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良田培圣果,海天水月映禅心——记福建省晋江市池店福海堂住持释弘暧
2014/9/3   热度:817
福地良田培圣果,海天水月映禅心 ——记福建省晋江市池店福海堂住持释弘暧 弘暧住持,出生于泉州惠安县崇武镇靖江奄山,俗名姓周,名惠萍,字满晖,号郁莲,自幼茹素。1982年,她出家于池店福海堂,1991年前往石狮金沙庵亲近闽南佛教耆宿宝心长老勤习经典。1993年,她来到泉州女子佛学院就读。18岁时法师受戒于福州象山崇福寺。是年,弘暧法师被当地信众与村两委会、老人长寿会特邀请为池店福海堂终身住持。 福海堂原名福海庵,位于晋江二十九都凤池里(现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由僧仰然始建于宋雍熙三年奉观音佛祖,香火炽盛,善信众多。开山至今历朝皆有高僧大德于此修行,亦有名人墨客题字以增光彩。明万历年间,由状元庄际昌亲题“观自在”匾额;康熙庚戌科进士李为观,于1731年书匾“福海堂”;清施世伦题“福地分明图画,海天咫尺楼台”。从宋至今庵堂频遭战乱所毁,而后亦屡有修缮。到明朝宣德年间,由乡善士号称“天下第一首富”李五捐巨资增修,颇具规模,但清乾隆年间,遭丙丁之祸顿成瓦砾。清道光十五年,李姓族人鸠资重建,且历代住持加以修葺扩建,始有今日之规模。 福海堂现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堂里供有明代三尊观世音菩萨佛像,其姿态慈祥端庄,堂中十八罗汉是与白猿和鹦鹉一起排列在观世音佛像后面假山石窟的罗汉台中,此特色使福海堂成为晋江现存唯一继承佛教石窟文化的寺庙,它为中国南北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福海堂经历宋元明清,皆有修葺扩建,近代以来皆由出家女众“闽南菜姑”住持管理本堂。于民国年间有惠安崇武人氏正信优婆夷宽美詹末姑、赵报姑、心洁陈远清姑相继勤修梵行于本堂,皆得功德圆满。 “菜姑”又称“梵行清信女”,是福建佛教特色现象,主要出现在闽南一带(即泉州、厦门、漳州),特别是泉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闽南出家女众中几乎没有落发的比丘尼和沙弥尼,1948年冬,闽南籍著名高僧性愿法师自菲律宾回国,在厦门南普陀寺传授三坛大戒,女众戒子中凡是闽南籍的没有一个落发,她们这类出家人俗称“菜姑”。民国一代高僧弘一大师莅闽,曾到过泉州几座女众道场讲经,了解到这班带发修行女众长住寺院,精进修持,弘一大师对此至为赞叹,特为她们命名为“梵行清信女”。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泉南佛国”之誉,佛教自西晋传入泉州,兴盛于唐朝至五代末,宋初开始建女众道场,驻比丘尼。据史料记载:宋初泉州已有“未剃僧尼”,到清中叶演变为带发出家的梵行清信女,她们装束特殊,皆统一梳“菜姑发髻”,大襟上衣,阔裤“打裤脚”,穿罗汉鞋。泉州民风纯朴,人心向善,历代高僧辈出,法雨遍洒南天,士女翕然归化。梵行清信女一脉相承,成为经久不衰的社会现象,据统计,近现代泉州有80%的佛寺是由她们住持管理的。 据《崇武人类学调查》对部分寺院统计,梵行清信女6岁以下入寺者占比例10%,16岁以下入寺者占80%,16岁以上入寺者仅占20%;其来源多数为寺中阿姑的戚系亲属或自幼收养的,可知她们出家是纯真质朴的,慈悲为怀的精神都体现在日常实际行动中。梵行清信女入寺成年后为了体现“入佛门自愿,出佛门自由”的原则,她们是否真正出家是可重新选择的,但中途离开寺院是极个别的,如不还俗,寺中有“梳头”的习俗,称“做大人”, “梳头”仪式隆重,操办喜事似的布置新房,父母参与主持,亲友菜友信众都会前来贺喜并馈赠礼物,寺院庵堂则谨备素筵,宣证其决心终身奉佛。经过“梳头”的梵行清信女就可以开始物色收徒,以期续佛慧命。 佛教寺院组织严密,戒律严谨,住持是一寺之主,闽南女众庵堂住众大都是住持的徒子徒孙,都称住持为阿姑;如果是未婚清姑,第三代徒孙都称阿姑为“姑娘”,如有婚史(属半路出家)菜姑,则称呼“姑婆”;第四代徒孙则统称阿姑为“姑太”。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徒子徒孙们都要身穿海清,受过三皈五戒和菩萨戒的都要披衣搭具,向阿姑顶礼,以示长幼有序。年轻的梵行清信女因种种原因,有的会结为姐妹伴,此称“同参”,她们有事互相帮助,有病互相照顾,外出相结伴,父母去世共同襄理,并列孝男念佛诵经送终等等。 梵行清信女是闽南佛教的一大特色代表,她们以自己的姿态体现了女性在宗教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女性的伟大魅力,我们应努力使其发扬光大,令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永绽佛光! 弘一法师撰《梵行清信女讲习会缘起》赞颂闽南菜姑:闽南无比丘尼,常人谓为憾事,宁知固非佛意耶?律谓女人出家,佛本不许,以若度者,正法减半。其后便自剃发,阿难尊者三请,佛令依八敬法,乃许出家。像季以还,尼行八敬法者,殆所罕闻,乖违佛制,摧坏大法。闽南无比丘尼,非憾事也。闽南女众习佛法者,恒受三皈五法,为清信女。亦有并断正YIN者,别居精舍,有如僧舍,俗云菜堂,称女众曰菜姑。其贞节苦行,精勤课诵,视比丘尼殆有过之……!(《已断尘缘求解脱、犹盘云髻入空门》) 今住持梵行清信女弘暧,自幼从释奉佛,茹素出家,承本堂先贤之衣钵,勤修福慧,念众生苦,发菩提心而立宏愿,要将庵堂翻新扩建,以达善信所需。于1998年起两次倾尽所储钵资,且启动乐捐布施之八方善信,革故鼎新,重修寮房僧舍,翻建护厝斋堂,使福海堂修缮圆满,焕然一新。弘暧住持秉着爱教先爱国之心,多年收养数名弃婴,其中尚有智障幼女,住持仁善为本,对他们细心抚养,爱心呵护,及至入学。住持曰:愿他们学业有成,可报效祖国,造福苍生。得知汶川地震消息后,住持痛及心扉,夜不能寐,遂发动善信及寺委会人员,且带头捐款,短短几日筹得八方善信捐款近五万元寄往灾区。以为灾区建设添砖加瓦,略尽绵薄之力。 生即佛门人,幼即聆梵音。 潜修三十载,皆为脱俗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知道,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原来的心量多大,整个虚空法界都在我们心里面包容着;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很小,两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不可怜!要怎样把心量拓开?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句话就是我们念念要想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诸佛菩萨他们的存心、他们的动念,无非都是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谛”是谛实,实实在在,他那个心是实实在在帮助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希望一切众生开悟,希望众生都能够了解诸法实相,不再迷惑颠倒。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