂》、《戒酒肉文》、《发菩提心文》、《自警文》、《在家修行仪》等,篇幅占一半以上。 宗赜禅师出家之前是饱学儒士,因而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文辞优美,在宋代影响甚大,流行极广,传遍华夏。在遥远的四川大足石刻和西夏黑水城文献中,都有遗存。他所写的那些通俗易懂的偈颂,更是为当时人们所喜爱,“最在人口”。正是此故,南宋宗晓《乐邦文类》将他与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并称为莲宗五祖。 宗赜作为禅师,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弘扬净土法门?这就是大师的作略:随缘度人,应机而化。(本文摘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北佛教史》)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是透过身边的人来觉察自己。 你的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则反映了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的内在自我。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