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榆林窟“六道轮回图”考释
2014/9/3   热度:1041
安西榆林窟“六道轮回图”考释 张伯元 榆林窟十九窟(五代)六道轮回图(图版壹,2)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中唯一以“轮回”形式来表现佛理“十二因缘”的一幅壁画。构图巧妙,技法独特,在国内其它石窟中不多见,因此弥足珍贵。这幅画画在十九窟前甬道南壁,长年遭受曝晒、雨水冲刷、风沙磨蚀,色彩退变脱落,画面大多漫漶模糊,加之人为刻划,破坏严重,西端塌毁。本文从残存的部分壁画对其内容作一些考释。不妥之处,请赐教。 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轮回图见于印度阿旃陀石窟的壁画中。“十二因缘”在壁画艺术中已变成了“生命的车轮”。车轮的中心有三个女人,表示贪、嗔、痴。辐条之间的空隙画有人生图景;外轮周围画有一系列图案,代表十二因缘。第一、第二因缘以盲人或盲骆驼和正在制造陶器的陶匠来表示;第三因缘(即识)以猿猴来表示(这个形象代表心灵的进步)。这是一幅以图像来解释十二因缘的早期尝试。 在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中也有一铺六道轮回图造像。轮回图由四环组成。圆心一环中坐一人,心际放出六道毫光,将轮分为六格,表“万缘发于心”。光毫中现很多小圆龛,龛中有佛和菩萨,表“众生皆有化性”,皆具有成佛成菩萨的“真如佛性”。左雕一鸽,右雕一猪,下雕一蛇,表示贪、嗔、痴三漏。第二环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六道。第三环是表由无明导致的“十二缘起”、“十八相”,显示生、老、病、死等人生无常之相。第四环表业力所致,投胎转世,众生轮回流传不休。轮回上部左右两侧刻偈语二块三则。文曰“汝常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三界轮中万种生,自从贪爱业沉沦;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日人。于此法律中常为不放逸,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 敦煌莫高窟四二八窟(北周)南壁画有卢舍那佛像,左手执衣,右手作说法印。法衣上布满着山岳人物。佛身体中央画须弥山形,山顶有忉利天宫,山前坐着裸身的阿修罗。须弥山下有铁围山,屋内有一坐佛像,象征人间道。佛的膝上画有各种鸟兽,表示畜牲道。下段法衣衣裾部分画有举首狂奔之人家,代表着地狱、饿鬼道。 榆林窟十九窟的六道轮回图基本上与上述各图相近,不同处是榆林窟六道图在圆轮外左侧画有“四圣众——佛、菩萨、缘觉、声闻”。总的来看,这幅图更接近佛在王舍城羯兰·释迦池竹园中所说“生死轮”的画法。 在残存壁画上,圆轮是披头散发的无常大鬼(大力金刚)用有力的双手抱着生死轮旋转,有情世界也就随着旋转而反复无常地进行着生与死的转换。圆轮中心残存东端一女人,表贪、嗔、痴的某一涵义(因其余内容毁)。圆心下面应是“榇洛迦”(地狱),已毁。两侧为旁生(畜牲)、饿鬼;其上为人、天图像,这是第二重轮部分内容。第三重轮上部表示“人趣”,从上往下第二图形似一弥猴像,代表心灵的进步;第三图左边一女人,右边一男人,中间一物相隔,意思是说人类所生地分阎浮提四大洲,但四大洲相隔不得通力者不得到。人趣之下为“天趣”,从上往下第一图画一穿袍服的天官形象;第二图站立天官受一世俗人物的跪拜供养;第三图有一胡床,胡床侧有两个人(一人跪于床侧低头双手抚摸着床,另一人站着注视胡床,其含义不明)。天趣之下为“旁生趣”,第一图画一案,案上放有物体,案后部有一锄刀形的东西;第二图一穿白衣戴白风帽的人向前面一跪着的人说什么,这幅画可能是地藏菩萨化畜牲道的情节。下部毁不可辨。第四重轮为瓦轮形,上面一图似一骆驼从瓦轮口伸出头部,这种形象在生死轮中代表生,其下第三瓦轮形似一牛从瓦轮口伸出脚,这种形象代表死。第五重轮从人物形象和安排上表示的是人生的各种情景。左上第一图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男人站蒲团上,女人立地上,男人用一帛牵着女人(触支);第二图一个戴软翅幞头的男人跪于蒲团上,形似作祷告(悲支);第四图一个穿广袖黑袍的女人双手举胸前跪于蒲团上,面向轮心(忧支);第五图一广袖灰袍的女人怀中抱一物,面向轮心(生支);第六图一广袖黑袍女人双手合十跪于蒲团上,面向轮心,后立一男人(爱支);第七图一广袖灰袍男人立于蒲团上,脚前有一物,面向轮心(受支);第八图一男一女,女人广袖黑袍立蒲团上,男人立地上似在说话(苦支)。其余图案脱毁。 六道轮回图的左侧从上到下画“四圣众”。左侧第一图为头罩圆光身有背光结跏跌坐莲花台上作说法印的佛陀,佛前跪着礼拜供养的世俗官人。右侧榜题书“口口佛”。这组画的左边画有两个人(很模糊),榜题书“独觉”。按佛经解释,“独觉”即“缘觉”。坐佛的下部画“鬼魂接引”图,车上站立一鬼魂,后有两幡迎风飘展,两个畜牲拉车,前面一广袖黑衣天女引路。天女前面有一座城池——丰都城(鬼城),传说人死后都要来这里受审,辨明一生的善、恶。再下部是观音、地藏二菩萨化渡众生的情形。观音头戴宝冠,身着袒右肩僧衣,莲花座,头后有圆光(手中持物不可辩),前面立一椭圆形的镜子(善恶镜),镜子前面站着一个面带愁容身着广袖长袍披帛的女人。女人背后有一榜题:。有口台”三个字。从内容形像上考察为观音化地狱道的情节。那面镜子用来察看人生所作的善恶行为。第二图,右侧一高僧双手重叠置于趺坐的膝盖上作定印,面对着前面着广袖长袍立于圆坛侧的女人,这个情节可能是地藏菩萨化地狱道。下面第三图为一着通肩袈娑的僧人。侧有一榜题:“报口佛”。佛像下面有五组画,人物形象已模糊。每组画侧有一榜题:左端第一题为“五根”;中间(第二)题为“口觉”;右端梢下题为“囗道|缘|断”。