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通禅师: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一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2014/9/4   热度:326
隆波通禅师: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一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每个人都想要自由,也都在追寻自由。自由有两种:外在的自由与内在的自由。有些人相信只有外在的自由,而忽略了内在的自由。他们向自身之外追求,而错失了真正与永恒的自由,错失了智慧所带来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必须由智慧引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将找不到这种自由。即使拥有外在的自由,没有智慧引领我们,真正的自由将不会发生。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心,或者就存在于心中。我们应当致力于有关生命与心的课题,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与智慧。 所以智者总是试图说服我们向内寻求自由。虽然每个国家与世界都有外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无常的。假如我们没有智慧,就会产生苦。唯有智慧可以让我们解脱。处理外在事物或管理人不是智慧,智慧处理的是念头与内在的心。战胜自己是一种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能够战胜自己或解脱自己的人是坚强的。他能够与自己在一起,而且拥有自觉。 如果我们没有觉知自己,或不了解自己,自由就不会产生。即使我们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外在事物,仍然无法得到自由。 事实上,真正的自由与智慧存在于每个人之中,不过我们似乎忘记了它,或是没有意识到它就存在我们心中。所以我们才会向自身以外寻求,因而无法找到它或看见它。我们应该从内心发现和了解这种自由或智慧。它与教育、知识或外在的事物无关。倘若我们向内观照自己的心,就会发现它存在于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我们将会抵达我们所企求与追寻的目标。 这种真正的自由就在那里,无论我们知道与否。每个人都拥有它,不论他们是否受过教育,因为它是无可改变的真理。外在的事物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内在的事物不会变。没有人能够改变它。自由是它的本然,它就是它自己。它是每个人应该以SATI(觉性)、SAMADHI(定)、PANNA(智慧)追寻并学习的目标。 让我们运用身体作为道路,并运用身体的观照作为智慧吧,那么自由将会产生。身体的观照是自然的法则、自由的法则,也是智慧的法则。我们无法从别人或从任何经典中学到它。 智慧本身就是圆满和自由的。假如我们从现在开始追寻它,我们将会在这一生中找到。然后我们就不需仰赖外界的事物了。但如果我们只是盼望它,却不修行,我们就永远不会得到或看见真正的事物。 虽然我们外在的世界很不错,或是看起来很美好,我们却仍然受苦。能避免受苦的方法是什么?这是重点所在。假使我们受苦,我们的心或生命就不会自由。换句话说,当苦止息时,我们就会自由。 在每个当下,心是中性且自由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因此照见他的心没有苦,并且始终能保持这种心境,那么他就能一直自由自在。这样的自由存在于每个人之内,它属于每一种宗教和每一种语言,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拥有它。简单地说,这种自由无关宗教。宗教只是一种名相,而这种自由超越一切事物,它依自身而存在,它依自身而圆满。 请不要浪费你的时间。趁你还在人世的时候追寻真理,并找到它。当你往生的时候,你的机会就少了,甚至根本没有机会。死亡之后,我们不知道自己会前往何处。我们并不确知死亡以后的事。 在世的时候做许多善事并服务他人并能百分之百保证我们的果报。我们在世唯一能证明的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 有关死亡之后的故事只是一种方便的教法或象征,目的是教导仍然在世的人,鼓励他们探究自己,好让他们不致漫无目标地虚度人生。那是一种施设或一种隐喻,但我们却误解它们而深深执着这些教法。 假如我们没有找到或看到真理、自由、智慧,我们就不能超越名相。智慧将会被蒙蔽而无法显现,我们将身处黑暗之中。假如我们能观照心,观照生命与念头,名相就不会蒙蔽真理。目前我们惧怕自己所创造的名相,因为不了解它们。我们欺骗自己,总是惧怕或存疑,所以心才不得自由或没有智慧。无论从事什么总是存有疑问,总是无法确定,但假使我们能观照我们的心,每件事物就会自己显现。 希望所有人能回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行、住、坐、卧——请与自己在一起。真理将会自己显现,而自由或智慧也将会产生。我们将不再需要寻寻觅觅。
---------------------------------------------------------------------------------------------------------------- 更多隆波通禅师佛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但我们要知道,慈悲喜舍,是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你没有定慧的基础,就容易被人骗,你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先修止观要紧。“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教下讲“止观”,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说实在地,你的定慧没有成就,你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