其下并排两组:左端题为“四神归命”;第二题“囗囗囗囗”。上部无常大鬼右侧也有三组画;左侧第一组为一结跏坐身罩火焰背光的僧人,左侧有一榜题“囗囗”二字;中间有一僧人趺坐蒲团上,左侧立一手执剑的人,右侧立一举刀欲砍的人,其旁有一榜题“囗囗囗囗囗”;右侧一组严重脱毁,榜题上无字迹。其余壁画已毁。上述三组壁画的涵义尚不清楚,可能为观音菩萨化人之道。 六道轮回图,即以图解形式来描绘有情生死轮回之状。有部毗奈耶三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园中……当尔之时,四众云集来听法要,人众宣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何故大目乾连处四众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于四众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为听法故皆来集会。尔时告阿难陀非一切时处有大目乾建,如是之辈颇亦难得。是故我今敕诸苾刍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时诸芯刍不知画法。世尊告知曰:应随大小圆作轮形处中安毂,次立五幅表五趣之相,当毂之下画捺洛迦,于其两边画旁生饿鬼,次于其上可画人天。于人趣中当作四洲:东毗提诃、南瞻部洲、西瞿陀尼、北拘卢洲。于其毂处作圆白色,中画佛像,于佛像前应画三种形。初作鸽形表多贪染,次作蛇形表多嗔恚,后作猪形表多愚痴,于其网处应作灌溉轮像多安水罐画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从罐中出头,死者从罐中出足。于五趣处各像其形周围复画十二缘生生死之像,所谓无明园形乃至老死。无明支应作罗刹形,行支应作瓦轮像,识支应作弥猴像,名色支应作乘船人像,六处支应作六根像,触支应作男女相摩触像,受支应作男女受苦乐像,爱支应作女人抱男人家,取支应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应作大梵天像,生支应作女人诞孕像,老支应作男女衰老像,病支应作男女带病像,死支应作舆死人像,忧支应作男女忧戚像,悲应作男女啼哭像,苦应作男女受苦像,恼应作男女挽难调骆驼像。于其轮上应作无常大鬼蓬发张口舒两臂抱生死轮,于鬼头两侧畔书二伽它曰……。次于无常鬼上应作白圆坛,以表涅盘圆净之像”。 业报和轮回同是“因果说”的两个方面,也是佛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小乘佛教时期就有了轮回之说。相传轮回之说是由刹帝利的般缚阿那王所创立,婆罗门祭言信从其说,并发展成为“业力”的理论,被当作“秘说”来尊奉。佛教为了说明世间的各种关系和进一步支持阐释“四谛”、“十二因缘”和“三法印”等基本教义而提出了业报轮回思想。 所谓业报,就是善恶业因之苦乐果报。《宝积经》九十六日“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南本涅盘经》六“是薄福人受业报故”。《法华经序晶》说“善恶业报,受报好丑”。《宗镜录》二十六“命是一期之业报”。 轮回,是说众生无始以来,旋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人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三“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三昧经》六也说“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三界内,犹如涉井轮”。《观念法门》“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四圣六凡”在轮回说中相当重要。四圣众是指已经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了生死轮回得到解脱的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六凡是指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它们虽同为凡夫,但因个人善恶业果境界的不同而分为六种: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又称三善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又称三恶道)。因为仅仅要人们克服对佛教“真理”的盲目无知,要人们抛弃“贪爱”的生活,要人们追求涅盘最乐的境界,毕竟还是解决不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痛苦和压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人们按照佛教的真理去做,行善积德,奉行上品十善业修四禅定及四空定,可分别生三界诸天道;修五戒或中品十善业可生人道,获得好结果免遭地狱轮回之苦。如果违背佛法,作恶多端,作下品十恶业者多坠畜牲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坠饿鬼道,造上品十恶业及五逆罪者即坠人地狱遭受轮回折磨。 按照佛教的这种说法,众生界是“业”造成的。所谓业就是行为,行为又是根据意志发生的,也就是说根据思想造就“业”。这种业就是因果关系中的因,虽有业因,而无惑缘,就不能形成果。并进一步指出“惑就是烦恼,是多种多样的心的作用”。而众生中人的惑业是最严重的,表现在整体生活全过程--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烦恼是最根本的。从恶见中更分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五种,这十大烦恼是迷惑众生不能得到解脱的根本原因。由于有烦恼这个惑缘,使得业果成熟,也就成了有情和它们所居住的世界。原始佛教最早采用了业惑缘起的学说来解说轮回,认为众生今世不同的业力在来世可以获得不同的果报。所以轮回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有了三界、六趣、四生等说法。佛教又根据这种看法提出了“三世因果”说,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命运的好坏是前生行善或作恶的结果,而今生个人的善恶行为,又必然为下世的祸所报应。《三世因果经》有这样一段“三世因果非可小,佛言真语莫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贵金妆佛身。前世修来今世报,紫袍金带佛前求。贵金妆佛妆自己,云盖如来盖自己”。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采用了这种理论作为根本教义。轮回思想最早见于《梵书》,在“奥义书”中有较系统的阐述。奥义书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在死后可以在另一躯壳中转生,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 十二因缘说是业报轮回的理论基础,佛教各派都作了不同的解释。佛教认为人和世界上一切皆由于因缘而有生灭,把由因缘而生的这种现象称为缘生或缘起。小乘佛教特别强调轮回,认为只要达不到“涅盘。,就要按照十二因缘的环节在六道中轮回受苦。可以这样说,六道轮回是十二因缘的图象化和形象解释。揭示众生的情缘和心智活动——贪婪,一切痛苦的根源。早期佛教还提出了“三世两重因果说”,把无明、行看作过去的因,而识、名色、六处、触、受则是现在的果;由爱、取、有作为现在的原因,生、老、死则作为未来的果。 生死轮回说是佛教的独特产物。在阶级存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如一堆沉渣实难分辨,一些奇特的怪现象无法得到解决。为了解救沉沦中的云云众生,佛教提出了“轮回最苦”、“涅盘最乐”的思想,并把轮回思想用图解形式表示出来。按照佛的“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教导去作。因为“生死轮回”是无情的,地狱是最苦的。六道轮回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尽管带有迷信色彩和业报思想,但它毕竟是一种宗教现象。宗教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代表一个时代人们的信仰观念和思想感情。而且这种无声的语言又直指人心——企求和愿望!也正由于它是有教化作用的,故而会受到人们的理解和欢迎。从这一点来看,六道轮回图还是有它积极一面的。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虽不倡导轮回说,但对“四生六道”、“善恶报应”和地狱之说却多有采纳。如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因果”、“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职司四方之大神。道教也认为人死为鬼,鬼人阴曹地府阎罗王审判,恶鬼即被打人地狱受罚。道教又说,所以言生者,属形不属道,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言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在守道则长生不亡也。《老子想尔注》中也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这种善恶报应的宗教观念不仅在很多道经中特别强调,并成为信徒信仰中最根本最普遍最深人人心的教义。而且还与佛教的“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思想相一致。在教人劝善方面佛道二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怪乎十九窟轮回图四圣众之下画有道教内容的插画(漫患不清),残存榜题——四神归命。摘自《敦煌研究》1998.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不学佛,哪里知道人生的目的,一定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永远在六道里头流转,无有出期,这很可怜!谁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除佛之外,没有人能帮助。佛为什么到世间来?世间有一些人有这愿望,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想脱离六道轮回,但是研究不出理论,想不出办法。佛看到这样的人,他有愿望,他的缘成熟了,佛就来了。佛把六道轮回、四圣法界、一真法界这些宇宙人生真相给我们说出来。六道、十法界,是什么原因形成的?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佛全部讲得很清楚,让我们生大欢喜心,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谁能从中得真实殊胜的利益?“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